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1页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2页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3页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4页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科书Pl-3页例1、例2和试一试,第3页练一练,第

5页练习一第1一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

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学会用升为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2.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观察、比较容量的多少和感受容量单位“升”,

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

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和升,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容量含义和容量单位1升的空间感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和两个相近的冷水壶,容

量是1升的正方体容器,1升的量杯、若干个同样大小的纸杯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师讲述: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冠亚军比赛,老虎和狮子

正在进行“喝酒比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2杯就

开始摇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狮子不服气地嚷:

“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酒仙!”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认输,

吵起来了。

同学们,你们认为谁说的有理呢?

估计学生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①老虎喝了5杯还没壁媚谏喝两杯

就醉了,所以老虎的酒量大;②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磊提,所以应

该是狮子的酒量大。

2.情境感悟

(1)出示例1

1/176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比较:比较这两个玻璃杯,哪个能盛的水多,哪个水少,谁的容量大?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比较感悟

观察两个看上去大小差不多,容量有大小的冷水壶。

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

学生交流展示比较方法。

3.做“练一练”第一题。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说说图里的意思,并思考哪个容量最大,哪个

容量最小。

说明:要知道哪个容量在、哪个容量小,可以像这样互相倒一倒、比一

比。容量装的液体多,它的容量就大,反之,它的容量就小。

4.感受需要统一单位

二、联系实际,认识单位。

1.感受单位“升

出示例2,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观察这些容器的图,你看到了什么,什么要说的?

说明:图里的升或L是表示每个容器的容量是多少,能盛多少液体。像

这个一升就是瑶池容器里装了1升酱油,这个4升就是表示容器里装了4

升油。所以,这个升就是一个容量单位(板书:升)用字母表示是L。

2.认识单位“升二次备课

(1)实验感知,形成观念。一

引导:你对升这个单位有哪些了解?

说明:1升有多少呢?我们来观察这个量杯,量杯是计量容量的工具,

量杯上的刻度表示倒入的液体有多少,比如往量杯里倒水,水面对准到

0.2就表示有0.2升,0.3就表示是0.3升水面到1时,就表示量杯里的

水是1升。

老师继续将水倒入每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实践操作,加深体验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3.强化单位升

让每个小组学生在量杯里倒进1升水,再拿出若干个相同的纸杯。

交流你倒满了几杯?这样的几杯大约是1升?

4.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读题、观察,再说说图中各个容器分别盛多少升水?哪个容量最

大?哪个容量最小?

说明:一个容器的容量大小,可以用能液体多少升来表示。

三、观察思考,深化认识

1.做练习一第一题。

大家看一看这三幅图,想想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的说说。

2.做练习惯第二题。(交流各自的结论和想法)

3.做练习一第三题

四、总结回顾,交流体会

引导:今天你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

第2课时认识毫升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P3—4页例3、例外、试一试和练=疑案等-6页

练习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I.使学生联系实际和操作感受,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1升=1000

毫升,能进行千和毫升的简单换算,初步学会用毫升作单位估计常见容器

的容量。

2.使学生在具体操作、观察中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

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

单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联系实际观察、思考和认

识有关毫升的知识,进一步体会容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

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毫升,升和毫升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使学生形成1毫升的表象。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升与毫升

的进率。

教具准备:一个小瓶或纸杯,500毫升量杯和1升量杯各一个,测量亳升

的量筒一个,矿泉水瓶和若干纸杯。

学生每小组准备滴管,500毫升量杯和1升量杯各一,测量毫升用的量筒

一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一一唤醒升的概念。

1.回顾旧知

提问: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容量,已经认识的容量单位是什么

吗?1升大约有多少?按你的想法说一说。

2.情境引入

出示准备好的小瓶或纸杯,提问:这样的1小瓶水有1升吗?不满1

升时就要用新的单位,那么会是什么单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

新的容量单位一一毫升。(板书:认识毫升)

二、实验感知一一认识毫升

1.出示例3,让学生观察有些什么,说说从图中看到了哪些内鼠鱼

什么发现?一次田诔

说明:图中容器的容量单位用“毫升”和血表示,(板书)这就是容量

的一个比较小的单位,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量,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

可以用字母血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容量单位一一毫升。(板书

课题)

2.感知单位毫升

对于毫升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想知道些什么。猜一猜1毫升大约有多

少?

