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反思与《老生》的大地情结_第1页
现代性反思与《老生》的大地情结_第2页
现代性反思与《老生》的大地情结_第3页
现代性反思与《老生》的大地情结_第4页
现代性反思与《老生》的大地情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性反思与《老生》的大地情结

《老生》是贾平凹“解读《山海经》”的著作,此书辅以出版,在小说界、评论界一度引发极大的反响。这种影响不仅由于贾平凹个人在当代文坛的影响力,或许还因其“解读《山海经》”这一宣传口号的巨大魅惑。一时之间,关注《老生》者不只是小说评论家、当代文学爱好者,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古典文化爱好者。因此,要谈《老生》似乎便不得不先从被称为中国神话经典的《山海经》说起。《山海经》在古典时代仅仅是一部“语怪”类的书,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乃至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书要么入“形法类”与《相狗马》《相刀剑》一类的典籍并列,要么入“史部地理类”作为实用的书籍,再要么就是被看作“古今语怪之祖”或“小说之最古者”。简言之,此书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异类,从未登文化主流的大雅之堂。但是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神话观念的引入,《山海经》的地位发生了极具戏剧性的变化,从边缘文化跻身于民族圣典之列。[1]这是因为西方进化论神话学将神话看作民族精神的源泉、价值的根据。而中国“神话”保留在《山海经》中者特多,[2]甚或一度出现全民争相阅读《山海经》的文化奇观,当然,《山海经》之晦而复显应当归功于鲁迅、茅盾、袁珂等学人的不懈努力,同时媒体和作家的推波助澜也起了非常重大的传播作用。与之相伴的是一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就是20世纪80年代肇兴的寻根热以及嗣后的走出疑古时代和眼下的国学热,这是对20世纪初“打倒孔家店”的一个反拨,是西学东渐以来东西文化交流、碰触之后的文化反刍,其间文学史之反思为一重要环节。[3]从国际视野观察,西方现代性的全球扩张和蔓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恶果,诸如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精神危机,等等。在危机重重的现实困境中,神话给了人类疲惫的心灵一方休憩之所,适应人们幻想的需要,[4]在这种语境下“重述神话”出版工程应运而生。这个宏达的出版计划涵盖了包括希腊、印度、非洲、美国、伊斯兰、凯尔特、阿兹台克、挪威以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的神话,中国作家阿来、李锐、苏童、叶兆言等都是其中的加盟者。这一工程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出版人杰米·拜恩发起,全球许多出版社响应。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贾平凹出版其新作《老生》,恰恰象征着传统神话精神的强势回归。《老生》又是以“解读《山海经》”为口号,因此不妨称之为“《山海经》精神”的复活,所谓“《山海经》精神”,不是“象物以应怪”的志怪精神,不是儒家士大夫一物不知士之所耻的博物精神,而是奠定在“铸鼎象物”基础之上,通过《尚书·禹贡》《逸周书·王会篇》等确立的土地认同。[5]这种土地认同奠定于华夏古典取象观的基础上。它是在“天圆地方”这一宇宙结构之下,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的一种情结、一种眷恋、一种难以割舍的乡愁。