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上)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2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上)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2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七(上)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2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七(上)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2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七(上)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课时课外古诗词诵读

CONTENTS

教学目录新知导入01精读课文03跟踪检测05助学资料02课堂小结04新知导入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抱有收复失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均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诗作有《关山月》《游山西村》《书愤》《示儿》等。作者简介助学资料本诗选自《剑南诗稿校注》卷二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此题下共有诗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陆游自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年近七旬,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一心想要报效祖国。创作背景助学资料僵卧①孤村②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③

。①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②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③戍(shù)轮台:指守卫边关。戍,守卫。轮台,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南,汉王朝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代指边关。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村落里,并不为自己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关。诗文探究精读课文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⑤冰河入梦来。④夜阑(lán):夜将尽。⑤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着那风雨交加的声音,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征战疆场的情景有进入我的梦境中。诗文探究精读课文诗以“僵卧孤村”开篇,写出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僵卧”,写出了老人的病弱;“孤村”,写出了老人处境十分艰难。而“不自哀”三字颇有力量,显示出诗人崇高的气节与情操。第二句抒志。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内心仍然燃烧着为国戍边的志愿。年近古稀,又卧病在床,却仍有戍边之志,其忧国优民的拳拳之心,何等感人!诗文赏析精读课文第三句转入实写。诗人始终怀抱着报国之心,故当夜深人静时,听到窗外肆虐的风雨,不由触景生情,由风雨大作的气势联想到官军杀敌的神威。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便幻化出一个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反映了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无法上阵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诉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诗文赏析精读课文首句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僵”“孤”写出了诗人当时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反衬“不自哀”,表明诗人志向的坚定不移。诗文探究精读课文这首诗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方法?在表现方法上,诗人采用了"寄情于梦”的写法,这种写法是陆游最爱用的。当诗人杀敌立功、报效朝廷的强烈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时候,诗人往往借助于梦幻来表达。这是对理想的寄托,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诗文探究精读课文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风雨之夜的梦中还希望能为国戍守边疆的强烈愿望,抒发了诗人炽烈而深沉的爱国热情。诗文主旨课堂小结潼关新知导入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1898年参加戊戍变法,推行新政,变法失败后被杀。代表作有《仁学》《寥天一阁文》等。作者简介助学资料本诗选自《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诗人十多岁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创作背景助学资料终古①高云簇②此城③,秋风吹散马蹄声。①终古:久远。②簇:簇拥。③此城:指潼关。从古至今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猎猎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诗文探究精读课文河④流大野犹嫌束⑤,山入潼关⑥不解平。④河:黄河。⑤束:拘束。⑥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奔腾的黄河流入平坦广阔的平原仍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再也不知何谓平坦了。诗文探究精读课文首句写潼关的历史和气势,“终古”点明潼关历史悠久,“高云簇”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都在写山水,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把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力,能让人强烈感受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诗文赏析精读课文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诗文探究精读课文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诗。诗文探究精读课文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途经潼关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潼关的独特景象,充分表现了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诗文主旨课堂小结1.首句中的“僵”与“孤”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僵”“孤”表明诗人当时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境况,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向坚定不移。2.全诗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把梦境与报国壮志融合起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跟踪检测3.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D【解析】写出了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跟踪检测1.谭嗣同在《潼关》中写高云簇拥的孤城寂寥、辽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2.

《潼关》中描写河流大野奔腾壮阔、山势不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跟踪检测3.对谭嗣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