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及要义(2003~)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属性创新一词早期在汉语言文字中与“革新”同义,是指对国家政治制度进行变革。经过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创新的含义逐渐延伸到“发明和创造一种新的东西”。最早将创新与经济学相联系的是经济学家熊彼特,他在1912年发表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当中首次将创新定义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重新进行组合并引入原来的生产体系当中”。[1]自此创新理论广为传播,并引起学术界的研究热潮,创新理论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和丰富。尽管不同领域对创新的理解各有侧重,但是总的来说,创新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要素和条件重新组合的过程,二是新事物的出现,三是对新事物进行应用。创新驱动由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利用钻石模型分析研究创新对于建立国家竞争力的动力作用时提出。波特将创新驱动一词界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之一,其他三个阶段分别是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2]根据经济发展历程的一般规律,一国首先要经历要素驱动阶段,其次进入投资驱动阶段,然后转入创新驱动阶段,最后进入财富驱动阶段。在第一和第二阶段后期,单纯依赖生产要素和投资的投入建立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此时只能以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以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稳步与可持续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积极主动地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阶段。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则是我国在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时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所做出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3]总而言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全面创新和协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科学高效发展的战略,对于加快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4]1.动态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具有的动态性不仅体现在其战略本身的形成上,也体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上。首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并不是对我国以往历史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盲目模仿和简单照搬,它是在对以往发展战略进行经验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进行辩证地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形成的;是为了与当前物质与精神需求产生重大变化的新环境相适应而形成的;是在历史的前进历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发展与变化的产物。其次,创新驱动发展是一个推陈出新、不断否定的过程。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不断否定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相违抗的事物,不断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包含具体内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然后再以实践中所获得的深化的认识完善、扩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指导新的实践,实现认识和实践两者之间的不断循环与深化,从而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竞争力与动态环境适应性,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2.复杂性创新驱动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以科学发现为起点,历经转化和应用的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一般而言,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是发现阶段,此阶段初步具备一定的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但仅仅停留在新的概念或者新的设想层面上,或者至多表现为初级的实验品。第二是转化阶段,这个阶段开始将初步的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两者相结合,进行开发孵化,产生新技术,也就是利用发现阶段的新概念或者新设想,使其转变为实际可用的新技术,或是对初级的实验品着手进行全面改进和完善。第三是应用阶段,此时要将前一阶段所开发出的新技术或新产品投入实际的社会生产和运作当中,使其产业化和商业化,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生产系统的震荡作用。创新驱动发展的三个阶段联系密切,环环相扣,有效地将创新主体和市场需求、基础与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等创新环节联结成一条完整的创新链,从而使创新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以及主体相互协调,高效运转,发挥整体的创新功能。3.长远性创新驱动发展是从长远出发、面向全局的核心指导思想。“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将国家的经济发展划分为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5]诸多历史经验也证明,由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德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时都经历了漫长的市场经济自然演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最终成为高收入国家。我国属于后发追赶型国家,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发展动力缺乏等问题还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消除这些障碍因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然需要很长时间。也正是在了解和掌握我国这种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我国领导人根据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项具有长远性的发展战略。4.时代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顺应当前时代潮流的发展战略,也是响应时代诉求的创新产物,其形成和实施具有时代必要性和时代紧迫性。在国际背景下,一方面,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新产业革命潮流正在兴起,以科技创新为利器提升国际竞争力已被各国家认可与实施。另一方面,当前我国要素资源优势逐渐消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动力亟待转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在全面考察国内外双重背景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空间问题进行科学研判所提出的创新战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迫使我国不断努力加入创新型国家建设队伍,而要在这个队伍中成为领先者,就需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核心指导战略。同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下的重大部署。[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自力更生”到“解放思想”到科教兴国战略,再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的创新思想不断得到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创新思想的总结和顺承,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思想的最新发展,也是当今时代的精华和浓缩。5.实践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具有实践性。从本质上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对我国指导思想的革新,是一种事关未来发展根本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唯一来源就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胡锦涛也曾说过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是永无止境的。