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的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1页
转型背景下的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2页
转型背景下的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3页
转型背景下的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4页
转型背景下的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型背景下的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20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促进“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文化建设目标,专门阐述、部署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展战略,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西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出台配套政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文化产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地区比较等,山西文化产业仍存在文化单位总量少、骨干企业赢利能力差、文化新兴业态发展滞后、文化消费动力不足等发展短板,亟待改进。一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一)文化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大力倡导产业转型、发展非煤产业的大背景下,山西大力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以煤、焦、冶、电等“黑色”主导向文化科技“绿色”第三产业转型发展。2013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236.27亿元,比上年增加35.97亿元,增长18.0%(现价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9.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增速6.9个百分点。2013年,全省共有1.42万个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比2008年增长69.0%,年均增速为15.7%,呈现快速推进趋势。文化产业正在逐步成为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二)重点文化企业带动明显,吸纳就业人员贡献大2013年,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中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限额以上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以及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共有325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60家、限额以上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45家、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120家。从经济指标看,数量占比仅为全部文化单位2.3%的规模以上文化法人单位,创造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别为190亿元、297亿元,占比分别为全部文化法人单位的61.2%、40.5%。从吸纳就业人数方面看,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从业人员近4万人,占全部文化企业的21.7%。其中,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广电信息网络集团、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山西广电传媒集团、山西演艺集团和山西影视集团等省属文化集团稳步提升主业,不断拓展延伸产业,2013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合计分别达123.6亿元、4.67亿元、132.26亿元,充分显示了规模以上文化企业量少力大的特点。(三)文化精品战略稳步推进,演出市场日益繁荣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山西继续加大剧目建设力度,文艺创作迎来新的高峰期、高产期和超越期。围绕实现“中国梦”讲好山西故事,全省艺术创作致力于“山西精神”塑造。2013年,各级剧团创作首演剧目63个,其中包括戏曲类58个,歌舞、音乐类3个,话剧、儿童剧、滑稽剧类1个,其他剧种1个。山西演艺集团创作了话剧《立春》、京剧《紫袍记》;山西画院组织开展了以“美丽山西”为主题的系列美术作品创作工作。山西晋剧《大红灯笼》、舞剧《粉墨春秋》分别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山西受资助剧目总数达到7部,名列全国第4位。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的舞剧《粉墨春秋》荣膺“文华大奖”,说唱剧《解放》获“文华优秀剧目奖”,晋剧《刘胡兰》获“文华剧目奖”;13个节目获节目类“群星奖”,数量、质量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在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上,晋剧《巴尔思御史》《上马街》获优秀剧目奖。山西文艺精品创作演出在丰富文艺舞台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省各级剧团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4亿元,各级剧团主动面向市场、面向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使自身实力不断发展壮大。2013年,随着山西经济趋势下行,演出市场受到很大影响,剧团演出场次下降5.7%,观众人次下降14.1%,演出收入减少52.2%。为克服演出市场的不利影响,各级剧团努力开拓以农村为主的演出市场,农村演出率达84.5%,在弥补演出收入不足的同时,也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级政府加大对剧团演出的补贴力度,尝试用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的方式提高剧团演出收入,政府购买公共演出补贴比上年提高81.3%,在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免费、高质专业演出服务的同时,为剧团渡过演出难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文化设施建设掀起新高潮,各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1.政府投资、建设规模扩大,文化设施建设增速明显全省各地积极规划和建设与城市相适应的文化设施,各级政府文化建设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2013年,全省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共有51个,其中图书馆20个、文化馆11个、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合建项目)12个、艺术表演团体及场馆4个、文化站4个。2013年,山西大剧院、山西省图书馆新馆正式交付使用,山西晋剧艺术中心被列入省级重点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忻州市图书馆、临汾市图书馆、运城市群众艺术馆等一批市级文化设施相继开工新建或改扩建;通过扶持和引导,平顺县图书馆、高平市文化馆、浮山县图书馆等一批县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或得到改善。2013年,山西文化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合计达5.15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为1.93亿元,占总投入的37.5%,包括中央投资3006万元、省级投资7377万元、市级投资8308万元,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并呈现中央、省、市逐级增加的趋势。在中央引导资金的带动下,地方各级政府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形成了有效的合力。2.重点建设工程进展顺利,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009年,山西启动“百县强基”工程,参考国家建设标准和县域服务人口数量,设定了“县级公益文化设施达标率”(以下简称“达标率”)和分类达标标准(1500平方米、2000平方米、3000平方米),避免服务人口不等还按同一标准衡量的不科学性。2008~2013年,中央累计安排维修改造资金8505万元,省级累计安排新建投资资金1.45亿元,全省开工新建或改扩建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项目达130多个。截至2013年底,山西县级公共图书馆公用房屋建筑面积达23.85万平方米,平均每馆2004平方米,比2008年底增长1.13倍;文化馆公用房屋建筑面积达23.28万平方米,平均每馆1956平方米,比2008年底增长88.4%,有效地缓解了县级文化设施落后短缺的矛盾。山西将“省、市、县三级公益文化设施达标率”实现80%作为“十二五”时期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指标,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约束性指标加以考核。经过三年的不断努力,山西县级“达标率”明显提高,2013年底达到76.1%,比2008年底提高35.6个百分点,为全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指标的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础。