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 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复合材料》 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复合材料》 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复合材料》 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复合材料》 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复合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复合材料英文名称:CompositeMaterial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课程代码:080149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选修课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学分:2四、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工程材料学、金属材料学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1.掌握复合材料的复合理论、界面设计原则及制备技术,具备应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问题的能力;2.掌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界面类型、制备方法及性能评价方法,具备独立进行复合材料性能分析的能力;理解表面改性与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评价方法。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感兴趣的复合材料进行调研,具备资料收集,制作、使用PPT进行交流的能力。4.了解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沿,掌握其发展特点与动向。表1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本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1.1掌握了用于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复杂问题的数学基础知识。1.2掌握了用于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复杂问题的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1.3掌握了用于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复杂问题的工程力学基础知识。1.4掌握了用于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复杂问题的工程检测与控制基础知识。1.5系统掌握了专业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复杂问题。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2.1能够应用工程数学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如:复杂的模具失效分析。2.2能够应用物理、化学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如:物理综合实验。2.3能够应用力学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如:工程力学综合实验。2.4能够应用工程科学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法律、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因素。3.1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特征,掌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方法。3.2在考虑法律、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的前提下,能够设计(开发)针对复杂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具备设计(开发)满足特定材料科学与工程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的能力。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3.3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具有追求材料科学与工程复杂问题创新解决的态度和意识,掌握了基本的创新方法,清楚创新方向及领域。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4.1掌握材料科学原理及特点,能够采用科学方法,具备合理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复杂实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4.2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原理及主要工艺,能够采用科学方法,正确构建并实施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得出正确结果的能力。4.3能正确使用和处理实验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处理,具备对复杂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能力。4.4了解常见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常用设备、实验仪器及实验方法,具备调控设备及仪器参数,进行测控和维护的能力。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5.1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现代网络搜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课程目标35.2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资料来源及获取方法。5.3具备应用各类文献、信息及资料进行复杂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的能力。5.4掌握复杂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方法,理解其局限性。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6.1了解与工程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能够评价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6.2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及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能够正确评价复杂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优劣。6.3能正确认识材料科学与工程各种复杂工艺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理解并能够承担的相应工程和社会责任。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7.1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特征、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正确认识本专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课程目标47.2能正确理解和评价材料科学与工程复杂问题实施对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的影响。7.3在解决复杂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实际问题中,能够正确理解并考虑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8.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理解世界观、人生观的基本意义及其影响。8.2了解中国国情,理解中国可持续科学发展道路以及个人的做人规范,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8.3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职业责任,具备工程师的职业道德8.4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较好地履行责任。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9.1具备较宽广的本学科基础知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承担个人及团队成员的作用。课程目标39.2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善于和团队其它成员协作、互补、交往。课程目标39.3能够承担团队负责人角色,具备综合团队成员意见和建议,进行合理决策之领导能力。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0.1较好地掌握了一门外语,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10.2了解本专业领域及其相关行业的国内外的技术现状,具有较强的业务沟通能力与竞争能力。