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其本亦难胜_第1页
修其本亦难胜_第2页
修其本亦难胜_第3页
修其本亦难胜_第4页
修其本亦难胜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欧阳修庆历二年(1042)作《本论》三篇,上篇言治国之道,中下篇言辟佛之本。晚年欧阳修编订《居士集》削去上篇,只保留了主旨比较统一的中下两篇。《本论》在否定韩愈《原道》“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1]排佛主张的基础上立论,提出了“礼义者,胜佛之本”[2]的观点和“修其本以胜之”[3]的排佛策略。宋人陈善评价“此论一出,而《原道》之语几废”。欧阳修的新论也被当今学人认为是对韩愈排佛思想的超越,开启了儒生排佛的新局面,进一步推动了排佛斗争的胜利。欧阳修也因《本论》一文,成为儒佛论争史中的重要人物。在高度评价欧阳修排佛主张和策略进步性的时候,我们不能忽略欧阳修《本论》批判了排佛的儒生“不知本”,也应该进一步看到批判的背后是关于复兴儒学策略的分歧。欧阳修既然否定了韩愈的排佛主张,那么对欧阳修的排佛效果进行一番考察便显得非常必要了。一、斥辟佛者不知本欧阳修所主张的排佛方式和韩愈而下的儒生存在分歧,《本论》正是在否定韩愈等儒生排佛主张和功绩的基础上立论。和以往的排佛之文不同,《本论》将不知本的排佛者作为主要的批驳对象。《本论》没有将攻击佛法之危害作为核心。韩愈在中唐发起了以立道统、排佛老、作古文为核心的复兴儒学运动,此思潮被北宋士人继承。宋初以来,柳开、王禹??、孙何、穆修、石介、欧阳修等相继发起了新一轮的儒学复兴运动,主张和策略都可以上溯到韩愈。正如钱钟书《谈艺录》曰:“韩昌黎之在北宋,可谓千秋万岁,名不寂寞者矣。欧阳永叔尊之为文宗,石徂徕(笔者按:石徂徕为石介)列之于道统。”[5]北宋兴起了一股“尊韩”的思潮,在景?v、庆历年间,尊韩达到顶峰。韩愈将排佛和复兴儒学统一起来,主张斥异端以明道。其《原道》一文铺陈排比,用了大量的笔墨从政治、经济、伦理等角度挞伐佛老之危害。如黄震曰:“佛法之害政,昌黎之说尽之;功佛法之害人心,晦庵之说尽之。”[6]韩愈而下的儒生排佛基本是针对佛老各种危害展开批判,“诋佛”成为大多数排佛之文的路数。欧阳修少时读“浩然无涯”之韩文而有志于接续韩愈事业。黄震读《本论》后认为:“欧阳公所谓上续昌黎斯文之传者,正以辟佛一事。”[7]但是欧阳修“排佛”却不“诋佛”林纾曰:“以文字论,《本论》即追踪于《原道》……然不肯道佛老之坏处,但说先王陵夷衰微,故佛得以乘间而入……文且不骂煞佛教……不类昌黎剑拔弩张,斥之禽兽夷狄。”[8]《本论》斥佛法危害的文字简短,只有如下几句:“彼为佛者,弃其父子,绝其夫妇,於人性甚戾,又有蚕食虫蠹之弊。”[9]这和韩愈《原道》《论佛骨表》、石介《怪说》《中国说》、孙复《儒辱》等愤慨激昂地罗列佛老之危害不同,欧阳修只是简略提到。“诋佛”并非《本论》的重点。和“诋佛”相比,《本论》斥排佛者更为用力。《本论》开篇就交代了自己的写作动机:“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已尝去矣,而复大集,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10]韩愈在中唐辟佛,但是收效甚微。随着韩愈及其追随者的去世,辟佛运动逐渐沉寂。虽然北宋士子承续韩愈辟佛事业,或著书立说以排之,或奔走呼吁以辟之,但是有宋一代佛教并未衰微。儒生排佛甚至激起了释子主动吸取儒学精髓,援儒以卫宗护教,高僧大德层出不穷。面对如此局面,欧阳修对“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的排佛方法产生了质疑,认为他们没有弄清病因,开错了药方,未能对症下药,所以疗效甚微,甚至全无。欧阳修对历来排佛者的成绩几乎全盘否定。《本论》上篇开始直斥排佛者不知本,然后从历史的角度论证了佛乃乘“王政阙,礼义废”而进入中国,进而提出“修其本以胜之”。《本论》充分体现了欧阳公之文纤余委备,平淡造理的特点。但即便文风再婉转迂回,他对历来排佛儒生的浅陋和徒劳的斥责也依然遮掩不住。如果说韩愈以明佛老之危害唤起世人的警惕,从而达到启蒙意义,那么《本论》则隐约地透露出欧阳修对芸芸众生蒙昧的痛心疾首。