这是一种浓厚的乡土情结,这在现代文学上形成了乡土文学流派,它的开山祖师是鲁迅,而陕西作家群则是延续了这一文脉的一支劲旅,贾平凹则是这支劲旅中的一员上将。《老生》是在重述神话的现代语境下接纳乡土文学的衣钵,并对古老的文化传统含英咀华的一部重要著作。《老生》是贾平凹出版的第十五部长篇小说,这也是他首次尝试以民间写史的方式来写小说,小说借助一位几乎长生不死的灵魂人物,讲述了陕南自20世纪初到当下的百年历史,堪称现代中国历史之缩影。老生乃是葬礼上唱丧歌的职业歌者,这是汉文化民间叙事传统(比如胡崇峻所搜集整理的“汉族史诗”《黑暗传》)[6]以及少数民族叙事作品中常见的人物形象,但是贾平凹吸纳这一形象的同时对其进行了艺术提炼,将其塑造为“身在两界、长生不死”的神仙,借其言谈举止,所见所闻刻画几代人的沧桑命运。而在叙事笔调中,贾平凹时常穿插《山海经》,于是《山海经》的内容与主人公老生的故事,这两种叙述互为参照又互为勾连,从而构成《老生》平行的内在叙事结构。具体讲,便是《老生》讲述了发生在陕西南部不同历史转型期的四个故事,每个故事之前都以《山海经》里的一段文字为引子,其结构类似于传统话本中的“头回”或“楔子”。[7]小说以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为叙事重点,而老生又是贯通全局的精神主线,作者通过他把四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故事连缀成篇。关于这部书之所以得名,贾平凹在《后记》中解释说:“至于此书之所以起名《老生》,或是指一个人的一生活得太长了,或是仅仅借用了戏曲中的一个角色,或是赞美,或是诅咒。老而不死是为贼,这是说时光讨厌着某个人长久地占据在这个世上。另一方面,老生常谈,这又说的是人越老了就不要去妄言诳语吧。”书中四个阶段的四个故事自然有不同的主人公,但以老生这个能通阴阳之人一以贯之,老生讲述百年沧桑的民情世态、乡土风俗,贾平凹一个村一个村、一个人一个人、一个时代一个时代地写,这种写法正是《山海经》的叙事传统所启发而来,即属于《河渠书》《逸周书·王会》一类而据“山川舆地”逐次叙事,[8]但是《山海经》除了在《海外南经》卷首有“唯圣人通其道”一段富于思想内涵的文字之外,更多的似乎是“客观”地叙事,而《老生》则赋予叙事丰厚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诉求,无论怎样沧海桑田、流转变化,国家兴亡、人的命运都是作者关注的核心。小说的色调摇曳多姿、情感浓郁而深沉,既有人情的清白和温暖,亦有现实的混乱和凄苦,同时也充斥着世态的残酷、血腥、丑恶、荒唐。《老生》结构紧凑,手法多变,尤其显示出这部作品写作特色的,一如诸多学者所指出的,乃是其在叙事中大量穿插引用了《山海经》的内容。贾平凹对传统典籍有相当深厚的修养,《山海经》内容似简约而浑厚,形杂而质清,乃是三代文化的记录,是先民的思想情感、生活方式和文化态度的汇集,也是华夏民族繁衍不息的历史见证,《山海经》虽然在华夏文教传统中从未居于主流,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却是经过经典文化过滤后的民间文化的孑遗,是民间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心灵密码的富矿。贾平凹之所以在小说里引用《山海经》,其目的就是借用它的特有表达方式,来展现中国百年历史中的野史逸事。[9]《山海经》是写了所经历过的山与水,《老生》的往事据贾平凹说,也是他“所见所闻所经历的”。《山海经》是一个山一条水地写,《老生》是一个村一个时代地写。贾平凹正是通过解读《山海经》的手法,将自己的生命体验灌注到小说叙事中,将民间写史中的人文—自然两端贯通,折射出神州大地百年兴亡的沧桑巨变。《山海经》据袁珂先生的注解,乃是“山海之所经”,[10]依照《山经》《海经》《荒经》的叙事格局层层推演开去,而在每一部分则是逐座山、逐条水地叙述。《老生》为了与《山海经》只写山水(其实《山海经》当然也写人,尤其《海经》的十三篇更加突出)的特征相对应,将侧重点放在对人事的叙说,这样的写作格局虽然风格对比突出、一古一今、一文一白、一自然一人文,却能在强烈的对比中凸显意义,对比强烈而毫不生硬、风格悬远而又水乳交融,堪称妙品。