3.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基层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全省文化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树立群众是文化创造、建设和享有主体的观念,既提高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又提高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山西大剧院与保利文化集团合作,实行委托式经营管理,每年引进不少于100场中外剧目,同时打造“长风之夜”周末惠民演出,深得省城百姓欢迎,赢得了社会各界赞誉。按照中央部署,全省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数字图书馆建设三大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展开,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进展顺利,全省57个文化馆、84个公共图书馆通过文化部评估,达到三级馆以上要求。省级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车配送工程,向全省148家基层文化单位配送流动文化服务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流动文化服务车全覆盖。2013年,山西各级文化馆(站)共为群众提供文艺活动、训练班、各种展览、公益讲座等文化服务3.4万次,参与群众达到821.0万人次。通过上述工程,基层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满足,基层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迅速提高。二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分析以上数据充分说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积极推进文化强省战略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卓有成效,山西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同全国发达省市,甚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山西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文化产业想发展壮大成为摆脱“一煤独大”困局的重要着力点,仍有不少短板亟待弥补。(一)山西文化产业单位总量偏少,且存在结构性问题2013年,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总数为92.1万个,广东省超过10万个排在第1位,占全部单位的11.3%。排在第2、第3位的分别是北京、江苏,两地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分别占全国的10.7%、10.3%(见图1)。山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为14256个,在全国排名第20位,与山西GDP在全国的位置(第23位)基本相当。图1部分省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分布情况从单位分布行业的结构看,山西文化单位集中在文化服务业,占全部文化单位的79.5%,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文化制造业单位数量少,分别占12.9%、7.5%,低于国家平均水平2.3个和10.1个百分点。(二)文化骨干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赢利能力不强骨干单位少。山西重点文化企业数量在中部地区最少,且差距很大,在全国排名第21位。山西的重点文化企业有325家,远远少于湖南(2226家)和河南(1638家),占全部文化企业的比重仅为2.3%,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湖南、河南低2.2个、3.9个、2.4个百分点(见图2)。图2部分省份文化单位数及重点文化企业占比情况单位规模普遍小,赢利水平低。全省文化产业单位平均每个单位只有15人,户均从业人员最多的是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户均从业人员最少的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和文化用品的生产三个行业,户均从业人员为9人。山西重点文化企业户均从业人员为120人,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5.9%。从经营情况来看,山西户均营业收入、户均营业利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7.8%、7.8%(见图3)。图3部分省份重点文化企业经营情况(三)产业层次偏低目前山西文化单位绝大多数分布在附加值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的行业。2013年,全部文化法人单位中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网吧活动、广告业和专业性团体服务,三个行业单位数占全部单位的40.9%。科技含量较高、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如专业化设计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影和影视节目制作、软件开发五类行业单位数量较少。2013年全省以上五类单位总数不足1000家,占全部文化法人单位的6.9%(见图4)。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明显不足,新兴文化业态的单位偏少,缺乏对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少,产业发展层次偏低,后劲不足。图4山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行业分布(四)文化消费动力不足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文教娱乐人均消费支出为1528元,同比增加158元,增长11.6%,增速高于GDP增速。从消费能力方面看,山西收入较低,2013年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119.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2.6%,在全国排名第20位,在中部六省在中排名第5位,是上海(排名第1位)的35.9%;从消费支出项目看,2013年全省人均消费支出为10118.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6.5%,在全国排名第25位,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5位,是上海(排名第1位)的33.3%;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文教娱乐人均消费支出为2065.4元,农村居民文教娱乐人均消费支出为502.5元,在全国的排名分别是第14位、第13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8.6元、16.6元,在中部六省中均排名第2位(见表1)。表1部分省份人均收入及消费支出情况(五)产业高端人才缺乏由于山西文化旅游企业均为“小散弱”,不少单位存在“高人请不起,能人留不住”的窘况,缺少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产品创意策划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和高层次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以及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层次文化旅游领军人才。文化和旅游的高端人才缺失导致文化和旅游产业创新能力较弱,应用高新技术能力不强,也缺乏对现有旅游和文化资源的二次开发、二次整合的视角。三对策建议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因此,要紧紧抓住机遇,努力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变为产业优势,助力山西转型发展。(一)落实政策,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抓好龙头继续解读、贯彻、落实好已有各项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通过税收减免、财政奖励、金融创新等优惠政策,利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积极培育扶持文化产业企业;培育龙头企业从大到强,扶持小微企业从小到大。鼓励大型文化企业参与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建设,通过项目整合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形成一批潜力大、活力足、机制新、效益好的文化企业。一是做大做强一批。对于骨干企业,支持其并购上下游企业,实现多业态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拥有品牌商标、设计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集团。二是整合提升一批。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如广灵的剪纸、平定的砂器、长治和晋城的刺绣、平遥的推光漆器等地域品牌,加大整合提升力度,形成集聚效应。三是引导培育一批。围绕山西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休闲娱乐、印刷复制、艺术品与工艺美术、动漫游戏、文博会展九大重点文化行业,加强政策引导,搭建“走出去”平台,扩大对外交流和对外宣传力度。(二)以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为重要抓手,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大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