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6ae0ff7b739e100178b92924eeba05/226ae0ff7b739e100178b92924eeba051.gif)
![中规院: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6ae0ff7b739e100178b92924eeba05/226ae0ff7b739e100178b92924eeba052.gif)
![中规院: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6ae0ff7b739e100178b92924eeba05/226ae0ff7b739e100178b92924eeba053.gif)
![中规院: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6ae0ff7b739e100178b92924eeba05/226ae0ff7b739e100178b92924eeba054.gif)
![中规院: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6ae0ff7b739e100178b92924eeba05/226ae0ff7b739e100178b92924eeba0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2022SECITIES年2022SECITIESANNUALREPORTONELECTRICVEHICLECHARGINGINFRASTRUCTURE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2022年6月明大数据分析,客观、系统呈现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的主要特征。因数据覆施建设及使用状况的因素众多,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的评价与诊断还需究。未来期待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挖掘数据价值,提高我国城市新型基础设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研究团队程师分院,院长书长程师分院,院长助理分院,报告负责人究分院究分院究分院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李阳出行科技有限公司1234编制说明 1.2数据来源 31.3城市选取 4说明 5中心城区解析 城际解析 对策建议 1IntroIntroduction加快建设加强保障1.1编制背景2021年,中国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保有量从2020年的167.2万台增加到2021年的261.7万台,同比增幅超过56%。同时,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渗透率从2020年的5.4%增长到13.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的销售渗透率已经超过1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20年的492万辆增长到2021年的784万辆,同比增幅超过充电桩近3个百分点。在“车桩齐飞”的发展节奏中,车桩比由2020年的2.9略微上升至2021年的3,充电设施紧跟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步伐。“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强化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布局。国家层面出台促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等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发展环境。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达到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于2021年底发布的团体标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导则》(T/UPSC0008-2021)填补了充电设施规划类国标的空白。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从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提升城乡地区充换电保障能力、加强车网互动新技术研发应用等7个方面明确了21项保障措施。2022年4月,中央财经委在第十一次会议中强调,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交通、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合理布•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2021年10月,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明确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开展光、•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加快建设,优化充电网络布局。