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1页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2页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3页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4页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成绩表科目:音乐六年级项目姓名平时成绩期中期末总评123456六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1、本册教材分析:本册的教材重点、难点在于教会学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并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并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让学生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每个班级都有学生在音准方面有偏差;也有个别同学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唱歌音量的问题。二、教学目标1、学段总目标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2、时段目标:第一单元:我的祖国本课以“我的祖国”为情感主题,安排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听赏乐曲《英雄的诗篇》、歌曲《我的祖国》以及音乐知识复习“三连音、重音记号、强音记号”了解歌唱家郭兰英,让学生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逐步加深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第二单元:爱心的奉献本课以认识瞿希贤及学习听赏她的部分作品为主线,并以“爱心奉献”情境为主题,将歌曲《老鸟、小鸟》《飞来的花瓣》《美丽的花儿》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奉献爱心的美好与甜蜜。第三单元:西南音韵以“西南音韵”为主题,介绍了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汉族民歌和苗族、布依族民歌及傣族歌舞等,充分展现了我国西南地区绚丽多彩的音乐风格以及相关文化艺术特色。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西南边陲的风土人情及灿烂文化,感受西南民歌的风格特点、韵味。第四单元:丰收乐本课是一个以“丰收”为情景,以“欢庆丰收,赞美生活”为主题的乡土气息浓郁的单元组合。安排了听赏《丰收锣鼓》和演唱《栗子大丰收》与《山乡的彩云》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丰收的喜悦,体验生活的快乐。第五单元:音乐家贝多芬本课以了解音乐家贝多芬为主线,安排了故事《贝多芬与歌德》演唱贝多芬的两首歌曲《欢乐颂》和《土拨鼠》以及听赏其钢琴独奏曲《土耳其进行曲》四个内容,在演唱和欣赏贝多芬代表作品的同时,还隐含了音乐知识的学习:大、小调的音阶构成及其调性色彩。第六单元:京调本单元以“京调”为题,将京剧音乐的韵味与特色,通过几个短小经典、流畅动听的曲段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听、赏、唱、等活动中获得对京剧音乐的初步体验与感受,引导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体现了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第七单元:海峡两岸以“海峡两岸”为主题,安排了台湾童谣《丢丢铜》、《天乌乌》、管弦乐曲《宜兰童谣》以及歌曲《高山青》组成的音乐板块;福建民歌《采茶灯》、福建南音《八骏马》组成的音乐福建音乐版块;歌曲《愿祖国花好月圆》等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听赏、演唱等形式,充分感受两地音乐的特色,从而更好地表现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的情感。第八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以童话故事为情境主题,安排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开展综合性艺术表演。教材内容是以连环画形式呈现的,同时还提供了三段音乐,提示学生根据故事情节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来进行朗诵。第九单元:马车和雪橇本课是以“车”为线索来组织教学内容的单元,安排有听赏与跟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学唱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和乐曲《雪橇》教学时段大多在圣诞节前后,本课另一情境主题与“冬雪”“节日”密切相关。第十单元:这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以新年音乐会为本课的主线,设计安排了听赏与跟唱《冬天的请帖》,歌曲《祖国歌》,以及新年音乐会的节目策划、排练和演出。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让学生置身与冬天、雪花、新年的欢乐喜庆之中。三、教学措施:1、演唱:歌唱技能的练习,将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提醒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逐步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2、感受与鉴赏: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将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3、演奏:这一部分的教学将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可用乐器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乐器的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周次起止日期授课内容课时备注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复习三连音重音记号22—1、歌曲《大中国》、听赏与跟唱《我的祖国》23—《老鸟、小鸟》瞿希贤半音和全音24——听赏与跟唱《美丽的花儿》15—10.4歌曲《猜调》1610.5—10.11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1710.12—10.184、《栗子大丰收》、听赏《丰收锣鼓》2810.19—10.255、音乐家贝多芬与歌德歌曲《欢乐颂》、2910.26—11.01歌曲《土拨鼠》听赏《土耳其进行曲》210—6、歌曲《爱的人间》听赏《在银色的月光下》211—7、歌曲《摇太阳》听赏《花好月圆》212—《卖火柴的小女孩》选配音乐朗诵2213—听赏与跟唱《丢丢铜》214—演唱《风吹竹叶》听赏《采茶花》215—演唱《铃儿响叮当》听赏《雪橇》、216—演唱《歌声与微笑》217—11、音乐七巧板218—元.3综合练习219元.4—元.10课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教唱《国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懂得唱好《国歌》的意义,并能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教学重点三联音的学习和演唱教学难点三联音的学习和演唱教具电子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读谱知识:出示三连音给学生讲明它的名称。

