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系统概述_第1页
城市道路系统概述_第2页
城市道路系统概述_第3页
城市道路系统概述_第4页
城市道路系统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道路系统概述主讲人:闭俊宝PPT制作:苏志远参与资料寻找:廖晓斌12023/3/32相关根本概念第一节1、城市道路系统由连接城市各局部的所有道路〔包括干道、支路、交叉口以及同道路相连接的广场等〕组成的交通网络,在一些现代城市中还包括地下铁道、地下街等设施。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交通规划的要求,规划设计城市干道网,在此根底上制订主要道路断面和交叉口的规划方案等。2023/3/332、城市道路的特点

城市道路同一般公路相比,主要特点是:①道路交叉点多,区间段短,交通流速较低,通行能力较小。

②道路上行人和公共交通车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等各种交通流相互交织,交通组织比较复杂。

③城市道路的布局、线形、路型和宽度,除了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外,还要满足许多非交通性的要求,如排除地面水,埋设工程管线,通风、日照、绿化、防火、防震以及城市景观等。

④在交通平安和交通管理方面要求较高。2023/3/343、城市道路的分类

中国的城市道路一般分为四类。

①主干道〔全市性干道〕:联系城市中主要居住区、交通枢纽和城市的主要公共活动中心,是全市性的主要客货运输线。主干道系统在城市内部且同郊区的公路干线网连结成整体。

②次干道〔地区性干道〕:主干道的辅助交通线,用以沟通主干道和支路,交通吸引范围比主干道小。

③支路:干道的分支线和出入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的道路。

④专用道路:有汽车专用的高速道路和快速道路,载重汽车专用道路,公共汽车专用道路,自行车专用路,步行街等;中国目前城市中大局部道路都是各种车辆混合通行的道路,专用道路很少。

2023/3/354、道路系统形式

按照道路系统的平面形状有三种根本形式:方格形系统、放射形系统、放射-环形组合式系统。此外,还有三角形、六角形、鱼骨形、枝节形,以及结合地形自由布置的各种形式。2023/3/36①方格形系统公元前5世纪希腊建筑师就已提出方格形道路网〔棋盘式道路网〕的设计理论公元前4~前3世纪小交通系统图亚细亚的米利都城的道路网就是这种形状〔见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古罗马时代,有的城市先定主轴和次轴,确定十字街方位,在十字街相交处布置城市的中心,在十字街尽端开设城门,次要道路都同十字街平行或垂直布置,形成整齐的方格形道路网。②放射形系统以广场为布局中心,街道形成放射状的道路网。古希腊罗马时代,在神庙、市政厅等建筑物前面设置广场作为公共活动和放射形道路的中心。后来欧洲的城市继承了这种传统,利用轴线构图和道路的引导来加强广场和城市造型的表现力。其代表作有巴黎凡尔赛宫的总体布局和巴黎市区的改建方案等。这种风格对其他国家影响很大。1791年法国军事工程师P.C.朗方编制的华盛顿规划,以国会大厦和白宫为两个中心点,形成放射形道路网,就带有这种传统形式的色彩。③放射-环形组合式系统干道由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并且沿着城市的周边建设同心圆式环路〔或利用撤除原城墙的墙基建筑环形道路〕,两者结合形成道路网。莫斯科在历史上形成的道路网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放射-环形组合式系统。50年代以来,大城市边缘地区迅速城市化,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同心圆式的城市平面结构,使市中心区日益增加的过境车辆和本城的车辆相混杂,交通流量超过原有道路的负担能力,加剧交通的拥塞。改善的措施一般是:改造中心区周围的内环路,提高道路等级,建设立体交叉等。用吸引和管制的方法,迫使穿越市中心区的过境车辆改由外环路绕行。辐射形干线是联系市中心区和外围地区的走廊;环路主要担负横向交通联系,并把外来的交通量均衡地分配到各放射线路上。放射-环形道路网结构不适用于小城市。5、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任务①根据城市交通的开展目标和指导方针,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和市区外围城镇居民点的布置,以及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和公路干线的分布,布置城市的主要交通路线,组成城市道路网。②主要交通集散点〔如工业区、居住区、行政中心,商业中心、体育中心、文化中心、车站等客流集散点,货场、码头、仓库等货流集散点〕的布局,规划主干道的路网,并且向外延伸同城市外围公路网相衔接。③布置由主干道分出的次干道的路网,以及由次干道分出的支路网。④制订城市道路交叉口、道路和铁路交叉口,以及桥梁、隧道等的处理方案。⑤制订市中心区的道路布局和交通规划方案。⑥布置停车场〔库〕。⑦选择货运车辆行驶路线,制订交通管理方案。⑧确定城市道路断面和道路线型,以及道路中心线交叉点的坐标和标高。2023/3/386、制订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原那么①总的原那么是人和车、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通行,兼顾平安、效率和环境。主干道吸引跨区交通和过境交通,设计时着重考虑平安和效率的要求。居住区内部道路那么着重考虑平安和环境保护的要求。②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预估远景道路交通量和交通量在整个路网中的分配,然后确定道路和交叉口的容量和工程规模。③在路网设计中表达公共交通优先的原那么。例如,设计公共汽车专用路线或专用车道;在地下铁道车站和其他公共交通路线的主要站点建设小汽车、自行车等私人交通工具的存车换乘设施。④重视步行者的要求,在道路网的设计中,将步行街连接成独立的系统。⑤在技术、经济条件许可时,利用地下街。2023/3/392023/3/310设计及施工方法第二节1、城市道路设计要素主要为设计车速、干道间隔、通行能力。设计车速