图1-1国家充电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发布情况(部分)《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在去年的框架基础上,融合了充电设施和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平台的相关数据,更新补充了部分样例城市,并进一步完善了大城市中心城区和城市群城际高速沿线的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指标体系。希望从实证案例出发,归纳提炼充电基础设施在空间发展与运营效能等方面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提高国家部委相关部门对充电基础设施的管控能力与治理水平提供必要支撑。IntrIntroduction1.2数据来源报告所用的充电基础设施数据主要来自北京满电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满电公司”)。截至2021年12月底,满电公司的充电基础设施平台共有94万台公共充电桩,其中公共开放桩(即“公用桩”)约72万台,与充电联盟平台的公共开放桩整体规模相对接近,因此本次报告将主要以公用桩为分析对象。报告所用的大城市中心城区电动私家车保有量数据及典型城市群高速公路沿线充电车辆的车型结构数据主要由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提供。充电设施静态数据充电站属性:名称,空间,所属类别,直流桩和交流桩数量。所属类别:中心城区范围标识,对外开放标识,服务用地类型标识。其中,对外开放标识均通过满电公司外业现场调查予以核实;服务用地类型标识主要综合外业验证、POI信息提取及名称分词等技术,划分为居住类、单位类、公建类三种。数据时间:截至2021年12月底。充电设施动态指标设施使用率,车均充电时长,充电服务车辆数:以实际提供充电服务为准进行指标提取。特征日选择:2021年10月1日和10月4日(国庆节)、10月11日-24日(常规周)。电动车相关指标电动私家车保有量:截至2021年12月底,以2021年10月-12月间私人乘用车夜间常停放地点为车辆归属点做统计提取。车型结构:统计2021年10月1日-10月7日、2021年10月18日-10月24日特征日内典型城市群城际高速公路沿线进行充电的车辆。其中,车辆类型包括乘用车、专用车和客车等三大类;乘用车包括私家车、出租车、公务车(含单位用车)、租赁车等小类,专用车包括物流车和工程车,客车分为公交车、公路客车和通勤客车。编制说明编制说明1.3城市选取横向比较:聚焦32座城市静态指标筛选条件:满电公司平台记录的充电桩规模大于1000台的城市。动态指标筛选条件:(1)中心城区动态公用桩占比超过20%,动态公用桩点位数超过30个;(2)中心城区动态公用桩900米半径覆盖率超过20%。选取32座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南京市、天津市、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西安市、郑州市、重庆市、青岛市、东莞市、厦门市、大连市、太原市、常州市、无锡市、昆明市、济南市、温州市、苏州市、长沙市、南昌市、宁波市、泉州市、海口市、烟台市、石家庄市、福州市、贵阳市纵向对比:选取24座城市结合两年报告数据,以2020年充电桩相关数据作为基期,对比报告期2021年同等指标数据,分析两年间充电基础设施的变化趋势。为保证两年间同一指标的可比性,对比分析剔除了平台本身数据接入变化等因素,因此部分城市的纵向对比分析指标值与横向比较指标值略有区别。选取24座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南京市、天津市、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西安市、郑州市、重庆市、青岛市、厦门市、大连市、太原市、昆明市、济南市、长沙市、南昌市、宁波市、海口市、石家庄市、福州市城市分类以城区人口规模为依据,将32座大城市划分为4座超大城市、9座特大城市、11座Ⅰ型大城市和8座Ⅱ型大城市。本次报告沿用既有报告分类,待第七次人口普查全面发布城区人口数据后进行调整更新。以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为标准,将32座大城市划分为22座南方城市和10座北方城市。IntroIntroduction1.4对象及指标说明分析对象中心城区解析:面向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的公用桩城际解析:面向城市群一定区域内主要高速公路沿线的公用桩。本次报告提取上海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境内的高速公路作为长三角区域的代表,提取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境内的高速公路作为珠三角区域的代表。2城市空间范围示意图公共公共桩-3充电桩研究类型相关名词及指标解释公共桩:建设安装在相对开放的区域,为所有社会车辆或特定集团内部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桩。服务车种包括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等。直流桩: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将交流电转换为可调直流电,为电动汽车充电。由于输出功率较大,能够实现快速充电,即为“快充桩”。交流桩: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需要通过车载充电机,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电动汽车充电。受车载充电机的限制,交流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较小,充电时间较长,即为“慢充桩”。对社会车辆开放的公共充电桩。专用桩:仅供特定车辆群体使用的公共充电桩。公用桩密度:中心城区范围内为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的公用桩数量,城市群范围为单位城际高速公路长度经过的沿线公用桩数量,数量以终端数为准。