将音值均分为三个部分来代替原来的两个部分而形成的。

四、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录音范唱,教师板书课题。

2、让学生谈谈对国歌的了解,并谈谈所听过的各种国歌体裁。

3、简介歌曲并听教师范唱曲谱。

4、复习G大调音阶,并讲解歌曲中的乐理知识。5、跟琴慢速视唱歌谱。

6、重点练习连续三个“三连音”节奏,模仿鼓点声的“三连音”节奏。

7、练习容易出错的句子:

8、跟录音完整唱歌谱。

五、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对国歌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同学们都有什么更深的体会呢?希望同学们下节课用歌声来告诉老师。课题1、《大中国》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

聆听欣赏曲《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能够辨别《我的祖国》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教学重点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教学难点聆听《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教具教学过程一、说说我们的大中国:

师:“前一阶段我们进行了《我的祖国》,大家已经了解了中国的许多知识,你觉得我们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二、感受、理解歌曲:

1、欣赏歌曲一遍。提问:

(1)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呢?(2)歌曲中用了一个比喻,把中国比做一个家,那兄[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弟姐妹指的是什么?

(是指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2、欣赏歌曲第二遍

(1)你听到歌里唱了哪些美丽景色?

(2)“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什么意思?

(3)我们中国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教师以歌词总结)

(4)长城在古代是派什么用处的?(抵御敌人的入侵)

(5)歌曲中为什么说“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

(6)“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是什么意思?(祖国经历了很多磨难,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好好珍惜。)

四、学唱《大中国》1、视唱曲谱2、学唱歌曲

五、小结

课题1、《我的祖国》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我的祖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懂得独唱与合唱的区别。教学重点在于欣赏好《我的祖国》熟记旋律,回简要地分析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AB两段的对比。教学难点学唱歌曲的A部分,(注意:情绪,力度,速度)教具电子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是一首合唱曲。由教师介绍“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三、欣赏歌曲3、听老师范唱,想“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讨论:歌曲可以分几部分?5、两部分的情绪是一样的吗?为什么?6、第一部分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二部分为什么和第一部分有所不同?7、试着让学生唱一唱,以加以体会。8、讨论:这首歌曲你听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处理成独唱加合唱,独唱表达了什么?合唱又起什么作用?9、让学生根据歌曲的速度、情绪、不同的力度演唱。10、第一部分是在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第二部分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自豪感。]四、学唱歌曲指导学生根据用赞美的情感和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分领唱和合唱。)五、你欣赏了这首《我的祖国》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吗?板书设计《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第一部分: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热爱第二部分:赞美祖国的强大自豪课后小结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课题2、老鸟、小鸟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绕口令二部合唱曲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互相奉献爱心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学会《老鸟、小鸟》这首歌曲。教学难点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许多漂亮的小鸟,因为鸟的数量很多,渐渐地这里成了鸟儿们的王国,鸟儿们每天聚在一起,快乐的舞蹈,愉快的歌唱。二、复习下滑音三、音程练习:1、单音程:2、和声音程:(1)、视唱全曲,(2)、用鸟叫声“啾啾”唱一遍。四、歌曲练习:1、瞿希贤简介(女作曲家,自幼爱好音乐。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曾从师于弗兰克尔(德籍教授)、谭小麟教授等。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2、整体听赏。3、学习第二、三乐句。(小鸟们的歌声)(1)、随琴默唱歌词一遍(2)、随琴轻声把歌词唱一遍(用和谐的声音来演唱)4、学习第五乐句。(老鸟们的歌声)(1)、随琴在心里唱一遍。(2)、合唱一遍,并加上拍手的动作5、学习第一、四乐句(老鸟与小鸟的对唱)(1)、学唱第一句(老鸟的声音轻松宽厚,小鸟的声音轻巧圆润)(2)、学唱第四句(饱含深情)6、学习第六乐句(群鸟欢歌)7、整体演唱(1)、复听全曲(2)、演唱全曲(3)、升华情感:说说小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怎样照顾你的?父母年老时,你会怎么做?(4)、表现:带着深厚感情再一次演唱歌曲[](分角色唱:领唱1和领唱2,其他同学当群鸟)五、总结全课课题2、老鸟、小鸟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互相奉献爱心的美好情感。

