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案四篇_第1页
技术方案四篇_第2页
技术方案四篇_第3页
技术方案四篇_第4页
技术方案四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技术方案四篇技术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都宝牌卷烟对白肋烟叶的需求为导向,选择生态条件最相宜地区和相宜的优质抗病白肋烟品种,通过配套适用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生产出白肋烟香型风格显著、化学成分协调的优质白肋烟,实现卷烟工业供应优质白肋原料,促进工商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二、生产目标

1、产量指标:亩产量175千克。

2、上等烟率15%、中等烟率65%

2、外观质量:烟叶成熟度好,颜色浅红棕、浅红黄,光泽强、色度浓、弹性好、组织疏松、厚薄适中。

3、内在质量:白肋烟香气风格突出、吃味醇和舒适、杂气少、刺激性小、劲头适中、燃烧性好、可用性和平安性高。主要化学成份指标为1)烟碱含量:下部叶3.5%,中部叶3—5%,上部叶不超6%。

三、主要生产技术措施

1、种植品种布局

达白1号占种植面积80%以上,在海拔700米以上地区种植,主要分布在xx市、宣汉种植2万亩;达白2号占20%,在海拔700米以下试种,主要在开江种植4000亩。

2、田地选择

田烟选择上年未种过烟的田块,地烟必需两年内未种过烟,田烟水旱轮作种烟,特殊是原来种烟发生过黑胫病的田地不要种烟,要求烟田土层深厚,耕作层要在30cm以上,肥力中等或中等偏上,光照条件好,排灌便利,抗旱水源条件有保证,前作为冬闲地、绿肥,套作仅限早熟小麦、油菜,小麦油菜播幅不得大于35cm,小表、油菜收获期不得晚于5月15日,烟叶预留行不能小于85cm。

3、培育壮苗(详见《20xx年xx市漂移育苗操作技术方案》)

4、整地理墒

移栽前大田要马上深挖、晒垡、碎垡、耙平,并按120cm×45—50cm的规格划行,提前条施底肥后起垄、,起垄高度25-30cm。

5、集中移栽

坚持预整地,适时集中移栽,同一片区内必需在2—3天内栽完。

6、平衡施肥

(1)施肥要求

依据我区土壤的养分状况,烟株长势长相,降雨量的多少,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铵态氮与硝态氮相结合的原则,合理供应和调整烟株必需的各种养分元素,满意烟株生长的须要,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烟株平衡生长,对于缺硼、镁、锌等微量元素的烟株,用浓度0.3—0.5%进行叶面喷施。

(2)施肥量:

每亩举荐施氮量13-16千克,详细施肥量依据土壤肥力,结合前作而定,氮:磷:钾为1:1—1.5:2。

(3)肥料品种与用量:

农家肥按每亩发酵腐熟猪粪300-400kg、发酵腐熟菜籽枯20-25kg,草木灰101-150kg,农家肥由烟农在年前自备,化学肥料由烟草公司供应,烟草专用复合肥(10:10:28)75公斤,硝铵20公斤或碳铵35-40公斤。

(4)施肥方法:

a、底肥:用烟草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全部发酵腐熟农家肥、发酵腐熟菜籽枯、草木灰混和匀称后在起垄前划行条施;然后马上起垄。

b、定根肥:移栽时定根水中每亩加硝铵5公斤或碳铵10公斤,每株烟灌足定根水2公斤。

c、提苗肥:移栽15-20天后每亩用硝铵15公斤或碳铵25-30公斤兑清粪水20xx公斤追施提苗肥。

d、追肥:结合中耕除草在移栽后25-30天,将余下的复合肥在两烟株之间挖窝穴施,对于缺硼、镁、锌等微量元素的烟田,分别按每亩硼0.55kg、镁3.5kg、锌1kg的量加入1200kg清粪水完全溶解后灌入施肥孔中,然后中耕培土,对于缺硼、镁、锌等微量元素的烟株,也可用浓度0.3—0.5%进行叶面喷施。

7.移栽

a、移栽密度与规格:移栽密度1200-1300株/亩,移栽规格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120cm×50cm,中等肥力以下120cm×45cm。

b、移栽:做到窝大、底平、行直、株距匀称,大小苗分开栽,苗心离地面2.5-3.5cm。

c、带肥灌定根水:移栽时定根水中每亩加硝铵5公斤或碳铵10公斤,同时加入治土蚕的农药(敌百虫、安绿宝、敌杀死),每株灌足2公斤,不管土壤湿度大小,当天必需灌,肯定不要过夜。