车公桩比:以车辆常驻地为基准,统计中心城区内电动私人乘用车数量与公用桩桩数的比值。公用桩覆盖率:中心城区范围内以公用桩900米半径覆盖的建设用地面积与建设用地总面积之比。城市群范围以公用桩30、50km间距覆盖的高速公路长度与城际高速总长度之比。平均桩数利用率:充电站内提供充电服务的桩数与公用桩总量的比值。平均时间利用率:充电站内所有公用桩的充电工作时长与一天内可提供服务总时长的比值。平均周转率:充电站全日实际服务的车辆总数与公用桩总数的比值。平均充电时长:充电站所有公用桩的充电工作时长与实际服务车辆数的比值。67厦门市武汉市西安市海口市南京市长沙市广州市厦门市武汉市西安市海口市南京市长沙市广州市上海市深圳市贵阳市南昌市福州市青岛市重庆市石家庄市昆明市东莞市太原市成都市北京市郑州市天津市杭州市烟台市大连市泉州市温州市常州市济南市苏州市无锡市宁波市s02.1规模中心城区公用桩密度整体超过21台/平方公里,城市间差异较大32座全国主要城市公用桩的平均密度为21.5台/平方公里。深圳、上海、广州、长沙、南京和海口排名靠前,公用桩密度超过30台/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市的公用桩密度最高,达到129台/平方公里。公用桩密度低于10台/平方公里的城市有8座,分别为无锡、苏州、济南、常州、温州、泉州、大连以及烟台,其中烟台市的公用桩密度最低,仅为3.2台/平方公里。在北上广深四座超大城市中,公用桩密度水平依次为深圳>上海>广州>北京。图2-132座城市公用桩密度分布(单位:台/平方公里)图2-1私人乘用车的平均车公桩比小于4.5,中心城区公用桩供给规模较高以中心城区公用桩的服务主体私人乘用车为对象,统计发现32座主要城市中心城区内的车公桩比均值为4.3,其中接近60%的城市车公桩比小于4.3。而充电联盟公布的全国所有车辆车公桩比为6.8,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心城区主要面向私家车服务的公用桩供给相对较多。所有案例城市中,杭州、北京、天津、温州等四座城市的车公桩比大于等于8,中心城区公用桩的供给相对滞后于电动车辆的发展进程。温温州市天津市北京市杭州市上海市郑州市石家庄市青岛市成都市东莞市常州市苏州市宁波市南昌市海口市无锡市重庆市烟台市广州市泉州市贵阳市福州市深圳市大连市济南市西安市太原市武汉市昆明市长沙市厦门市南京市86420图2-232座城市车公桩比(单位:辆/台)8车公桩比(辆/台)车公桩比(辆/台)s2.1规模密度和车公桩比指标局部集中,负相关性不显著在充电桩快速发展时期,多数城市的建桩规模与电动车保有量均属于“快变量”,而城市空间已进入到相对稳定的存量发展期,因此32座城市的车公桩比与公用桩密度间仅仅存在较弱的负相关关系,并未在公用桩规模排序方面体现出相对一致的结果。超过半数的城市车公桩比在6以内并且公用桩密度不超过20台/平方公里,也有25%的城市车公桩比小于4并且公用桩密度超过20台/平方公里,具有一定的统计分布集聚特征。86420020406080100120140公用桩密度(台/平方公里)-3车公桩比-公用桩密度相关分析南方城市公用桩配置规模整体优于北方城市南方城市的平均公用桩密度为24.3台/平方公里,高于北方城市的15.2台/平方公里。同时,南方城市私人乘用车辆的平均车公桩比为4.1,低于北方城市的4.9。公用桩密度排名前6位、车公桩比排名前5位的均是南方城市。公用桩密度 (台/平方公里)车公桩比 (辆/台)0北方烟台市北方大连市济南市青岛市石家庄市太原市北京市郑州市天津市西安市南方南方温州市常州市苏州市无锡市宁波市贵阳市南昌市福州市重庆市昆明市东莞市成都市杭州市厦门市武汉市海口市南京市长沙市广州市上海市深圳市用桩密度车公桩比4南北方城市公用桩密度、车公桩比对比8642050502.1规模:年度变化度大幅提高,充电设施建设投入持续扩大与2020年相比,24座城市公用桩密度平均增加7.7台/平方公里,相对增长率高达44%。深圳、海口、西安的公用桩密度增幅超过10台/平方公里,海口、昆明、郑州等6座城市的公用桩密度相对增长率超过50%。其中,深圳公用桩密度同比增幅最高,海口市公用桩密度相对增长率超过100%。2021年度公用桩密度排名靠前的城市与排名靠后的城市相比,其年度增幅整体更高,侧面反映了当前充电桩建设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相对更盛。表2-124座城市公用桩密度年度变化(单位:台/平方公里)城市名称排名2021年度2020年度变化量排名变化城市名称排名2021年度2020年度变化量排名变化深圳市1118.673.245.4北京市19.414.74.7上海市249.941.38.6成都市19.013.65.4广州市334.425.88.6太原市18.713.75.0长沙市432.022.89.2石家庄市14.611.13.5南京市531.324.56.8重庆市14.39.94.4海口市629.612.117.5青岛市14.39.84.5西安市727.617.510.1昆明市12.77.45.3武汉市826.419.27.2福州市2012.38.73.6厦门市924.521.23.3南昌市2112.08.43.6杭州市23.214.78.5宁波市2210.77.92.8天津市21.414.56.9济南市238.16.29郑州市20.512.28.3大连市244.44.20.2南方城市的公用桩密度增长幅度相对较大从公用桩密度绝对增长值上看,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平均分别增长9.3台/平方公里和5.0台/平方公里,南方城市在公用桩建设力度上相对更强。从相对增长率上看,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的公用桩密度平均分别增长了45.1%和43.4%,同比发展速度相对接近。南方南方厦门市南昌市福州市重庆市昆明市成都市南京市武汉市杭州市广州市上海市长沙市海口市深圳市北方大连市北方济南市石家庄市青岛市北京市太原市天津市郑州市西安市图2-5南北方城市公用桩密度年度变化量比较(单位:台/平方公里)石家庄市武汉市成都市杭州市长沙市广州市天津市西安市深圳市上海市泉州市烟台市大连市常州市温州市太原市无锡市宁波市重庆市福州市贵阳市石家庄市武汉市成都市杭州市长沙市广州市天津市西安市深圳市上海市泉州市烟台市大连市常州市温州市太原市无锡市宁波市重庆市福州市贵阳市济南市南昌市青岛市东莞市苏州市厦门市昆明市海口市郑州市南京市北京市s.0%.0%70.0%.0%.0%2.2布局中心城区公用桩的平均覆盖率超过70%32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的平均覆盖率为73.3%。