2、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合唱,从中享受集体合作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会《老鸟、小鸟》这首二声部歌曲。教学难点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复习下滑音

三、音程练习:

1、单音程:

2、和声音程:

(1)、视唱全曲,

(2)、用鸟叫声“啾啾”唱一遍。

四、学会《老鸟、小鸟》二声部

1、复听全曲2、学习《老鸟、小鸟》二声部

(五、总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二部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奉献爱心的美好和甜蜜,懂得了用纯洁善良的心灵来汇报社会和家庭。我们的生活将是充满爱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将是充满爱的世界。)

课题听赏

《飞来的花瓣》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能够根据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

4聆听合唱《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教学重点1、复习歌曲《老鸟,小鸟》

2、听赏乐曲《美丽的花儿》、《飞来的花瓣》教学难点3、领会其歌曲与乐曲的思想含义

教具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

二、悄悄地春天来了,春雨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到来,让花儿都开了,小树都发芽了,花瓣也悄悄地飘向我们,现在我们带着春天的思绪一起来听听《飞来的花瓣》。

三、边听边想:歌曲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生反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之情。四、听第一段,边听边想:第一段表现了老师对学生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教导的一种感激之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了对老师的无比怀念、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五、听第二段,边听边想:这一段采用了什么样一种合唱形式?三个“回答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反馈)