8、地膜复盖:地膜宽度不小于90cm,用细土压实;在烟苗上方划开地膜,掏出烟苗后,将苗四周的地膜开口处用土压紧封。移栽后3—5天查苗补缺,7天前达到全苗。

9、病虫害防治

移栽后如仍有土蚕,可用安绿宝或敌百虫或敌杀死灌窝,如有烟青虫或斜蚊夜蛾,可用敌百虫喷雾;如有蚜虫可用乐果或招芽威喷雾;如防治黑胫病和根黑腐病可在移栽时和移栽后15天用甲霜灵锰锌灌窝防治;如出现花叶病可用青硝喷雾防治。

10、适时打顶,合理留叶

全田共打顶2次,即:第一朵中心花开放50%时,进行第一次打顶,第一次打顶后7-10天全部打完。单株留可采叶数23—24片。采纳人工抹芽或化学抑芽,做到芽不过寸(<3cm)。

11、采收

下部叶:栽后55—60天第一次采脚叶2-3片,相隔5天左右采其次次,下余部分打顶后25-30天一次性砍收,砍收时间一般在晴天下午3-4点后进行。同时既留意防止太阳灼伤,又要使烟株萎蔫,有利于搬运和调制。

12、科学晾制

采纳简易晾房晾制。杜绝房前屋后挂烟。每种一亩烟必需修30平方米能挂两层的晾房一个。

a.晾房的修建原则:一是最底层挂烟横杆离地平面高度不得低于2.5米,层间距2.0米;二是地点必需选在通风向阳,四周无遮档物(但也不能选在风口处);三是宽度最宽不得超出7米;四是挂烟的方向肯定要与风向平行;五是棚身的窗户面积不能低于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且要分布匀称开关便利。六是四周用黑色膜遮挡,要求在绵雨时能有效隔绝湿气对烟叶影响和天晴时防止阳光直射烟叶。

b.合理编烟、装烟

装烟:按“上下同装,密度合理、上下一样”;挂烟叶时同一个晾房的烟叶必需从上到下一次性挂满,不允许第一次挂上半段或下半段,其次次再挂下余部份的错误作法,挂烟密度不管是用绳子还是用竹杆晾制,每绳或每杆的间距在变黄期不得低于22-25cm。

c.晾制温湿度:温度在整个晾制过程中限制在18-35℃范围内都可获得志向的晾制效果,相对湿度,凋萎变黄期限制在75-85%内,以通风排湿为主,保持晾房内空气簇新,防止烟叶因湿度过大而腐烂,湿度小时,关闭门窗,缩小竿距或绳距,四周遮阴物加厚保湿,防阳光干脆曝晒烟叶。定色期限制在65-70%范围内,干筋期限制在45%以下直到干燥为止.在定色期和干茎期主要是防止高湿条件下烟叶回潮过度,使烟叶发生霉变,在预料将发生阴雨时,对处在定色期和干茎期的叶片已干烟茎未干的烟叶,在烟叶还没有回潮之前,调小绳距,用薄膜密封隔离潮气,在天气转好后再打开正常调制.当烟梗全干发硬水份相宜时刚好下绳分级扎把。

13、积累发酵

a、烟叶发酵水分驾驭:烟叶含水量为15-18%(烟把能直立,烟梗不发软)。

b、发酵地点:选择在干燥清洁、适当通风,能防潮、无烟熏和异味的房屋,最好是木地板屋和楼上积累发酵。

c、发酵方法:先在离墙壁20-35cm的地面上铺设薄膜.再在薄膜上铺4-5cm厚的干稻草,然后将烟把的叶尖朝内,叶柄朝外,排成长方形或圆形,长度不限,高度1.4-1.7米,上面用草帘覆盖,适当加压即成。

d、散热翻堆:积累发酵期间,要常常检查堆内温度和水分,并视察烟叶改变,温度不得超过35℃,如有发热现象,就应马上翻堆散热,排湿,如堆内温度正常,也要每隔5-6天翻堆一次,翻堆时不要在阴雨天进行,防止吸湿回潮。

14、分级扎把及交售

按不同品种、不同色组、不同级别,同一部位、同一级别的烟叶扎成一把,每把25—30片,经预检后,按所在烟站指定的地点交售。

五、工作安排进度

1、主要生产环节

1)播种:1月25日—2月6日;

