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尔泰美学思想的认识,美学论文_第1页
对高尔泰美学思想的认识,美学论文_第2页
对高尔泰美学思想的认识,美学论文_第3页
对高尔泰美学思想的认识,美学论文_第4页
对高尔泰美学思想的认识,美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高尔泰美学思想的认识,美学论文高尔泰的(论美〕和(论美感的绝对性〕①两篇论文初次发表于1957年,后来收入论文集时又进行了修订.可能是由于特殊的经历和政治环境,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高尔泰更倾向于对美与自由、美与人的解放以及美与人道主义的内在联络的研究上.但是,他的美学思想的基础却是建立在这两篇论文上的.所以,只要对(论美〕与(美感的绝对性〕两篇文章有一个深切进入的探析,才有可能对高尔泰的美学思想有较为正确的理解和评价.一、美是人的主观感受高尔泰在1957年发表了他的美学论文(论美〕,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他观点显得极其大胆而又与众不同.有没有客观的美呢?我的回答能否定的:客观的美并不存在.[1]132人在审美时之所以需要物的存在,不是由于这个物本身是美的,只是由于这个物符合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是符合人的条件,而这条件有可能引起美感.这里的人显然是指人类整体.高尔泰在后来的(〈论美〉之失〕中写道:后来我重读(论美〕,发现问题很多.以人为本,却没有区别个体和整体,文中的人字有时是指前者有时是指后者,概念不清造成逻辑混乱(整体的主观能够是个体的客观).[2]101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有这样一段阐述: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考虑和被感悟的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对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3]84正是由于人的这种特殊性,所以对人的个体和整体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是阐述上的需要.因而只要清楚了这一点,仔细辨析还是能够比拟清楚地明白作者观点的.高尔泰以为,由于符合人的条件的符合是客观的详细的(对个体而言),所以人们经常误把美的条件称为美,这模糊了研究的对象,造成了很多矛盾.假如把美的条件以为是美,而人们又常把这些条件当作物的属性,那么必然造成人们以为美是客观的.而在高尔泰看来,不仅美是主观的、引起美感的条件也是主观的(对人类整体而言).假如没有欣赏者,条件只是条件,无法转化为物之属性,亦即无法转化为美.条件不能自成条件,它之所以成为条件,是由于人符合于它(人往往以为是它符合于人),因此能引起人的美感.[1]133该段阐述后一句让人颇为不解,由于它与作者整篇文章的观点不符.假如这里的人是指人类整体的话,那么条件即是自成的条件,此句话便前后矛盾.所以这里的人只能是指个体,但是这样的话,个体要符合的就只能是对于整体的某种主观的东西.而这正是作者自个反思时所揭示的整体的主观能够是个体的客观.因而,后来的论文集中(论美〕该句话修正为恰恰相反的表述:条件不能自成条件,它之所以成为条件,是由于它符合于人(人往往以为是人符合于它),因此能引起人的美感.[4]3这里的因此能引起人的美感的能应是可能的意思.另外根据作者的观点,这段话题为(读论美后的一些疑问〕的文章对此观点进行了讨论.他讲:美自个的意义就是爱善.那么,美学应该划归到伦理学的范围了.[1]154在后来结集出版的(论美〕一书中,上面提到的爱与善,这是美学上的两个基本原则,便改成了爱与善是审美心理的基础.在两篇(论美〕中,与前者相比,后者愈加突出和强调心理构造这一概念,所以在后者中,爱与善的原则也被归结在心理构造内的变化组合法则里了.也就是讲,爱与善的原则只能由心理感受来验证,而不是美学的外在的原则,而且它有极其丰富的感受特征.其实,这只是高尔泰一贯强调的美产生于美感的观点的衍生.当然这种表述要比之前更为准确.三、美与艺术和诗(论美〕一文中,前面所谈的美和美感的问题主要是从自然入手的,在这些核心问题谈完之后便转向了对艺术的讨论.而上面所得出的结论又在对艺术的讨论中进行了互相的印证.事实上,艺术在创造着美,这美不是在艺术家的劳动经过中,而是在读者遭到感动的时候产生出来的.[1]144关于这些艺术与美的关系的观点,(论美〕刚发表时,宗白华对此提出了质疑.①所以后来在论文集(论美〕一文中讲:与其讲艺术创造美,不如讲艺术创造了美的条件.[4]13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引起美感,是由于艺术创造了引起美感的条件(这里的条件不是上文提到的某种人化了的东西,但它是对这种人化了的东西的揭示和再创造),至于它能否现实地引起了某个人的美感(产生美),只能是一种可能性.