欧阳修《本论》的用意并非要唤醒芸芸众生,他所要唤醒的是“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欧阳修所斥责的“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为谁?后世大多认为欧阳修是批驳韩愈,其实他矛头的现实指向是石介、孙复等人。《本论》明确批驳了韩愈的辟佛主张,曰:“奚必曰‘火其书’而‘庐其居’哉!”[11]众所周知,此是韩愈《原道》中提出的排佛主张。欧阳修为何在三百年之后如此大张旗鼓地对韩愈展开驳斥呢?此是因为韩愈有着石介、孙复等一帮铁杆粉丝,他的排佛主张在当下极具市场。石介和欧阳修是同年好友,他集结了孙复、士建中、孔道辅等人以复兴儒道、继承韩愈事业为己任。他们继承了韩愈的道统,并将韩愈列入道统。这群儒生以一种蓬勃粗豪的气势,向佛老发起了新一轮猛烈的攻击,在景?v(1034一1038)、庆历(1041-1048)年间影响较大。他们的排佛主张几乎完全照搬韩愈,如石介《怪说》、孙复《儒辱》等文,基本是重复罗列韩愈的观点。叶梦得《避暑路话》认为欧阳修也是在石介的感召之下才开始辟佛,曰:“文忠初未有是意,而守道(笔者按:石介字守道)力论其然,遂相与协力,盖同出韩退之。”[12]石介公然辟佛确实要早于欧阳修,而且二人关于辟佛之方式也有过比较深入的探讨,欧阳修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石介粗暴的辟佛言论的不满。《本论》一文可以看作是欧阳修对石介排佛主张的公开回应。文中已经比较明确说:“幸而有一不惑者,方艴然而怒曰:'佛何为者,吾将操戈而逐之。’又曰'吾将有说以排之。’”“操戈而逐之”“有说以排之”这正是石介、孙复等排斥异端的主张和做法。孙复赠石介诗赞曰:“攘臂欲操刀仗戈,力与熙道(笔者按:士建中字熙道)攻浮伪。”[15]石介也以此自许,和士建中、孙复结成了志同道合的联盟。这里说的“操戈”是个比喻,实指以文为武器,攻击佛老、时文等害道之异端。欧阳修也曾如此评价石介,其《读徂徕集》曰:“尤勇攻佛老,奋笔如挥戈。”[16]石介、孙复等人作为一届儒生,基本是思想大于行动,排佛基本停留在言论的阶段,也就是“以文排佛”。他们继承了韩愈“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排佛主张,要从制度上消灭佛教,而这必须获得当权者的认同。从韩愈到石介的诸多排佛儒生,大多官位不显,只能是“不惑者”,根本不能称作“有力者”。欧阳修“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一语多少带有一丝反讽的意思。欧阳修认为儒生“以文反佛”根本没有效果。《本论》上曰:“夫千岁之患遍于天下,岂一人一日之可为?民之沉酣入于骨髓,非口舌之可胜。”[17]在他看来,民众中毒已深,已非言论所能唤醒,反而这种粗暴的言论可能起到反作用。至韩愈而下排佛者的言论在欧阳修的眼里不过是口舌之争,根本无法达到排佛目标,自然会归于失败。欧阳修不只是否定了韩愈以来的排佛主张,也否定“以文排佛”的方式。二、分歧背后的分歧排佛方式的分歧背后是复兴儒学策略的分歧。欧阳修《本论》否定了韩愈开创的排佛方式,其根本原因是欧阳修不认为佛教是造成儒道衰落的根本原因。因此,复兴儒学的首要目标并非排斥异端,而是重新确定礼义在政治、社会各方面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点上,欧阳修和韩愈、石介等儒生存在分歧。欧阳修对于异端害道有着独特的理解。佛被视为害道的异端,这个观点在韩愈之后很长时间占据着主流地位。韩愈则认为异端思想直接危害乃至摧毁了儒道,其《原道》曰:“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仁义道德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18]韩愈也承认儒道自身在衰落,但是孔子之后,儒道衰落是由于杨朱、墨家、佛老的扰乱,从一定程度上说是道坏于异端。孙复、石介等人完全继承了韩愈的观点,而且表述更为明确,石介《去二画本记》曰:“有老子生焉,然后仁义废而礼乐坏;有佛氏出焉,然后三纲弃而五常乱。呜呼!老与佛,贼圣人之道者也,悖中国之治者也。”[19]孔道辅《五贤堂记》曰:“我圣人大道为异端破之,不容于世也。”[20]石介等人在自己的著述中多次表达这种论断,这也是他们大张旗鼓挞伐佛教的根本原因。欧阳修也认为佛老是有危害的,对儒家仁义道德具有破坏性,但是不认为可以摧毁儒学之王政礼义。