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江西地处长江中游,环山衔湖,山川秀美,历代农耕发达,文人骚客云集,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因此各种传说、故事、歌谣等民间文学资源不但蕴藏丰富,而且遍布全省各地。综观全省而言,地方传说、风俗传说、生活故事、幻想故事、鬼狐精怪故事数量较多,遍及各地乡间田头;历史人物传说、机智人物故事多见于赣抚流域;革命斗争故事、红色歌谣则多集中在原中央苏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围绕“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收集编撰工作,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间文艺家研究会联合发起对全国范围内各地各民族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等民间文学进行全面采录和整理,在此基础上中国大陆各省、区、市精选出各自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共历时20多年。据统计,全国各地共有200多万文化工作者参与此项工作,共收集到民间故事184万篇,歌谣302万首,谚语748万条,共出版93卷,总字数超过40亿字。[1]2005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意见》,由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正式启动,逐步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随后国家设立了“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并先后开展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名录的申报、评审、公布工作。非遗保护名录共有10项内容,民间文学赫然排在第一,其他分别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民间文学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从“集成时代”推进到了“非遗时代”。江西省的非遗保护工作部门,按照国家的要求和部署,立足地域的基础和特点,稳步地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本报告将通过首次集中对省级民间文学类非遗名录进行综合分析,对比国家级名录探寻江西地域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特点,探寻“非遗时代”民间文学保护情况,提出合理化的意见与建议。一省级民间文学类非遗名录概况从2006年起,江西省先后开展了四批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征集、评审工作,最后公布的四批名录中共有488项非遗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共33项。在这33项中,吉安市的“解缙故事”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民间文学类名录。1.民间文学入选省级非遗名录情况(1)第一批情况:2006年,江西省公布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62项,其中民间文学类共2项,[2]约占总数的3.23%(见表1)。表1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遗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其他类分别为:民间音乐3项(4.84%),民间舞蹈8项(12.90%),传统戏剧7项(11.29%),曲艺6项(9.68%),杂技与竞技1项(1.61%),民间美术4项(6.45%),传统手工技艺19项(30.65%),传统医药空缺,民俗12项(19.35%)。民间文学占比仅比传统医药(空缺)、杂技与竞技略高。(2)第二批情况:2008年5月,江西省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2项,其中民间文学类共3项,[3]约占总数的2.94%(见表2)。其他类分别为:民间音乐10项(9.71%),民间舞蹈21项(20.39%),传统戏剧17项(16.50%),曲艺5项(4.85%),杂技与竞技空缺,民间美术4项(3.88%),传统手工技艺25项(24.27%),传统医药3项(2.91%),民俗15项(14.56%)。民间文学占比仅比空缺的传统医药略高。表2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3)第三批情况:2010年6月,江西省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06项,[4]其中民间文学类共20项,约占总数的9.71%(见表3)。表3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表3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续表其他类分别为:传统音乐13项(6.31%),传统舞蹈39项(18.93%),传统戏剧11项(5.34%),曲艺7项(3.4%),杂技与竞技5项(2.43%),传统美术8项(3.88%),传统技艺62项(30.1%),传统医药8项(3.88%),民俗33项(16.02%)。在第三批中,非遗总数大幅提高,民间文学类项目数量相比上两批也有很大提升,占比在10类非遗项目中居于第四位,仅少于传统技艺、传统舞蹈和民俗类项目。(4)第四批情况:2013年8月,江西省公布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18项,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8项,[5]约占总数的6.78%(见表4)。其他类分别为:传统音乐12项(10.17%),传统舞蹈18项(15.25%),传统戏剧11项(9.32%),曲艺4项(3.39%),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0.85%),传统美术9项(7.63%),传统技艺22项(18.64%),传统医药4项(3.39%),民俗29项(24.58%)。民间文学类项目数量在10类中居于第七位。