实验:先看看水吸到哪里是1毫升。这里的1就是表示1毫升。

再把1毫升的水滴在手掌里,数一数大约有几滴。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

指出:像这样很少的一点点水就是1毫升,只有十几滴,1毫升是一个

很小的容量单位,和1升比可小多了。

3.观察几十毫升

出示量筒,引导学生观察相应刻度的确1。毫升、20毫升……在小组里

说说先倒10毫升,再倒20毫升的感觉,提问:能说一说10毫升有多少

吗?20毫升呢?

说明:10毫升水很少,20毫升水也是很少的,它说明1毫升这个单位

是非常小的,平时哪些容器装水这么少呢的液体呢,你能想到吗?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4.深入体验毫升。

(1)做练一练第一题。

说明:这些小的容器里的液体,都是用毫升作单位的。

(2)做练一练第2题。

将50毫升水分别倒这三个容器里,看看水在各在哪里?那么这个容器

里的水又是多少毫升呢,你是怎样做的?

5.实验发现进率。

说明并板书;1升=1000毫升

6.主动探索换算

7.估计体验容量

⑴学生试一试。二次备课

操作:请每个小组同学看看,你们小组里的一瓶矿泉水有多少毫升,并

告诉全班同学。再把矿泉水倒入准备好的纸杯里,一起数能倒多少杯,交

流这个纸杯的容量大约是多少毫升?

(2)喝一口水大约是多少?交流:你一口大约喝了多少毫升?

三、练习巩固一一加深毫升的认识

1.做练习一第4题。

追问1升是多少毫升?

2.做练习一第6题。

说明:估计一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多少毫升,要联系刚才对于10毫升,

20毫升或50毫升的感受,或者一些常见的容器容量大约是几毫升,比较、

估计出大约是多少毫升。

四、学习小结一一回顾交流收

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生活中哪些容器的容量用毫升作单位?1毫升水

大约有多少?

五、课堂作业。

补充题。

填空:

1升=()毫升3升=()毫升8升二()毫升

4000毫升=()升10000毫升=()升200000毫升;()

板书设计:

认识毫升(mL)

1升=1000毫升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3课时练习一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6—7页练习一第7—12题,动手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选择使用合适的

容量单位,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能够制作1升的量器,并用

来测量容器的容量。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能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

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了解日常生活里容量单位的应用,培养解决

问题中主动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具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上下一样的塑料瓶,长条白纸一张,

1件大约2到3升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升和毫升

1.引入课题。

引导:开学后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升和毫升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

一步了解容量,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大小,进率,进一步了解升和毫升

的换算方法,知道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

2.回顾容量单位。

我们学过的容量单位有哪些,想想容量、升和毫升的大小及关系,和同学

交流一下。

结合交流并板书: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升(每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容量1升=1000毫升升和毫升换算二次备课

毫升(十几滴水)

二、深化升和毫升。

1.选择单位升和毫升

(1)做练习一第7题,并交流你是怎样连的,怎样想的?

(2)做练习一第8题。

指出:具体用哪个容量单位,要根据实际的液体容量的和1升、1毫升的

具体多少,思考确定。

2.深化容量单位进率

(1)做“练习一”第9题。

让学生观察,说说各有液体多少升?强调1升=1000毫升。

(2)简单换算

3升=()毫升4000毫升=()升

8升=()毫升9000毫升=()升

5升=()毫升6000毫升=()升

(3)做练习一第10题

在。里填上>、<或=

900毫升升6升06000毫升3升02500毫升7000毫升。

8升

(1)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为什么3升大于2500毫升?

3.解决问题。

让学生阅读“练习一”第11题,并交流知道了什么,要解决哪个问题?

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回顾交流,实践操作

1.回顾交流

2.完成动手做工

(1)提出制作要求。二次备课

(2)让学生明白制作步骤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3)学生制作,交流作品。

(4)估计测量容量.

113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1升,:升,!升,:升各是多少。

244

3.课后作业

补充题。

(1)填空。

6000毫升=()升5000亳升=()升80000毫升;()

9升二()毫升2升=()毫升30升=()毫升

(2)在O里填上“>»、“<”或

8500毫升08升1001毫升0999升301毫升03001毫升

7000毫升。7升6000毫13升01300毫升

(3)解决问题。

①一瓶娃哈哈饮料200毫升,多少瓶娃哈哈正好1升?