高尔泰讲:艺术的美和生活的美是一个内容,固然它们具体表现出在两种不同的东西上,当人感受着美的时候,他的心理活动永远是用同一方式来进行的.[4]16由此能够看出,在作者看来,无论是艺术美还是自然美都是用同样的心理方式感遭到的美感.这样他就把艺术美与自然美通过美感这一中介联络起来了.根据高尔泰的观点,艺术是一种创造美的条件的活动,而诗则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所以他在(论美〕的篇末单独讨论了诗的内涵和特点.他讲:同美一样,诗也是一种感受,不过它比美更深微,更复杂,更辽远.诗是美的升华.[4]19同美一样,诗也没有固定的物质形式.就像对事物之一般性的认识用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的脑中,诗也只是用诗意的形式在感受中产生出来.[4]19由此可见,在作者看来,诗与诗意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正如美与美感实际上是一个东西一样.唯一的区别,只是诗(诗意)比美(美感)更深微.讲到这里,我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作者在文中得出一个结论:美(美感)作为人的一种感受是无法比拟的.并且,作者还举例讲明了欣赏自然物的美感与读一首诗的美感同样是感受,没有区别.但是,在这里谈诗时,又讲诗是一种比美更深微的感受,这不是前后矛盾吗?由于根据作者所讲诗(诗意)也是美感呀.我们只能试着做这样的解释:由于诗与美的感受的心理方式是一样的,所以它们没有性质上的差异不同,都属于美感.但是它们有程度上的差异不同,这种差异不同不像大小多少能够用数量标准衡量比拟,而只能通过个人的感受来确证,所以它们不能通过外在的标准来比拟.这与高尔泰一贯强调的社会标准对美感没有裁判权、强调个人的亲身体验是相符的.而这也正是他在(美感的绝对性〕一文中所集中阐述的问题.四、美感的绝对性从人的起源看,人的感觉本来就是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其他动物一样.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人的感觉有了质的变化,它变成了人的.所谓人的的内容是一个宏大的历史尺度,它是在人类征服世界的漫长的历史经过中逐步构成的.在这个意义上,相对于各个个人来讲,它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历史的尺度之所以不同于自然的尺度,正由于它是以个体的差异和丰富性为标志的.[4]21-22这里对于各个个人的一定的客观性,在作者看来对人的整体来讲却是主观的,即所谓人的感觉(即上文所讲能够引起美感的条件).因此这句话也恰是对(论美之失〕中所讲整体的主观能够是个体的客观所造成的逻辑混乱的一个修正.这里所谓人的,其实在作者看来就是人类发展中所构成的的抽象的精神世界或文化心理构造.作为历史尺度的个体的差异和丰富性就是这种心理构造在各个个人身上的独特表现.这即是讲作为整体的主观的心理构造对于个体只要一定的客观性而不具有决定性,个人的主观感受才是具有决定性、绝对性的.而这里可以以显现出,在高尔泰后来的美学理论中所不断强调的心理构造中感性动力对于理性构造不断突破.强调美是主观的,强调美感的绝对性,强调美是自由的象征,就是强调个体的差异和丰富性,就是强调感性动力对理性构造的突破,这些观点是贯穿的.要论证美感的绝对性,就不得不面对所谓美的社会标准的问题.对此高尔泰讲:一种体验往往反映出一种历史地构成的价值定向,或者讲社会标准.但这一点并不阻碍体验只是体验,也不意味着应当用对标准的研究来代替对体验的研究.结果来自原因,但不等于原因,这一点是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4]26美感的产生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审美感受本身才是事实,其他所有各种原因或条件只能是一种可能性,它对各个个人不会必然引起美感.美感是个人体验来确认的,不被确认的美感不能被称为美感.所以一种社会标准是一种价值定向,它能够成为美感产生的基础,但它对于美感没有裁判权[4]25.对于作为对象的客观事实来讲,只要引起美感的可能性,无论它根据的是什么标准选出来的.所以讲客观事物无所谓美还是不美,由于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而是人的主观感受.假如某个事物引起了你的美感,你会感觉它是美的,但是只是你的感觉罢了,而不能讲这就是一个美的事物.一次的经历体验事实不能证实每次和所有人的经历体验事实.但是不管美感的内容由于时间和地域的不同有多大变化,美感本身作为一种经历体验事实具有绝对性.五、结束语从构成经过的构造上来讲,高尔泰美学中的美感能够分为美的条件和美(美感)两个部分.美的条件属于整体,美感属于个体,美产生于美感,所以美是人(个人)的主观感受.而美是一种价值评价与美感的绝对性,只是对美是人的主观感受的逻辑推衍.建立在这样的美感论的基础上,高尔泰的美学理论发展到后来的美是自由的象征感性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