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众对改革的支持度和获得感调查报告_第1页
甘肃民众对改革的支持度和获得感调查报告_第2页
甘肃民众对改革的支持度和获得感调查报告_第3页
甘肃民众对改革的支持度和获得感调查报告_第4页
甘肃民众对改革的支持度和获得感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民众对改革的支持度和获得感调查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和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当前我国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2013年底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上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调整和深化,是指导中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协调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改革举措,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李克强总理也指出,30多年来,“改革是最大红利,其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受益。改革必然要触动固有利益格局,重点调整预期利益和增量利益,但最终是要落到人民真正的利益上”。35年的改革由此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甘肃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多年,甘肃的发展和变化非常大,但与其他省区相比,甘肃仍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2015年的统计数据更显示全省人均收入在全国各省区中排名垫底。基于甘肃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2015年8月,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舆情课题组就甘肃民众对改革的支持度和获得感进行了专题调查,旨在了解和研究处于落后位置的甘肃民众对过去改革成果的认可程度和获得感,以及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持度。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兼之访谈和座谈。调查地选择了地处甘肃东部的定西、平凉;西部的金昌以及甘南藏族自治州。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问卷646份,有效问卷645份。调查对象分属汉族、回族、藏族和蒙古族,涵盖了居住在城区、城郊、县城、乡镇和农村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人员、产业工人、农民劳动者和无业失业人员等十大社会阶层人员。二问卷统计分析(一)民众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同度根据对641份有效回答的统计,有54.91%的被访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比较成功,有29.49%的被访者认为非常成功,有13.26%的被访者认为谈不上成功和失败,有1.87%的被访者认为改革开放不太成功,只有0.47%的被访者认为改革开放政策不成功。从年龄看,认为很成功的人群中,60岁以上的被访者占比最高,占该年龄段人数的45.45%;认为比较成功的人群中,26~35岁的人群占比最高,达到59.02%,其他年龄段的也都在四成到五成;认为谈不上成功还是失败的人群中,18~25岁的占比最高,达到该年龄段的29.69%。从文化程度看,认为改革开放政策非常成功的人群中,不识字被访者的比例最高(50%),其次分别是小学文化程度(43.14%)、研究生(42.86%)、初中(33.01%),其他文化程度的占比在二到三成;大学本科和大专文化程度的认为比较成功的人比例较高,占所在人群的六成,其他文化程度的人群都在五成左右;认为谈不上成功还是失败的人群中,初中、高中人群比例较高,占该文化程度的二成左右;小学和高中文化程度的被访者中,认为不太成功的比例高于其他程度,但也仅有不足4%,而占高中文化程度被访者中2.11%的人认为改革开放政策不成功,其他程度的人均没有选择此项。从被访者社会阶层看,认为非常成功的被访者中,农业劳动者阶层的比例最高,占该阶层人数的50.65%;比例最低的是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占该阶层受访者的12.50%;认为改革开放政策失败的人群中,失业人员阶层比例最高,占3.12%,其次为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占2.70%(见表1)。表1十大社会阶层被访者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同度(二)改革开放政策给社会带来的显著进步课题组从生活水平、民主程度、社会治安、生活环境和其他等五个方面了解被访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进步最明显的地方。被访者中580人回答了这个问题。有84.14%的被访者认为进步最明显的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7.93%的被访者认为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见图1)。图1被访者选择的改革开放带来的显著进步从年龄看,60岁以上人群和36~45岁人群中选择生活水平提高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8.89%和87.50%,其他年龄层在82%左右。认为民主程度进步大的年龄层中,18~25岁和46~60岁的比例较高,分别为6.45%和6.11%;认为生活环境进步最大的被访者中,26~35岁和36~45岁年龄层的比例较高,分别为9.95%和9.78%。改革开放给甘肃民众个人生活也带来了变化。643位被访者中有78.38%的人认为改革开放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有18.66%的被访者认为带来的变化较小,有0.93%的人认为没有变化,有2.03%的被访者表示不清楚是否有变化。从年龄看,60岁以上的被访者中认为变化很大的占比最高,达到90%,另外10%认为变化较小;26~60岁中认为变化很大的达到八成左右,18~25岁的占比最低为61.54%;18~25岁年龄段的被访者中认为变化较小的比例最高,为该年龄段人数的27.69%,其他年龄段的不足二成;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自己的生活没有变化的人群中18~25岁的人数最高,占3.08%,其他年龄段不足1%,同时该年龄段的也是选择不清楚变化是否大比例最高的人群,为7.69%,46岁以上人群均没有选择该项,26~35岁和36~45岁两个年龄段的比例仅为2.44%和1.48%。从文化程度看,不识字的被访者中认为变化非常大的比例最高,达到该程度的94.44%,其他各文化程度的占比在七到八成;认为变化较小的被访者中,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最高,为28.57%,小学文化程度的次之,占24%,不识字程度的占比最低,为5.56%;认为没有变化的被访者中,初中和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较高,分别为1.96%和1.23%,不识字、小学和研究生都无人选择该项;选择“不清楚”的被访者中,高中程度的比例最高,为4.86%。从被访者的社会阶层看,国家和社会管理者认为变化很大的比例最高,占该阶层的91.89%,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和失业人员阶层比例较低,均为62.50%(见表2)。表2十大社会阶层被访者对改革开放以来个人生活变化的感受(三)民众在改革开放中的获得感1.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方面课题组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了解被访者的获得感。从物质生活考察,应当说被访者认为各方面的变化都比较大。