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读后感1.爱情是什么?——读《苏东坡传》有感周丽灵在林语堂的笔下,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皇帝的秘书,是心肠慈悲的法官……但如果不说他的文学成就,不谈他的政治主张,他就是三位女神——王弗、王润之、朝云的丈夫,是爱人离世时会悲痛不已的苏东坡。苏东坡的发妻是王弗小姐,四川省青神县人,嫁给苏东坡年仅十五岁。王弗属于实际聪明能干型,但又不会惹人反感,他们的婚姻是互补型的:丈夫坦白直率甚至急躁火爆,妻子体谅宽容而且有知人之明。当苏东坡与来访的客人谈话时,王弗总是躲在屏风后屏息静听,等客人走后。再给丈夫说来客的用意。同时她又警告丈夫要提防那些过于坦白直率的泛泛之交和丈夫认为“天下无坏人”的那些朋友,“速成的交情靠不住”,王弗的这句话,又何尝不是她明事理的体现呢?〔1〕她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嫁给了苏东坡,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丈夫与家庭,却在最灿烂的年龄逝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王弗虽已离去,但她却在苏东坡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他在十年之后的梦醒时分写下如此哀痛的悼亡词!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体谅宽容对方,就是及时提醒。也许是受王弗的临终嘱托,苏东坡后来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这位苏夫人虽然不解诗词雅趣,但她待堂姐的孩子如己出,而且聪明解事,信任丈夫,爱丈夫,丈夫官场应酬逢场作戏时,她不会无理取闹,“把丈夫推入歌伎的怀抱”,而且还“忍受丈夫睡觉时有名的雷鸣般的鼾声”,料理家事,悉心照顾着丈夫和三个孩子,“只为丈夫做眉州家乡菜,做丈夫爱喝的姜茶”〔2〕。她陪丈夫度过了“乌台诗案”和那些被贬谪的岁月,和丈夫过着贫苦日子。她在世的时候,还做了一件对丈夫影响极深的事情——收养朝云。朝云后来成为了苏东坡的灵魂伴侣。这种做法,在当时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或许是很正常的,但我觉得肯与另一个女子分享丈夫,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度。元祐九年,苏夫人逝世,哀痛至极的苏轼在《寄亡妻文》中发出了“惟有同穴,尚蹈此言”的悲鸣。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彼此的信任,就是能同甘也能共苦!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心有默契,不离不弃!朝云是苏东坡的妾,小东坡二十六岁。东坡初见朝云时,朝云还只是一个十二三的小姑娘,但东坡已近不惑之年,年龄的差距,并不能阻挡两人心灵的沟通。后来朝云为苏东坡生了一个儿子,但不幸夭折,东坡为此也黯然神伤。在苏东坡晚年被流放惠州时,苏东坡曾劝朝云离开,但朝云一直陪伴在苏东坡左右,不离不弃。她是东坡的红颜知己,更是他的灵魂伴侣。在本书中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苏东坡在屋里扪腹而行,他问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富之中何所有。一个女人说是“一肚子墨水”,一个女人说“你是一肚子漂亮诗文”,苏东坡都摇头说“不是”。“你是一肚子不合时宜。”朝云的回答让东坡道大呼曰:“对!”心有默契,或许就是这种感觉吧?他是她的大诗人,她是他的“天女维摩”〔3〕。朝云不幸染上疟疾病逝后,苏东坡把她葬在惠州城西丰湖边上的小山顶上。“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为梨花同梦”,写花,也是写那个冰清玉洁的人儿。王弗,二十七娘,朝云这三个女子,各有各的特点,但她们都是苏东坡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女神,他们的故事,诠释了什么是爱情。我想,如果可以,他也许会抛却名利荣华,在悠闲自在的日子里,煮一壶酒,与爱人月下对酌,即兴弹琴,安安静静度过一生吧?【参考文献】〔1〕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57〔2〕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144〔3〕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2432.绝对的善恶——评《苏东坡传》人物刻画角度李伊然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比起传记,其清丽明快的叙述风格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内容,却显得它更像是一部小说。作者写作文采斐然,清楚流畅,蕴深情于中却不显得缠绵,裹渊博于里而不显得空洞。文章叙述通达,引人入胜,不少新奇有趣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更是新颖,作品引经据典,使人信服,全文洋溢着作者对苏东坡的赞美和崇拜的热忱.于情于理,都是值得阅读的。