其中,公用桩覆盖率超过80%的有上海、深圳、西安等13座城市,上海、深圳、西安、天津、广州和长沙等6座城市覆盖率超过90%。公用桩覆盖率较低的城市中,烟台、大连、常州等7座城市的公用桩覆盖率小于60%,泉州市的公用桩覆盖率最低,仅为37.7%。图2-632座城市公用桩覆盖率分布中心城区公用桩的覆盖率越高从地理区位上看,南北方城市的公用桩覆盖率平均值分别为73.4%和73.1%,总体差异较小,而在城市规模分类中公用桩的覆盖率差别体现得更加明显。其中,超大城市公用桩的平均覆盖率最高为90.6%,特大城市次之为83.3%,显著高于Ⅰ型大城市和Ⅱ型大城市。.0%.0%70.0%.0%.0%.0%90.6%83.3%66.3%63.1%超大城市特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注:标注为城市规模分类的指标均值7不同城市规模的公用桩覆盖率比较泉州市90.6%83.3%66.3%63.1%超大城市特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注:标注为城市规模分类的指标均值7不同城市规模的公用桩覆盖率比较烟台市宁波市福州市贵阳市南昌市海口市石家庄市大连市常州市温州市太原市无锡市济南市东莞市苏州市厦门市昆明市长沙市重庆市青岛市郑州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杭州市天津市西安市北京市广州市深圳市上海市s2.2布局:年度变化稳步提高,排名靠后的城市提升较大同口径统计指标显示,2021年24座城市的公用桩覆盖率比2020年提高4.7%,相对变化率远小于公用桩密度。其中,23座城市的中心城区公用桩覆盖率较2020年度稳步提高,仅大连的中心城区公用桩覆盖率同比下降1.7%。石家庄(13.1%)、昆明(8.8%)、太原(8.8%)、郑州(8.3%)、重庆(8.2%)中心城区公用桩覆盖率提升显著。2021年度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覆盖率排名相对靠后的城市,其年度变化量相对更大。表2-224座城市公用桩覆盖率年度变化城市名称排名2021年度2020年度变化量排名变化城市名称排名2021年度2020年度变化量排名变化上海市193.3%91.9%1.4%郑州市83.8%75.5%8.3%西安市292.0%89.4%2.6%海口市78.2%72.3%5.9%深圳市391.9%88.8%3.1%厦门市76.3%72.4%3.9%天津市491.9%88.0%3.9%昆明市72.4%63.6%8.8%长沙市590.7%86.4%4.3%青岛市71.1%63.6%7.5%广州市690.6%86.8%3.8%南昌市69.6%65.2%4.4%杭州市788.7%85.4%3.3%济南市66.2%62.6%3.6%成都市888.3%84.4%3.9%重庆市2062.0%53.8%8.2%武汉市987.4%84.1%3.3%福州市2162.0%57.6%4.4%石家庄市86.4%73.3%13.1%宁波市2261.8%58.0%3.8%北京市86.1%83.2%2.9%太原市2356.9%48.1%8.8%南京市84.6%82.3%2.3%大连市2451.2%52.9%-1.7%北方城市的公用桩覆盖率总体增加显著南方城市公用桩覆盖率平均提高4.3%,而北方城市的公用桩覆盖率平均提高5.4%。增幅排名前六的城市中,石家庄、太原、郑州、青岛均为北方城市。上上南深武杭宁广厦成长南福海重昆西北济天青郑太石大海市京市圳市汉市州市波市州市门市都市沙市昌市州市口市庆市明市连市安市京市南市津市岛市州市原市家庄市8.0%6.0%4.0%2.0%北方南方8南北方城市公用桩覆盖率年度变化比较超大城市特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40.4%59.9%59.7%59.5%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南京市武汉市天津市青岛市重庆市杭州市郑州市成都市西安市无锡市太原市常州市长沙市大连市苏州市济南市东莞市温州市昆明市厦门市福州市泉州市南昌市贵阳市石家庄市烟台市海口市宁波市57.3%超大城市特大城市Ⅰ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40.4%59.9%59.7%59.5%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南京市武汉市天津市青岛市重庆市杭州市郑州市成都市西安市无锡市太原市常州市长沙市大连市苏州市济南市东莞市温州市昆明市厦门市福州市泉州市南昌市贵阳市石家庄市烟台市海口市宁波市57.3%2.3快充服务直流快充服务在多数城市中心城区的公用桩中已经占到主体近几年随着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以及居民对直流快充服务诉求的提高,公用桩的供给结构开始向直流快充桩方向侧重。32座城市中心城区的直流公用桩占比均值约为57.3%,23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占比超过50%。其中,厦门市中心城区直流公用桩规模是交流公用桩的5倍以上,位居所有城市之首。超大型城市中,上海市、深圳市的直流公用桩占比最低。0.0%0.0%40.0%%.0%直流公用桩交流公用桩注:标注为城市规模分类的指标均值图2-932座城市直流公用桩占比汇总城市规模越大,直流公用桩覆盖率越大,但直流公用桩覆盖率存在提升空间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平均覆盖率超过77%,远高于其它规模城市。其中广州市直流公用桩覆盖率最大,为86.8%。特大城市的平均直流公用桩覆盖率仅次于超大城市,为76.2%。32座城市直流公用桩平均覆盖率为65.7%,较所有公用桩的平均覆盖率低8%。