六、学习歌曲第一段,听老师演唱歌曲,生听。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学习歌曲第一段七、小结课题6、猜调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猜调》,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教学难点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教具笛子教学过程1、导入2、师:云南是中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刚才民歌组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云南民歌,今天我们来唱一唱云南的少儿歌曲。请听。3、听赏《猜调》4、提问:(1)、歌声在问什么?你能否尝试模仿?(2)、这首歌运用了声乐演唱形式中的哪一种?(生:对唱)教师小结:这是一首云南儿童游戏时对唱的歌,歌唱时因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所以往往开始先唱一个长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通过一串串问题,对方以对、答的形式展开活动,问得巧,答得妙,妙趣横生。[5、学唱歌曲:(1)、师生以对答等形式学唱歌曲旋律。(2)、跟伴奏唱歌词(3)、加入前倚音演唱师:歌曲情绪上有什么变化?生:(歌曲结尾处加入倚音,表现出对歌双方自信、得意的情绪,生动地表现出儿童顽皮、可爱的性格。)(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一问多答,多问一答。)6、猜谜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谜语并用对歌形式表现。)(2)、学生参与表现。(分组进行对答游戏。)7、课堂小结。课题3、《太阳出来喜洋洋》和《采花》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启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喜爱民歌的感情,并能用清晰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四川民歌的风格。2、能学会唱四川民歌《采花》准确地掌握自由延长记号在歌曲中的运用,同时能选择自己熟悉并喜欢的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在活动《考考你自己》中仔细听辨旋律并复唱出来。教学重点体会民歌的的风格教学难点体会民歌的的风格教具电子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音乐形式问好2、发声练习(略)二、新授:同学们,你们了解四川吗?请大家把自己所了解的四川,相互交流一下。(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区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勤劳朴实。那里的人们经常要上山砍柴,而他们上山砍柴的时候,特别喜欢唱山歌,他们的情绪乐观爽朗,抒发了自己热爱家乡美好生活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一首典型的四川民歌)1、放范唱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高兴、欢快、自豪)2、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歌曲教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3、学生提出歌曲中较难唱的地方一起来讨论如何解决困难。4、教师向学生讲解歌曲中“波音”的唱法。5、放范唱录音,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6、集体将歌曲演唱一遍。7、学唱歌谱三、处理歌曲:1、由学生讨论,用不同的形式来演唱歌曲,如:领唱、齐唱、轮唱、一领众合,演唱时要表现好歌曲的情绪,声音要清晰明亮、情绪要乐观爽朗。据歌词学生可以用不同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2、让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感受不同的速度所表现的不同效果。四、演唱与演奏《采花》1、听赏2、随琴视唱歌谱3、加入歌词,学习自由演唱记号4、学生说一说歌曲的内容《采花》属于地方性小调,只要流传于四川南坪,歌词用朴素的语言,把一年中的每个月开什么花作了叙述,使人们从中得到了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5、学生用自己熟悉的乐器伴奏七、小结课题3、《飞歌》、《久不唱歌忘记词》、《吉呦》。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飞歌》的音乐风格,了解b:降号的唱法。2、参与《久不唱歌忘记词》的填词活动,并编词唱一唱3、能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唱一唱两声部连声曲《吉呦》。教学重点能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唱一唱两声部连声曲《吉呦》教学难点能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唱一唱两声部连声曲《吉呦》教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听赏《飞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云南民歌《猜调》,今天我们要去西南部的贵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贵州苗族的音乐风格《飞歌》,听一听与前面的民族音乐有什么不同。学生听赏说一说《飞歌》的音乐风格体会,了解b降号的唱法。教师介绍什么是飞歌?贵州民歌大致分为山歌和生活风俗歌曲两类。其中山歌主要是“飞歌”,苗语为“央恰”,具有热烈、豪放的风格,流行于贵州东南苗族的区,是青年男女互相邀请出寨游玩时唱的山歌体歌曲飞歌的产生与苗族居住的特点有关。黔东南的苗族多居住在半山腰,村寨之间虽然举目可见,相喊可闻,但要互相交往,足需步行半天。飞歌的“飞”字,苗语的原意是“喊”,为了反映生活、须发感情,是远距离的人能清楚地听见,所以产生了这种曲调明快豪放、声震山谷、传送远方的歌种。一首歌只有四、五句,曲调高亢、开朗,节奏自由,曲式短小,歌词五字一句。学生随乐唱一唱。三、活动唱一唱编一编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贵州苗族民族,现在我们来试一试自己填词唱一唱,编一编学习《久不唱歌忘记歌》然后填入歌词唱一唱编一编以学习为题等四、唱一唱除了“飞歌”高亢豪放的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首《吉呦》同学们听一听,歌曲模仿了什么?学生听赏回答这是一首贵州侗族小朋友模仿禅儿唱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A、学生视唱歌谱B、合唱C、学生加入装饰音感受禅儿的叫声我、小结本单元我们一起去西部的云南、贵州、四川了解的它们的音乐与风俗,并学唱了几首典型的歌曲,在今后生活中我们要多多积累各地的音乐特色与风格。