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雕塑这一公共艺术的互动性探析,雕塑论文内容摘要:城市雕塑作为一种具有公共性质的设计艺术虽以城市区域空间为核心展开,但价值的最终具体表现出须与人的密切互动来实现。本文围绕城市雕塑这一公共艺术的互动性展开讨论,以为城市雕塑创作需要围绕人与雕塑、雕塑与环境、人与环境这三个基本原则进行,并对其实现经过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本文关键词语:城市雕塑;公共艺术;互动;一、城市雕塑的内涵城市雕塑并没有较权威的定义,在西方也无词组表示中国的城市雕塑这一语汇,(大英百科全书〕有环境雕塑的定义:二十世纪的环境雕塑艺术往往会将参观者与作品的互动包含在作品创作中,不再是仅仅把它们展示在观众面前;作为主流艺术发展的一部分,这种创作形式试图打破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历史隔膜。雕塑家能够使用包括泥土、石头、声光和音效等任何的介质创作环境雕塑。[1]在中国,邵大箴对城市雕塑有一归纳性解释:我们为什么叫城市雕塑?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我们的城市改造和美化的需要,我们的雕塑出如今各个城市,所以把它称之为城市雕塑。[1].笔者以为城市雕塑是一种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依托室外公共空间且供广大民众欣赏的公共雕塑艺术形式,无论是西方的环境雕塑还是我们国家学者所称的城市雕塑,其落脚点皆为雕塑的社会功能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主要内容是将城市雕塑这一媒介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并服务普通群众。二、现代城市雕塑的互动性建构原则〔一〕人与雕塑的互动人和雕塑有两种互动方式:一是感观层面引发的心理互动,发生在人们的心理方面;二是心理层面引起的生理互动,具体表现出在人们的肢体举动之上,二者缺一不可,同样起着重要的互动作用。通过设计经过重新使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结合成整体,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城市社会的生活质量和目的做出奉献[3].城市雕塑与人的行为互动具体表现出在人对城市雕塑的行为反响,行为是人心理的可视化反映。任何情感皆会对人的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18世纪以来的美学以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情感源于现实世界。人们把情感融入艺术中,情感在艺术的世界中奔腾,使得情感愈加活泼、流动、多样,因而,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情感被展现、挖掘,甚至被创造,艺术也就被视作人们情感实践的成果。情感亦是艺术表现所必须的,艺术中的情感使艺术根植于情感之中。城市雕塑情感传达的互动主要在三个要素间进行,主、客体以及互动媒介,主体即城市雕塑艺术的设计者自我情感以及对雕塑的态度、材料的理解、设计理念的呈现等;客体即城市雕塑的欣赏者、接受者,这些受众必将在解读城市雕塑时对其有自我情感的加注并感受创作者的情感;媒介即城市雕塑本身,城市雕塑就像是一种符号,将设计者的主体情感传达给受众客体,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媒介与纽带。〔二〕雕塑与环境的互动空间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城市空间由人和大自然共同创造,因而城市空间相对于其他空间更为丰富。城市雕塑在城市空间中有传达信息、沟通以及同构的重要作用,同时有文化的教化以及对人精神空间的扩展作用。城市雕塑与人的互动依靠城市空间场所,其空间作用通过与城市人文环境的对话实现。因而,城市雕塑的设计应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才能具备审美以及蕴含环境的文化内涵。另外,城市雕塑所塑造的视觉感受可使城市精神得到愈加鲜明、充分的展现。城市空间不仅意味着该城市的地理特性,同时包含了文化特性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并能够真实地反映该城市的文化内涵修养和文化追求。城市雕塑在城市空间中以本身稳定的形象和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主题具体表现出其文化旨趣,这正是城市雕塑与其所在空间场所的互动性所在。一方面,城市雕塑凸显城市地域特色文化,另一方面城市雕塑对城市品牌形象有很好的宣传作用。因而,城市雕塑往往会成为城市环境的标志性符号,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地带。〔三〕人与环境的互动中国古代哲学的天人合一充分表现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城市公共环境旨在为人们营造物质与精神层面的良好环境。城市环境作为公共环境来讲首先应该知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各种需求,不仅应具有良好的基础功能设施、良好的视觉感受及明晰的城市人文精神,还需要起到人之间情感的沟通、人与自然良好关系的重要作用。人对环境的认知包括接受、理解、加工等一系列的复杂经过,城市环境的设计不仅要重视环境空间的要素选择及人们的审美需要,更应注重分析触发情感的形象和空间。这不仅能够加强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也使人们的情感与实体空间环境到达更高层次级别的互动。