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空气》单元全部教案(共3课)_第1页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空气》单元全部教案(共3课)_第2页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空气》单元全部教案(共3课)_第3页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空气》单元全部教案(共3课)_第4页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空气》单元全部教案(共3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空气》课题7.找空气课时1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1~2年级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世界是物质的,太阳系、地球、原子、基本粒子、电磁场等都是物质。科学思维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有助于学生形成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等跨学科概念。探究实践1.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2.通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3.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态度责任愿意倾听同伴对物体特征的描述,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教学准备教师:PPT、相关视频。学生:塑料袋43个;A4纸张24张;安全图钉、水槽、抹布;口哨24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一起探索找空气。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通过猜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一个大盒子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大盒子,你们猜猜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怎样才能知道盒子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那么,当我们把盒子中的物品取出之后,你看看盒子当中还有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盒子当中有空气?找出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是看不见也摸不着,你有办法让我们感觉到它的存在吗?老师说为大家准备了小袋子,请大家用小袋子在教师当中来收集空气。提问:你的空气是在哪里收集到的?看来,我们教室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空气。打开盒子看一看盒子当中有空气用塑料袋来都兜空气将塑料瓶放在水中冒气泡的方法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从教室的各个角落收集空气。课桌下、讲台上、桌兜里、凳子旁边、教室后面等等。猜测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学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搜集。学生尽量从教室的不同地方收集空气。二、探索除了在教室里,我们够得着的地方能收集到空气,那么我们这够不着的地方,有空气吗?引导学生讨论出了教室,我们的学校太原、中国地球、宇宙是否有空气?宇宙中除了地球上其它地方是没有空气的。三、研讨小结(三)感受空气的存在同学们刚才都通过塑料袋收集了鼓鼓的空气,那你能想办法让你的同桌看到、听到,或是感觉到你袋子中的空气。1、松开袋口,将袋子对大口对冲自己的脸,我们会感觉到空气流过自己的脸庞2、松开袋口,将袋口前放一个纸片儿,我们会看到纸片儿会微微的动3、将袋子口装一个小哨子,挤压袋子,我们可以听到听到哨子被吹响了4、在塑料袋上扎一个小孔,放入水中,我们看到会看到水中冒气泡5、我们用力的拍袋子,我们会听到啪的声音。是空气把袋子给撑破了。1、松开袋口,将袋子对大口对冲自己的脸,我们会感觉到空气流过自己的脸庞2、松开袋口,将袋口前放一个纸片儿,我们会看到纸片儿会微微的动3、将袋子口装一个小哨子,挤压袋子,我们可以听到听到哨子被吹响了4、在塑料袋上扎一个小孔,放入水中,我们看到会看到水中冒气泡5、我们用力的拍袋子,我们会听到啪的声音。是空气把袋子给撑破了。教师总结:虽然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空气,但是我们可以用塑料袋把它找出来,我们还可以用很多种方法看到、听到、感觉到空气。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多样的方法,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四、拓展感受空气的重要性空气存在于我们生存的各个角落。试想有一天,我们的地球上没有了空气,又会怎么样呢?看来大家都觉得空气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那么现在我们就感受一下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现在一起做一个憋气的游戏。等会儿告诉大家憋气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全体起立,伸出你的手,捏住鼻子,注意将你的嘴闭紧了,不能用嘴偷偷呼吸,实在难受的时候就结束憋气坐下来。憋气的时间是30秒现在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放松一下为什么游泳时我们要将头露出水面,大口的换气?浮潜时为什么要带一根管子?既然空气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出示图:那小朋友这样做好不好呢?(视频)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空气,又用各种方法感受到了空气,还知道了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接下来的科学课中,我们一起继续研究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的空气,好不好?学生自由猜测回答学生回答憋气时的感受。憋气活动以及对图片的讨论,意在引导学生发现空气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空气在()不存在。A.教室里B.操场上C.真空里D.天空里2、空气是()。A.看得见B.摸不着C.有特殊味道的D.有香味的3.下列哪项是无法看见的()A动物B.空气C.植物D.人类4.气球会被()撑得鼓鼓的,飘在空中。A空气B.沙子C.水D.电5.游泳时张大嘴巴是为了()。A与他人交流B.吐水C.呼吸D.唱歌二、判断题1、空气是白色的。()2、憋气时会感到胸闷,气短。()3、不能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4.空气对人体很重要。()5.我们可以一直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B4、A5、C二、判断题1.X2.√3.√4.√5.X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找空气单元《空气》课题8.这里面有空气吗?课时1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1~2年级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世界是物质的,太阳系、地球、原子、基本粒子、电磁场等都是物质。科学思维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有助于学生形成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等跨学科概念。