儒道丧失主导地位的根本原因是自身衰落,作为夷狄的佛教不过是乘虚而入,加速了儒道衰败。佛教逐渐取代儒教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加快了儒学价值体系的坍塌。《本论》中篇曰:“夫医者之于疾也,必推其病之所自来,而治其受病之处。病之中人,乘乎气虚而入焉。则善医者不攻其疾,而务养其气,气实则病去,此自然之效也r[21]以疾病为喻,认为我华夏“气虚”体弱,才感染佛这个外来的疾病。《本论》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观点:当王政明而礼义充时,任何邪僻异端皆不能入;而当王政阙而礼义废之时,邪僻异端则乘机而入,危害我华夏正统思想。在欧阳修看来,作为异端的佛教并非道衰的根本原因,只是一味加速剂。这种分歧,决定了采用不同的复兴儒学策略。韩愈将儒学衰落的原因一方面归结为各种异端的侵害,另一方面是“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22]在儒学式微之际,韩愈则主张:“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23]也就是排斥异端和宗经明道并举。排斥异端可以视为破,宗经明道可以视为立。但是韩愈本人在立的方面走得并不深远,儒学理论被后世视为'粗浅”,他“以道自任,因孟子拒杨、墨,故终身亦辟佛老”[24],在破异端方面则更为自觉和用力。石介、孙复等人更是将复兴儒学几乎等同于破异端。石介《救说》曰:“道大坏,由一人存之;天下国家大乱,由一人扶之。周室衰,诸侯畔,道大坏也,孔子存之。孔子殁,杨、墨作,道大坏也,孟子存之。战国盛,仪、秦起,道大坏也,荀况存之。汉祚微,王莽篡,道大坏也,扬雄存之。七国弊,王纲圮,道大坏也,文中子存之。齐、梁来,佛、老炽,道大坏也,吏部存之。”[25]在这里石介继承并且延续了韩愈的道统谱系,他所列入道统的圣贤在他看来都是通过排斥异端以存道。孟子、荀子、扬雄、王通、韩愈被石介、孙复、孔道辅尊为“五贤”,孔道辅曰:“五贤立言排邪说,翊大道,非诸子能?及。”[26]也是赞扬排异端以辅翼儒道之功。孙复更是呼吁:“儒者不以仁义礼乐为心则已,若以为心,则得不鸣鼓而攻之乎?”[27]虽然石介、孙复等也在主张宗经明道,且在经学义理方面也有较多创获,但是他们明显更加倾向破异端以存道。他们接受并发展韩愈立道统以排异端的复兴儒学方式。欧阳修则完全否定了通过排异端的方式复兴儒学,而是主张以立其本为主。北宋排佛儒生一定程度上都继承了韩愈立道统以排异端的学说,但是欧阳修似乎对韩愈的道统并不感兴趣,他的思想体系中并没有明确的“道统”,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排斥道统。其明道二年(1033)《与张秀才??第二书》曰:“然而述三皇太古之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此少过也。”[28]石介、孙复等发展韩愈道统,把源头追述到三皇五帝之时,如石介《去二画本记》就说:“自伏羲至于神农,神农至于黄帝,黄帝至于尧、舜,尧、舜至于禹、汤,禹汤至于文、武,文、武至于周公,周公至于孔子。”[29]这个道统在欧阳修看来无疑是混蒙虚无的。欧阳修更是在信中指出,孔子则只言祖述尧舜,而今人反要传尧舜之前三皇五帝之道,实则是“务高言而鲜事实”。那么在欧阳修看来,韩愈及其后辈所言的道统是极其虚无的,只是不切实际的空论而已。自然,他也会怀疑立道统以排异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欧阳修在《本论》中直言要清除佛教的危害,不在破,而在立。曰:“昔战国之时,杨、墨交乱,孟子患之而专言仁义,故仁义之说胜,则杨、墨之学废。汉之时,百家并兴,董生患之,而退修孔氏,故孔氏之道明而百家息。此所谓修其本以胜之之效也。”[30]孟子和扬雄能够在各种异端蜂起的时代确立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不是通过各种方式对异端进行攻击,而是采取言仁义、修孔氏的“修其本”的方式。此皆为立,而非破。欧阳修的修其本则是恢复‘?1狩、婚姻、丧祭、乡射之礼”,由此而达到王政明、礼义充。“?1狩、婚姻、丧祭、乡射之礼”皆为五经所载三代之制度,此也可以视作宗经明道并通经致用。在复兴儒学的策略上,欧阳修主张以立为主,而韩愈与石介、孙复等人则主张以破为主。《本论》主张“修其本以胜之”,正是欧阳修以立为主复兴儒学策略的具体体现。