表4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2.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民间文学类情况在国务院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进入国家级名录的民间文学类项目第一批31项,第二批53项,第三批41项,第四批30项,四批共155项,约占国家名录项目总数1372项的11.30%。[6]进入省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共33项,占全省项目总数(488项)的6.76%。可以看出,无论国家级还是省级的民间文学在非遗名录中所占比重均不高,而且,省级占比还低于国家级占比(见表5)。表5前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数量及占比3.代表性传承人情况江西省非遗保护部门自下而上进行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审、复核工作。2008年,确定了第一批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七大类121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民间文学等空缺。2011年,确定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0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3人(见表6)。表6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遗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二民间文学类非遗名录情况分析从四批次的非遗名录中的民间文学类项目中可以看出,非遗十大类别项目呈现不平衡的特点;此外,民间文学类非遗还存在各亚类分布不平衡、所在地区(设区市为单位)分布不平衡现象。1.民间文学类非遗名录各亚类情况口头形式是民间文学存在和流传的显著特点,体现出传统性和变异性的特征。据此特征要求,民间文学的体裁一般包括传说、神话类,民间故事类,史诗类,长篇叙事诗类,歌谣类,谚语、谜语类,说唱类。一些说唱类的项目,鉴于其具体内容和实际表现形式,在非遗实际工作中更多地被列入曲艺类。鉴于全省各地入选省级名录的民间文学类项目数量较少,在此对其按以下亚类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对民间文学类项目各亚类的占比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神话、传说类(23项)占有绝对优势,占民间文学类项目总数的70%;其次是民间故事类(8项),占24.24%;歌谣类,谚语、谜语类非常少,各仅1项;民间文学的重要体裁长诗(史诗、长篇叙事诗)在四批征集名录中均为空白(见表7)。表7江西省前四批民间文学类省级非遗名录项目亚类型分布2.各地区(单位)分布情况江西省共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市、区),但鉴于地市级和县市级工作不平衡,资料不完善,在此具体对各设区市入选省级名录的民间文学项目进行统计分析(见表8)。表8江西省前四批民间文学类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地市分布通过对各地区(设区市)民间文学类项目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地区不平衡现象更为突出。在33项民间文学类项目中,吉安市最多,共11项,占到总数的1/3。宜春市9项,九江市4项,其他各地区、各单位很少,甚至空白。图1各地区(单位)非遗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数量排位3.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遗名录省级单位分布情况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155项)中,江西仅入选1项,即吉安市吉安县的“解缙故事”入选了第三批省级名录,并成功入选了第四批国家级名录,填补了江西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民间文学类的空白。三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入选非遗名录的民间文学类项目有待充实一方面,省级非遗名录中民间文学类项目的数量很少。从江西公布的四批省级非遗名录可以看出,民间文学类只有33项,只占全省总数(488项)的6.8%。另一方面,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江西的民间文学类项目非常少,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民间文学类有155项,江西只有1项入选。这说明江西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影响不大,与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章节义之邦”的历史文化底蕴不相称。自2006年以来,我国陆续建立起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目前省级名录在要求、程序上已较规范,在项目、数目上已很明晰,应该说名录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四批非遗名录的申报确定,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和传统技艺等,但凡重要的知名的项目,差不多都已经纳入名录中,而对于浩如烟海的民间文学来说,入选非遗名录的项目实在不过是沧海一粟。这既说明民间文学类非遗搜集保护工作仍有很大的空间,同时也说明各级文化工作者在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中,还受到某种思维定式的束缚,对具有展示可能、可以进行舞台展演,易于进行展览、便于开发宣传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民间美术、曲艺、民俗、传统手工技艺等给予重视,成绩斐然,而对民间文学特别是对“神话、传说类”之外的其他民间文学亚类项目的内涵、价值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同等程度。