所以,我便想对作者刻画人物的角度说道说道。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全文作者不称他为“苏轼”,也不称他“子瞻先生”,而是称“东坡”。在这里,作者对苏轼的刻画角度已经是非常清楚了,作者也说过,他非常喜欢苏东坡。没错,作者就是抱着这样一个喜欢和崇敬的角度去刻画他的。林语堂写道:“苏东坡天才横溢,神完气足,在中国艺术上,尤其是表现中国笔墨欢愉的情趣上他能独创一派,这是不足为奇的。”作者崇拜苏东坡国画上的禀赋和造诣,所以他称赞苏东坡可以独创一派,作者通过详细描述国画的节奏神态和美学原理,细细描绘了中国古代国画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大力赞扬了苏轼的国画造诣。从这些激情澎湃却不失冷静理智的文字中,林语堂对苏轼艺术才情的仰慕也漫漫溢出。作者对苏轼的描绘角度,是崇敬,是赞美,更是为之不平。“根据县志记载,老百姓都泪下如雨。官差与士兵的态度与办事的要求,都蛮横无理,后来苏东坡在上哲宗皇帝书中,说他们逮捕太守犹如捕盗”,他写道。作者深情地刻画了苏轼被冤枉时的悲惨遭遇,屈辱折磨着这位伟大的诗人,在他遭受逮捕时,深爱着他的人民和深恨着他的小人有着明显的对比,就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也可凸显作者对苏轼的心疼和不平。在林语堂笔下,苏东坡是绝对的善,是神化的人。王安石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他的一生颇为跌宕,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有不少争议,我认为较为中肯的是毛泽东的评价:“(王安石)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而林语堂是更偏向于司马光“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的。他是站在苏轼——王安石的政敌——的崇拜者的角度刻画的,他写道:“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所说的理想主义者是指不注意自己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他是以此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这就是很明显的人身攻击了,根据人的外表而评定一个人的善恶,怎么看都有失偏颇吧?但如果我们站在他的对立面的角度,又可以理解作者刻画的用意了——用王安石的恶反衬苏轼的善,典型的小说笔法。但无论如何,我认为,以此不客观的角度叙述严谨的人物传记,是有些不妥的。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上说:“苏轼与王安石是政敌,而两人相见时的风度都很好。林语堂文中帮苏东坡本人憎恨王安石,比当事人更甚。苏与王二人有互相敬重处,而林语堂把王安石写得那样无趣,甚至明知故犯的对史料作不当的取舍。”林语堂还在文中写王安石学术根基尚浅,狭隘排除异己。诚然王安石变法将大宋推向积贫积弱、岌岌可危,也固然固执己见,或许还不能容人,可是这样的过分贬低,把王安石人品写得极差,甚至一文不值,就真的符合事实吗?作为传记,《苏东坡传》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能让文字由枯燥无味变得栩栩如生,但也会让平实中立的观点变得充满个人主义色彩。所以不少人说,比起传记,它更像是一部小说。他对于苏东坡的崇拜和对于王安石贬低的角度,有些类似与《三国演义》之于诸葛亮和周瑜,可后者毕竟是一部小说而不是史书,更不是传记,所以我认为,林语堂在《苏东坡传》的有色刻画角度和绝对的是非善恶观,是《苏东坡传》这本精妙绝伦的作品中的瑕疵。【参考文献】[1]林语堂.苏东坡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2]胡兰成.中国文学史话[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22.[3][EB/OL](2022-10-16)[
3.后盾坚强——读《苏东坡传》有感张玉意在林语堂看来,苏东坡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其实不管苏轼是伟大还是平凡,他身后都有坚强的后盾在一直支持着他,这个后盾就是他的家人们。苏洵是苏东坡的父亲,他是北宋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苏洵的天赋极高,二十七岁发奋读书最后取得成就,他在写作上一向坚持文章的淳朴风格,力戒北宋当时流行的华美糜丽的习气,可他在政治上的抱负并没有实现。但他却把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培养成了著名的诗人。苏洵信仰道教,苏轼在《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一诗中写道:“君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聘释迦文。”说的是苏轼苏辙兄弟庆历年间在家以父为师时的事情,可见苏洵对道释经籍是有所研读的,不仅如此,还让儿子也一起读。也是在苏洵的熏陶下,苏轼的某些文学作品是与道教联系在一起的。苏轼的母亲程氏出生于名门贵族,如果说苏洵培养的是文学才智,那么程氏则是培养了苏轼的性格与人品。