其中上海、济南、深圳、成都、常州等城市的直流公用桩覆盖率显著低于所有公用桩覆盖率;厦门市直流公用桩占比约84%,在32座城市中排名第一,但其直流公用桩覆盖率仅为71.5%,排名第十五位,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0%.0%70.0%.0%.0%.0%73.3%73.3%65.7%超大城市超大城市广州市深圳市上海市特大城市特大城市青岛市郑州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杭州市天津市西安市Ⅰ型大城市大连市Ⅰ型大城市常州市温州市太原市无锡市济南市东莞市苏州市厦门市昆明市长沙市Ⅱ型大城市Ⅱ型大城市烟台市宁波市福州市贵阳市南昌市海口市石家庄市公用桩覆盖率直流公用桩覆盖率图2-10不同城市规模的直流公用桩覆盖率比较2.3快充服务:年度变化24座城市直流公用桩占比有增有减,覆盖率增幅高于公用桩整体与2020年度相比,24座城市直流公用桩占比平均增加5.6%,服务结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长沙、太原、郑州、重庆、昆明、西安等城市直流公用桩占比年度增长量超过10%;海口、天津、北京、厦门、武汉等城市直流公用桩占比下降,其中海口直流公用桩占比减少约9.3%。24座城市直流公用桩覆盖率平均增长约7.1%,其中23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覆盖率增幅高于公用桩整体覆盖率增幅。郑州、太原、昆明、重庆、成都、长沙等城市直流公用桩覆盖率较2020年度增加超过10%。大连、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直流公用桩覆盖率较2020年度增幅不超过5%。表2-324座城市直流公用桩占比及覆盖率年度变化城市名称直流公用桩占比直流公用桩覆盖率2021年度2020年度变化量排名变化覆盖排名2021年度2020年度变化量排名变化厦门市184.0%85.2%-1.2%71.5%65.6%5.9%西安市274.7%64.5%187.1%78.3%8.8%明市371.9%59.3%67.0%56.3%%广州市468.2%59.1%9.1%286.3%81.4%4.9%成都市568.1%65.7%2.4%978.4%68.3%10.1%郑州市667.4%54.3%13.1%75.6%60.7%福州市766.3%58.0%8.3%155.0%47.4%7.6%济南市865.6%56.4%9.2%347.2%41.2%6.0%杭州市964.8%64.3%0.5%383.3%76.7%6.6%重庆市63.3%51.2%12.1%57.5%47.1%石家庄市59.2%56.5%2.7%72.6%66.5%6.1%大连市55.4%50.3%5.1%443.8%42.9%0.9%青岛市55.0%49.9%5.1%67.3%59.4%7.9%南昌市54.7%45.0%9.7%61.4%54.5%6.9%天津市52.3%54.4%-2.1%581.5%76.0%5.5%长沙市51.1%34.3%482.7%72.7%宁波市51.1%44.7%6.4%056.4%50.7%5.7%北京市49.8%51.1%-1.3%681.5%75.8%5.7%武汉市48.8%49.8%-1.0%75.7%68.6%7.1%太原市046.1%32.9%250.3%39.3%南京市144.4%37.9%6.5%879.5%76.2%3.3%海口市243.5%52.8%-9.3%72.2%64.4%7.8%上海市327.3%23.2%4.1%780.7%78.9%深圳市42.7%77.3%72.5%4.8%石家庄市南京市海口市北京市武汉市济南市大连市烟台市宁波市长沙市东莞市福州市杭州市重庆市昆明市苏州市青岛市天津市成都市西安市广州市厦门市贵阳市温州市郑州市泉州市无锡市太原市深圳市南昌市常州市上海市海口市济南市大连市宁波市东莞市泉州市青岛市天津市厦门市石家庄市南京市海口市北京市武汉市济南市大连市烟台市宁波市长沙市东莞市福州市杭州市重庆市昆明市苏州市青岛市天津市成都市西安市广州市厦门市贵阳市温州市郑州市泉州市无锡市太原市深圳市南昌市常州市上海市海口市济南市大连市宁波市东莞市泉州市青岛市天津市厦门市长沙市杭州市西安市福州市无锡市苏州市重庆市贵阳市温州市广州市郑州市成都市太原市南昌市深圳市石家庄市常州市上海市南京市北京市武汉市昆明市烟台市s.0%.0%.0%.0%10.0%.0%2.4服务效能多数城市公用桩的平均桩数利用率超过50%32座城市公用桩的平均桩数利用率为54.6%,75%、50%和25%分位数分别为62.9%、56.5%和43.5%。平均桩数利用率不足50%的城市仅有10座。其中,最大的太原市达到80.1%,最小的深圳市仅为21.8%。图2-1132座城市平均桩数利用率分布多数城市公用桩的平均时间利用率超过10%32座城市公用桩的平均时间利用率为12.4%,75%、50%和25%分位数分别为14.8%、12.6%和8.7%。平均时间利用率不足10%的城市仅有10座。其中,太原市的公用桩平均时间利用率最高,达到23.9%,南昌市的公用桩平均时间利用率最低,仅为3.7%。均值:12.4%图2-1232座城市平均时间利用率分布深圳市南昌市石家庄市上海市常州市北京市南京市海口市大连市烟台市武汉市昆明市济南市青岛市天津市宁波市泉州市东莞市杭州市长沙市西安市苏州市无锡市重庆市厦门市福州市贵阳市温州市广州市郑州市成都市太原市厦门市福州市武汉市东莞市泉州市南京市宁波市温州市广州市郑州市成都市无锡市昆明市长沙市济南市西安市重庆市贵阳市苏州市常州市杭州市青岛市石家庄市南昌市天津市烟台市深圳市南昌市石家庄市上海市常州市北京市南京市海口市大连市烟台市武汉市昆明市济南市青岛市天津市宁波市泉州市东莞市杭州市长沙市西安市苏州市无锡市重庆市厦门市福州市贵阳市温州市广州市郑州市成都市太原市厦门市福州市武汉市东莞市泉州市南京市宁波市温州市广州市郑州市成都市无锡市昆明市长沙市济南市西安市重庆市贵阳市苏州市常州市杭州市青岛市石家庄市南昌市天津市烟台市太原市北京市上海市海口市大连市深圳市001.02.4服务效能城市公用桩的日平均周转率偏低,桩均服务车辆数超过3辆32座城市公用桩的平均周转率为3.6,其75%、50%和25%分位数分别为4.7、3.9和2.5。公用桩平均周转率不足2的城市仅有5座。其中,平均周转率最大的太原市达到6.0,平均周转率最小的深圳市仅为0.8。图2-1332座城市平均周转率分布时长较短,以快速补电为主32座城市公用桩的平均充电时长为50.8分钟。