[7]因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来源于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升华。另外,实践是检验客观思想的唯一标准。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是出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与国情相符合的创新体系与机制的目的,它为新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形式的出现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是今后一段时期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践的价值导向,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实践当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来不断补充、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系的思想,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指导动态的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驱动战略与实践两者互拉互促,推动经济实现突破式发展。二创新驱动的内容维度从内容维度而言,创新驱动就是将创新作为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引擎。其中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需求创新为驱动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和方向,制度创新、金融创新、文化创新以及人才创新等为驱动经济增长提供条件保障。具体如图3-1所示,动力层面和条件层面的内容维度相互结合,共同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图3-1创新驱动的内容维度图1.科技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创新即发明和创造新的科学与技术,并将其运用于社会生产,使其发挥市场价值或商业价值。科技创新是对技术创新概念的延伸和深化,包括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科学创新是发现新知识的行为,其创新主体多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是指追求和获取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等知识领域的新发现或规律的过程,科学创新阶段的成果主要以新理论、新观点或者新思想等形式呈现。而技术创新则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是指将科学创新成果拓展应用到生产活动中以创造新技术并满足社会商品需求,其成果多以新工艺、新产品等形式呈现。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二者相互衔接与渗透,形成了一条涵盖市场需求创新环节、科学研究创新环节、技术创新环节以及市场应用的良性循环的科技创新链条,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关键的生产力,从而实现创新驱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早期的研究主要用R&D支出或者R&D人员数量作为创新投入的衡量指标,Aghion和Howitt认为R&D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8]Zachariadis(2003)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越高,专利数量越多,经济增长率越高;Lainczetal(2006)发现R&D部门就业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快。LucasRE.(1988)、ZengJ.(1997)、HultenCR.(1992)和GreenwoodJ,HercowitzZ,KrusellP.(1997)指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是提升投入要素的质量和促进要素积累,提高生产率,包括人力资本积累模式、知识积累模式、资本积累模式和技术资本积累模式。[9]国内学者中,张秀武和胡日东指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知识生产函数(考虑了R&D存量因素)、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和区域间的知识扩散等。[10]王崇峰认为区域创新的能力受其自身的要素投入和知识溢出的显著影响。[11]毕新华和李建军指出通过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高度融合,完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可以健全和完善开放的创新体系。[12]2.管理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管理创新的概念主要源于管理的概念。国内最早对管理创新进行界定的是常修泽,他指出管理创新是为降低交易成本而引入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或理念,其本质是组织创新辐射到经营层面上的一种表现。[13]芮明杰对管理创新的定义较为全面,他认为管理创新是企业建立一种新的模式或提出新的思路来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全过程式管理,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观念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14]通过管理创新,企业可以改善企业管理方式从而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稳定更长久的发展,此外,管理创新可以加速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当中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信息等科技资源要素的流动并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充分拉动科技创新链条运转。以管理创新促进科技资源集成和企业发展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丁厚德认为科技管理创新通过科技计划优化社会科技资源配置,决定着科技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有力保证。[15]杨力指出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应通过不断加强科技研究与科技管理自身的创新,深化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16]杨波指出管理创新是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并基于理论分析构建了TRIZ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影响的概念模型。[17]张绍刚认为新常态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管理创新。[18]宋霞认为在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之下矿山企业应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来推动管理创新。[19]宋保华、陈劲和于飞指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道路上,企业活动的核心应由传统的投机式发展转变为创新发展,通过改革组织流程和跨职能协同,应对和管理创新风险,进一步提升创新质量与效率。[20]3.需求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导向需求创新是指创新主体通过一定方法充分识别经济市场或社会中所出现的新的需求,进而将这种潜在需求激发和转化为显性需求,并开拓相关市场,拓宽市场边界以满足这种需求的行为活动。从本质上来说,需求创新并不是对市场现有价值的简单转移,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成果来更新已有市场或创造新市场。需求创新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联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导向,而后者则是前者得以实现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当技术创新所产生的产品或工艺流程满足了现有的市场需求之后,新的市场需求又会产生,推动产品或工艺流程继续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推动生产不断发展。需求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而被高度强调的,应该说技术创新动力主要是由市场需求拉动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马奎斯、迈尔斯抽查和分析了5类产业中的567个创新项目,结果显示34%的创新源于市场需求,15%的创新以技术本身为出发点。[21]JeffersonandBai等发现在控制了产业效应后,市场竞争程度对创新活动没有显著的影响。[22]国内学者中,黄恒学深入探讨了技术创新与需求创新之间的关系,认为如果缺乏需求创新,技术创新就毫无目标和方向可言。[23]朱有为和徐康宁则发现市场竞争程度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4]王焕祥和孙斐提出竞争合作机制、网络学习机制和知识的外溢机制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来源,强调动态创新系统的开放性。[25]4.制度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保障制度是指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制度创新是指制度设计者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观念来重新安排行为准则,调整约束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更高的价值和效益。