在林语堂笔下曾写到这么个故事:在苏轼童年时,有天程氏正在教儿子读《范滂传》,苏轼便问:“母亲,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你愿意吗?”程氏说就是想让他成为这样的人,才教他的。在苏轼兄弟二人进京赶考时程氏准备一撮白盐,一碟白萝卜和一碗白米饭为他们践行,既“三白教育”又称“劣性教育”,这顿饭让他们明白了生活总是充满了挫折,生活需要砥砺、磨练和锻造,为他们日后的成功埋下伏笔。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对于苏轼来说伟大的女人有三个。苏轼的发妻是王弗,嫁给苏轼时才十五岁,正是花样年华。在苏轼充任判官却不够成熟老练之时王弗每每会提供忠言、箴言,当苏轼与来访的客人谈话时,她会躲在屏风后屏息静听,警告丈夫要提防那些过于坦白直率的泛泛之交,要提防他认为“天下无坏人”的大前提下所照顾的那些朋友。王弗让苏轼懂得了什么叫真正的友谊,她把大好的时光献给了苏轼,苏轼在她死后十年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王弗的叮嘱下苏轼娶了她的堂妹王闰之,她早已对苏轼爱慕已久,她虽然不如王弗那么能干,但她陪苏轼度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他宦海浮沉时与他同甘共苦,她死后,苏轼发出“唯有同穴”的愿望。苏轼的侍妾是王朝云,在黄州贬谪后陪着苏轼的便是她,关于王朝云有一个典型的故事:一天,一顿丰盛的晚宴之后,苏轼在屋里欣然扪腹而行,他问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一个女人说是一肚子墨水,一个女人说是一肚子漂亮诗文,苏轼都摇摇头说不是,最后聪明的侍妾朝云说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大呼说对,然后大笑。从这便可以看出在苏轼的妻妾中王朝云才是他真正的红颜知己,能从内心深处懂得他。在王朝云死后苏轼就再没有纳过妾,可见他的用情至深。苏轼的弟弟苏辙,他们二人的个性迥然不同,子由沉稳、实际、寡言,而东坡则轻快、开阔、不计后果。兄弟二人总是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助,彼此相会于梦寐之间,写诗相互寄赠以通音信。他们兄弟之间的友爱与以后顺逆荣枯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是苏东坡这个诗人毕生歌咏的题材。对于子由来说,苏东坡不仅是兄长,还是良师;而对于东坡来说子由不仅是弟弟,更是良友。苏轼的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足见兄弟情深。不得不说苏轼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幸福的,因为不管在官场上如何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身后始终有一直支持他的家人们做他坚强的后盾。参考文献:〔1〕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574.苏轼:一颗璀璨的明星——读《苏东坡传》有感刘垲薇如果说,“李白,一颗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间壮观惊人地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1】那么在我看来,林语堂《苏东坡传》中的苏轼便是天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不仅仅是在文坛上大放异彩,而且在对人们的人生方向的指引上是一颗永远发亮的启明星。他将至情融化成笔端流淌的华彩;他用痛处压抑成意识奔涌的篇章;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洒脱的旋律。笔落惊风雨一说起东坡先生,便不得不提及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情昂扬;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的空灵洒脱;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一世旷达……这些广为世人所传诵的佳句,正验证了当年文坛泰山欧阳修的一句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老夫。”苏东坡在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真无人再谈及欧阳修,大家都在谈论苏东坡。透过东坡先生的诗,我仿佛听到了中国文化舒缓的脉搏。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身为诗人、哲人的苏轼,拼命将自己个人之平实常识与经济学家王安石的逻辑对抗。他看见了变法后的农民并不是在饥饉旱涝的年月,而是在五谷丰登的年月流离失所。在实行新政神圣不可侵犯的名义下,百姓只有在朝廷的高压政治之下辗转呻吟。而苏轼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上书皇帝,他指出当时商业萧条,物价飞涨,由京师附近各省,远至四川,谣言漫天飞,黎民怨怒,声如鼎沸,和尚尼姑亦遭逮捕,官饷降低。而最终也石沉大海、遭到贬黜。在徽宗崇宁五年正月,出乎神意,天空出现彗星,在文德殿东墙上的元祐党人碑遭雷击(其中有苏轼的名字在其上),而苏轼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后五年,苏轼最高官爵恢复,另封高位。