城市道路的设计车速一般低于公路的设计车速。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为每小时40~60公里;次干道为每小时30~40公里;支路为每小时30公里以下。快速道路设计车速为每小时80公里,与主要道路立体交叉,与次要道路可局部平面交叉。2023/3/311按行车速度将行驶机动车为主的道路网分为几个层次:高速道路与快速道路系统;主干道与次干道系统;街区支路系统。这样就可以把发挥汽车的性能与保护环境的要求结合起来。远距离交通使用高速-快速道路,以节省时间;将要到达目的地之前,把车速放慢,通过干道的过渡进入街区支路,以保障居住区环境的平安和宁静。街区支路大都与行车速度较低的次干道连接,以保证主干道、快速道路、高速道路有较长的行车区间和均匀的行车速度。2023/3/312干道间隔

确定干道间隔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步行的适宜距离、居住区的规模和结构、公共交通线网的分布密度。一般情况下,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步行的适宜距离为1~公里。邻里单位或居住小区四周都以干道为界,区内最远地点之间的步行时间以10~15分钟为度。

因此,邻里单位或居住小区的用地规模大致为直径700~1000米的范围之内。如果选择大邻里单位或居住小区作为组织城市的根本单元,那么干道的间隔可到达1000~1200米。确定公共交通路线网密度,必须把缩短乘客行程的总时间作为目标。一般经验是,乘客步行到车站的平均距离大约等于站间距离的1/4;平均候车时间约等于行车间隔时间的1/2。由此得出公共交通线如果沿干道布置,干道间隔以600~700米以下为宜。2023/3/313通行能力

汽车行车道通行能力计量单位是车道(或称车行线〕。双向通行的道路一般采用双数车道。小汽车的车道宽度为3米,大汽车的车道宽度为米、米、4米。通行能力取决于车速和道路网密度。按理论计算,在理想条件下一条车道一小时最高通过量为2000辆小汽车,对应的车速为每小时56公里。实际上,高速公路平均一条车道通过量约为每小时1200辆。城市道路上行车速度较低,通行能力受交叉口的限制。以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一条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为每小时500~600辆。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一般应在交叉口附近路段增加车道数,或采取立体交叉。

2023/3/314专用自行车道,每条行车带计算宽度为1米,每小时通过量为1000辆自行车。

人行道计算单位是步行带。一般道路不少于2条步行带。步行带计算宽度为米;车站、码头、繁华商业区的步行带采用~1米为计算宽度〔行道树带宽度另加〕,一条步行带的通行能力为每小时600~1000人次,商业区应采用低值。