2)出苗期:2月6日—3月1日;

3)间苗、定苗:3月15日—3月30日

4)剪叶、炼苗4月25日—5月10日;

5)整地、施底肥、起垄:4月10日—5月20日;

6)移栽期:田烟4月25日—5月30日;

7)大田管理:5月25日—7月30日;

8)晾房修建与修理;

7)烟叶打顶采收晾制、分级扎把:6月30日—8月30日;

9)烟叶收购;

2、技术培训

1)1月中旬实行室内理论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现场培训为主,对技术员基础理论学问及漂移育苗技术现场培训;

2)整地移栽现场培训;

3)6月中旬:中耕管理现场培训;

4)6月下旬:成熟采收和晾制技术培训;

5)7月上旬:分级扎把及预检制技术培训;

xx省公司烟草达州烟草科研所

**年十月二十日

技术方案篇2

个人信息技术研修安排一:信息技术老师个人学习安排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对我们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与转变。以我现有的文化学问、教化思想和教化理念、现代教化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质量的推动素养教化的须要。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化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首先要脚踏实地的抓好自己业务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来满意现代教化的须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自已在平常的教化、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以满意学校教化教学工作的须要,特制订个人学习安排:

一、学习目标:

1、加强学习,驾驭正确的教化观点。

2、了解教化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教化实践。

3、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探讨成果。

4、将驾驭的教化理论转变成教化教学的实际实力。

5、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意识,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能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娴熟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课件修改、制作,网络资源搜寻等。

二、学习内容:

(一)丰富教化教学理论

阅读相关的教化书籍如《教化新理念》、《老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代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探讨》、、《爱心与教化》、《电脑报》等。

(二)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力

接着学习相关的课件制作方法如:photoshop、flash等软件的学习;用Dreamweaver制作静态网页;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的运用编辑;计算机的保养与修理等。

(三)接着加强个人师德的修养,学习先进个人的事迹

三、学习措施

1、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周进行业务学习,做到定时、定内容,学习有关优化课程结构的文章和走进课程的信息报道。充分集中时间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与专业的练习,确保课课有协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2、刚好对每天的教化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用笔随时记录下来抽时间整理,并争取与同行们进行沟通,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3、虚心向各科老师学习优秀的教化阅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平常加强校内外听课,虚心与本校同学科老师沟通上课心得,取长补短,尽量挤时间争取去听课,汲取别人的先进阅历,提高教学水平。

4、多听教学水平较高的老师上公开课,通过集体备课、沟通学习等形式,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

5、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主动参与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师生之间、老师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支配:

时间、学习内容

20xx.9阅读《现代代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化新理念》《电脑报》

20xx.10photoshop绘图软件的学习

20xx.11Photoshop绘图软件的学习

20xx.12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的运用编辑

20xx.3《爱心与教化》、Flash动画的制作

20xx.4flash动画的制作

20xx.5学习用Dreamweaver制作静态网页

20xx.6计算机的保养与维护

个人信息技术研修安排二:信息技术个人校本研修安排(906字)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新的促进老师专业成长和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策略,已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校内,为老师营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文化氛围,构建了一个专业发展的自我反思平台。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我将在教化教学工作中仔细践行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提升教化教学技能。我个人的校本研修安排如下:

一、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

1、信息技术教学探讨的最新动态与成果;

2、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3、教化政策法规;

4、老师职业道德;

5、校本课程的探讨与开发;

6、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

7、老师心理调试与心情限制;

8、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

二、详细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丰富理论基础。仔细学习老师职业道德、教化政策法规等,每期有一本学习笔记。

2、加强业务进修,主动关切国内外及四周教化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吸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学问、新技能。

3、主动参与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主动担当学校组织的探讨课、示范课等,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教学阅历。每周至少听课一节,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

4、主动参与教化科研实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化科研紧密结合,每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主动参与教化系统组织的

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5、以新的教化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主阵地,主动践行“高效课堂模式”,细心设计教学流程,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仔细反思,做好记录,以便发觉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进步。

6、主动参与上级教化主管部门组织的老师在岗培训,远程教化培训,仔细完成作业。

7、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信任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究发掘;在教化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8、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协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主动参加在线研讨。

总之,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加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化教学实力,结合教学实际,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个人信息技术研修安排三:信息技术个人研修安排(1216字)