课题4、栗子大丰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学会用富有鲜明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栗子大丰收》,体验农村人喜气洋洋的生活情趣(2)能仔细听赏民歌管弦乐曲《丰收锣鼓》,能听辨出主题2两次邀请安走势的直走乐器,并认识演奏这首乐曲的名字打击乐器。教学重点能学会用富有鲜明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能学会用富有鲜明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具笛子教学过程一、交流。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踏着欢快的锣鼓声走进教室,是不是感受到了丰收的喜庆?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领略山乡丰收的壮景。二、山乡晨曲1、观赏山乡丰收场景图片,学生交流观后感。聆听山那边飘来的晨曲。三、山乡的歌1、学生用LU随琴轻声哼唱旋律。学生划拍认读旋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突破难点。全班跟琴齐唱全曲。2、学唱歌词。老师范唱,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注意歌曲中的力度变化。3、参与表现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学生听老师演唱一、二乐句,体验后讲出一、二的演唱情绪是抒情、优美的。学生商议三、四、五、六乐句的演唱要求。(这部分在演唱时强弱对比要分明,要把看到山乡丰收景象后喜悦心情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出来。)学生演唱最后两句,体验结束句兴奋、幸福的感情,总结出用抒情、激动地情绪和明亮的声音将歌曲推向高潮。[]四、庆祝丰收过度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丰收的山乡庆祝吧!1、听赏《丰收锣鼓》2、复听乐曲,讨论交流。A、这首乐曲有几个音乐主题?B、仔细聆听主题2中歌唱性的主旋律,你感到第一遍的主奏乐器是();第二遍的主奏乐器是()。第一遍:唢呐二胡笙第二遍:二胡笛子扬琴C、讨论归纳师:这首乐曲有两个音乐主题,第一个主题音乐欢快热烈,第二个主题轻快而富有歌唱性。它们运用了二胡、唢呐两种不同的乐器主奏。旋律喜悦欢快,特别能体现喜庆气氛。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请学生自由发言,资助评价。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大,从领略《栗子大丰收》的美丽,到听赏《丰收锣鼓》,我们一直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让我们再次随着《丰收锣鼓》的音乐跳起来吧!播放音乐,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本课。课题第四课:《丰收锣鼓》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通过民族乐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族乐器的表现功能。二、通过乐曲欣赏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三、通过乐曲欣赏来表现农村丰收的场景,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学重点感受农村丰收的景象教学难点了解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用敲锣打鼓来庆祝。中国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与西洋管弦乐器。二、介绍中国民族乐器三、分乐段欣赏《丰收锣鼓》。乐曲分四个部分:(放第一部音乐)设问:在你眼前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①展现了一幅热烈,欢腾,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锣鼓部分)节奏明快,速度较快,情绪更为高涨,尤其是最后的锣鼓部分,情绪更为高涨,这首乐曲就叫《丰收锣鼓》。(放第二部分音乐)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②这一部分优美、抒情。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继而转入由弦乐组和笛子先后演奏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然后笛子与弹拨乐以轻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在劳动时的欢快心情。(放第三部分音乐)③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之后,笛子以明亮的音色,采用散板的旋律,展现出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云锣的柔和音色和琶音旋律,犹如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放第四段音乐)④这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一开始,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奏出气势磅礴的音响。在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后,打击乐又运用锣鼓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构成第三段的锣鼓。乐曲在快速、强的全奏中结束。4、讨论:⑴民族乐队由那几部分组成?⑵通过欣赏这首乐曲,你感受到了什么?(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3\*GB2⑶农民是怎样劳动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三、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民乐合奏曲《丰收锣鼓》,了解了民族乐器的表演功能,又感受到农民丰收的乐趣,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辛苦,有一首诗叫《锄禾》你们还记得吗?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你们能做到吗?课题5、《欢乐颂》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及贝多芬对人类音乐的伟大贡献。在学习中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感情,能自然有感情地歌唱。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教学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并且运用乐器编小合唱。教学难点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教具电子琴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一位音乐圣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教师弹奏《献给爱丽斯》片段,请学生说出是谁的作品。

