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实录】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辨、直观感知其特征)。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体会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教学难点:在猜、找、描、说、围等活动中,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体会“面在体上”。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主体性教学法。教学准备:1.每组一个筐子:水彩笔;纸(2人一张);印泥;橡皮泥;沙盘;圆柱、长方体、正方体、三棱锥、平行六面体各一个;钉子板每人一个;2.达标检测题每人一张;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辛老师请来一位朋友,和大家一起来上课,想知道他是谁吗?(课件)是我们大家特别喜爱的海绵宝宝。请你看一看,海绵宝宝的身体很像我们学过的哪种立体图形?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在观察中体验师:海绵宝宝还有几个好兄弟今天也来了,睁大眼睛看一看,你们认识他们吗?师:海绵宝宝请好朋友们到海底世界游览一番,可是他的伙伴们特别调皮,在沙滩上跳来跳去,留下了很多脚印儿。辛老师把这些脚印收集起来,将他们请到了教室。2、在剥离中体验(一)猜一猜这些脚印分别是谁留下来的(二)验证这些脚印分别是谁留下来的(1)同桌讨论取脚印的方法(2)同桌合作完成:至少取下一个脚印(3)全班交流方法(预设:用印泥印、用橡皮泥压、用沙盘压、用纸折、用笔描)(4)教师演示描的方法,提示学生:固定立体图形,用笔紧沿着边缘描一描(5)同桌合作描图形(6)作品展示(7)小结并板书课题3、在分类比较中体验(一)将牧童骑牛图中的图形按形状分类(一生板演,其他同学当小裁判)(二)图形的名称出示(1)指长方形,问“这种图形在图形王国里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谁知道?”学生说出后,师板书(2)各种位置的长方形展示,使学生明确:不管长方形变大变小,正着放、斜着放,都是长方形(3)请学生当小老师,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名称(4)出示平面图形这一名称(5)交流这五种平面图形的特点,“你最先记住了哪个新朋友?它长什么样子?”先同桌交流,再全班分享。(6)说一说五个队的队徽(7)这些平面图形分别住在哪里?4、在想象中体验(一)将自己的队徽在钉子板上围出来(二)作品展示(三)为什么不围圆形?5、在生活中体验(一)学生交流: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图形?(二)(出示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画一画闭上眼睛,画一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2、连一连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两个面是圆有两个面是圆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3、猜一猜4、数一数图中有()个三角形,有()个正方形。5、达标检测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这节课大家玩的开心吗?你们认识了什么?小朋友们课后可以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把它们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和好朋友,好吗?《认识图形》学情分析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低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在猜一猜、验一验、说一说、围一围、画一画、做一做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课前,学生即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有一定的认识,教学难点在于“体”与“形”的联系和区别。“形”作为“体”的某个面的形状,既离不开“体”,又不同于“体”。儿童要感受到这些关系和区别,确实很难,他们把长方形说成长方体,不只是一般的口误,深层次的原因是“形”与“体”的混淆。教学中,既不能淡化“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也不能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认识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住教学的“程度”十分重要。《认识图形》效果分析本节课辛老师在教学上体现了以下特点:1、在教学目标上——全面、明确,可操作性强。2、在学习内容处理上——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在组织教学策略上——注意情境与活动教学。4、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大信息量与高效率。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辛老师通过创设情景——海绵宝宝聘请小朋友当小助手,帮忙取脚印儿,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接着又创设了让学生取脚印儿、描一描、说一说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然后辛老师又通过引导学生“平面图形住在哪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再一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最后辛老师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之,本堂课辛老师抓住一年级学生好玩的特点设计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教学中,辛老师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等,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使学生始终在一个十分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认识图形》教学反思《认识图形》是版小学数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从“体”上认识“面”,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动手参与,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索。而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给了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反思我的这节课,有着成功的地方,更有不足之处,下面我就从以下三方面对我的教学进行一下反思:

一、将动手操作贯穿其中。

1、精彩的导入让孩子乐于学习。课一开始,我请出身体很像长方体的海绵宝宝与学生们一起学习,孩子们兴趣很高。一年级的孩子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并不深入,所以我就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他们想方设法取下立体图形的脚印儿,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2、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在探索阶段(从体到面的认识)我设计了印、画、说、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学生通过印、描、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并体会面在体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剥离中体验”一环节中,通过“取脚印儿”,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到了很多的办法,可以把立体图形放在纸上,用彩笔沿着立体图形的边画出来;可以用印泥、橡皮泥印,用沙盘压,甚至把物体用纸包住,然后使劲按边(这种方法没有学生用),这样就可以看到图形了。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学生巨大的创造能力。这些可贵的思维亮点充分表明了他们进行数学思考的成果。在学生或自己、或合作,在其他物体的面上寻找平面图形时,他们用刚才找到的那几种办法很快就找到了,极易地体会到了“面从体出”,并让孩子说说是从哪个图形上面搬下来的,从而融化了教学难点。而且,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有待提高,特别在学生对于学具的操作上,大部分孩子很听话的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了,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总在摆弄自己的学具,等我讲到下面的部分时,这部分孩子就没有听到,也就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效率也降低了。

2、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的引导不够明确,使少部分学生在操作时无目的,教学设计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实际操作时,孩子们却是截然不同的表现,例如个别孩子在小组活动时仅仅是个旁观者,而没有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交流中去。这也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关注每一个孩子,力求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3、多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有些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已经学会认识了这几种图形的特征,但对于学习较差的那部分孩子而言,掌握起来相对就要困难许多,由于学困生大部分也是学习习惯较差的孩子,所以对于他们的关注我还做的不够。

三、今后需要加强的地方

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一种“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自主的学习,大胆的创新,主动的发展。例如在展示学生的探索结果时不急于评价是很好的做法,让学生自己评价,让学生成为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如果老师直接讲授,学生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出方法所在,这样掌握的知识是比较扎实的。

这节课我认为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数学;在活动中交流、建构数学;在活动中发展、创新。透过学生的这些反应,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孩子们出发,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创设孩子们喜欢的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获得各种能力。《认识图形》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中“图形与几何”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打下基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上册,学生直观认识四个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要直观认识比较常见的五个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直观认识是对图形的整体性认识,形成图形的表象,是以感知(尤其是观察与操作)为主,以此作为记忆图形、识别图形、区别图形的主要依据。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教材还精心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的活动经验。例如,用积木画出平面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既渗透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又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这些活动的设计具有开放性,既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有一定的认识,教学难点在于“体”与“形”的联系和区别。“形”作为“体”的某个面的形状,既离不开“体”,又不同于“体”。儿童要感受到这些关系和区别,确实很难,他们把长方形说成长方体,不只是一般的口误,深层次的原因是“形”与“体”的混淆。教学既不能淡化“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也不能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认识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住教学的“程度”十分重要。综上所述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辨、直观感知其特征)。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体会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教学难点:在猜、找、描、说、围等活动中,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体会“面在体上”。教学准备:1.每组一个筐子:水彩笔;纸(2人一张);印泥;橡皮泥;沙盘;圆柱、长方体、正方体、三棱锥、平行六面体各一个;钉子板每人一个;2.达标检测题每人一张;3.多媒体课件《认识图形》评测练习1、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有两个面是圆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有两个面是圆每个面都是长方形2、猜猜我是谁3、数一数图中有()个三角形,有()个正方形。4、达标检测(10☆)(1)填一填(共5☆,每空1☆)长方形有()个,正方形有()个,三角形有()个,圆有()个,平行四边形有()个。2.接下去怎样摆?(共5☆,每空1☆)()()()()()你完成了更聪明想一想,画一画《认识图形》课标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