10.3能够应用现代工具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就复杂的专业工程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1.1了解材料科学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的基本知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11.2具备应用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知识实践的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及领导能力,能够较好地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11.3具有较强的综合归纳能力,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加于应用。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2.1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有自觉的意识和正确的认识。12.2能够采用合适的方法,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课程目标312.3能够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与时代同步。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复合材料的复合理论及界面设计,几种不同类型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及失效分析。教学难点:复合材料的复合理论及界面设计。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2)安排适量的课堂讨论环节。(3)分配小组对复合材料进行调研,并以讲解PPT的形式在课堂展示,使学生通过课下的资料查阅而掌握基本的专业资料获取方法、途径、整理归纳和讲演能力。教学手段:(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1)总体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表2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课程内容课堂(学习、讨论)学时课外(准备、复试、实践)学时1复合材料概述112增强材料443复合理论44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555金属基复合材料556陶瓷基复合材料227表面改性与表面复合材料118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展望22(2)具体内容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复合材料概述.(1学时)第一节复合材料的发展简史第二节复合材料的定义、命名和分类一、复合材料的定义二、复合材料的分类第三节复合材料的特性第二童增强材料(4学时)第一节纤维一、有机纤维二、无机纤维三、金属与其它纤维四、各种纤维性能的比较第二节晶须第三节颗粒第四节增强材料的表面处理第三章复合理论(4学时)第一节复合原则一、材料组元的选择二、制备方法的选择第二节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原则一、界面及其类型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设计三、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界面设计第三节复合材料界面理论一、浸润性二、界面粘结三、热残余应力四、界面相容性与不稳定性第四节界面粘结强度的测定一、宏观试验法二、单纤维试验法三、微压入试验法第五节混合定律一、连续纤维单向增强复合材料(单向层板)二、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第四童聚合物基复合材料(PMC)(5学时)第一节概述一、PMc的发展历史二、PMC的分类第二节聚合物基体一、概述二、热固性基体三、热塑性基体第三节PMC界面一、PMc界面表征二、PMc界面特点三、PMc界面设计第四节PMC制备工艺第五节FRP的力学性能第五章金属基复台材料(MMc)(5学时)第一节概述一、MMC的历史二、MMC的分类第二节金属基体一、铝及铝合金二、钛及钛合金三、镁及镁合金第三节MMC制备工艺•第四节MMC的界面一、MMC界面类型与界面结合二、MMC界面稳定性三、MMC界面浸润与界面反应控制第五节MMC的性能第六章陶瓷基复合材料(CMC)(2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陶瓷基体及其粉末原料的制备第三节CMC制备工艺第四节CMC界面第五节CMC增韧机制第六节CMC的性能第七章表面改性与表面复合材料(1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一节表面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第二节表面复合材料性能评价方法第八章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展望(2学时)第一节增强相的进展第二节纳米复合材料第三节智能复合材料第四节功能梯度复合材料(3)各章节的课后思考题(作业)及讨论要求思考题(课后作业):第1章思考题:1.复合材料的定义是什么?2.复合材料有哪些不同的分类?3.复合材料有哪些优势?3.复合材料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第2章思考题:1.常用的增强相有哪些?2.纤维的基本概率有哪些?3.Kevlar纤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有什么特点?4.列举几种典型的无机纤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或用途?5.简述金属纤维的特点。6.什么是晶须?简述晶须的生长机制。7.刚性颗粒和延性颗粒分别有什么作用?8.简述颗粒增韧的机制。9.表面处理有何作用?第3章思考题:1.材料组元的选择依据及原则是什么?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何原则?3.复合材料的界面有何特点?什么是界面效应?4.简述界面的设计原则。三大复合材料界面设计的关键点分别是什么?5.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有哪些?6.简述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复合原理。第4章思考题: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有何优缺点?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分类方法有哪些?3.简述聚合物基体的作用及分类,以及基体的选择原则。4.什么是热固性基体?常见的有哪些?5.什么是热塑性基体?常见的有哪些?6.简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特征与表征目的。7.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原则是什么?常用的改善界面浸润性的方法有哪些?8.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有哪些制备工艺?列举几种典型的成型工艺。9.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何特点?10.什么是材料的疲劳?影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疲劳性能的因素有哪些?11.材料韧性的三种常用表征方法是什么?第5章思考题:1.简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2.列举几种典型的金属基体,分别有什么特点?3.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有哪些?4.简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类型及界面结合方式。5.金属基复合材料对界面有何要求?6.什么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改性?方法有哪些?7.简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第6章思考题:1.列举几种典型的陶瓷及其特点。2.简述陶瓷的烧结过程、动力、机理。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有哪些?4.简述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特点及控制途径。5.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室温和高温性能有何特点?6.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增韧效果有哪些主要影响因素?7.详述颗粒增韧、纤维增韧的增韧机理。第7章思考题:1.什么是表面改性?2.表面复合材料有哪些制备技术?3.表面复合材料有哪些性能评价方法?第8章思考题:1.举例说明增强相的研究进展。2.什么是纳米复合材料?举例说明。3.什么是智能复合材料?举例说明。4.什么是功能梯度复合材料?举例说明。讨论(思考题及作业)要求:1、每章节学习结束后,学生都要按上课教师的具体要求以书面的形式做一定数量的思考题,作为平时的作业成绩(按约10%计入课程总成绩)。2、3-4位学生为一组,分工合作,调研复合材料的相关进展,用PPT展示汇报(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其它同学对该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评价与交流。汇报表现与成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