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压力容器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第1页
02压力容器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第2页
02压力容器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第3页
02压力容器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第4页
02压力容器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力容器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总则1.1、本规程规定了采用超声探伤仪检测的方法及要求;1.2、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缺陷,并对其进行等级评定的全过程,检测范围包括压力容器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超声检测。、引用标准NB/T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47013.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GB/T11259 超声检测用钢参考试块的制作与校验方法JB/T9214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GB/T27664.2 超声波探伤用探头性能与检验3、一般要求3.1、超声波检测人员3.1.1、超声波检测人员的一般要求应符合NB/T47013.1的有关规定。3.1.2、 超声波检测人员应由具有II级以上资格的人员担任,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3.2、 检测设备3.2.1、 超声检测设备均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或合格的证明文件。3.2.2、 检测仪器、探头和组合性能3.2.2.1、 检测仪器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应符合NB/T47013.3及GB/T27664.1的有关规定。322.2、 探头性能应符合NB/T47013.3的规定。3.2.2.3、 检测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符合NB/T47013.3的规定;并按GB/T27664.1和JB/T10062的规定进行测试。3.3、 超声检测一般方法3.3.1、 检测准备3.3.1.1、 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检验中,超声检测的检测时机及抽检率的选择等应按相关法规、标准及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3.3.1.2、 所确定检测面得到充分检查。3.3.1.3、 焊缝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验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等都应予以清除,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检测要求;表面的不规则状态不得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否则应做适当的处理。3.3.2、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或宽度的15%。3.3.3、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3.3.4、扫查灵敏度的设置应符合相关规定。3.3.5、耦合剂钢板超声波检测以水作耦合剂,其他以机油作耦合剂。3.3.6、灵敏度补偿1)、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耦合损失或对由材质衰减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2)、对探测面是曲面的工件,应采用曲率半径与工件相同或相近的试块,通过对比试验进行曲率补偿。3.4、试块3.4.1、标准试块3.4.1.1、JB/47013.3-2015规定的用于仪器探头系统性能校准和检测校准的试块,本企业采用的标准试块有:1) 、钢板用标准试块:CBII;2) 、锻件用标准试块:CSI、CSII;3) 、焊接接头用标准试块:CSK-IA、CSK-IIA、CSK-IIIA。3.4.1.2、 标准试块应采用与被检工件声学性能相同或近似的材料制成,该材料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大于或等于©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3.4.1.3、 标准试块尺寸精度应符合NB/T47013.3-2015的要求,并应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3.4.1.4、 标准试块的其他制造要求应符合JB/T8428和JB/T9214的规定。