南宋时期,高宗皇帝开始阅读苏东坡遗著,尤其是有关国事的文章,敬佩他的谋国之忠,志刚之勇,为追念苏轼,将其孙子赐封高官。到孝宗乾道六年,赐号文忠公,又赐太师官阶。皇帝对他的天才写照,至今仍不失最好的赞词,孝宗赐予《苏东坡传》的序言就盛赞他的浩然正气,使他的名气屹立如山,不可动摇。命运多舛太耀眼的光芒总是会引起他人的灼灼心火,且苏轼的处世态度往往是嫉恶如仇,遇有险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职场上的阴霾羁绊了苏轼一生,乌台的暗流褪去了昔日的光芒,颠沛流离取代了曾经的风光弥月,使他差点丢了性命,幸而当时王安石退至金陵,上书道:“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苏轼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的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虽然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但苏轼还是屡遭贬降,甚至遭到逮捕,忍辱苟活。”【2】直至被贬海南。一花一叶一世界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能驾一叶之扁舟,举起酒杯相互劝慰,他能悟出“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人生哲理。诗人虽贬至黄州,却以旷达的心态过着神仙般的生活。黄州也许狭隘,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使他引发敏感想象,对明月倾心,对美酒迷恋,他种起庄稼,与酒友夜游,享受远离官场的快乐舒适。他崇尚儒家思想,学习瑜伽术,还对寻求长生之道十分着迷。他在黑暗职场的拔河比赛中赢得胜利,是心灵的胜利。他远离喧嚣,归于淡泊,兴修水利,创办孤儿院,投身救济饥馑之中,以至苏轼从海南召回,百姓们对他恭敬不已。一蓑烟雨任平生斯人已逝,然青山苍苍,江水泱泱,东坡之风,山高水长。他的旷达胸襟和随遇而安的处世之道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赞叹,他的命运多舛,铸就了他多彩的一生,铸就了他不朽的诗句,或许正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千古不朽的。”一蓑烟雨,织就了风吹雨打的云淡风轻。合上这本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我写下了我心中苏轼的模样:“尝遍世间千百味,却以甘相谓。踏遍世间千百壤,唯有诗相随。品遍世间千百酒,最爱湖中醉。”苏轼,是我心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参考文献]【1】【2】林语堂.苏东坡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5.放逐与回归——读《苏东坡传》有感郑文嘉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典型,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林语堂先生所写的《苏东坡传》比较系统详细地讲述了苏轼的生活经历、政治经历、个人思想、文学成就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变化的苏轼。苏轼一直处于政治漩涡中,但他却风光霁月、从容应对,依然保留自己纯洁的心灵。这样的天之骄子,没有被那个时代捧在手心里。而如今,却被万人敬仰。说起“苏轼”,他不仅是宋朝的一个名字,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的会心一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是弹着铁板铜琶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民谣歌手;是做梦都一心挂念妻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痴情人;是写下“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的风流诗人。林语堂说:“由于苏东坡本人心智才华上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写的每一行诗上,正如我所看见的他那两幅墨竹上那乌黑的宝墨之光,时至今日,依然光彩照人,就犹如他蘸笔挥毫是在顷刻之前一样。”二十一岁时,苏轼与弟弟随父亲一起进京赶考,成为当时的第二名。当时颇富才情的他一举成名,然而有文采并没有使他的仕途有多顺利,反而是“一贬再贬,越贬越远”。在新旧党之争中因为支持旧党而遭排挤。从《苏东坡传》可以看出,苏轼并非否定改革,而是提倡温和的改革,这并不为当时激进的改革派所容。在他四十三岁这一年,苏轼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磨难——乌台诗案。出狱之后,苏轼被贬黄州。元丰八年,宋神宗驾崩,高太后临朝听政,重启司马光为相,因苏轼良好的“太后缘”而得到太后赏识,东山再起。晚年又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病逝于常州。