通行能力和交通量是道路交通容量计算的依据。

就道路网整体而论,容量设计应使道路的通行能力同交

叉口的通行能力相适应。2023/3/3152、施工方法〔一〕、人行道块料铺设1、放样人行道铺砌前,根据设计的平面及高程,沿人行道中线〔或边线〕进行测量放线,每5m~10m安测一块砖作为控制点,并建立方格网,以控制高程及方向。2、垫层根据测量测设的位置及高程,进行垫层施工。人行道垫层采用15cm厚C15非泵送商品混凝土垫层。3、铺砌〔1〕一般采用“放线定位法〞顺序铺砌,彩砖应紧贴垫层,不得有“虚空〞现象。〔2〕经常用三米直尺沿纵横和斜角方向测量面层平整度,发现不符要求,及时整修。〔3〕铺砌必须平整稳定,纵横缝顺直,排列整齐,缝隙均匀。2023/3/3164、灌缝及养生铺筑完成后,经检查合格前方可进行灌缝。用过筛干砂掺水泥拌和均匀将砖缝灌满,并在砖面洒水使砂灰下沉,外表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砂浆勾缝,勾缝必须勾实勾满,并在外表压成凹缝;待砂浆凝固后,洒水养生7d方可通行。2023/3/317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步骤

1、施工放样

2、支模

3、砼搅拌、运输〔砼:tóng,混凝土的同意词。〕

4、钢筋制作安放

、自由板边缘钢筋安放

、角隅钢筋安放

、检查井、雨水口防裂钢筋安放同自由板边缘钢筋安放方法。

6、砼摊铺、振捣

7、抹面与压纹

8、拆模

9、胀缝

10、切缝

11、灌缝

12、养护2023/3/318〔三〕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1〕材料本工程采用商品沥青混凝土。〔2〕沥青透层本工程路面施工中,各沥青混凝土之间以及沥青混凝土与碎石层之间均考虑洒布透层沥青。施工前应对基层再次进行全面检查,严格把关,以防质量隐患。采用沥青洒布车自动洒布,洒布沥青用量,洒布后立即撒布3-8MM集料,其用量为1M3/1000M2,并用6-8吨钢轮压路机碾压1—2遍,具体施工时先作试验路,待施工工艺熟练,沥青用量确定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正式施工。洒布车的行驶速度及喷嘴的上下、角度均由试验确定,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施工时要防止沥青对构造物的污染,施工时应注意保护侧平石、人行道板以免影响道路的美观,封层施工后尽量减少车辆通行。2023/3/319(3)试验段沥青路面正式施工前,选定一段适宜的地段做试验路,试验路的施工分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试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根据沥青路面各种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那么,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b.通过试铺确定摊铺机的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操作工艺;确定压路机的压实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等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c.验证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沥青用量。d.建立用钻孔法及核子密度仪法测定密实度的比照关系。确定各种内型沥青砼压实标准密度。

2023/3/320e.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制订施工方案。f.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g.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在试验路段的铺筑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分析,主动接受监理工程师或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监督、检查试验段的施工质量,确定有关成果。铺筑结束后,及时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试验总结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作为施工依据。2023/3/3212、运输与摊铺a.运输运输车辆的安排要保证沥青拌和场一个小时产量的运量,同时要保证摊铺机前始终有车辆在排队等候卸料。b.摊铺在进行沥青路面摊铺前有必要对路面基层再次进行检查,把质量隐患消灭在下道工序之前,通常检查的内容有基层外表沥青封层有否损坏、平整度、横坡、宽度、高程等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在沥青混合料接触的构造物外表涂上粘层沥青。c.碾压碾压作业在混合料处于能获得最大密实度的温度下进行,开始碾压温度一般不低于120℃,碾压终了温度钢轮压路机不低于70℃,轮胎压路机不低于80℃,振动压路机不低于65℃。压实工作按铺筑试验路面确定的压实设备的组合和程序进行。2023/3/322d.接缝横向接缝处理的好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