3.4.2、对比试块3.4.2.1、 对比试块是指用于检测校准的试块。3.4.2.2、 对比试块的外形尺寸和反射体的形状、尺寸、数量应符合NB/T47013.3-2015的规定。3.5、系统校准或核查3.5.1、一般要求系统校准应在标准试块上进行,校准中应使探透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反射面,以获得稳定和最大的反射信号。3.5.2、 仪器校准仪器校准应按NB/T47013.3-2015的有关规定进行。3.5.3、 新购探头测定新购探头应有探头性能参数说明书,新探头使用前应进行主要参数的测定;测定应按JB/T10062的有关规定进行,并满足其要求。3.5.4、检测前仪器和探头系统测定检测前仪器和探头系统测定、调节或复核的主要参数应符合NB/T47013.3-2015的规定。3.5.5、检测过程中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遇有下述情况应对系统进行复核:1)、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钮发生改变时;2)、检测人员怀疑扫描量程或扫查灵敏度有变化时;3) 、连续工作4h以上时;4) 、工作结束时。3.5.6、 检测结束前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应按NB/T47013.3-2015的有关规定进行:⑴每次检测结束前,应对扫描量程进行复核。如果任意一点在扫描线上的偏移超过扫描线读数的10%,则扫描量程应重新调整,并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核。⑵.每次检测结束前,应对扫查灵敏度进行复核。一般对距离-波幅曲线的校核不应少于3点。如曲线上一点幅度下降2db,则应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核;如幅度上升2db,则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3.5.7、 校准、复核的有关注意事项校准、复核和对仪器进行线性检测时,任何影响仪器线性的控制器都应放在“关”的位置或处于最低水平上。4、压力容器用原材料、零部件的超声波检测和质量分级4.1、 .压力容器钢板超声波检测和质量分级4.1.1、 检测范围及要求本条适用于板厚为6~250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用钢板的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奥氏体钢板材以及双相不锈钢板材的超声检测也可参照本部分。4.1.2、 探头选用4.1.2.1、探头选用1) 、板厚为6〜20mm时采用双晶直探头,公称频率5MHz,晶片面积不小于150mm2o2) 、板厚〉20〜60mm时,采用单晶直探头,公称频率5MHz,圆晶片直径为©14〜©20mm。3)、板厚〉60mm时,采用单晶直探头,公称频率2.5MHz,圆晶片直径为©20〜©25mm。4.122、双晶直探头性能应符合NB/T47013.3-2015附录C的要求。4.1.3、 标准试块1) 、米用双晶直探头时,米用CBI标准试块。2) 、采用单晶直探头时,采用CBII标准试块。试块厚度应与被检钢板厚度相近。4.1.4、 基准灵敏度1) 、超声检测人员收到无损检测委托单后,根据所探钢板厚度确定探头和试块,并调试检测灵敏度。2) 、板厚为6〜20mm时,用阶梯试块将工件等厚部位第一次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刻度的50%,再提高10dB作为基准灵敏度。3) 、板厚〉20mm时,用CBII试块将©5平底孔试块上绘制距离-波幅曲线作为基准灵敏度。4) 、扫查灵敏度一般比基准灵敏度高6dB4.1.5、 检测方法4.1.5.1、 检测面钢板的任一轧制面均可作为检测面进行检测。若检测人员认为需要或设计上要求时,也可选钢板的上、下两轧制面分别进行检测。4.1.5.2、 扫查方式1)、检测仪和探头调试合格后,按NB/T47013.3中图3探头扫查示意图规定,对钢板进行扫查,要求探头沿垂直于钢板压延方向,间距为100mm平行线进行扫查,在钢板剖口预定线两侧各50mm内应作100%扫查,扫查时若发现缺陷反射波,则应在它的周围继续进行检测,以确定缺陷的延伸。当合同、技术协议书或设计图样有特殊要求时,应根据特殊要求进行其它型式的扫查。4.1.6、 缺陷的测定与记录扫查过程中,按NB/T47013.3规定判断缺陷并测定缺陷的边界范围或指示长度,做好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应记录下缺陷的位置及长度或面积。4.1.7、 缺陷的评定1)、缺陷的评定方法和评定规则按NB/T47013.3中5.3.8条规定,钢板缺陷等级评定按NB/T47013.3中5.3.9条规定。根据检测结果出具超声波探伤检查报告,报告内容和要求应符合NB/T47013.3-2015规定。、当扫查中发现缺陷时,应在它的周围继续进行检测,以确定缺陷的延伸。4.4、压力容器用复合板的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按NB/T47013.3标准5.4条规定进行。