苏轼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来来回回的过程中,我将概括为放逐与回归。对于苏轼来说,一生不是被放逐,就是在被放逐的路上。他的一生中最大的放逐莫过于“乌台诗案”了。“乌台诗案”究竟是什么?余秋雨先生是这样说的:“就是‘一群文化群体’的典型以文字陷害苏轼的案件”。即使当时皇帝和太后并没有要迫害他的想法,但他终究还是进了牢房。但放逐是外在的,回归的却是内心。被放逐的是他的躯体,不可禁锢的是他自由潇洒的心。林语堂先生在书中表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不可置否,林语堂在书中对苏轼的描写中带有浓浓的个人感情,所以书中对苏轼的正面评价也是与其他作品有所不同的。书中写道: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但由于作者的个人偏爱,书中也过分否定他人,如王安石,描写他是个怪人,“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也批判了王安石变法的固执与盲目。有人说:《苏东坡传》好在一个真挚有趣的人在写另一个真挚有趣的人。他有生生世世为兄弟的苏辙,也有虽不完整,但却被后世传为佳话的爱情。《苏东坡传》告诉我们,眼前的苟且,也可以活成诗和远方。6.永远的“美”人——苏东坡永远仅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目录和开头林语堂先生的话,我就对东坡先生有了第一个深刻印象——有“美”才。而往后看,东坡先生的形象就在我的脑海中成形了,他给我的第二个深刻印象就是——爱做美食。他的每一面,分开来看都让人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但是方方面面拼凑在一起,大概都会让人不禁感叹——这是一个有“美”德、有“美”才、有“美”生活态度的近乎完美的人。我认为,“美”人不是仅只外貌、外形上的美的,最吸引人的美是发自内心的,而东坡先生便是这样一个让人心悦诚服的“美”人,为何说先生是一位“美”人呢?这自然不是毫无根据的。从《苏东坡传》中就可看见,东坡先生是一位心怀天下的人,他会为百姓而思虑、不惜挺身而出,由此也可感受到,先生的内心是“美”的。但东坡先生才华横溢,诗词赋作,样样精通,于是,便总是格外吸引妇人,我想其原因,有一小半应是气质所在,毕竟这么一个正直、有才能的人,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想必是不差的,王安石虽与苏东坡的政治观点不一,但也与之私下交好,且东坡先生丝毫不论高低贵贱,下至路边乞儿都能聊上一二。可是,在官场上,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和周围格格不入,便会遭到排斥,被他人欣赏喜爱的同时,也会被厌恶。东坡先生虽被太后赏识,却也抵不住小人之诽言,仕途不顺,屡遭贬谪。但即使壮志难酬,东坡先生也坚持自己,不趋炎附势,也不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他尽心尽力为百姓,被百姓所称赞,又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便如鱼得水般,还建“苏堤”,成为“工程苏”,这样一位“美”人,到哪儿都不会被蒙尘。他不仅爱美酒,还爱美食;不仅爱美食,还爱做美食,是一位妥妥的吃货,他研制的美食,追求美味而制作成本低,所以受到百姓的追捧上千年,我尤其记得的就是“东坡肉”了,因为它不仅脍炙人口,还有了上千年历史的光辉。在黄州的四年,是东坡先生最难忘的时光。他在那里经历过精神孤独、物质困苦,却因自己如孩童般的天真与乐观,达到了创作的巅峰。在这期间所创作的诗文、书法、绘画与美食,都影响深远。远离家乡,东坡先生为何能与当地人情事物,融合得这么好?他去努力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寻得人间烟火,用那份人间温暖排解心中苦闷。用“美”到极致的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游山戏水间,不忘挥下笔墨,一首首耳熟能详的诗产生而便流传至今。不过,即使东坡先生这般“美”,也还是有缺点的,就比如在他政治上的短板,东坡先生曾经很个性地说过:不说出来自己不痛快,最终还是说吧,自己痛快要紧。看来这个“缺心眼”的东坡,讲话、做事逆向思维,并且不留任何余地,这正乃官场之大忌。政治官场上的诡辩莫测,不是能因为人的心地善良和才华才能而改变的。但那又怎样,东坡先生的脾气,并非挫折能改变的,他不唯唯诺诺,处事圆滑,一生碰壁,碰得头破血流,也碰得理直气壮,他也没有什么过错,只是作为文人的秉性,正如他弟弟苏辙所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树大招风的道理,在官场上体现更甚。他的父亲也对苏东坡先生评价过:“这孩子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不通机变,日久必遭人口舌之诬。”由此也可得知,东坡先生屡遭贬谪,仕途不顺,本身也有很大原因。“美”人,美人,再美,也难逃规则。如此“美人”,即使官场不得意,生活上也是可称上“美”的,他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对其关爱有加。尽管不如意事众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时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称为过得快乐和美好呢?