三、基于互动性的现代城市雕塑建构城市雕塑设计中的互动性,首先应从人这一本体的视角,着重人的作用及其介入性。在整个经过中,艺术家能够充分发挥人的心理情感并以此为基础设定可供群众介入的环节,所得结果甚至会成为城市雕塑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家有独特的审美敏锐能力,同时也以社会人的身份存在,其身份、审美、认知一定与所处时代的审美密不可分。艺术家的创作需要公众的及时反应,并最终通过创作结果反映。对于城市雕塑这一公共艺术来讲,欣赏者即群众,群众同为社会人,但群众是一个群体,群体有各自独特的生活经历、审美和文化修养等各方面的差异。群众在城市雕塑设计中的介入,使得群众对艺术的理解、对文化的态度皆需要借助艺术家的作品最终呈现,群众的差异性认识能够从多方面丰富城市雕塑各层面的传统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提高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按马斯洛所划分的生理、安全、爱、自尊、自我实现的需求的五个基本需求层次,所有环境的设计,都必须知足这五层次,人的基本需求在城市雕塑设计中不能全部实现时,其设计应首先将生理需求放在首位,只要知足了公众的生理需求才会出现恰当的空间行为。在知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需要的就是较为安全的心理需求。20世纪甚至是如今的城市雕塑设计往往过于强调其教化的纪念意义,城市雕塑高高在上,甚至雕塑周围有围栏与周边环境相分隔,这样一来,分割的是空间,分隔的是人与城市雕塑的日常互动,这并非有意扩大人与雕塑的距离,而是和群众的文明素养有密切的联络。就城市雕塑本身的亲和力来讲,将雕塑本身放在了不可接近的公共艺术之中。公共艺术直接面对的是公众,同社会发展的方向一样具有民主、自由、开放的特质。艺术家只能以自个职业的神圣鼓舞自个。他只须学会,通过运用自个的才能不伺候于人,而是服务于自个的义务[4]对于民众而言,城市雕塑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休闲品。群众消费休闲品的主要诉求是彰显其社会身份。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在所有的艺术类别中最有可能得到群众的普遍支持,但公共艺术无偿欣赏的性质和平民的属性使得城市雕塑不仅不再是社会身份的象征,并且从侧面反映出其具有群众的深层意味。虽如此,城市雕塑公共艺术也并非要一味地迎合、模拟工商界的新贵趣味,城市雕塑更不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工具。所以城市雕塑设计的经过中需要着重关注群众的趣味,尽管群众的这种趣味是平凡的,毕竟在群众的趣味背后所蕴含的是其对美妙事物追求的本能,并且意味着城市文化愈加民主的发展方向。并且,群众的趣味具有无限大的包涵性,能够尽可能地吸收多种组成元素,具有集体无意识的特殊性质,这同时也正是公共艺术的最终创作目的。四、结束语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和群众日常生活互动的媒介,其价值能够讲是完全在其与人和环境的互动中实现。城市雕塑不仅仅仅是群众日常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以以彰显出城市的独特文化魅力。成熟的带有互动性的城市雕塑作品能够因其可视化的视觉形象使得处在城市环境中的群众沉浸在深切厚重的文化气氛中,群众所感遭到的不仅仅仅是城市雕塑所散发出的艺术气息,也能深入体验到一个城市跳动的文化脉搏,作为城市特色的城市雕塑公共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 《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出售山地泥土合同范本
- 2024年代理记账合作协议书模板范本二人
- 2024年承接索道工程合同范本
- 保险代理公司反洗钱培训
- 喉癌解剖及手术配合
- 2024年谷物生产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牛油水果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鳍片式省煤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全国普法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教学计划(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美术一年级上册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婴幼儿保育赛项)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机械工程导论-基于智能制造(第2版)第3章 机械设计与现代设计方法
- 2024年新高考Ⅰ卷、Ⅱ卷、甲卷诗歌鉴赏试题讲评课件
- 任务二:诗歌朗诵教案 人教版
- 2024年福建省福州三牧中学中考三模英语试题(原卷版)
- DLT 572-2021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 DL∕T 1764-2017 电力用户有序用电价值评估技术导则
- 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FOUR REVISION lesson 14 北京版
-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和素质能力提升培训课件(共37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