《山海经》是这样进入作者的故事视野的:唱师在土窑里即将谢世,放羊父子守护着他,过了三天,唱师仍然不死,孩子就无聊了,遂到镇上请了一位教师补习古文,而这教师则以《山海经》为课本,因此全书则通过教师—放羊娃(代表《山海经》的世界)与唱师(代表唱师的乡土世界)这两条线索交织。“唱师唱了一辈子歌,他能把前朝后代的故事编进唱词里,可他没读过《山海经》,连听说过都没有,而老师念的说的却都是山上海上的事,海他是没经过,秦岭里之说海吃海喝这个词,把太大的碗喊海碗,可山呀,秦岭里的山他哪一处没去过呢,哪一条沟壑哪一座山崖不认识他呢?”[11]这里透露出的是唱师对于海的迷茫和感知,是他对大山进而对这方土地的熟悉。从华夏文化对外界认识的立场来看,《山海经》乃是大地文明探险海洋的开端,而《镜花缘》则是大地文明在现代化之前对海洋文化的一次总结,[12]《老生》在这里却充斥着迷茫和困惑,一方面唱师对大地相当熟悉,对每一座山每一条沟壑都了然于心,而另一面对于大海的认知仅限于海碗之类的语言感知。这里包含这浓浓的乡愁,是大地情结的一次爆发,是对海洋的困惑和迷茫。但是,大地文明不需要理解海洋吗?海洋不应当成为大地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吗?《老生》暴露了较之《镜花缘》更为迟疑的心态。《山海经》恰恰是这样一个象征,即走在文明对话的边缘上,中国将何去何从。在故事的结尾处,这个象征意味尤其明显,唱师老死了。“老师还要教《山海经》,没法再教了,说:‘哦,那就讲这四天吧,后面还有《东山经》、《中山经》、‘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大荒四经’、《海内经》,以后再讲吧。”[13]很明显,那个镇上的老师只是讲了《山海经》中《山经》的一部分,甚至《山经》都没有讲完。这个情节就很富有象征意味,理解此点有如下两条思路:其一,这可能暗示,《山经》乃是大地文明的象征,是教师—唱师等华夏人熟悉的范围,而《海经》以下并非这方居民所熟知,作品交代到《北山经》戛然而止意味着,乡土中国对于海洋文化的隔阂。这既是百年中国命运之所幸运(有强大的黄土文明作为文化后盾),也是百年历史沧桑之不幸(对于海外文明探索兴致的萎缩)。《山海经》作为《老生》的一面镜子,刺激着其文化主体之反省与自觉。[14]另外一种可能的理解路径是,教师根本没有讲完《山经》,教师和唱师代表着两个不同的生活世界,一个是有文化的读书人世界,另一个是不识字的民间世界。而民间世界的唱师虽然不知道海外的世界,但是对这方土地和这方土地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物极熟知,因此以唱师的死亡结束教师的讲课,这个象征意味也是相当明显:乡土世界的故事已经死去,读书人的故事才讲到一半,它提出了读书人在面对《山海经》之山—海两套文化时对当下文化的反省。古典文明不是封闭的、仅仅了解大地的,而是胸襟开阔地、对大地和海洋都同样熟悉的符合文明。生活在当下的知识分子们,是否应重新开启对古典传统的认识视野,以便有效地应对当下海洋—内陆文明所面对的新问题呢?然掩卷而思,抑或对于此处上述两种理解,笔者是否亦有过度阐释之嫌呢,《老生》是否内蕴着不同文明冲突的焦虑和困惑呢?毕竟,海洋文明和内陆文明的冲突对于我们崇尚“和谐”的文明来说,终归稍显陌生。[15]由此不由重返文本,细读之,如下:在第二个故事的“南次三经系”,有这样一番对话:问:现在还有神吗?答:神仍在。或许是人太空虚太恐惧,需要由内心投射出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就是神,给人以力量。还有,你不觉得科技也是神吗?比如过去把能观天象知风雨的人觉得神,把能千里眼的觉得神,把能顺风耳的觉得神,而现在科技不全都解决了吗?问:哦,那我能……会神吗?答:神是敬畏的。敬畏了他就在你的头顶,在你的身上,聚精会神,你知道“精气神”这个词吗,没有精,气就冒了,没有了精和气,神也就散去了。[16]这里教师对神的理解显然有东拉西扯、偷换概念之嫌,而教师对待科技的态度却很有趣,认为科技能够达到千里眼、顺风耳那样的程度,“觉得神”。