要做发展型和学习型老师,就要立足于老师个人的自我发展,充分体现了当前素养教化的理念。从学习的意义上来说,老师也是学生。因材施教,变被动培训为主动自修,这一原则性改变为我们的学习指明白方向,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相识自我,反思教化,自觉提高的平台。

一、研修的目标:

结合二期质量工程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和信息技术课堂教化有效性的现实反思,在老师培训期间,不断学习,仔细思索,反复实践,提高业务实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教学才智,形成教学风格。并主动投身一线教学,主动开展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农村教学的业务能手。

二、研修安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化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学问,增加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阅历,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学问、技能,特殊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学问结构。

2、立足课堂,擅长思索,在实践中探求、感悟。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胜利的教学模式,思索教化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3、提升业务,乐于动笔,扬长补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听说读写之前,老师的自身业务也要能跟上。听明家诵读,说精准的语言,读经典的著述,写生活札记。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4、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主动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三、详细措施

1、看2本教化教学理论书。读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一百零一零一条建议》,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研读名家关于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著作。做好读书笔记。做到仔细研读,读有心得。结合教学实践、生活点滴,撰写学习感悟文字。把所读经典作为反观自身的明镜,端正教化教学行为方式。

2、网络平台,主动学习研讨。每天阅读教化类网页1小时,进行网上沟通和研讨。参与培训班内博客沟通。利用网络写教学日志,不断在反思中进步。

3、深化开展校本课题探讨。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详细的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

相互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难题,以研促教。

4、仔细听课评课,主动备课做课。利用观摩学习的机会,见贤思齐,学习提高。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教学活动,研修提高教学实力,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艺术。

5、主动参与培训,潜心学习研讨,仔细参加小组活动,相互沟通,共同进步。主动向专家请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学习机会。

6、学习专业学问,拓展视野,提升素养。练好教学基本功的同时,通过多读多写完善自我,为教好书育好人打下坚实基础。诵读名家名篇,浸润人文情怀。写生活感悟,反思人生真谛。通过自身的提高,寻求教学的新起点

个人信息技术研修安排四:信息技术个人研修安排(705字)

一、自我分析:

胜利的起始点乃自我分析,胜利的隐私则是自我反省。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实力。课堂教学恒久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目前我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实力还远远不足,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很大差距,存在顾此失彼现象。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力。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供应了广袤的天空,但由于受传统“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我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还存在许多问题,过多的包办代替注意学问的传授而忽视实力培育。

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老师专业发展实力。我们提倡终身教化,而终身教化本身离不信息技术,网络具有其强大的传输功能,网络对促进老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不出就能实现教学相长,而我在此方面还非常欠缺,网友少参与学习团体也少。

二、环境分析:

问题恒久在自己身上。

我校是一所区级中学,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多名老师共用一个电子备课室,没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也很难拥有学习提升的机会,学校资源库还不够健全,可用资源有更少之又少

三、发展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无目标的努力如同在黑暗中远征。

1、使信息技术成为提高课堂教学实力魔法棒。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厌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乐学”。

3、娴熟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学会运用多种教学软件。做个时代的“弄潮儿”。

四、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时间不够用:本人担当六个班地理老师,在校内担当学科组长一职,在校外担当“市级兼职地理教研员”,在123教化网站担当义务地理资料管理员,所以可能时间不够用,但我坚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缺少名师:身边缺少信息技术应用名师,在和暗中摸索。

技术方案篇3

摘要:本文介绍电力电子技术试验教学内容,阐述试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该类问题出现的缘由并提出解决方案。改进电力电子技术试验的教学方法,主要目标是为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学问,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驾驭试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关键词:电子技术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电力电子技术试验教学内容,阐述试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该类问题出现的缘由并提出解决方案。改进电力电子技术试验的教学方法,主要目标是为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学问,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驾驭试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踏实严谨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试验教学过程;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进行电能变换的技术,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高压直流输电,变频器,不间断电源等。因此,在各高等院校中开设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有助于工科专业学生今后在电气实践领域中的发展。但近年,很多学生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等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除了理论课程外,我院开设电力电子试验课程,希望通过试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学问应用于试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工科实践方面的实力。但由于试验教学的时间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将从三个部分探究电力电子试验教学的方案改进。第一部分分析现有试验教学的状况。其次部分分析现有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材性质,学生特点等方面引出。第三部分针对所遇问题,对于如何进行教学方案改进进行探究,并依据详细实例对方案进行分析。期望通过试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在工学实践方面的综合实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思路