探究实践1.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2.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3.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态度责任愿意倾听同伴对物体特征的描述,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教学准备(1)水槽、两个矿泉水瓶、抹布。(2)粉笔、砖块、鹅卵石,弹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一起探索这里面有空气吗。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课题一、判断开口的空瓶和盖上盖子的空瓶里面是否有空气?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我们的周围都存在空气,那么这连个瓶子中有空气吗?出示两个塑料瓶一个盖着盖子,一个没有盖盖子提问:请大家猜测这两个塑料瓶当中有空气吗?大家的猜测多种多样,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测。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装满水的水槽提醒:没盖盖子的瓶子,直接放入水中;盖盖子的瓶子要先放入水中之后再将瓶盖打开。通过验证,你们发现了什么?1)两个瓶中都没有空气2)两个瓶中都有空气3)盖盖子的瓶子当中有空气,没有盖盖子的瓶中没有空气。4)没有盖盖子的瓶中有空气,盖盖子的瓶中没有空气。我们将瓶子放入水中,看水中是否冒气泡来验证我发现无论盖不盖瓶盖都会冒气泡,这说明无论盖不盖瓶盖,瓶中都是有空气的。学生的猜测会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做出不同的猜测,猜测没有对错之分。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知无论有没有瓶盖,瓶子里面都是有空气的。二、探索了解到一些物品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猜测验证粉笔、砖块、鹅卵石,弹珠等物体里面是否有空气,了解到一些物品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教师展示托盘里的粉笔,砖块,鹅卵石、弹珠猜猜看,这些物品里面有空气吗?你们想的都不一样,那谁猜得对呢,有办法证明吗?有这么多的物品,我们如何进行验证,一下子把物品全部放入水中吗?为什么这些粉笔砖块儿等物品放入水中会冒泡泡而弹珠和鹅卵石放入水中却没有气泡呢?因为粉笔、砖块儿都有空隙。说明物体有空隙、有洞的地方就有空气。三、研讨小结四、拓展三、拓展:判断空桶里面是否有空气并思考检测方法1.刚刚我们发现不管是在空瓶子里面还是在物体的小孔隙里面竟然都有空气,是不是很神奇呀?老师还想出道难题考一考大家:这个空桶里面有空气吗?2.怎么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呢?通过学习,我们在校园里、操场上、教室里找到了空气。我们还发现空瓶子里、物体的孔隙里面也有空气。关于空气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1)可以将空桶倒扣在更大的水槽或水池里,观察是否冒气泡2)也可以用小塑料袋儿在空桶里兜一兜,再将小塑料袋儿放入水中,看是否冒气泡。相对而言,第二种方法更加实际和简单一些。五、练一练一、选择题1.可以将空瓶压入()寻找空气。A.水中B.土中C.沙子中D.火中2.把敞口的空瓶斜着压入水中,会出现()。A.瓶子被弹起来B.瓶子变小了C.冒出很多小泡泡D.没有任何反应3.在()中不存在空气。A.空瓶B.真空C.砖头D.田野4.我们可以用()收集空气。A.瓶子B.毛巾C.帽子D.围巾5.将物品放入水中,物品()。A.无反应B.表面冒出小气泡C.变黑D.变白二、判断题1.只有密闭的瓶子里才有空气。()2.粉笔的细缝里没有空气。()3.空瓶里也有空气。()4.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空气。()5.物体的孔隙中存在着空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B4、A5、B二、判断题1.x2.x3.√4.x5.√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材料的好习惯。七、板书设计8.这里面有空气吗单元《空气》课题9.空气是什么样的?课时1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学习内容及要求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1~2年级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世界是物质的,太阳系、地球、原子、基本粒子、电磁场等都是物质。科学思维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有助于学生形成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等跨学科概念。探究实践1.通过玩气球的活动,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2.通过把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水杯里和用气球里的空气吹纸屑的活动,知道空气会流动。3.通过与水的类比,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全面的描述空气的特点。态度责任愿意倾听同伴对物体特征的描述,并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认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会流动。教学准备(1)PPT、相关视频、水槽、矿泉水瓶、杯子、橙子、两个空盒子。(2)不同形状的气球、气筒、纸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一起探索空气是什么样的。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导入课题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描述空气的特征。出示一个盒子(盒子中放有一个橙子)。请一位同学看一下盒子里面的物体,描述物体的特征,其他学生来猜测是什么物体?教师由此总结:我们描述一个物体特征的时候可以从颜色、味道、大小、形状等方面来描述。教师再次出示一个盒子(盒子当中什么都没有),但教师要告诉学生里面装有东西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盒子当中物体的特征,其他同学来猜测这是什么东西?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味道、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气体。这时候第一位上来的同学会懵了,因为他不知道盒子里面有什么东西。教师继续提问,第二位上来的同学在前面一位同学的经验的基础上会想到是空气,接着会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没有气味等特征来描述。学生会从颜色、味道、形状、大小来描述特征,其余同学很快会猜到是橙子。学生描述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学生会猜测到是空气。学生填写空气和水的特点对照表格二、探索二、通过和水比较,进一步了解空气的特征。上一单元我们学了水,请你和水比较,写出空气的特征。对照水的特点,写出空气的特点,既是对水的特点的回顾,也是在比较中加深认识。学生填写空气和水的特点对照表格三、研讨小结三、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一些特征。空气有很多特点,我们有办法来证明吗?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是没有形状和会流动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证明1、我们可以给气球充气,充气后的气球是什么形状的,里面滴空气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