被访者认为物质生活中改变最大的是通信(76.55%);衣食住行中,交通排在第一位(73.14%),饮食排在第二位(63.04%),居住排在第三位(61.02%),服装排在第四位(48.91%)。教育、收入和休闲娱乐的选次分别为44.57%、31.99%、26.24%,其他为1.86%。从精神生活的变化考察,课题组分列了社会文明程度、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生活三个方面。65.41%的被访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明程度有明显提高,22.22%的人认为变化不大,12.36%的人认为有所下降。有50.08%的被访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道德有明显提高,27.54%的人认为变化不大,22.38%的人认为有明显滑坡。54.93%的被访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明显充实,有24.10%的人认为精神文化生活变化不大,有20.97%的人认为精神生活更加空虚。从文化程度看,认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的人群中,不识字文化程度的比例最高(88.89%),本科、研究生程度的较低,分别为59.01%和42.86%,其他程度均在六成以上,认为社会文明程度有所下降的人中,研究生学历的比例最高(28.57%)。认为思想道德有明显提高的仍以不识字人群占比最高,认为明显滑坡的高中(职中)和大学本科占比最高,达到26.00%(见图2)。图2各文化程度被访者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想道德变化的感受从社会阶层看,各社会阶层被访者认为改革开放后精神文化生活明显充实的比例较均衡,认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空虚的人群中,个体工商户阶层和经理人员阶层所占比例比其他阶层要高一些。总体看,认为明显充实的占总人数的四到五成,认为没有变化或者更加空虚的也占到总人数的四成多,比前者稍低一些(见图3)。图3各社会阶层被访者对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化生活变化的感受2.家庭受教育程度课题组通过被访者家庭受教育程度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后民众教育方面的获得感。627份有效回答中,有36.68%的被访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自己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变化,有42.74%的人表示有较大变化,有17.07%的人表示有变化,有2.55%的人表示变化不大,另有0.96%的人表示完全没有变化。60岁以上年龄段的被访者表示变化很大和变化不大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分别为该年龄段的50.00%和10.00%,认为完全没有变化的人群中,18~25岁年龄段的比例比其他年龄段的要高,占该年龄段的1.50%。从文化程度看,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文化程度的被访者认为家庭受教育程度变化很大、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家庭的比例高于其他文化程度,分别为44.44%和42.86%,其他文化程度的不足四成。不识字和小学文化程度的被访者中认为变化不大和完全没有变化的比例较高,分别为17.64%和14.58%。从社会阶层看,各阶层认为家庭受教育程度变化很大和变化比较大的比例相对均衡,认为变化不大和完全没有变化的人群中,个体工商户阶层占5.7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占5%,农业劳动者阶层占6.80%,失业人员阶层占12.9%。从被访者的居住地看,居住在城郊、乡镇和农村的被访者认为家庭受教育程度变化不大和没有变化的比例较高,其中居住在农村的被访者的比例最高,达到该居住地被访者的8.82%。3.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险满意度642份有效回答中,有8.57%的被访者对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险表示非常满意,有37.54%的被访者表示满意,有30.37%的被访者表示一般,有21.18%的被访者表示不满意,有2.34%的被访者表示很不满意,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被访者达到了23.52%。从年龄看,年龄越大对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险政策感到非常满意的比例越高,26~45岁年龄段的被访者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较高(见表3)。表3各年龄段被访者对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险的满意度从文化程度看,不识字和小学文化程度的被访者对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险感到非常满意的比例比其他文化程度的高,分别为17.65%和19.61%;感到满意的被访者中不识字和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比其他文化程度的高,分别为58.82%和44.55%。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群中,不识字的比例最高,达到76.47%,初中文化程度的达到57.42%,小学文化程度的达到49.02%,其他文化程度的在四成左右;研究生程度的表示不满意的比例最高,达到该文化程度的42.86%。从社会阶层看,农业劳动者阶层对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险政策感到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最高,达到65.58%,其他社会阶层的在四成左右;感到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人群中,经理人员阶层比例最高,达到该阶层人数的35.9%;感到非常不满意的人群中,经理人员阶层和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比例较高,达到5.00%,其次为农业劳动者阶层(3.90%)、个体工商户阶层(3.70%)、失业人员阶层(3.12%)、办事人员阶层(1.47%),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无人选择该项。4.被访者对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最大好处的认识在五个可多选的答案中,位列第一的是“家庭收入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见表4)。表4被访者认为改革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带来最大好处的选择排序(四)民众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支持度在641份有效回答中,有94.70%的被访者支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定和举措,有2.80%的被访者不支持,有2.50%的人表示无所谓。从年龄看,不支持深化改革的人群中,18~25岁和46~60岁两个年龄段中占比较高,分别为所在年龄段的4.62%和4.52%,表示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无所谓”的人群中,也是这两个年龄段的占比较高,分别为3.08%和3.23%。从文化程度看,支持全面深化改革的人群中,研究生文化程度的被访者全部表示支持,其次为大专文化和大学本科,分别为98.72%和95.62%,其他文化程度的在83%~93%之间;表示不支持深化改革的人群中,文化程度为不识字的人群比例最高,为11.11%,其次为小学(8.00%)、初中(4.90%),其他文化程度的不足3.00%;表示无所谓的人群中,不识字文化程度的比例最高(5.56%),其次为高中(4.86%)、初中(3.92%)。