②甲容器可盛水200毫升,乙容器比甲容器多盛水50毫升,丙容器的

容量是乙容器的2倍,丙容器可盛水多少毫升?

板书设计:

练习二

容量单位:升(L)毫升(mL)

1升=1000毫升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

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同时

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笔算:

48+4:65+6:93+3=

2.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教学新课

1.仓I」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

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板书:60+20)

2.学习□算方法。

⑴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2)组织同学们分组交流口算的方法。

(3)组织交流、汇报讨论的情况。(结合回答,适当板书)

(4)小结:计算60/20时可以乘法20X3=60,想到60/20=3

也可以根据6+2=3,想到60+20:3,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

数的口算。

3.练习“想想做做”第士题。

(1)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

(2)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韵口算。

4.学习笔算方法。

(1)启发思考:60+20,会用竖式计算吗?

(2)试一试,指名两人板演。

(3)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引导

回答:“3”表示是3个20,不能写在十位上。)

(4)投有做对或没有做完的同学找一找失误的原因,将错误更正来。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5)练习:用竖式计算80+40。

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换批改,说说笔算过程。

提问:商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5.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96+20150+30。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说说笔算过程,提问:第1题商4写在哪千位上?为什么?

(4)提问:第:1题计算时与上面例题有何不同?(有余数)

追问: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5)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算的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们验算,注意格式的讲解。

6.练习85+40,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三、想想做做

1.估算下面各题:

80+40160-5-80210-?0200+50270+90

(1)学生口算。

(2)其中一、二题说说□算方法,口算方法合理就可以,不强求统一。

2.“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1)学生练习并验算。

(2)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

3.“想想做做”第6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第1问:5•3个一元就是多少元?

(提示:首先要想53里面最多有几个10)

(3)第2问: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4.思考题。

(1)试着写一写。

(2)组织全班交流,揭示规律。

四、课堂作业

1.完成“想想做做”第3、4、5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2.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

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教具)隹备: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算下面各题:

120-5-40560-5-?0420+60240:80320+40

指名说出其中一、两题的思考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图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

2.学生列出算式:420+30。(板书》

3.提问:42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1,估算出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420除以30大约是多少,

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2)组织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这题的结果在10到20之间,

是—H多。

2.笔算出结果。

(1)同学们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交流笔算过程,教师板书。

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

30怎么来的?接下去怎么算?

(先用42个十除以30,商1是表示1个十,应该写在个位上。)

(3)同学们验算,看看算的对不对。

3.教学"试--试

(1)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教师巡视。

(2)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是:它们都是除数为整十数的除法;不同的地方是:420

-40的商是两位数,420+50的商是一位数。

提问:为什么商的位数不同?(420+40的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而420

+50的前两位不够除。)

4.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1)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2)组织全部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时都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

两位不够除时,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每次除后如果有余数,要和被除数的下一位合起来再除。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计算过程。

(3)比较前两题和后两题,为什么被除数一样,但商的不同?

进一步明确:首位商的书写位置,以及除到某一后不够商1要商O0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找出错误。

(2)全班交流,分析错误原因,并订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

(2)引导学生观察左表,你们有什么发现?长方形面积不变,长变化时,

宽也随着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即长变大,宽就变小;长变小,

宽就变大。

五,课堂作业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

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I。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算练习一的第1题。

⑴练习第1组。

①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竖着做。

②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③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算方法。

(2)练习第2组。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

③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以先用几

十除以几,再用几或十几除以几,算出得数。

2.□算下面各题。

480+484+246+3900+3

1804-202704-90280+4069+3

75—52104-30420-70720+80

3.笔算练习一的第2题。

(1)出示第2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4)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

提问:这几题都是几百几十几除以一个整十数,为什么商都是一位数?

(5)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二,提高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6题

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观点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算式中的

“商不变的规律”。即: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除数也同时扩大或缩

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三,完成思考题

1.指名读题,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每四人一组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同组内交换意见。

3.组织全班交流(如果第一次转换发生在5时以后,则转换的次数是

600+30=20;如果第1次转换恰好发生在5时,则转换的次数是600+

30二20,20+1=21)o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一的第3、5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四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不要调商)

教学要求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

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

笔算。

教具准备: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答。

(1)96里最多有几个30190里最多有几个30

(2)74里最多有几个20274里最多有几个20

2.□答。

42%()31%()71%()

69a()75a()87a()

(1)指名回答。

(2)说明;当个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时,可以舍去直接看出接

近的整十数;当十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时,可以向十位进1后再看作接

近的整十数,这叫做“四舍五人法”;

二,教学新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图,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

什么问题?