(一)试验教学平台我院电力电子技术试验教学采纳THPDC-1型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实训装置。通过运用该实训装置,可完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逆变电路、直流电机调速等环节的试验,提高学生对课堂讲授学问的理解程度。

(二)试验环节电力电子技术试验课程设置五项详细试验内容,共18个学时,如表1所示,该五项试验可划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为验证性质试验,主要包括生成锯齿波电路及运用晶闸管的桥式整流电路试验,使学生在试验过程中生成相应的电压波形,通过将示波器测量出的实际波形与书中绘制的波形进行对比,不仅限于学习书中较为抽象的波形图分析。其次模块则实现电机速度方面的调控,主要包括:单闭环直流调速,双闭环直流调速及运用变频器对电机进行调速试验,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与电机拖动课程相结合,实现多门课程学问交叉学习巩固,使学生的学问面不仅限于一门课程,从而实现了培育过程中的全面发展。表1电力电子技术试验项目及学时安排

(三)基本教学方式

1.讲练结合。试验过程中老师向学生讲解试验所需驾驭的理论学问,示范试验操作。学生依据老师所提出的试验要求,进行线路连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堂中所讲授学问的理解程度。

2.独立操作。为了培育学生独立的动手实力,试验时每位学生操作一台电力电子实训装置,独立完成老师所提出的试验要求。独立操作使每位学生的实力都得到熬炼与提高,防止出现在试验过程中过度依靠他人的状况。

3.设置提问环节。老师讲解电力电子试验项目的原理并示范接线限制操作后,对相应原理进行提问,并将学生的回答状况计入试验评分中,使学生不仅驾驭如何接线,更要求能够理解接线的原理。

三、所存问题

电力电子试验的基础思路为教学的一个大致框架,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虽有基本框架支撑,但仍显现出几点待解决的问题,如教材打算,学生基础等方面。(一)教材匹配度不高理论教学教材对于试验模块介绍不够充分,不能较好地适应试验教学需求。在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试验教学过程中,用到THPDC-1型实训装置的三相全控整流,PI调整器,直流电动机等模块。而运用的理论教材仅对三相全控整流部分作具体介绍,当老师提出关于给定电压模块在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的作用等类似问题,有部分同学一知半解,不能较好地阐述原理。(二)学生基础不同学生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对于试验操作流程驾驭程度不同。电力电子技术试验开设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第六学期,优势是学生对于电气专业的学问有较多了解,对基础较好的同学无需过多地对某一原理进行具体说明,但三年的学习拉开了差距,造成不同学生对试验原理理解驾驭速度不同。如在进行单闭环调速系统试验时,对于比例调整器,比例积分调整器的对比过程中,部分基础扎实的同学能够回答出其功能特性,但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理解试验就存在肯定难度。(三)难以提升创新实力电力电子试验内容主要为验证性试验,如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试验中,学生在理解理论教材学问的基础上,进行线路连接,并不存在进行创新的过程。而当代高校生思维活跃,更倾向于尝试未知结果的试验。此类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本课程爱好及创新实力的提高。

四、改进方案

(一)依据试验要求,编写试验教学手册课堂所运用教材更偏重于整流、逆变等理论学问介绍,如波形绘制,计算电压平均值及有效值等。为将理论学问结合实践,编写电力电子技术试验指导手册,图文结合讲解试验环节,同时手册后附有需学生课后完成的试验报告,巩固课堂学问,加深对试验过程的理解。(二)分组试验,以强带弱为了使每位学生动手实力都能得到熬炼和提高,电力电子技术五次试验过程中规定一人独立运用一台THPDC-1型实训装置。但由于学生在电路实践方面的基础不同,对于试验操作的理解程度不一,故每8位同学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基础扎实,对试验原理理解程度较好的组长,在试验过程中当老师无法兼顾每位提出问题的学生时,小组组长对本组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以分组的方式,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提高实践操作实力,最终达到提高电力电子试验教学效率的目标。(三)提交电力电子爱好制作电力电子技术学问点综合性强,较抽象,而试验教学环节主要目标是验证书中已有的结论,使得部分学生在进行试验时仅仅照搬连线,这不利于爱好以及创新实力的提高。故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爱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