三、《本论》的影响欧阳修提出了新的排佛主张,看似更加理性,也更加切实可行,但是实际的效果如何呢?《本论》为排佛提供了一种理论构想,但是这种理论是否获得认可呢?他是否结束了儒释之间的口舌之争呢?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欧阳修在韩愈之后提出了一种新排佛策略,被视为儒生排佛的一种进步,但是排佛的功效并不明显。在探讨唐宋儒生辟佛之时,一般都认为经过韩愈到宋代理学家的不断深入终于取得了胜利。欧阳修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突破作用。前引陈善“此论一出,而《原道》之语几废”一语对欧阳修排佛功绩的评价很具有代表性,后世持此观点者多祖述陈善此语。但宋代的佛教并没有因此而出现衰落之势,纵观元明清,佛教似乎都没有呈现颓败之势。欧阳修的排佛主张也未被后世认可。朱熹认为《本论》是一篇好文章,说的巧妙,但并不晓义理,曰:“欧阳公,初间作《本论》,其说已自大段拙了,然犹是一片好文章,有头尾。”[31]在朱熹看来,"?l狩、婚姻、丧祭、乡射之礼”在理论上可以对抗佛教心性之学,但是根本不具有实践意义,《本论》只不过是一篇平易造理之文而已。明茅坤评价《本论》曰:“欧阳公于佛氏之旨犹多模糊,而所谓‘修其本以胜之’,恐非区区礼文之习而行之之所能胜也。”[32]直言欧阳修所主张的恢复礼义,根本无法战胜佛教。欧阳修之后的儒生根本没有认可和接受欧阳修的排佛主张。欧阳修否定了前人的排佛主张,他的主张也被后人否定了。欧阳修也没有达到自己的预设目标。《本论》倡导结束口舌之争的排佛方式,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此是《本论》写作的潜在目标,或许也正是欧阳修的真正意图。《本论》下曰:“其所以胜之之道,非有甚高难行之说也,患在忽而不为尔。”[33]他认为要想战胜佛,不在说,而在为。但是宋代的排佛者并没有在实践上取得突破,基本还是停留在口舌之争。两宋的儒佛论辩可谓激烈,一直没有消停。两宋儒生的排佛,基本可以称为“诋佛,”即站在捍卫儒学正统的立场上批判佛教。只是随着理学的产生发展,批判不再停留在华夷、伦理、社会经济等表层,开始转向对佛教所擅长的心性论、本体论展开攻击,试图通过精致细微的思辨摧毁佛教的理论根基。此时的理学大师们基本都深研佛经,精通佛教义理,开始吸收佛教之精华为我所用。而韩愈、欧阳修对佛理不精,也成为他们批判的对象,认为“韩文公、欧阳公皆不曾深看佛书,故但能攻其皮毛”[34],没有做到“入其室,操其戈”的胜利。纵观两宋,排佛之儒生与护教之释子之间一直呶呶不休。儒生一直试图通过自己的学说战胜佛教,这在欧阳修看来恐怕是徒劳的“口舌之争”,非胜佛之道。《本论》并没有结束儒生“诋佛”的排佛方式。《本论》对排佛是具有自信的,坚信只要采取正确的策略就可以战胜佛教,取得排佛的胜利。但是欧阳修并非总是这样自信,他后来又在《韩文公别传后序》中说:“浮屠之说流于今而愈盛者,岂其道诚不可改而天卒相之耶?吾所不能测也。”[35]是否能战胜佛教,他也是有疑惑的。但是在后世的儒学最终战胜佛教的大叙事背景下,欧阳修《本论》被推崇为胜利中的关键一环。显然,这个结论是经不住细致推敲的。欧阳修一生中多次论及排佛,但是除了系统的《本论》之外,其余大多为随机、零散的。晚年将《本论》中下篇保存在《居士集》中,也可以看出欧阳修一以贯之的排佛主张和态度。《本论》除了提出一种新的排佛策略之外,他更是对当下儒生“不知本”的排佛方式展开批判。从韩愈到北宋的石介、孙复,儒生排佛渐渐发展为激进的、非理性的攻击。而欧阳修提出了一种相对理性,也更具有操作性的排佛方式。从复兴儒学的大背景来看,欧阳修主张从注重斥异端转向宗经明道、经世致用,由重破转向重立。欧阳修的排佛主张虽然并没有被他的后辈认可,但是后世复兴儒学的方式却按照他的设想在发展。理学家们开始构建更为系统精致的新儒学体系,从而可以在心性论、本体论等方面和佛学相抗衡,并形成一代之宋学。《本论》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正反映了这种思想学术的转型。注释韩愈撰:《韩昌黎文集校注》,马其昶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9页。欧阳修撰:《本论》,《欧阳修全集》,李逸安点校,中华书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