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夜望月教案_第1页
五夜望月教案_第2页
五夜望月教案_第3页
五夜望月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十五夜望月》。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生动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课前准备朗读音频、夜月风景照片、课件四、上课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出示有关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节日有关的风俗。引出中秋节以及与中秋节有关的习俗。教师提出问题:每到中秋佳节,就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天下所有的人都可以和家人团圆吗?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不分昼夜的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铁路工作者、维护交通的警察叔叔辛苦耐劳的环卫工人、漂泊在外的游子···作者就是其中的一名游子,今天一起走进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体会他在中秋佳节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板书课题:3、十五夜望月)(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2、作者简介:学生先分享,老师补充。王建(768—835),唐代诗人。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本诗选自《王司马集》。3、理解诗题:八月十五的夜晚赏月。4、初读古诗:听课文朗读,并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播放朗读音频,教师指导朗读,划分停顿并书写生字。(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出示对学要求:结合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桌对学。2、学生分享,老师补充。重点词语:十五夜、中庭、地白、冷露、秋思诗句大意: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上的鸦雀停止了活动,进入了梦乡。夜已经很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尽情地赏月,不知道这秋日情思落到谁家?(四)精读古诗,词句赏析1、小组合作:①诗歌一共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了哪些画面?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学生分享,老师总结。3、①诗中描写的景物:地白、树、鸦、露、桂花。“树栖鸦”是作者听到的,衬托出月夜的寂静。“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老师板书描写的景物)描写了四幅画面:庭院月光照耀图、树上鸦雀栖息图、露水打湿桂花图、诗人抬头望月图。②作者将感情寄托于(月亮),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4、对比读一读,体会“落”字用法的精妙之处。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秋思在谁家。不知秋思到谁家。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五)再读古诗,体会感情让我们跟着音乐,想象画面,再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人望月怀人的心情。齐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六)拓展1、“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2、学生分享,老师补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随园诗话》(七)总结《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和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