2、提问: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

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3、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多芬。

二、走进音乐圣人——贝多芬

1、通过听故事谈谈你对贝多芬的认识。

2、结合简介“乐圣”贝多芬的生平。(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三、走进名曲——《欢乐颂》

1、欣赏《欢乐颂》

①结合通过欣赏《欢乐颂》的演出盛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②提问:听完这首合唱曲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学唱《欢乐颂》

①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这首歌?

②试用学生提出的方法学唱,解决难点。

③全体齐唱,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四、拓展、延伸、运用

1、教师出示沙锤、串铃、双响桶、碰钟、三角铁,学生齐答这些乐器的名称,并找个别同学示范演奏方法。

2、分组上台表演,相互评价。

五、小结

1、用一句话说出你了解的贝多芬。

2、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课题第五课:《土拨鼠》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演唱《土拨鼠》2、通过听、唱、感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人格魅力和作品魅力。教学重点1、设置画面情境,激发审美动机,形成初步印象。2、音乐素材类比,获得音乐技能,展示表现形式。教学难点1、设置画面情境,激发审美动机,形成初步印象。2、音乐素材类比,获得音乐技能,展示表现形式。教具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创设情景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首音乐的片断请大家欣赏,听完之后谈一谈这两首作品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之处?(播放小提琴曲《思乡曲》、交响曲《念故乡》片断)2、提问小结:游子飘零他乡的孤独与凄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游子思念亲人、家乡的歌曲《土拨鼠》(出示课题),播放录音或范唱。4、通过欣赏,你想知道什么?二、以问激情,再次感受1、大家都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贝多芬(出示贝多芬的肖像图),请你说说你看到他的第一感受。2、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三、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调式、速度、力度。(1)范唱《土拨鼠》的歌谱,找出歌曲构成的主干音和结束音,并出示另外两段类似《土拨鼠》的旋律(谱略),请同学们哼唱,也找出它们的主干音、结束音。得出结论:旋律主干音是613,并且以6结尾,这样一类的歌曲通常被称为小调歌曲,演唱情绪抒情、优美。(2)复听歌曲《土拨鼠》,找出比较相同的乐句,对比一、二部分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绪的对比。前一段旋律比较平稳、感情比较平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3)找出歌曲的高潮部分,讨论如何运用力度来演唱歌曲的高潮部分,恰当的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一句用稍强的的力度来表现对家乡的思念,后一句用稍弱的力度来表现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情)(4)完整的演唱全曲。四、歌曲的表演1、学生分组表演歌曲五、贝多芬作品赏析4、小结,布置作业,课后搜集其他贝多芬的文字和音响资料,下一节课---走进“贝多芬”课题第五课:《土耳其进行曲》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听、感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初步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人格魅力和作品魅力。教学重点通过听、感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人格魅力和作品魅力。教学难点体会感情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大音乐家。1、有那位同学知道他是谁?2、你了他吗?谁来说说看?下面老师提供一些有关他的材料,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一下,一会儿请一位同学解说员向大家解说一下。二、介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

奥地利做曲家。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四岁时跟父亲学弹钢琴。五岁时,便能创作各种小曲。六岁时,开始练习小提琴,竟能于大人一七演奏三重奏。超人的天赋,加上刻苦的学习.七岁时,到德国南方各城市演出,后又到巴黎、伦敦,轰动了欧洲,背赞为“童”。后因生活的贫困,积劳成疾,他仅活了35岁,但留给后世的作品多达千余部。三、欣赏《土耳其进行曲》1

、乐曲简介:《土耳其进行曲》是莫扎特根据另一部名作《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改编的,乐

曲优美而且带有土耳其军乐特色。2、

问题:

你能听出这首曲子表达了哪些情绪?(第一遍)3、在提供的幻灯片上选出正确的情绪。(轻快、活泼、精巧的;明朗雄壮的;优美、轻盈、流畅的;威武雄壮的;)(部分)4、欣赏主题音乐,了解音乐的各种情绪和内容。A、明朗雄壮的;(主题略)——仿佛军号的吹奏,配以模仿小军鼓的伴奏型,显明朗雄