75%、50%和25%分位数分别为53分钟、49.2分钟和46.6分钟。平均充电时间较长的城市(超过60分钟)仅有3座。其中,深圳市公用桩的平均充电时长最长,达到76.8分钟;厦门市公用桩的平均充电时长最短,仅为41分钟。图2-1432座城市平均充电时长分布(单位:分钟)2.4服务效能直流公用桩的服务效能显著高于交流公用桩32座城市的整体统计结果显示,直流公用桩在平均桩数利用率、平均时间利用率、平均周转率三项服务效能指标上都显著高于交流公用桩。同时,交流公用桩的平均充电时长约为170分钟,是直流公用桩平均充电时长(46分钟)的3.7倍。表2-432座城市直流公用桩及交流公用桩整体服务效能指标对比公用桩服务效能指标直流公用桩交流公用桩平均桩数利用率71.8%19.5%平均时间利用率16.2%4.7%平均周转率5.10.5平均充电时长(分钟)467032座城市中,仅太原、泉州等城市的直流交流桩服务效能与整体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如太原直流、交流公用桩的平均桩数利用率分别为82.5%、76%,交直流公用桩呈现相当的使用水平;泉州交流公用桩的平均时间利用率(13.9%)略高于直流公用桩(12.4%)。均桩数利用率均时间利用率0%0%0%直流交流烟台市石家庄市泉州市宁波市南昌市海口市贵阳市福州市长沙市无锡市太原市苏州市厦门市昆明市济南市东莞市大连市常州市重庆市郑州市西安市武汉市天津市青岛市南京市杭州市成都市深圳市上海市广州市北京市直流交流15%10% 直流交流烟台市石家庄市泉州市宁波市南昌市海口市贵阳市福州市长沙市无锡市太原市苏州市厦门市昆明市济南市东莞市大连市常州市重庆市郑州市西安市武汉市天津市青岛市南京市杭州市成都市深圳市上海市广州市北京市直流交流86420周转率直流交流烟台市石家庄市泉州市宁波市南昌市海口市贵阳市福州市长沙市无锡市太原市苏州市厦门市昆明市济南市东莞市大连市常州市重庆市郑州市西安市武汉市天津市青岛市南京市杭州市成都市深圳市上海市广州市北京市周转率直流交流0平均充电时长(单位:分钟)直流交流烟台市石家庄市泉州市宁波市南昌市海口市贵阳市福州市长沙市无锡市太原市苏州市厦门市昆明市济南市东莞市大连市常州市重庆市郑州市西安市武汉市天津市青岛市南京市杭州市成都市深圳市上海市广州市北京市平均充电时长(单位:分钟)直流交流图2-15各城市直流公用桩及交流公用桩服务效能指标对比s2.4服务效能的公用桩服务效能相对最高,单位类、居住类次之32座城市的整体统计结果显示,公建类建筑周边配置的公用桩在平均桩数利用率、平均时间利用率、平均周转率上最高,单位类建筑其次,居住类建筑最低。平均充电时长则呈现出居住类>单位类>公建类的递减特征,与公建类建筑、单位类建筑中直流桩配置比例较高有关。表2-532座城市分业态类型的公用桩整体服务效能指标对比公用桩服务效能指标平均桩数利用率居住类单位类公建类41.8%49.1%57.7%平均时间利用率9.3%10.4%13.2%平均周转率2.43.13.9平均充电时长(分钟)625250不同城市的各类业态公用桩服务效能存在差异32座城市的各类业态公用桩服务效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以平均桩数利用率指标为例,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在分业态特征上与整体统计特征一致;广州、杭州、南京等城市单位类建筑周边配置的公用桩在桩数利用率上高于其它类建筑;成都、郑州、重庆等城市居住类建筑周边配置的公用桩的桩数利用率最高。均桩数利用率均时间利用率0%0%0%居住类单位类公建类烟台市石家庄市泉州市宁波市南昌市海口市贵阳市福州市长沙市无锡市太原市苏州市厦门市昆明市济南市东莞市大连市常州市重庆市郑州市西安市武汉市天津市青岛市南京市杭州市成都市深圳市上海市居住类单位类公建类15%10% 居住类单位类公建类烟台市石家庄市泉州市宁波市南昌市海口市贵阳市福州市长沙市无锡市太原市苏州市厦门市昆明市济南市东莞市大连市常州市重庆市郑州市西安市武汉市天津市青岛市南京市杭州市成都市深圳市上海市居住类单位类公建类周转率平均充电时长(单位:分钟)876543210居住类单位类公建类烟台市石家庄市泉州市宁波市南昌市海口市贵阳市福州市长沙市无锡市太原市苏州市厦门市昆明市济南市东莞市大连市常州市重庆市郑州市西安市武汉市天津市青岛市南京市杭州市成都市深圳市上海市居住类单位类公建类0居住类单位类公建类烟台市石家庄市泉州市宁波市南昌市海口市贵阳市福州市长沙市无锡市太原市苏州市厦门市昆明市济南市东莞市大连市常州市重庆市郑州市西安市武汉市天津市青岛市南京市杭州市成都市深圳市上海市居住类单位类公建类图2-16各城市分业态类型的公用桩服务效能指标对比s2.4服务效能消彼长,部分城市呈现出“量质并进”的特征将32座城市中心城区的公用桩效能类指标与规模布局类指标的排名进行叠加分析后发现,公用桩的密度、覆盖率与效能之间并非呈现绝对的此消彼长关系。海口、深圳、上海、武汉、南京等城市呈现出“桩多面广、效能较低”的特点,太原、贵阳、无锡、温州等城市呈现出“桩少面窄、效能较高”的特点。而广州、成都、郑州、西安等城市与同类城市相比,公用桩密度、覆盖率和效能类指标均相对较高,体现出“量质并进”的特点。表2-632座城市多指标综合排名列表城市名称公用桩密度公用桩覆盖率直流桩占比平均桩数利用率平均时间利用率平均周转率综合排名广州市3558441成都市86222郑州市74323西安市73394长沙市455厦门市91786杭州市77天津市48贵阳市6569太原市111重庆市79福州市7温州市7555苏州市8东莞市9海口市6深圳市12上海市21昆明市4武汉市89青岛市南京市5无锡市29北京市济南市泉州市23石家庄市宁波市烟台市大连市南昌市常州市2.4服务效能:年度变化各城市平均桩数利用率、平均时间利用率、平均周转率等效能指标均大幅提升与2020年度相比,24座城市公用桩的平均桩数利用率、平均时间利用率、平均周转率在绝对值上分别提高16.9%、5.2%和1.6,相对增长率分别高达47.5%、75%和84%。厦门、广州、福州、长沙、济南等城市的公用桩效能提升幅度较大,海口、石家庄、南昌、深圳等城市的公用桩效能提升幅度较小。