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东坡先生“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谁说不是呢?他的“美”被世人所赞扬欣赏,旷古奇才的名声流传上千年,和他的诗词和美食一样流芳百世、经万古而流不尽!7.知东坡诗,懂东坡人赖承润一提到苏东坡,大家都会想到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但这还远远不够勾画出苏东坡的全貌。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作者用一首首诗词来记叙东坡先生的故事,抒发东坡先生的感情,因此,读懂书中各个时期东坡先生的诗,我们就能从中读懂东坡先生一生及其为人处世。《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在王安石的变法后,宋朝的社会开始急转而下。即使是获有美誉的杭州,也不是表面的那样安定祥和的。贫户因青苗法而无力还款,因叛卖私盐的囚犯正在蒙冤受罪,饥荒旱灾蝗灾,都是因为当时朝廷的勾心斗角,混乱的局面。这首诗是东坡先生被贬杭州时写给孔文仲的抗暴诗。这首诗写出了东坡先生对声势煊赫的官场的蔑视与失望,也写出了他对这“新政”的无奈和对百姓的同情。就如诗句所述:“我本麋鹿性,谅非伏辕姿”。麋鹿乃是温文儒雅之物,本是有与世无争之性,东坡不能做出俯首拉车的姿势。这句便能看出东坡先生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水调歌头》在密州中秋之际,合家团圆,却见不到自己的弟弟子由,便写下了这首词。“丙辰中秋,欢饮达旦,作此篇,兼怀子由”一开始便是东坡先生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写出东坡先生的重情重义与两兄弟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当时东坡先生遭贬数次,壮志难酬,愤懑惆怅,且子由不在身边,却为何能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抚慰各地离家游子人心的千古名句?其一是他早已看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规律;其二便是东坡先生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起作用了,自古以来世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在东坡先生死里逃生被贬黄州时,便过着安贫乐道的农舍生活,还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和《赤壁赋》等佳作,如《记承天诗夜游》中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就是这么一个“闲”字清楚地提现了东坡先生旷达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即使被贬也要活出自信。《和刘道原寄张师民》这首送给刘恕罢官出京的诗,用典极多,蕴含哲理。“仁义大捷径,诗书一旅亭”写出对所谓的“读书人”空谈仁义,实则是以此来求取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跳板。东坡先生学习是用来治国理政,充实生活的,并不是一味的谋求功名。“麦青青”一典,是用来指那些毕生追求功名之人死后,虽嘴含珍珠,却最终会夷为青青的麦田。“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运用了《庄子》的典故,一只专吃腐肉的乌鸦在吃死老鼠时,一只仙鹤飞过,乌鸦以为仙鹤垂涎那只死老鼠,便大声尖叫来驱赶仙鹤,但是仙鹤早已飞走。这两处用典,体现了东坡先生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于对小人争权的不屑一顾。即使当时政局小人众多,但是东坡先生仍然写了许多讽刺诗。如乌台诗案时,东坡先生承认了自己所作的《山村五绝》里“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讽刺青苗法的,“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盐法的。这几句诗都是讽刺当时“新政”带给百姓的痛苦,也讽刺了朝廷的做法引起了不满也没有改变的顽执,也恰好烘托了苏轼的爱国爱民。《八月十五日看潮》里“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两句的用意,是“讽刺朝廷水利之难成”。可以看出东坡先生是一个不畏强暴,刚正不阿,爱民恤物的人。《赤壁赋》与友人同游赤壁,一开始本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开心场面,却因朋友感伤“曹操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既而哀叹我们在这大千世界甚是渺小,生命之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与明月一起长存。东坡先生虽愀然片刻,便也得出了万物皆在变化中而未曾消逝,虽人生苦短,但只要活在当下,过有价值意义的每一天,欣赏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之景,便能活出精彩的真理。此赋写出了东坡先生那热爱自然、即使遭遇多次被贬也依旧保持乐观向上,不怨天尤人反而顺其自然的博大胸襟。