对于“神话、传说类”项目,也大都着眼于抢夺地域认同标志形象,或附会旅游产业开发。据著名民俗学家、国家非遗名录评审专家刘锡诚先生说,江西省申报过“毛衣女”的故事(即国际上著名的“天鹅处女故事”类型),“但因申报者江西省有关单位从旅游开发着眼,而压根儿没有认真收集采录当代还在民众口头上流传的活态故事,故而两次申报两次都被专家评审组所否决,甚为遗憾”。[7]文化工作者要消除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大力开拓思路,整体审视民间文学的内涵意义和功能价值,发掘整理出数量更多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非遗名录中民间文学的亚类体系项目亟待完善我国的非遗名录统一设置了10个大类,使这项涉及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极具复杂性、综合性、差异性的文化工程有了一个统一的、系统的、标准的项目结构和分类体系。民间文学类又细分为多个亚类,各亚类中也包罗多样,如在传说中有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山川名胜传说、风物古迹传说、风俗传说、宗教传说等,民间故事包含生活故事、幻想故事、鬼狐精怪故事等。历史文化悠久深远,传统人文资源丰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是那些历史较短的民族和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在江西四批民间文学类非遗名录中,民间文学的内容大多集中在神话、传说类,占到了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70%,相比之下民间故事类较少,而歌谣类,谚语、谜语类分别只有1项纳入,史诗类、长篇叙事诗类几为空白。这种“神话、传说类”的内容,又多是吉安、宜春、九江关于山川风物、古代名人的传说。根据民间文学各亚类的特点,审视江西各地历史文化的演进历程,民间文学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应该有更丰富的存在和展示。四批名录反映出的这种失衡现象,表明非遗工作在民间文学这块未能全面反映江西民间文学生态的丰富性、多样性、地域性的实际状况。3.各地文化部门对民间文学非遗保护力度很不平衡统观四批非遗名录,全省11个设区市在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工作上重视程度、实际效果上有些失衡。除吉安市、宜春市分别有11项、9项外,其他地市的数量太少,有4个地市为1项,上饶市、萍乡市为空白。我国的非遗保护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申报、评审方式,由于各地文化部门在人员配备、精力分配上存在差异,领导层面和基层工作人员的文化自觉、知识结构也存在差异,对民间文学的认知、对民间文学各亚类项目的收集保护工作能力无疑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故而导致了不平衡状况的出现。同时,有些地方主要以政府政绩和经济效益为工作出发点,也导致了对不能一时出“显性政绩”的民间文学重视不够。在全省11个设区市和其下辖的100个县(市、区)中,除共青城建市时间较短外,其余99个县(市、区)也都是历史悠长,物阜民丰,文化资源深厚丰富。许多地方非遗工作对民间文学类项目着力不够,也说明各级文化单位、文化工作者对民间文学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明晰,亟待加大工作力度,平衡人力、精力的分配。4.民间文学类项目保护传承的“活态”程度不够10多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稳步推进非遗工作,成绩斐然。但是,总结经验和对照全国态势,江西民间文学的发掘保护、社会推广与社会现实、政府期待、群众需求脱节,应当在搜集保存的基础上,进一步激活民间文学的时代意义,使广大群众能共享这一精神文化财富。江西省级、国家级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太少,究其原因,一是在具体搜集工作中未能充分采取田野作业的形式进行深入发掘,在整理过程中未能做到“去粗取精”。二是民间文学未能有机融入当代文化元素,进行合理利用。受民间文学自身的特性所限,它无法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或即时的社会效益,在非遗展演、地方形象宣传推广、文化节庆等活动中民间文学类项目常常处于缺席状态,并未找到较多合适的展示方式,以致无法融入各地政府文化部门非遗开发规划之中。这些年来,文本化、数字化、影像化、场馆化等保护手段在各地或稳步或快速地推广,其中民间文学类项目显得落寞和缺失。迄今为止,33项省级(含1项国家级)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不高,停留在文化工作者层面的文本中,个别应用在旅游开发的宣传或导游讲解中,几乎没有采用当代的传媒技术手段来推广,没有形成影视动漫作品深入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去。在大数据时代和新传媒时代,要在发掘保护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的基础上,既发挥其口头传统优势,进入活态传播状态,又实现调整适应、创新引领功能,以应对城市化、城镇化带来的传统村落衰落、新型城市兴起的新变化。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和发展要适应这种社会变化,充分利用影视、网络等技术手段,根据自身优势打造民间文学品牌,使不适合舞台表演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能适应当代社会民众的需要,拓展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传承的新模式,提升江西历史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生命力、影响力。四对策与展望1.大力打造有影响的江西民间文学精品项目民间文学是历史上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承下来的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是江西历史社会文化中的一部百科全书。