4.5、 压力容器用钢螺栓坯件超声波检测和质量分级按NB/T47013.3标准5.6条规定进行4.6、 压力容器用奥氏体不锈钢钢锻件的超声检测和质量分级按NB/T47013.3标准5.7条规定进行5、压力容器对接焊缝的超声检测5.1、 检测范围及要求5.1.1、 检测范围本条适用于板厚为8mm〜400mm全熔化焊对接接头的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等级评定。本条不适用于铸钢对接焊接接头,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接接头、内径W200mm的管座角焊缝的超声检测,也不适用于外径小于250mm或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对接焊接接头检测。5.1.2、 技术等级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安装有关规范、标准及设计图样规定。压力容器超声检测技术等级分为A、B、C两个检测级别:A级检测A级适用于工件厚度为6mm~40mm焊接接头的检测。可用一种K值斜探头采用直射波法和一次反射波法在焊接接头的单面单侧或单面双侧进行检测。一般不要求进行横向缺陷的检测。B级检测a)B级适用于工件厚度为6mm~200mm焊接接头的检测;b)焊接接头一般应进行横向缺陷的检测;c)对于按附录N要求进行双面双侧检测的焊接接头,如受几何条件限制或由于堆焊层(或复合层)的存在而选择单面双侧检测时,还应补充斜探头作近表面缺陷检测。C级检测a)C级适用于工件厚度大于等于6mm~500mm焊接接头的检测;b)采用C级检测时应将焊接接头的余高磨平。对焊接接头斜探头扫查经过的母材区域要用直探头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按6.3.7的规定进行;c)工件厚度大于15mm的焊接接头一般应在双面双侧进行检测,如受几何条件限制或由于堆焊层(或复合层)的存在而选择单面双侧检测时,还应补充斜探头作近表面缺陷检测;d)工件厚度大于40mm的对接焊接接头,还应增加直探头检测;e)焊接接头应进行横向缺陷的检测。5.1.3、试块选用:CSK-IA.CSK-IIIA。5.2、探头选用1)、探头采用斜探头,其K值(角度)选择参照下表。板厚TmmK值三6〜253.0〜2.0(72。〜63°)>25〜402.5〜1.5(68。〜56°)>402.0〜1.0(63。〜45°)5.3、检测程序。1) 检测人员收到无损检测申请单后,应现场核实所探工件厚度,然后根据工件厚度选择探头K值(角度)。2) 距离—波幅曲线的绘制距离-波幅曲线应按所用探头和仪器在试块上实测的数据绘制而成,该曲线族由评定线、定量线和判废线组成。评定线与定量线之间(包括评定线)为I区,定量线与判废线之间(包括定量线)为II区,判废线及其以上区域为III区,如图18所示。如果距离-波幅曲线绘制在显示屏上,则在检测范围内曲线任一点高度不低于显示屏满刻度的20%。刻度线刻度线(RL)定量线(SL)评定线(FL)距离mm5.4、距离一波幅曲线的灵敏度选择。1) 、壁厚6〜200mm的焊缝,其距离一波幅曲线灵敏度按NB/T47013.3-2015标准中表27的规定。2) 、扫查灵敏度不低于评定线灵敏度。3) 、检测横向缺陷时,应将扫查灵敏度均提高6dB进行检测。5.5检测面检测区由焊接接头检测区宽度和焊接接头检测区厚度表征。焊接接头检测区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10mm确定。V型坡口对接接头检测区示意见NB/T47013.3-2015标准图16。对接焊接接头检测区厚度应为工件厚度加上焊缝余高。超声检测应覆盖整个检测区。若增加检测探头数量或增加检测面(侧)还不能完全覆盖,应增加辅助检测,包括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5.6检测面准备1) 探头移动区宽度探头移动区宽度应能满足检测到整个检测区。采用一次反射法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宽度应大于或等于1.25P采用直射法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宽度应大于或等于0.75P。2) 检测面应清除油漆、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他异物,以免影响声波耦合和缺陷判断。检测面应平整,检测面与探头楔块底面或保护膜间的间隙不应大于0.5mm,其表面粗糙度Ra值应小于或等于25口m。检测面一般应进行打磨。3) 去除余高的焊缝,应将余高打磨到与邻近母材平齐。保留余高的焊缝,如果焊缝表面有咬边、较大的隆起和凹陷等也应进行适当的修磨,并作圆滑过渡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评定。4) 探头K值(角度)、标称频率斜探头的K值(角度)、标称频率的选取可参照表25的规定。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较大K值探头。采用一次反射法检测时,斜探头K值(角度)的选取应尽可能使主声束与检测面相对的底面法线夹角在35°〜70。之间,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K值(角度)探头检测时,应至少有一种K值(角度)的探头满足这一要求。5) 母材的检测对于C级检测或必要时,斜探头扫查声束通过的母材区域,应先用直探头检测,以便检测是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