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精讲 + 备课精研】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精讲 + 备课精研】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精讲 + 备课精研】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精讲 + 备课精研】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精讲 + 备课精研】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西欧东欧文明多元——中古时期的欧洲课标要求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核心概念中古时期

西欧封建社会

封君封臣

庄园

农奴制度

基督教会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

重难点理解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通过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以及城市和王权的关系,说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的历程)。罗马法的编订和俄罗斯的崛起。教学目标1.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了解中古西欧、拜占庭和俄罗斯的历史发展状况。(素养目标:时空观念)2.通过呈现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史料,了解中古欧洲社会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释史料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认识到世界各区域文明发展的多元面貌,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拓宽自身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素养核心:家国情怀)一、西欧的黑暗与曙光5世纪,日耳曼民族大迁移,灭亡西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

西欧封建社会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经济:庄园和农奴制思想:基督教占统治地位(一)中世纪的黑暗(一)西欧封建社会

2、基本特征(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背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的实际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内容特征臣服之礼

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西方社会史》土地①土地和兵役的交换,是契约关系,是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一)西欧封建社会

2、基本特征(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特征②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以土地封赐为纽带。③依次互为主从,(封君)不可越级管理。④没有形成中央集权,易导致分裂割据。实质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中世纪谚语影响①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②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课堂探究同异目的内容特点结果维护统治有条件地分封土地,行使权利,承担义务等级森严,层层分封前期加强地方统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据维持手段不同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天下共主西欧: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不可越级统治想一想,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异同?(一)西欧封建社会

2、基本特征(2)经济:庄园和农奴制铁匠铺教堂公共草地堂区神父的房子播种地休耕地播种地谷仓领主的房子磨坊果园烘烤间

科尔比修道院不仅有普通耕地,还有专门的菜园、葡萄园、果囿、鱼池,它种植各种蔬菜、水果,甚至还有专门种植药用植物的园子。科尔比还有大规模的畜牧业,饲养鹅和母鸡。为了加工制作各种食品及生活用品,……还有多种手工业工人,有酿造啤酒的人、面包师、樵夫、马车匠、木匠、泥水匠、鞋匠、皮革匠、漂呢匠、铁匠、首饰匠、武器匠、羊皮纸匠等等。——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自给自足;封闭独立庄园性质内容土地分配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阶级关系农奴自由农民领主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向领主缴纳租税。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少量的土地或没有土地,租佃领主土地耕种,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向领主缴纳租税。领主或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根据教材第16页,完成下列表格材料: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

——(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一)西欧封建社会

2、基本特征(3)思想:基督教占统治地位地位表现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①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②政治: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③思想: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④王权与教权:二元政治结构。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世俗君主无权对教会及神职人员行使权力。

——《教士不纳俗税》(1296年)神父主教大主教红衣主教教皇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教皇开除其教籍,德国贵族宣称,如亨利不得教皇宽恕,将不承认他君主地位。德皇被迫妥协,去向教皇请罪。去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德皇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夜,教皇才恩赐给德皇一个赦罪的吻。卡诺莎之辱阿维农之囚(1309-1377)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强制罗马教廷迁至法国阿维农地方,并受法王控制。史称"阿维农之囚",期间大部分红衣主教及教皇是法国人。1.政治:世俗王权强化两个事件的对比中,你有什么发现?5世纪13世纪相互利用相互合作斗争激烈教权极盛王权加强教权衰落最终酿成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中世纪的曙光阅读书本第17页,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城市的市民以什么为生?2、市民的诉求与封建领主的统治是否一致?3、市民是如何获得自治权的?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2、经济:城市兴起,市民自治。材料一:国王更将商人视作重要的筹款工具,他们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国王成为城市和商人的长期盟友。——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第226页材料三:中世纪大学最早出现在交通便利、商业贸易比较发达、拥有自治权利和人身自由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物质基础。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第240页材料二:1265年的议会代表中,除教俗贵族和每郡两名骑士外,各个自由市也派两名市民参加。到1295年,骑士和市民出席议会得到普遍的认可,此后的议会都以该年的议会为榜样,那届议会因此被后世称为“模范议会”。——《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页根据三则材料和课本,想一想,城市的兴起与市民自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促进了王权的强化与国王的统一事业市民阶层的崛起,也推动了议会和民主进程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大学的兴起,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三)中西封建社会对比项目西欧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时间跨度形成背景政治制度阶级矛盾经济制度城市发展思想文化约5世纪——1453年公元前221年——1840年希腊罗马文明,日耳曼民族,基督教影响小农经济,地大物博,法家思想封君封臣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领主与农奴地主与农民庄园制土地私有,小农经济为主自治传统,起步较晚无自治权,类型多,发展早基督教垄断文化儒家思想占主流黑暗光明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王权强化,议会兴起经济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城市经济的发展思想基督教神权至上,束缚人性大学兴起,促进思想解放二、东欧的兴衰与崛起(一)拜占庭的兴衰阅读教材18-19页,结合地图,概括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历程经济发展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领土扩张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法律文献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攥》、《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权》。材料一:第一,该法(《罗马民法大全)》强调皇权和国家政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宣扬君主专制思想,提出“没有任何事物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神圣”,为此,它提出“君权神授”和“君权神化”的理论,并明确指出皇帝拥有的各项权力,其中包括立法权,即皇帝的意旨具有法律效力,只有皇帝才可以颁布法律,还包括国家的最高主权,即控制全部国家机器、代表整个帝国的权力,以及皇帝对国家其他经济、政治、司法、军事、宗教等各方面的权力。——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第91页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查士丁尼法典》,与《法学会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据材料与18页史料阅读,想一想,与西欧的政治相比,东欧的拜占庭帝国有怎样的特点?君权神授,皇权至上强调法治,体系完备(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395~1453年)2、帝国衰落原因①连年征服战争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②6世纪中期以后,由于游牧部落和内部矛盾,拜占庭帝国陷入混乱

。灭亡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民法大全》内页罗马法(了解)BC5世纪中期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公元3世纪左右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完善:《罗马民法大权》|系统化、法典化6世纪(二)俄罗斯的发展二、传承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