但是放羊娃的问题逼得他顾左右而言他,小孩问“那我能……会神吗”,这其实是对上文科技的反讽,小孩的问题完全消解了上文教师对科技的崇拜,因此教师不得不重新再次强调态度,“要敬畏”,而后又赶紧转移到精气神一类的问题上。这里其实是一种对现代科技淡淡的反讽,从而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又一次重审和肯定,当然作家并没有展开说科技对当代生活的负面效应,那也不是本文的主旨。可见,《老生》叙事中确实还是有文明冲突的情绪在内的。于是,我们看到当小说叙事再进入第四个故事《北山经》的时候,教师则以原罪论为例,开始正面批判所谓“海洋文明”的基石《圣经》。问:前面的各山列系里是有着一些兽长着人的部位,而这里形像人声像人的兽最多,这是当人逐渐主宰了这个世界,兽就向人靠拢了,或被人饲养,或也企图变成人么?答:这不是兽的想法,仍是人的想法。问:兽也应当如此呀。答:这不仅是人的想法,更是现在人的想法。现在的人太有应当的想法了,而一切的应当却使得我们人类的头脑越来越病态。我告诉你一段话吧:纯然存在美,那属于本性的无限光芒。树木不知道十诫,小鸟也不读《圣经》,只有人类为自己创造了这个难题,谴责自己的本性,于是变得四分五裂,变得精神错乱。问:这是你的话。答:不,不,是一个哲者语录。[17]显然,上述文中对人与兽的界限,人的本性问题的思考是基于当下的文化语境而发的。放羊娃提出了兽类应当向人靠拢的观念,但是教师对他做了反驳,并且告诉他人对兽的主宰这种“应当”是违反野兽的想法的,这种批判显然是针对西方文化的人类—自然的二元论思维而发,同时也是针对当下现代化的大语境。同时教师又讲了一段话,认为纯然存在的美,其中包含着人性的无限光芒。而后又明确指出了《圣经》对于人性的谴责带来的精神危机,含混隐射了以“信心取代理性”[18]的荒谬,这里显然是针对神性—人性或者人性—兽性,或者原罪说一类的西方人性论而发。教师提倡纯任自然的天性之美,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和回归。就风格而言,这是一部拟《山海经》的作品,而究其内容的宏达而言,这又是一部民族记忆类的典籍。文学的使命当然是表现当下生活,洞悉当下人心,同时还要记录社会,文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可以说是一种记忆。对具体的一个作家而言,他的作品就是他的记忆。贾平凹乃是一个负有历史使命感的作家,他试图写出他对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记忆。而《老生》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它洋洋洒洒,写了百年的中国历史沧桑。其内容之恢宏堪称一部史诗性的著述,他是这个民族的《玛纳斯》,是这方土地上的《百年孤独》。也正是出于对历史记忆的责任感,作者使得《老生》这部作品衍就出其独特而典型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它描写的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的中国故事,用中国方式来记录百年的中国史。不过,贾平凹的反思中却折射出华夏文化之开放的“大文化”的可能性,即以反思而重塑自身主体身份。[19]贾平凹在《带灯》后记中说,他的创作过程“也是我整理我自己的过程”。这部《老生》,正是贾平凹近几年来“整理”自己创作道路,是继《废都》《秦腔》之后代表的作品。从以贾平凹看贾平凹的方式出发,如果说《废都》是一部安妥其“破碎了的灵魂”的一部书,而《秦腔》是“为故乡树起一块牌子”,那么《老生》则显得更加深沉和博大,他将小说的境界从个人拓展到了历史和国家命运。《老生》封底的诗作道出了其勃勃雄心,表达了其历史使命感。“我有使命不敢怠,站高山兮深谷行。风起云涌百年过,原来如此等老生。”贾平凹在《后记》中坦言:“能想的能讲的已差不多都写在了我以往的书里,而不愿想不愿讲的,到我年龄花甲了,却怎能不想不讲啊?!这也就是我写《老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