(2)请学生列出算式。(板书:192+32)

(3)组织学生估计一下它的结果,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2.笔算192+32。

(D提问:是不是6天正好看完呢?请大家用竖式来算一算。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学生尝试练习。

(3)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商6的,有什么好方法?

说明:我们可以将32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来进行试商,这样简

单些。

请同学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4)组织学生验算,看看算得对不对。

3.完成“试一一试”。

(1)出示题目,质疑: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你是把39看作多少来试商的?

(3)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要求,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各题都是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的

3.学生们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选其中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4.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四、课堂作业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O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13页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的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2.学习两步计算的除法实际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题4

1.看情景图

弄清题意。2个书架一共放了224本书。

还有什么已知条件呢?求什么问题?

2.学生分析题意,弄清数量关系。

3.选择一种方法列式计算,并与同学交流。

4.师生共同交流。

5.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224+

=0

6.想一想这题可以怎么验算?

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一下,看看解答是否正确。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7.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交流订正

2.完成练习三6.7、9、10题

3.交流答案并验算

三、作业

补充习题中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练习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练习二第1一5题11、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提高题练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

力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练习二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一组一组对比着做。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答案。

比一比: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提问:计算下面一行时要注意些什么?(个位相乘满几十就要I;

一位进几。)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算下列各题。

44+490X6016X6

270+6015X446-2

95+51804-307204-30

二、笔算练习

1.练习二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⑵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说说每题是怎样估算的。

指出:估计需要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相乘。

2.练习二第5题,第6题。

(1)请学生想想每题的商是几位数,然后指名回答。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尤其要说清试商的方法。

(4)统计正确率,帮助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并订正。

(5)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验算?

3.练习二第?题。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观察上表,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说出:要生产

水泥的吨数越多,需要的天数也就越多。

4.练习二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本题解法如下:(160—28)+22=6(盆)

三,课堂作业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1.完成练习二中的第2、4、6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七课时练习三(2)

教学内容:练习三13一—20题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巩固不用调商的除法计算方法

巩固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掌握连除与除以两个数的积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说说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完成13题。

师生分析解题过程。

针对出现的普遍问题予以几种讲解。

二、练习

1.独立完成14、18、19题

2.同桌交流答案

3.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4.订正

5.16、17题讲解

先通过练习第一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已有三年级的连减=)咸去这两个数的和经验,很容易加以总结)

再练习剩下的题目,化难为易。

指名板演。

三、作业

完成思考题和补充习题中练习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教学反思:

6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四舍调商)

第八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

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

法。

2.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

3.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隹备: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计算。

70+969+20520+60

集体订正后,让学生说一说用整十数除怎样试商。

2.口答: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X()<8330X()<158

40X()<25020X()<98

3.在下面0里填上或

32X4012043X60260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51X6031024X70155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整十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非整十数的两位数除

三位数(不要调商)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

笔算除法。(板书课题)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除数的个位是1、2、3、4

的两位数除法。

2.教学例题。

出示教科书第18页教学情境图。

(1)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多

少本?”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72+34=()

(2)探索“272+34'的笔算方法。

①提问:272+34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34看作30试商?

你估计商应是几?

②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时,教师巡视,及时了

解学生在笔算中出现的问题。

③交流算法。

师:你在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指名说一说)

a.提问:用9乘34得306,272比306小,怎么办?(教师指着下3的

算式问学生。)

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介绍:像这样要改商的叫做“调商

b.提问:为什么要改商8,指名回答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④请学生独立完成竖式。

学生完成竖式计算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帮助学生掌握竖式

计算的格式。

(3)归纳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当除数的个位是4

或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

数。由于这时把除数看小了,商往往偏大。初商后,必须将商与原来除数

相乘;如果乘积大于被除数,就说明初商偏大,应该把初商调小再试,直

至余数小于除数为止。(结合例题的计算过程进行归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中的1-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

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2.第2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两道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产生错误的原因。

3.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调商过程。

4.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本订正。

本题解答过程:184+23=8(棵)(答略)

集体订正后,教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能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四,全课小结

师:刚才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一样吗?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答)