非遗保护工作已实施10多年,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日益完善,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非遗保护专业文化工作者,对于民间文学类的非遗项目,有一些需完善丰富的、查漏补缺的基础性工作,让基层扎实去做好。面对江西民间文学类项目在国家级和省级名录中的实际,很有必要集中力量,梳理几类有影响的项目,集中发掘整理推广,达到保护传承、整理推广的完美结合。通过集中力量打造有影响的精品项目,提高广大政府工作人员、文化传媒产业人员、学者、社会公众对江西民间文学的重新认识,扩大江西文化的影响。在当下,对毛衣女传说、许真君传说、江西禅宗传说、庐山文化故事、景德镇瓷窑传说以及江西瓷文化、茶文化、傩文化、中药文化、道教文化等在学术界、文化界和民间有广泛影响和社会认同的民间文学内容,根据其不同的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的样态,精选具体的民间文学项目进行精细操作,在争取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创建文化出版精品工程、打造新型传媒亮点项目、推出影视动漫重要作品、融入旅游产业特色内容等方面有新的举措、新的成果,打造新的有影响力的品牌。2.全力整理推出具有江西红色基因的民间文学项目江西地处吴头楚尾,环山带湖,历代文人荟萃,耕读发达,宗教昌盛,名胜古迹遍布全省,民间文学资源丰富。在传统的传说故事之外,江西还有一项重要的文化资源——红色革命故事和红色歌谣。这些红色革命故事和歌谣,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生活基础,反映了当年的社会状态和民心所向,记录了当地军民的感人事迹和超人智慧,表达了江西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憧憬、愿望,体现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等崇高精神和宝贵品德,既是当地人民对伟大革命的真情表达,也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领导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而进行英勇斗争的史实。在非遗发掘、保护、研究、传承中,要高度重视红色革命故事、红色歌谣的特殊价值,这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的源泉,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部门对曾经流传的红色革命故事、红色歌谣做了专门的搜集整理与出版工作,如江西作家协会主编了《红色歌谣》,江西教育出版社也出版过《江西苏区红歌谣》,井冈山大学专门搜集整理出版了《井冈山的红色传说》。在四批省级非遗名录确定工作中,有的红色歌谣纳入了第二批井冈山客家山歌,有的纳入了第四批赣南客家民歌(赣州市、会昌县、龙南县、瑞金市),但这两批山歌、民歌并非红色歌谣的专项内容,无疑降低了红色歌谣的完整性和影响力。纵观四批非遗名录,均没有在各类非遗中单列出有江西特色的红色革命故事、红色歌谣。八一起义,毛泽东、刘少奇在安源,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央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方志敏在赣东北和南昌的革命斗争等,都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无论是红色革命故事还是红色歌谣,都是当代江西独特的文化资源,不仅属于江西,也属于中国。在江西的非遗保护工作中,也要整合这些文化资源,并加大保护力度,使其得到更好传承、传播。3.加强信息化时代民间文学与新传媒技术的有机结合民间文学具有口头性、集体性、传承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它在城市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浪潮下,伴随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和危机,如传播的内容越来越少,传承的空间越来越窄。“集成时代”保存了许多文本,在“非遗时代”建立了名录和确定了传承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信息化时代,新型信息技术、现代传媒技术的运用,为民间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永磁吊行业运行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橄榄油市场供需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本甲酸市场十三五规划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社交媒体平台中的现代艺术风格设计探索
- 2025-2030年中国工业设备安装产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家电维修行业前景规划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园林喷雾器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厚膜电路陶瓷基板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单胺行业十三五规划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新能源电池销售合同
- 第四章泵的汽蚀
-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导则(试行)
- GB/T 90.1-2023紧固件验收检查
-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二背诵默写纸条课堂默写
- (鲁科版五四制)小学三四五年级全部单词(带音标)
-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摩尔曼斯克(共12张PPT)
-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习题
- GB/T 5915-2020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
- 五十二个中医护理方案
- GB/T 2678.1-1993纸浆筛分测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