表2-724座城市公用桩服务效能指标年度变化城市名称平均桩数利用率平均时间利用率平均周转率排名2021年度2020年度变化量排名2021年度2020年度变化量排名2021年度2020年度变化量太原市180.1%0%1.9%4.3%1.1郑州市20%52.5%35%3.8厦门市365.7%9%8%5.7%0%64.8广州市43.6%26.7%9%45.6%4.54.1西安市59%45.9%73.1%84.3成都市60%52.1%9%2%2.84.0天津市79%35.1%.8%%%青岛市860.7%48.6%%5.4%明市959.7%42.6%9.3%9.5%-0.2%重庆市59.0%40.9%59.4%%74.7杭州市57.9%46.8%89.6%4.9%4.1福州市56.5%8%20.7%65.8%9%54.9长沙市55.3%.5%.8%95.6%2%94.2宁波市55.1%8%20.3%5.3%7.1%大连市53.2%40.3%5.4%5.5%济南市48.8%2.6%2.3%8.3%武汉市44.2%4%8.7%5.9%%北京市43.5%.9%0%4.3%.7%海口市8.7%3.3%5.4%%南京市38.1%26.1%%4.9%石家庄市2%5%2.7%4.8%%上海市5%5.8%%南昌市9%.5%9.4%.7%3.1%.6%深圳市.8%%4.5%%%2.4服务效能:年度变化多数城市平均充电时长明显缩短公用桩中直流占比的提升势必导致平均充电时长减少,与2020年度相比24座城市公用桩平均充电时长缩短6.3分钟。深圳、北京平均充电时长下降趋势显著,分别缩短49.2分钟和40分钟;仅厦门、重庆、太原、石家庄、武汉、大连等六座城市平均充电时长有所增加,石家庄、武汉、大连分别增加8.1分钟、9.4分钟、9.5分钟。表2-824座城市公用桩平均充电时长年度变化(单位:分钟)城市名称2021年度2020年度变化量城市名称2021年度2020年度变化量深圳市76.8126.0-49.2西安市48.651.3-2.7北京市57.797.7-40.0青岛市51.152.8-1.7上海市58.373.1-14.8杭州市50.952.3-1.4济南市48.061.9-13.9南京市45.646.6-1.0天津市53.464.3-10.9宁波市46.447.0-0.6广州市46.656.3-9.7成都市46.746.9-0.2长沙市47.256.0-8.8厦门市41.040.70.3南昌市52.861.0-8.2重庆市49.848.71.1海口市62.069.5-7.5太原市57.655.91.7昆明市47.052.3-5.3石家庄市52.544.48.1福州市43.346.2-2.9武汉市43.534.19.4郑州市46.649.4-2.8大连市62.753.29.5能提升幅度最大,居住类建筑周边效能提升变化率最显著与2020年相比,居住类、单位类和公建类建筑周边的公用桩效能指标均改善明显,桩数利用率、时间利用率的增幅分别在13%和4%以上。其中,公建类建筑周边公用桩的各项服务效能指标变化量绝对值最大,桩数利用率、时间利用率和周转率分别增加了16.8%、5.6%和1.8。而从相对变化率看,居住类建筑周边公用桩的各项服务效能指标变化最大,桩数利用率、时间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3%和84%。表2-924座城市不同业态建筑周边公用桩服务效能指标年度变化服务效能指标居住类单位类公建类2021年2020年变化量2021年2020年变化量2021年2020年变化量平均桩数利用率40.2%26.3%13.9%46.4%31.0%15.4%56.5%39.7%16.8%平均时间利用率9.0%4.9%4.1%9.8%5.7%4.1%13.0%7.4%5.6%平均周转率2.4.2.22.9.6.33.82.1.8平均充电时长(分钟)60.173.6-13.553.462.2-8.850.254.9-4.7城际解析城际解析3.1规模及结构广深莞区域强化了直流桩在高速公路沿线充电服务主体地位珠三角广深莞区域高速公路沿线直流公用桩整体占比达到96%,与长三角沪苏锡常区域95%基本持平。长三角常州市域内的沪蓉、江宜、沪武等直流占比较低的高速实现了指标的稳步增长,苏州市域内常台高速直流占比从100%降至75%。珠三角广州市中部和东莞市东南部片区仍有提升空间。高速沿线公用桩规模:广深莞区域反超沪苏锡常区域50%以上沪苏锡常区域的高速公路沿线单位里程配置的公用桩数达到0.15台/公里,广深莞区域超过沪锡常区域,达到0.23台/公里。沪苏锡常区域中的杭州湾环线规模超过了0.4台/公里;广深莞区域机场第二高速,以及莞佛、广台、济广、大广高速均超过0.4台/公里。沪苏锡常区域的申嘉湖高速和绕城西南线规模不足0.1台/公里;广深莞区域高速公路全面超过0.1台/公里。表3-1典型区域高速公路沿线公用桩配置指标汇总速公路名称流占比单位里程桩数(台/公里)角苏锡常区域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0.40蓉高速公路%0.39江宜高速公路%0.38速公路%0.36陕高速公路%0.28海高速公路%0.21武高速公路%0.20芦高速公路%0.19锡高速公路%0.19高速公路%0.19溧高速公路%0.19渝高速公路%0.16速公路%0.16沪高速公路%0.13宜高速公路%0.13城北线%0.12绕城高速公路%0.10路%0.09城西南线%0.08三角深莞区域机场第二高速公路%.60佛高速公路%0.95台高速公路%0.73广高速公路%0.71广高速公路%0.70河高速公路%0.39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0.34广深沿江高速公路%0.30广州绕城高速公路%0.26广高速公路%0.21深高速公路%0.19从莞深高速公路%0.17海高速公路%0.12广州环城高速公路%0.11港澳高速公路%0.103.2沿线布局高速公路沿线公用桩间距:广深莞区域基本追平沪苏锡常区域本报告采用30公里和50公里间距计算高速公路沿线公用桩点位的覆盖长度比例,发现沪苏锡常区域的覆盖比例与去年保持一致,分别为80%和98%;广深莞区域的覆盖比例增长至79%和94%。高速公路公用桩50公里间距的覆盖目标基本实现,珠三角典型区域高速公路沿线覆盖率基本追平长三角典型区域。城际解析城际解析3.3服务效能高速沿线充电站呈现出典型的节假日高峰特征以长三角沪苏锡常地区城际高速沿线66个充电站为例,其单桩日周转率均值为6.5辆/桩·天。其中94%的充电站国庆假期的周转率高于平常日,国庆假期的周转率均值为9.2辆/桩.天,高于平常日的5.7辆/桩.天。沿线样例场站的时间利用率指标同样显示出节假日特征,国庆假期的时间利用率高于平常日。