从制度创新理论学派的角度出发,制度创新的出现是由于现存制度的供求处于非均衡状态,新技术、规模经济效应、外部成本效益等外界条件变化所产生新的潜在利益难以顺利实现,从而使创新主体可以通过进行制度变革以实现和获取更大化的潜在利益。制度创新的本质其实就是使制度由均衡状态到非均衡状态再到均衡状态的过程。[26]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不断降低,新技术得以充分应用,创新者获得潜在的经济收益。一国政府所出台的相应的创新政策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C.Freeman指出日本的产业政策推动了相关技术创新。[27]Romer认为对技术创新进行直接补贴可以产生最有效的政策效果。[28]ClaytonChristensen认为只有政策环境符合一定条件时新技术才能得以产生和应用。[29]Porter也认为只有当政策制定合理时,才能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30]Rudretsch和Thurik指出创新过程中还涉及政治、科技和社会行为,需要政府运用相关的政策工具进行统筹。[31]Lach发现政府资助能促进小企业的研发投入。[32]XuliaGonzalez和ConsueloPazo指出政府的财政支持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33]Mathews和Dong-SungCho研究东亚芯片产业的创生及升级之路后发现,国家政策和体制提供的“技术撬动”是其产业兴起的重要因素,且这种政策和体制还可以在其他知识密集型产业中发挥作用。[34]Mayer研究了美国州政府所推出的科技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正面影响。[35]Boekholt,Patries和Thuriaux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法国航空航天城的创新驱动发展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结论,认为合理的科技和经济管理体制可以正向推动创新驱动发展。[36]国内学者中,葛秋萍和李梅指出我国创新驱动型产业升级的突破点在于对各种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37]马一德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依靠知识产权制度不断革故鼎新,创新驱动发展一直引领着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38]张志元和李兆友指出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制度环境,推进制造业价值链创新,构建完善的多维度及多层次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39]李丹认为从改善制度供给入手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和动力,完善协同创新制度等可以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40]吴建南和张攀指出从价值重塑、权力下放、权力制约、能力建设、考核监督五个方面重塑政府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可行路径。[41]李良成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三维分析框架,三维即政策工具维度、创新驱动主体维度、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维度。[42]刘燕华和王文涛指出我国在加快科技与经济融合的进程中,需要重视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43]5.金融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支撑金融创新是指金融行业创新者出于追求利益或规避风险的动机,在市场允许范围内对各种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建立新的金融市场运营模式和体系。金融创新的概念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种。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仅指对金融工具或者产品进行创新。宏观层面的金融创新进一步延伸到金融组织、金融业务、金融制度以及金融市场等环节和领域的创新。科技创新要驱动经济发展就必须经过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市场应用、产业化和商业化等多个环节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所有的环节都存在较大的资金需求,金融创新不仅可以解决资金匮乏问题,还具备提供市场价格和供需信息以及规避风险等功能支撑科技创新从实质上驱动经济增长。王来军从创新驱动机制的形成方式出发,认为科技金融是创新驱动升级的核心机制。[44]粟进认为“一带一路”创新驱动的主体是企业,科技金融是创新驱动的原动力。[45]张岭和张胜分析了金融体系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影响。[46]辜胜阻指出要利用金融创新来建设金融体系这个薄弱环节,重新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金融创新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6.文化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灵魂文化创新是指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中,对旧的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发展从而创造出新质文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的创新:一是思维和观念文化创新,二是文化制度体系创新,三是文化内容和形式创新。从文化创新的构成要素来看,文化创新不是简单的激活文化内容或形式,而是从根本上对文化模式或文化范式进行革命性的转型。这种革命性转型需要通过科技进步提高文化建设能力及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来完成,而科技进步必须以文化创新为灵魂支撑,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精神沃土。科技创新的源头在于人文,文化创新的氛围越好,就越能推动一个民族孕育出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因此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更加符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47]发展文化创新产业将加快城市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48]戴星翼指出当前实施创新驱动最大的阻碍就是文化难以有效为科学怀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实施创新驱动需要以思想和政策的创新为起点,为科技研发企业营造平等、良好、包容的氛围与环境。[49]梁转琴指出科技创新需要以文化来突出灵魂所在,以此为科技创新指引方向、提供动力和良好的制度与社会环境,文化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内动力所在。[50]马德芳、叶陈刚等认为文化创新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并发挥导向作用,二者需要协同发展,缺一不可。[51]7.人才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根本科技人才是指学术道德和创造能力兼具、从事科技活动并对科技进步具有一定贡献的人。[52]通过内涵可以看出,科技人才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良好的价值观。科技人才进行创新活动的最终目的主要是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认可,而并非注重物质激励。二是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科技人才只有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才能从事创新活动。三是较强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前提,创新能力则是科技人才区别于其他人的最本质特征。四是产出的创新成果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率。五是与时俱进,科技人才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契合,在人才数量和质量上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科技人才的内涵和特征决定了科技人才创新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只有以科技人才创新为根本,才能推动创新活动的进行和创新成果的产出,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科技人才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53]HoodC以印度班加罗尔的信息技术与软件科技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高层次人才引进是其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的重要影响因素。[54]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提高人才创新绩效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途径。陈建武、张向前提出要构建完善的涵盖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等多主体参与的人才协同保障机制。[53]孔德仪、张向前则认为要适应创新驱动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并发展公平竞争、共享合作、合理评估、多元发展和自由流动五种保障机制。