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省阳泉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山西省阳泉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山西省阳泉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山西省阳泉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山西省阳泉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山西省阳泉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学派和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

2.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A.育德B.促智C.育美D.健体

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

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C.影响作用D.刺激作用

4.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做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A.观察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调查法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趋势是()

A.先慢后快B.越来越快C.先快后慢D.越来越慢

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D.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B.社会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家庭德育要求的矛盾

C.学生认识深和认识浅的矛盾

D.知与行的矛盾

8.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D.讲授提纲和参考书

9.从本质属性来看,教育就是()

A.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而培养人的过程B.提高人的认识能力的过程C.促进人心理发展的过程D.影响人思想品德的过程

10.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比喻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1.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是()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

12.有一种我们不认识的水果,远远地能看到它鲜亮的颜色和特殊的形状;用手去触摸,感到其表皮光滑而坚硬,这种认识活动是()

A.感觉B.表象C.记忆D.思维

13.我国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制

14.主张教育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培养身心和谐的自然人的思想家是()

A.卢梭B.洛克C.康德D.赫尔巴特

15.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C.精神分析D.人本主义

16.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

A.感觉适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感觉转换

17.某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想去向老师认错,但怕受批评丢脸;又怕被揭发后受更大的处分,这学生此时的动机冲突形式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分析冲突

18.()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A.小组教学B.道尔顿制C.个别教学D.班级授课制

19.乌申斯基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原则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直观性D.巩固性

20.同一口井水,冬天你会觉得它很温暖,夏天会觉得很清凉,这种现象反映了()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像D.感觉补偿

21.我国自()开始,教育才从封建社会的母腹中摆脱出来,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轨道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癸丑学制D.六三三学制

22.()是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而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A.校本课程B.国家课程C.地方课程D.选修课程

23.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是人的知觉特征的()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24.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25.千手观音的形象属于想象的哪种加工方式()

A.黏合B.夸张C.拟人化D.典型化

26.《学记》中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27.汉代时设于京师的最高学府是()

A.国子监B.太学C.大学D.郡国学

28.某生考研失利,就自我安慰说早工作早挣钱,真上研究生经济上亏大了。这种心理反应叫()心理

A.否认B.投射C.酸葡萄D.甜柠檬

29.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充分调动和履行而对社会产生的功效,称为()

A.教育的本体功能B.教育的负功能C.教育的正功能D.教育的社会功能

30.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A.社会要求B.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C.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D.教育者的需求

二、案例分析(15题)31.请运用教学原则相关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32.在教学中运用该方法有哪些要求?请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3.请结合上述材料试述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34.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如何贯彻此德育方法?

35.上述材料启发教师应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6.这一实例说明了什么?试以气质类型学说加以分析

37.本案例体现了德育中的什么原则?

38.阅读下面的教学片段:

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

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

教师:是吗?蚯蚓不会叫,可它也是动物呀!

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教师:鱼可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

学生: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呢?

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

教学片段中教师的做法符合什么教学原则?

39.该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论?

40.请用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41.某学生十分聪明,但学习不努力。考试时总存在侥幸心理,希望靠小聪明就能过关。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归因理论分析

这种归因是否正确?

42.分析小芹的归因对她以后的数学学习在其心理上产生的影响

43.结合案例分析该原则实施的基本要求

44.如果你是教师,谈谈这个故事对教学有什么启示

45.本案例说明了什么?试用识记的分类及识记的影响因素加以说明

三、简答题(5题)46.简述技能的特征

47.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刺激物的特点。

48.简述长时记忆有效的存储方式。

49.简述认知、情感与意志三种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50.简述情绪与认识活动的关系

四、论述题(3题)51.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和特点

52.简述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

53.论述终身教育对于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意义。

五、辨析题(2题)54.教学提问就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

55.教师反思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更需要群体的支持。

六、填空题(2题)56.____是了解和研究学生最基本的方法

57.胖人宜穿竖线条图案的衣服,瘦人宜穿横线条图案的衣服,这是利用____来改变他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

1.C

2.C

3.BB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4.CC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由题干中的测量工具测定鉴别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心理测验的方法

5.CC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到一定程度便不再遗忘

6.A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7.AA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8.C

9.A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因此从教育的本质属性来看,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而培养人的过程

10.BB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的松树和牡丹的例子就是用来说明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11.BB少年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是指从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12.A