五,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6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五入调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题、练习四中的第1、2、3、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掌握“五人”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

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2.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具)隹备: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0X()<26280X()<454

70X()<50830X()<280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指名口答,让学生口述思考过程。

2.在下面的0里填上或

47X5025069X30200

35X7023964X40240

指名口答,让学生口述判断的理由。

3,列竖式计算

914-20326—50280-30

96+32326+53200+43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全班交流。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两组题目

的试商过程。

4.□答。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个位是1、2、3、4的两位数除法,你认为

试商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口答)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四舍的试商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种试商方法,就是用两位数除当除数个位是5、

6、7、8、9时该怎样试商。

2.教学例题;

出示教科书第9页教学情境图。

(1)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

少本?”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弓I导学生列出算式252+36=()

(2)探索“252+36”的笔算方法。

①提问:252+36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36看作40试商,你估计商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应是几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

②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

在的问题。

③交流算法。

a.先指名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进行全班核对。

b.再出示下面的计算过程和问题。

252+36=6

问题是:商6对吗?为什么?

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这

里把除数“36”看成40来试商,商6太小了,因为余数是36,和除数相

等,所以商要改成?。

教师强调: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调商,使余数比除数小。

(3)归纳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

数来试商。当除数的个位是5、6、7、8、9时,可用五入法来试商,把除

数的个位“五人”后再试商,由于除数变大了,商容易偏小,出现余数比

除数大或余数与除数相等的情况(如上面的例题)o商小了,要把初商改大。

(4)比较,发现异同点。

让学生比较“372+34”和“252+36”的计算过程,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

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相同点:都要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进行试商;除的时候都要调商;除的时候

都要注意“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计算要求。

不同点:当除数的个位数是1、2、3、4时,可以把除数的尾数舍去,把

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6、7、8、勺时,可以把除

数的尾数舍去,用比除数十位上的数多1的整十数来试商。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4中的1、2、3、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

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2.第2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两道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3.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全班核对。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调商过程。根

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练习四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教科书第20至第21页练习三的第5-13题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先思考再计算,边计算边思考,计算后再思考,在思考

中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

2.巩固学生已掌握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算及笔算,能够熟练地

进行试商和调商。

3.使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

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培养认真负责

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课件出示。

2.学生口算。

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笔算

1.练习四第5题。

(1)指名读题。

(2)同桌之间活动:一位同学估计商是几位数,再估计一下商可以是

多少,另一位同学通过笔算来验证,然后两位同学交换,同桌比一比,看

哪一位同学估计得最准。

(3)指名汇报。

(4)说说估商准确率高的方法是什么。

2.练习四第6、7题。

(1)指名读题。

(2)以小组为单位活动:估计一下这些算式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商

可能是多少?组内同学讨论。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3)分组将刚才估计的题目再笔算一下,来验证自己估计得准不准。

学生练习。

(4)全班交流、订正。

(5)指名请出估计得最准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三、解决问题

1.练习四第8题。

(1)指名读题。

(2)质疑:要求养鸡只数是鸭九倍,应先求什么?

(3)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2.练习四第12、13题。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出示2个问题)

(3)学生独立完成。

(4)小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的。

(5)全班交流并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四第9---11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4-20题,思考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并能够熟练地进

行试商和调商。

2.通过练习,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识,

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出示14题。

2.学生先默算,再指名口算。

3.提问;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二、笔算

1.练习四第15题。

(1)先指名说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2)让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2.练习四第16题。

(1)出示第一行的三题:

6124-18608+32224+56

(2)先在小组里估计二下每题的商大约是多少。

(3)算一算,并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

(5)提问:你今天比昨天估计的准了些吗?为什么?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三,解决问题

1.练习四第18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2.练习四第19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3.练习四第1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3)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F9、思考题

1.在计算正确的商之后,我们可以先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这样的算

式:

()+72:()

()+27=26.....18

2.根据这样的算式,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四第11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23-2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

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

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的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运用这种简便算法当余数为2时,为什么原题的余数却是

20?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题目:根据450+30=1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45+3=900+60=150-10=

学生各自写商,然后指名回答。

提问:做这三道题时你各是怎样想的?你这样想的根据是什么?

2.谈话: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把一些比较复杂的除法计算转化成

简单的除法计算,使计算更简便。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种简便计算的方法。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7

学生完成表格,并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商不变的规律,为什么不包括0?