才华横溢的东坡先生,无论是在处于生死关头时,还是享受着休闲祥和时,都会诗如泉涌。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感触,他写过冷嘲热讽的抗暴诗,写过启人灵思的山水诗,写过荡气回肠的爱情诗……虽然宋朝的东坡先生对我们来说遥不可及,但是那数以百计的诗文,已经一篇一篇的拼凑出了那个不畏强暴,忧国忧民,旷达乐观的诗人——东坡先生!知诗如知人,要想对东坡先生了如指掌,那就多去看看他的诗文吧。【参考文献】林语堂著.张振玉译.苏东坡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8.苏情苏性吴荣荣他——苏轼,王国维曾说三代一下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而钱钟书则夸赞他的诗说“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林语堂评价他“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无论是谁对他的夸赞,只能是远不止此,绝无过之,他自己对这些名誉,更像是身外之物,一堆附加值,远不及山间之景色秀美,远不及杯中之美酒,远不及与民畅谈的之欢愉。他是有一身的浩然正气,有一骨子的嫉恶如仇,一肚子的恬淡静雅,如夜空中的一轮皎月,风度翩翩,潇潇洒洒,却又平易近人。一、他的责任感苏轼在杭州时任太守时,慷慨解囊为百姓建立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担心百姓的饮水问题换新了年久失修的水管。因此,人们有了较好的医疗条件,有了甘甜的淡水,杭州人民对苏东坡敬爱有加,苏轼更是把杭州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为杭州做的远不止这些,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上苏轼留下了美誉千里的苏堤,又重修了西湖,做了一回除草匠。在洪水泛滥的徐州
苏轼坚持在第一现场,指挥全体将士抗洪救灾,这才堵住了洪水,救下了全城的百姓,事后他更是亲力亲为加强了堤防,建造了黄楼,他的以身作则更是深得民心,苏轼对那些犯人也是一视同仁,做了那些前人从未做过的事,给了前人从未给过的关心,亲视监狱,指定医生为囚犯看病,感动了犯人的家属,。苏轼一生为官走遍了半个中国,他的善迹也随他遍布了半个中国,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一心为民在所不辞,我们直到现在依旧记得他身上的责任感。二、他的仁爱心在神宗年间,朝廷的重权紧握在王安石手中,王安石实施了臭名远昭的青苗法,本意是好的,可是后来竟演变为对百姓的强行贷款,每家都得借款,还不上便是牢狱之灾,闹得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苏轼更是时刻为百姓做努力,不忍心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力陈变法的危害,多次上书于神宗,尽管年轻的皇帝并没有采取,苏轼却遭罢黜,激怒了王安石。但苏轼始终未停止与青苗法的斗争,在神宗去世太后摄政期间,苏轼深得太后信任,苏东坡总算把青苗法完全废止了,更是力请为百姓豁免债务。苏东坡的仁爱之心让他不畏强暴,始终为百姓着想,成为百姓之友。他的仁爱即使在他落魄之时,仍是半分未减。在惠州之时,有“一堆无主野魂的骸骨”没有归处,苏轼不但建造了大冢安葬,而且写了一篇祭文,安慰无名死者,“他还颇以那些骸骨有些残缺不完,必须合葬为歉”足以看出他善良的品质,在城西修造的放生池更是仁爱,在面对杀婴这种陋习时,苏轼坚决杜绝,更是身体力行为拯救婴儿努力筹善款成立救儿会,为婴儿的生存提供保障。他的仁爱为普通百姓,为囚犯,为死去的魂灵,为婴儿……所以林语堂说“我总以为,不管在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三、他的浩然正气苏轼有坦荡荡的胸怀,绝不向恶势力低头的浩然正气,从这些事,就可看出。细心看了《苏东坡传》的人就不难发现,苏子由的儿女包括孙女的婚配都是由苏东坡促成的,能做到两代人的媒婆,必定是人缘很好。而在随着他的宦海生涯浮沉,他自己更是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真正是四海之内皆朋友。林语堂“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厉害谋算,与他的人格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在任翰林学士时,政客们的嫉妒才会使他十分厌恶,多次想辞职,他不屑于和他人斗,更不会恨别人。在遇到他不认同的事时,他一定是“如蝇在食,吐之方快”。在乌台诗案过后,他更是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苏东坡这三个字像日月星辰,被照耀过的地方,都是明亮洁净,仍有千千万万的人喜欢他,他的正义凛然是刻在岁月的石碑上,带给我们的是无法磨灭的印记――他的醉心于山水,他的热切的责任感,他的仁爱之心,他的浩然正气,所有的一切汇聚成后人的仰望,苏东坡远不止是一个名字,更重要的是伴流传下来的一份沉甸甸的份量。【参考文献】[1]林语堂.苏东坡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9.官场不顺,人生不苦——读《苏东坡传》有感郭丘乾读完《苏东坡转》一书,苏东坡这个人物形象更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官场不顺的苏东坡,其实不苦。