13.DD我国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一种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集体教学形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14.A卢梭倡导自然教育观和儿童本位观,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才是好的教育。

15.C本题考查精神分析流派的代表人物。1895年,弗洛伊德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弗洛伊德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直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故正确答案为C。

16.C【躲析】本题考查继时对比。继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吃糖与吃药有先后顺序属于典型的继时对比。故正确答案为C。

17.B双避冲突,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限制,只能避开一种,接受一种,在作抉择时内心产生矛盾和痛苦。题干中学生面临认错受批评和不认错被揭发两个选择,这两种选择个体都想躲避,因此是双避冲突

18.DD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19.CC乌申斯基的话的意思是:儿童是靠外界的事物来获取知识进行思维的,所以在教学当中我们就要重视运用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20.B

21.D

22.AA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23.AA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部分整合成统一整体的过程。窥一斑而知全豹意思是比喻只是看到一部分可以推测到全貌,这是由于知觉的整体性

24.CC外行,指对某种事情或工作不懂或没有经验的人。内行,指对某种事情或工作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门道,指做事的诀窍和方法。整句意思是:外行人看事情只能看看外表、看看热闹,内行人看事情看的是方法和本质,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25.BB夸张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千手观音是对手的数量的夸张描述

26.BB社会本位论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都要受到社会的制约;教育目的的立足点应是社会;教育的目的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建国君民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点

27.B公元前124年,经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

28.DD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通过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合理化有两种表现:①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②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

29.D教育的社会功能即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充分调动和履行而对社会产生的一种功效。而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教育对个人的作用,是教育本质的体现,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

30.CC狭义的德育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31.斯霞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其教学行为体现了启发性、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践行了新课改下的教师观与教学观,值得我们学习。(1)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斯霞老师先让学生用饱满来造句,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行为来理解精神饱满的意义,体现了启发性原则。(2)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斯霞老师通过挺胸、仰头等动作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精神饱满的意义,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斯霞老师在教学中将饱满这个词与精神饱满这种生活状态联系起来,并利用了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如豆角、麦子等帮助学生学习,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科学性与思想性(教育性)相统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斯霞老师在教授饱满一词时引导学生应该具备饱满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5)新课改倡导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重过程甚于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案例中斯霞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促进学生知识饱满的把握,更注重学生精神的培养。(6)新课改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斯霞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以帮助者、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践行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32.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该老师在周密准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步步引导,胸有成竹且顺理成章。②要讲究提问艺术,善于启发诱导。该老师并没有针对个别学生单独提问,而是面向全班学生,并在提出问题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另外,该老师所举的例子都比较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③要做好归纳、小结。该教师在课程讲解的最后对所讲内容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3.(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如案例中的教师并不是直接将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讲述灌输,而是向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

34.①说服法又叫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运用说服法的基本要求有: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案例中,李老师向学生们讲解了助人为乐精神的重要性,并向学生介绍张同学助人为乐的事情,来帮助学生们形成助人为乐的观念,正是采用了说服教育法。②品德修养指导法(自我教育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的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品德评价法的基本要求有: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注重宣传与教育;奖励为主,抑中带扬。案例中,李老师采用自我教育法让学生们搜集助人为乐的事例,并让小组代表向大家介绍搜集的资料,指导学生们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助人为乐的思想观念。③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运用榜样法的基本要求有:选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案例中,李老师通过让学生搜集助人为乐的事例,并向学生介绍张同学助人为乐的事情,让学生们向他们学习,正是采用了榜样示范法的德育方法

35.材料中,刚开始,虽然张老师认真备课,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但是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后来在老校长的启发帮助下,认真了解学生等等,使班级面貌焕然一新,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有: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④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⑤发扬教育民主。⑥正确处理师生矛盾。⑦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⑧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⑨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36.(1)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类型的人只要努力都可以获得成功。

(2)根据案例可以判断王亮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王峰属于黏液质气质类型。

①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在情绪方面,无论是高兴还是忧愁,体验都非常强烈,也进行得非常迅速,而在情绪爆发之后,很快又平静下来。智力活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但理解问题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在行动上生机勃勃,顽强有力。概括地说,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是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②黏液质气质类型的人,情绪兴奋性比较微弱,心情比较平稳,变化缓慢,他们经常心平气和,很难出现波动的情绪状态,不容易发出强烈的不安和激情。他们喜沉思,在进行任何工作之前都作细致的考虑。能够执行已做出的决定,不慌不忙地去完成工作。往往对已习惯的工作表现出极大热情,而不容易习惯于新工作。概括地说,黏液质是以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特征的。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37.本案例体现了德育中的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李老师发现班上许多同学的课桌上写了不少字,于是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凡是喜欢课桌文化的学生,今后可以用小卡片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贴在课桌右上角。每一个月全班同学开展一次评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38.教学片段中教师的做法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