2.练一练

3.出示例题:篮球的单价是50元,王老师带了900元,可以买多少

个?

学生读题后,教师指名列出算式。

提问:观察算式900+50,被除数和除数都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能不

能使900+50的笔算变得简单些,又使商不变?

学生讨论、交流后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都有0,想使计算简便可

以把它们同时除以一个数再计算。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出示竖式:50,J900

提问:你觉得900和50同时除以几能使笔算简便?

学生提出可以同时除以10o

提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在竖式上只要怎么办?

教师板书,在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各划去一个0。

谈话:这样就是把900除以50转化成了90除以5,好算吗?谁来说

计算过程,我把它写下来。

提问:被除数900末尾有两个0,为什么只划去1个07如果把被除

数末尾的两个0都划去行不行?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回答。

谈话:再用这种方法算一遍,并在第85页的横线上填一上得数。

2.谈话:现在如果篮球的单价降为40元王老师带的钱可以买多少个,

还剩多少元?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列式,并尝试自己用简便疗法计算,指名板演。

共同看板演的算式,指着式中余下的“2”。

提问:想一想.余数应该是几?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沦,交流想法。讨论后得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划去一个

0后,实际上是用90个十除以4个十,余下的“2”表示2个十,是20o

谈话:余数是20对不对呢?我们可以验算一下。这道题你会验算吗?

如果你认为余数是2也可以驹算一下。

学生试着进行验算。指名板演验算过程。

谈话:通过验算.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余数应该是20。

三、综合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几算。做好后在小组里交流算法和计算结果。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提问:怎样算能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说算法,集体交流反馈。

提问:像480+20这样的题目过去你们也会口算,谁能说一说,现

在的口算与过去的口算相比,在思考方法上有什么进步?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观察算式,找出题目中的错误之处。

在小组里讨论错在哪里。

提问:谁能说说这两题计算得对吗?不对,错在哪里?

学生交流,分析错题原因,各自在书上改正,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改

得对不对。

提问:这两道题给你的体会是什么?

要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只能划去相同个数

的0;如果竖式中有余数,要把被除数中划去的0补上才是题目的余数。

四、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五、全课总结

提问:什么样的题目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计算时要

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十三课时练习五

教学内容:25页练习五

教学要求:L进一步掌握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2.重点掌握余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出示第一题。

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想一想被除数和除数是同是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吗?

(同时相同)

交流订正

2.第二题

指名口答

二、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3--7题

熟练的运用商不变的规律简算

交流订正

2.指名板演8、9题

3.出示第10题

审题弄清题意

如何列式呢?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验算

4.当堂测试第11题。

三、作业

补充习题中的练习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教学反思:

8整理与练习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复习的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

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正确地笔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出示复习的第1题。

2.指名学生一组一组地□算。

3.说说□算的方法。

二、笔算

1.复习的第2题。

⑴出示第一组:147+20

147-5-21147+29

(2)谁来估计一下它商大约是多少?

(3)让学生算一算这三题,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提问: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想一想,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调商”?

2.复习的第3题。

(1)指名读题。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刚刚我们回忆了用三位数去除两位数的除法的过程,讨论了试商

和调商的方法,接下来练习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三、解决问题

复习的第5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汇报

四,课堂作业

1,完成复习第4题

2,教师随机布置

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29页第7—13题,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

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复习的第7题。

(1)在3―4分钟内,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针对有错的题目说说计算方法。

(3)统计全班有错的几人,分别错几题。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4)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2.复习第8题。

(1)出示第7题,指名读要求。

(2)请同学们先估计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

(3)同学们分别笔算,并指名板演。

(4)将算出的商与估计的商对比,说说试商、调商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复习的第9题。

(1)出示题目,说明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说说解题思路。

(3)全班交流,交流时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2.复习第10题。

(1)指名读题。

(2)出示第(1)个问,帮助学生理解每千克什锦糖的售价,就是三种糖

售价的平均数。

学生解答第(1)、(2)个问。

(3)分小组讨论: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全班组织交流。

三、思考题

1.指名读题。(小黑板出示题目)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右边一题答案不唯一。

四、教学“你知道吗?”

1.学生自学。

2.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实例讲解。

五、课堂作业

1.完成复习的第UT3题。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简单的周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3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

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

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

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

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出示教材例1场景图)师: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场景我们一起看这一幅

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