壮。B、轻快、活泼、精巧的;(主题略)——优美而带有舞蹈性。C、优美、轻盈、

流畅的;(主题略)——起着对比和连接音乐的作用。D、威武雄壮的

;(主题略)——就象是一支军队在军乐队的伴奏下,神气实足第在队列进行。(分段落)5、听音乐,说出音乐表现的情绪和内容?(第二遍)6、要求:欣赏全曲,根据乐曲的内容,感受和对比乐曲的情绪,并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进行感受。8、小结:同学们,有没有思考一下,这么丰富、变化的情绪在音乐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呢?提示:通过音乐片段的演示来启示。讲解:用不同的力度——强、弱还可以通过速度——快、慢来表现的。五、巩固练习六、小结课题6、爱的人间听赏《在银色的月光下》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2、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教学重点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教学难点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教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1、视频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2、情境体验,闭目感受盲人的生活世界。(体验盲人生活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引出歌曲《爱的人间》)三、新歌教学(一)介绍歌曲曲作者及歌曲背景(二)反复聆听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感受歌词的美,培养学生朗诵的能力。)3、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通过反复听赏,感知相似乐段的不同之处,感受歌曲各部分不同的演唱情绪)(三)学唱歌曲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2、解决难点(采用划拍法、画线条法、教师范唱法、跟琴模唱法、手语代替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感受歌曲旋律)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表现歌曲,尽情抒发学生内心的爱,提高学生合作、参与的积极性)五、听赏《在银色的月光下》六、课后延伸教师寄语,号召学生人人争当“爱心使者”,建立“爱心日记”,记录“爱的故事”,分享“爱的喜悦”。(让学生在成长中常怀感恩之心,将爱延续。)课题7、《摇太阳》、听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和《花好月贺》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摇太阳》,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2。欣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和《花好朋圆》,感受民族音乐文化。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演唱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不同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教学重点按节奏朗读和歌曲《摇太阳》的演唱教学难点按节奏朗读和歌曲《摇太阳》的演唱教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着《摇太阳》的歌曲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学唱歌曲《摇太阳》1、听赏,初步感知我们的时代在发生着翻天腹地的变化,我们城市的生活节奏也加快了,生活变的更多样化了。有一首歌曲《摇太阳》就是反映我们城市生活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感受一下它的情绪是怎样的?生:情绪是欢快的,高兴的,兴奋的师:播放《摇太阳》的MTV,让学生从视觉效果来感受歌曲载歌载舞的现代气息。生:学生可模仿动作,也可自己创编动作,用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2师范唱。3、跟琴学唱,突破难点生:跟着琴声学唱歌曲,注意上滑音和下滑音(教师加以指导,指出唱的不正确的地方)生:完整的演唱歌曲5、齐唱歌曲三、听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和《花好月圆》感受这两首目的异同,体会这两首曲子与《摇太阳》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四、小结课题第八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学会有感情的朗诵《卖火柴的小女孩》。

2、能够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教学重点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配乐并进行朗诵。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并积极大胆的参与表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并积极大胆的参与表演。教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闪客大擂台”栏目做客。大家平时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想知道一部好的动画片是怎么制作成功的吗?你可以根据动画片的内容把他即兴模仿表演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尝试一下,我们栏目今天要给大家推出的是一部同学们都很熟悉的童话剧,下面我们首先来听听这部影片的插曲。

2、请你们告诉我这幕童话剧的名字和他的作者,今天我们栏目就是要请大家为这幕戏进行后期制作,首先,请你们完整地看一下这部影片,并结合你们学过的课文,想象这幕童话剧大致可以分为几段?

(课件播放没有声音的动画片)

二、体验探索

1、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和刚才的观看,大家都知道这童话剧可以分为三段,下面请大家给每段起个小标题吧!

2、大家觉得这部动画片少了什么?

3、接下来,我将邀请大家一起来完成这部动画片的制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分为三组,分别是“朗诵组”、“配乐组”和“表演组”。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道具,请看大屏幕。

4、各组的方案都基本出台,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

第一段

寒夜卖火柴

《悲歌》

第二段

五次点火柴

《祝你圣诞快乐》《梦幻曲》

第三段

冻死在街头

《梦幻曲》或《悲歌》

分组上台展示

三、综合表演

1、学生集体合作表演

2、生生自评互评,老师引导,归纳学生意见,评出最佳表演组合。

四、总结全课课题9、听赏《丢丢铜》《天黑黑》《采茶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有韵味地跟唱台湾民歌《丢丢铜》,感受孩子在活动中的乐趣,3、了解闽南文化,知道大陆和台湾一脉相承。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演唱《丢丢铜》,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韵律。了解音乐文化。教学难点了解闽南文化,知道大陆和台湾一脉相承教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中国地图,你能在在地图上找到台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