39.(1)课程理念提倡全面发展的教学观,课堂教学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人。案例中的老师没有就书本上的知识来讲,而是去关注学生个体的主观体验和学生个人的观点,提倡学生对《长城砖》的内容提出质疑。(2)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主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做到因材施教。(3)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4)该案例中的老师恰当地运用了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定向能力,是教师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有效的措施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5)新课程理念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学的跳板,而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40.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的规律,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①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②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③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案例中的班主任只是对写情书的男生严厉批评,没有重视培养他的自我教育能力,没有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违背了上述德育过程的规律。(2)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案例中的班主任在班会上公开学生写的情书,是不尊重、不热爱学生的表现。在德育的过程中,只有把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41.(1)这种归因不正确

42.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指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便采取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

43.进行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主要有:①以发展的眼光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这是实行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案例中的教师通过观察,发现该学生性格孤僻,并深入了解了其性格孤僻的原因,对该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②根据学生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因材施教。要对不同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来进行教育。该老师有意将班上宣传委员的位置空缺,多次暗地里给该学生创造机会,把她的演讲稿、学习心得等多次在班上进行展示鼓励其发挥个人特长,作文也获得了学校的新蕾奖。最终,该生恢复自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③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案例中的女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在我苦口婆心地动员下仍然拒绝担任宣传委员,作为班主任的我,采取一系列适合她的方法来促进她的进步,从而改变了她的性格,最终使她考上了大学

44.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如下:①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是学生最内在的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学习才能持久,并且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②教师在利用学生的外部动机时,要注意技巧。首先,不能够在学生有学习的内部动机时采取外部奖励措施。其次,使用奖励时要注意程度和方法,尽量不要使用物质奖励

45.(1)识记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①根据识记时有无明确目的,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没有经过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某些事物,这种记忆就属于无意识记。人的相当一大部分知识和经验是通过无意识记获得的。有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例如,学生有目的地记忆外语单词、公式、历史事件等都属于有意识记。②根据材料的性质以及对材料的理解程度,把有意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是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即平时所说的死记硬背。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识记,有人也称之为理解记忆或逻辑记忆。(2)影响识记的因素有:①识记的目的与任务。②识记的态度和情绪状态。③活动任务的性质。④材料的数量和性质。⑤识记的方法。(3)在上述案例中,学生们向老师寻求记住区分买和卖、干燥和干躁的方法,是有预定目的的识记,属于有意识记;老师向他们生动地解释了这些字词之间的意义与区别,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容易就记住了,属于意义识记。所以,本案例说明了有意识记的效果是优于无意识记的,意义识记的效果是优于机械识记的。在学习中结合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注意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就一定能够提高学习和记忆效果

46.技能的特征表现在:(1)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47.(1)刺激物的强度。如一声巨响。(2)刺激物的对比性。如夜深人静时室内时钟的嘀嗒声。(3)刺激物的新异性。如南方人迁居北方第一次见到雪。(4)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如闪烁的霓虹灯、划过夜空的流星。

48.(1)组织有效的复习。与遗忘进行斗争的首要条件是组织识记后的复习。刺激物的重复出现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经过复述的信息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为了更好地存储记忆的内容,人们还可采取一些外部记忆的手段,如记笔记、记卡片和编提纲,有时还可将需要存储的内容存入计算机等。(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人脑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记忆的好坏,严重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蛋白质,会使记忆下降。另外,吸毒、酒精中毒及脑外伤等,都会给记忆带来不良的影响。

49.(1)认识、情感和意志是人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与制约的。

(2)在统一的心理活动中,认识是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动力系统。一方面,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受认识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情绪情感和意志对认识活动又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

50.(1)区别: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其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联系:认识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估是产生某种情绪情感的直接原因。情绪情感反过来影响认识过程,积极的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具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具有阻碍作用

51.(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创造性是问题解决的最高表现形式。(2)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是:①目的性。②认知性。③序列性

52.(1)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两大方面,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