从社会阶层看,有5.56%的个体工商户阶层不支持深化改革,占比最高,其他占比较高的阶层为产业工人阶层和失业人员阶层,分别为3.49%和3.12%;对深化改革持无所谓态度的人群中,私营企业主阶层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阶层,达到该阶层人数的11.36%,其他占比较高的是失业人员阶层(6.25%)和个体工商户阶层(3.70%),其他阶层不足2.00%。(五)民众认为改革开放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课题组列出了当下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七个方面的问题,由被访者进行多项选择,根据选择人次进行了排序。表5被访者认为改革中存在主要问题的选择排序被访者认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就要在医疗、教育、经济、养老、法律制度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改进,其中58.50%人次选择养老,55.23%人次选择医疗,48.21%人次选择教育,33.85%人次选择法律和制度,20.12%人次选择改进文化建设。对于“改革开放下一步首先应该重点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课题组要求被访者限选四项,数据表明,被访者认为应重点解决的四个方面均占总选择人次的50%以上,位列第一的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有64.58%人次选择该项,位列第二项的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54.08%),位列第三项的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51.57%),位列第四项的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50.00%)。其他选项的选择人次分别为:48.12%人次的被访者选择“加快政治领域改革,推进社会民主”,43.10%被访者选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33.39%的被访者选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三分析与结论(一)民众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度比较高调查显示,总体而言,有84.40%的被访者认为改革开放政策很成功或者比较成功,这部分人主要是中年和老年人,13.26%的被访者认为谈不上成功或者失败,只有2.34%的人认为不太成功或者不成功,这部分人以青年人居多。目前正值中年和老年的人群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年代,对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有切身感受,而青年人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已经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对开放前和开放后的社会和自身生活的变化没有强烈的感受,因此这部分人群的认可度较低比较正常。失业人员的认可度低于其他阶层,与他们当前的生活状况有直接关系。但总体看,无论从年龄、文化程度、社会阶层来分析,民众对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毋庸置疑。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农业劳动者、不识字和年龄偏大的人群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度更高一些,这说明近年来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给农村带来了很大变化,让过去一直生活在二元社会中的老一代农业劳动者对改革开放政策有了更加正面的评价。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中有8.11%的人持保留和否定的态度,通俗地说这部分人生活在体制内,找到他们选择保留或者否定态度的原因,应当更能够反映当前社会管理运行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二)改革开放政策给社会带来的进步更多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绝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改革开放政策给社会带来的进步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生活环境的变化也是人们感受到进步比较大的地方,但可以看到,对生活水平提高的感受远远高于环境、民主、社会治安等其他方面,可以说,民众心目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衡量改革开放政策的主要指标。从个人生活的变化看,近八成被访者认为改革开放政策给自己个人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与前面情况相同的是,越是年龄大的人群,认为个人生活变化大的比例越高,而18~25岁年龄段的认为变化小或者没有变化的比例较高,这个年龄段是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成长起来的,对于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没有更多对比,这种选择合乎实际。另外,大多数商业服务业员工和失业人员虽然认为改革给个人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但比较而言,持保留或者否定态度的比例高于其他阶层。访谈中了解到,商业服务业员工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仍然受到城乡二元社会的影响。他们工资有限,基本没有劳动保险,由于体制不顺,无法享受城市社会保险等保障,在城市没有归属感,但又无法适应缺乏基础设施的乡村生活。失业人员虽然享有最低生活保障和失业保险等,但由于获得这些保障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同时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他们的生活仍然比较拮据。可以说,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同度越低,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要求就越高,他们的要求就是深化改革的目标。(三)民众因改革开放拥有较强的获得感调研发现,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甘肃民众对改革开放都有比较强烈的获得感。物质生活中,通信被认为是生活中最大的改变。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通信的便利。“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是以前甘肃省许多信息封闭小山村的真实写照。随着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电话、手机由“贵族化”走向“平民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信息闭塞的历史,拿惯了镰刀、锄头的手开始熟练地使用手机和鼠标。通信运营企业不断推出远程监控、无线上网、信息订制、手机游戏、手机报纸等各种通信新业务,从电报淡出普通百姓的视野到网络沟通的方兴未艾,通信的便利是技术的发展更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的显著进步。出行也是民众感受到巨大变化的主要方面。据报道,截至2014年底甘肃公路网密度达到32.43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70%建制村通了沥青路。应当说,甘肃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入直接改变了民众的生活,也直接成为民众获得感的来源之一。从精神生活看,虽然有超过五成的民众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充实了,但民众在精神生活中的获得感普遍低于物质生活获得感。