时间利用率20.0%较低较高较低8.0%6.0%420202021102220211018202110192021100202110222021101820211019202110012021100420211020202110211长三角城际高速沿线充电站特征日周转率和时间利用率对比高速公路网的充电效能分布不均,网络充电潜力有待挖掘沪苏锡常城际高速沿线的充电站统计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单桩平均时间利用率仅为21.8%,即单桩平均充电服务时间约为5.2小时,整体服务强度并不饱和。而不同高速公路、不同场站间的充电效能差异较大。例如沪芦高速公路的平均时间利用率仅为15.8%,而长深高速和京沪高速各充电站的时间利用率分别达到了38.3%和36.9%;同样以京沪高速上的两个充电站为例,在国庆假期的10月1日和4日,梅村服务区充电站的时间利用率高达54.9%和63.8%,而同样日期位于同一条高速上的堰桥服务区充电站的时间利用率仅为14.2%和14.0%。当充电站的时间利用率超过一定阈值时,加上车辆流转、充电准备、拔枪计费等耗时,易导致用户排队时间过长,充电体验感不佳。45.0%40.0%%%.0%.0%2长三角典型城际高速段国庆假期充电桩时间利用率对比城际解析城际解析3.4服务车型高速公路沿线场站服务车辆以乘用车和物流车为主高速沿线充电场站的车桩匹配推算结果表明,目前沪苏锡常城际高速沿线充电站服务的车辆类型以乘用车和物流车为主,分别占总车辆的72.5%和27.3%。将电动乘用车进一步细分为私家车、出租车、公务车 (含单位用车)和租赁车,可以发现私家车占比最高,为31.7%,公务车、租赁车、出租车(含单位用车)公务车15.2%私家车31私家车31.7%乘用车72.5%27.3%出租车12.7%客车0.2%客车0.2%12.9%客车物流车出租车公务车私家车租赁车图3-3高速充电站主要充电车辆类型及占比(左),乘用车细分类别及占比(右)2021年10月国庆长假期间跨市长途出行需求较为旺盛。乘用车充电车辆增长明显,增幅达到69%,而物流车的充电行为大幅减少,数量减少47%。相比,国庆节假日期间增幅最高为租赁车,达到153%,其次为出租车,增幅也达到111%,私家车增幅为66%。租赁车的高增幅体现出用户对新能源乘用车在长途出行中的信心,反映出用户对新能源乘用车出行经济性优势的肯定。00%客车乘用车物流车出租车公务车私家车客车乘用车物流车国庆假期国庆假期较平常日充电车辆增幅平常日国庆假期国庆假期国庆假期较平常日充电车辆增幅图3-4高速充电站2021年国庆假期和平常日充电车辆类型对比SuggSuggestions度,处理好增量与存量平衡发展关系尽管公用桩的服务效能类指标相比于去年有了大幅提升,但典型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的供给相对于充电需求仍然富余,突出表现为平均桩数利用率不到60%,平均时间利用率不到13%,超过半数的城市公用桩桩数利用率不到60%,75%的城市时间利用率不到15%。其中,深圳、上海、南京、海口、武汉等城市应当将存量公用桩运营管理的提升放在相对更重的位置,加大运营补贴、占位处罚、平台统合等措施的出台及实施力度;而南昌、宁波、济南、常州等为代表的城市,应同步增加公用桩的规模、完善空间布局和提升运营效能,通过三者的齐抓共管,推进充电桩网络规模效应的发挥。2021年24座城市的公用桩覆盖率比2020年提高4.7%,相对变化率远小于公用桩密度。在所有公桩中,直流公用桩覆盖率平均增长约7.1%,其中23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覆盖率增幅高于公用桩整体覆盖率增幅。建议国内大城市在大幅提高公用桩规模时重视布局的优化,精准覆盖布设盲区,尤其是中心城区边缘、外围乡镇等薄弱区域。除了提高直流公用桩覆盖率外,可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分析交流公用桩的适用场景,适度增加交流公用桩的规模、布局覆盖和服务效能。双赢,建设与运营可两手并抓24座城市的同比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的规模、覆盖率和服务效能同步提高,不仅说明充电桩的总体发展趋势向好,也意味着规模、覆盖率和服务效能间是可以彼此促进,相互形成正向反馈。选取同规模量级的城市进行横向对比,可以发现广州市的公用桩规模、覆盖率和使用效能均高于北京市,西安市的公用桩规模、覆盖率和使用效能均高于武汉市,厦门市的公用桩规模、覆盖率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家庭保姆专业服务及客户关系维护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采购合同汇编
- 2025年度深海油气开采设备运输保险专项合同
- 2025年度智能机器人研发成果转让合同
- 2025年度户外登山领队聘用及活动策划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城市综合体木门设计与安装工程合同
- 2025年度模具维修与保养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婚宴现场儿童娱乐区布置与运营合同
- 2025年度智慧城市项目系统集成合同
- 2025年度大厦公寓使用权购买合同(年度版)
- 苏北四市(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2025版)
- 监察部部长岗位职责
-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年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农机化促进法解读》课件
- 最高法院示范文本发布版3.4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
- 2024年英语高考全国各地完形填空试题及解析
- 【自考练习题】石家庄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流程图
- 高中英语 牛津译林版必修第三册 Unit 2词汇全解
- (新版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