[55]盛楠等认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科技人才管理流程。[56]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机制更多的是一个复合的过程,现有研究更多的是从上述六个维度或将其进行拓展延伸后系统地阐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机制。李钊等(2014)将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划分为五个阶段并指出在每个阶段中都必须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洪银兴提出在创新驱动增长过程中必须注重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在创新驱动投入时还要注重制度创新,包括市场创新和政府创新。[57]惠宁、仇萌和李勃昕构建了包含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概念创新和管理创新四维度的产业创新驱动内容系统。[58]林兰以中心城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优势为基础提出,要加强知识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59]冯之浚等认为创新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创造的复杂过程,涵盖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社会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等各个方面。[60]邵律和李国旺以绿色金融创新为背景,指出实现创新、推动产业升级需要八大要素创新协同共促,这八大要素创新分别为资源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金融创新、市场创新和战略创新。[61]郭铁成将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机制的内容分为科技创新和非科技创新两类,其中,非科技创新包括设计创新、服务创新、技能创新、经营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政府创新、制度创新等九大创新。[62]三创新驱动系统的构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习近平,2015),在不同时期,创新系统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英国学者Cooke最早提出区域创新系统的观点,认为它是由地理上临近的生产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63]Asheim和Isaksen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包括区域产业集群和制度性的基础设施(如高校、研究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64]StefanKuhimann则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由区域政治系统、区域教育和研究系统、区域产业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四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组成。[65]国内学者黄鲁成将区域创新系统分解为组织创新系统(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机构)、政策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过程创新系统和基础条件创新系统等。[66]而当前所探讨的创新驱动系统更赋予了其全面创新的含义,既包括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又包括文化创新、金融创新以及需求创新等。因此,创新驱动系统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包含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服务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的复合系统。基于全面创新理论以及参考区域创新系统的相关文献(黄鲁成[67]、郭淡泊[68]、陈伟[69]),本课题围绕“科技创新”这一核心内容,将创新驱动系统分为从微观到宏观的四个子系统,分别是创新过程子系统、创新主体子系统、创新环境子系统以及创新支撑子系统,具体见图3-2。要想实现科技创新过程的高效运行,必须做到外围子系统各自发挥促进作用。图3-2创新驱动系统结构图1.创新过程子系统创新过程子系统是创新驱动系统的核心,本质是从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过程。根据两阶段价值链理论,创新驱动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科技投入到科技产出,称为科技研发效率阶段。这个阶段表示社会运用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科技产出,为后一阶段的经济社会转化提供资源基础。第二阶段的投入不仅有第一阶段的科技产出,往往还有中间投入,该阶段是从科技产出和中间投入到经济产出,也称为经济社会转化阶段。这个阶段体现了区域创新过程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是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变为经济效益的过程。2.创新主体子系统创新主体子系统中的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是直接参与创新的主体,不仅是创新的生产者,还是创新的转化者。高校和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提供所需的基础知识,而企业直接与市场接触,其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科技成果的经济社会转化阶段。但企业也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参与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通过直接资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建立联合实验室、购买专利等方式进行合作,而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知识支持和科技成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该子系统中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质量对创新驱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3.创新环境子系统创新环境子系统主要包含产业集聚环境、技术市场环境和国际技术溢出环境。产业集聚会带来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区域高技术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创新投入和产出都会相应提高。技术市场的繁荣程度反映了技术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情况,可以解决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的问题,对创新驱动效率有一定影响。国际范围内的技术扩散已经成为区域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创新资源的流动和技术信息的共享。Asheimetal.指出常见的国际技术外溢途径包括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引进、国际贸易等方式。[70]魏守华等认为,相较于国家创新系统,区域更能主动接受国际技术溢出,因此国际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系统影响更大。[71]4.创新支撑子系统创新支撑子系统中财政环境、教育环境、信息环境和金融环境等都起到了基础支撑作用,保障着创新活动的进行。政府通过财政科技拨款、税收优惠等方式对创新活动进行直接资助,加大创新投入。地区教育水平的发展状况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影响,而良好的信息环境有利于科技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房租租赁合同范本医疗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华商盛世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
- 2024饭店合伙人合同范本
- 2024至2030年中国连续式电磁感应封口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黄铜内螺纹承口接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顺送精密铜料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年浸渗胶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蝎子纹革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肝康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玉兰杯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机电安装单价表
- MSDS(T-09)快干水2x3
- 隧道衬砌环向裂缝的成因分析及预防建议
- 浅谈语文课程内容的横向联系
- 《烧烫伤的现场急救》ppt课件
-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台账
- 危重新生儿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 中国民航数据通信网项目情况介绍
- 旅游景区管理制度
- 五篇500字左右的短剧剧本
-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新闻宣传工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