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尤其是年轻、高学历人群认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文明程度、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化生活不尽如人意,说明进一步充实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深化改革中需要加强的工作。从家庭受教育程度看民众的获得感,除低年龄段的民众受教育的阶段已处于改革开放后,对教育的变化感受不强烈外,绝大多数民众认为改革开放后自己家庭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或者较大变化。与其他指标中文化程度低而满意度高现象不同的是,在教育程度这个指标中,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在教育的获得感上明显低于其他程度的人群。另外,个体工商户和商业服务业员工在教育的获得感上也低于其他阶层。访谈中了解到,商业服务业员工和个体工商户中很大一部分人来自农村,当前农村仍然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农村家庭要提高受教育程度非常困难。没有好的师资、甚至没有必要的教学设施都直接影响农村家庭受教育的水平,因此消除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均衡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拥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相同的教育水平是进一步深化改革中要重视的问题。从医疗和社会保障看民众的获得感,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以及农业劳动者人群对医疗和社会保障的获得感更强,这与这部分民众的生活轨迹贯穿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党和国家多年来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和力度有直接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的经理人员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等对医疗和社会保障的获得感不高,这与当前甘肃省劳动用工不规范和劳动保险等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有直接关系,也反映出需要解决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和一体化问题。(四)民众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支持度极高,对医疗、教育、养老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诉求强烈九成以上的民众支持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说明了甘肃民众对深化改革的强烈愿望,其中,文化程度越高,支持深化改革的比例越高。文化程度高的人群通常被认为是社会精英,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是深化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众对过去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进一步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贫富差距是人们认为存在的首要问题,应当说,隐藏在贫富差距背后的问题就是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和机制不合理,这对社会稳定的危害非常突出。解决好这个问题,是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关键。调查显示,医疗、教育、养老和精神文化是民众关注、也是希望得到进一步改进的主要方面。民众认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首先与民生有直接关系,其实质关乎社会公平。对于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民众的关注重点还是在政府,希望通过政府的推动来推进改革,这也反映出民众更多依赖政府,较少有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参与改革的意识。四对策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提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强调真实地得到,可以说,着眼解决最多数人的问题才能获得最广泛的“获得感”,着眼解决民众最困难的事才能获得最深刻的“获得感”。[1]只有更广泛地让民众拥有获得感,才能推进深化改革的步伐,也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才更能让民众得到更多的获得感。(一)要重视和提高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获得感获得感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随着物质生活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包括社会文明、思想道德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要提高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就要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难点在农村,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核心在建立健全城乡精神文明共建机制。只有建立健全城乡精神文明共建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真正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建立以城带乡机制。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纳入当前正在开展的“双联富民”行动中,推进村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有效整合城市、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创建资源,发挥各级各类文明单位优势,带头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二是建立以工促农机制。积极开展企地共建活动,切实发挥企业文化优势,文化促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带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三是建立城乡互动机制。创建互动。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通道、双拥共建、志愿服务等活动,推进城乡创建交流互动,共创共建共享。文化互动。广泛开展“三下乡”“精神文化进村”以及民间民俗文化展演等城乡文化互动交流活动,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合作互动。通过城乡合作、企地合作,实现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推进,双赢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一是着力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民主法治、身心健康、文明礼仪、创业发展等“六项素质”;二是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文明程度,切实发挥中心城市在统筹城乡精神文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