不信请看——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苏东坡的政治生涯可谓是异常曲折,而归结起来可以说是他政治上的二起二落。在幼年时由父亲教导学习,随后与父亲弟弟三人同时进京赶考并高中,此时的苏东坡初出茅庐,意气风发,可谓是他政治上的一起,此时的他才华横溢,才气外露,自然便引来了无数人的嫉妒与防备,可苏东坡对待政治却还略显稚嫩,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我眼中天下无一不好人。”正是他的这种心理,使他遭到了政治上的一落——乌台诗案,使他险些丧命。幸而后来王安石失势,太后摄政,才有了他的二起,此时的他更加成熟,对待朝政也更加得心应手,可他的一身正气却仍与朝廷中的歪风邪气格格不入,于是又遭遇了政治上的二落,一度被贬到了海南岛。经过了如此大起大落的他可谓是不顺啊。向往宁静,身不由己。苏东坡个人是非常向往田园生活的,以至于他多次把自己比作陶渊明,可他却往往不能如意。在他要在富有田园之美的江南度其晚年时,以为他可以乘一叶之扁舟悠然来往,“神游八级万缘虚”,真正悠哉悠哉时命运偏偏从中作梗,朝廷又将他重新任命。在他得意在朝居高官时,他请求过归隐,可太后喜爱他的才华,并以先帝为名挽留苏东坡,苏东坡被真正的感动到了,决心鞠躬尽瘁,报答这知遇之恩,可这一己之力怎能力澜狂挽,抵抗这污浊的朝政,这就犹如螳臂当车,于是他失败了,他又再度追求宁静,这时他流落他乡,四处遭贬,想要追求宁静更是无从谈起。一身正气,不合时宜。正如他问朝云的那样,“我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不是墨水,不是才华,而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东坡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一身正气,与朝廷中的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或许是朝政太黑,他四处碰壁;或许是太有才华,他屡遭弹劾;或许是不和时宜,他流落他乡……经历了这么多,大家肯定会不由的感叹道:“苏东坡真是个处处不顺利的人啊,他一定很苦吧!”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或许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才华横溢的苏东坡了,而我要说的是,如此不顺的苏东坡其实并不苦。生生不息,信念不衰。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念,那么就和行尸走肉没有什么区别了。”俄国作家冈察洛夫说过,如果信念的热力不能使心灵感到温暖,那定谈不上什么幸福。而苏东坡就是这么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那他的信念是什么呢?我觉得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便是他的信念。而罗曼罗兰说过,居于一切力量之首的成为所有一切的源泉的是信仰。而要生活下去就必须有信仰。同样,苏东坡也有信仰,在《苏东坡转》中它把苏东坡描写成了集佛教,道教与儒家思想于一身的人。因为信佛所以他很愿意积德行善,帮助他人。从书中他买来的房子还给老妇却不向老妇那个因赌博输的卖房子的儿子讨债便可看出,而此时苏东坡虽身无分文却还异常高兴,他还喜欢念佛,结交高僧,与僧人同游,逛寺庙。虽说苏东坡信佛,但他也不迷信。在他临死前,有人劝他此时要想来生,苏东坡轻声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可见他就佛教来生一说也不全信。而在他被贬海南时,当地人极其迷信,一味求神拜佛,苏东坡便自己当起了医生,为人治病。因为信仰道教,他渴望长生,于是开始炼丹,虽然失败,但却给他灌输了顺其自然的思想。又因为他的儒家思想,使他执政为民,执政以仁,处处为百姓着想。这三种思想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便形成了苏东坡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伟大信念,而在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的心里,任何的困难对他来说难道能算苦吗?江山多娇,寓情于诗。苏东坡一直都热爱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这秀丽山河也是苏东坡人生中的一位老师,他从这河山中悟出的是人生的大道,是直面困难,永不向困难屈服的精神,正如他在赤壁赋中所写的一样,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他喜欢游山玩水,与友人作诗。有如此美景相伴,何苦之有?血浓于水,亲情长存。在那艰苦的岁月里,苏东坡有着能同甘共苦的兄弟——子由,两兄弟互相帮助,共度难关。在他年轻时,他有着王弗这个能干的妻子照顾着,而在他第一次被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工程资金管理与融资合同
- 2024版服装设计制作与销售合同2篇
- 新媒体代运营协议范本模板 3篇
- 物业合同签订流程
- 供料协议合同范本范本版
- 《高压电力线路》课件
-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4年高考数学试题全真模拟密押卷(四)
- 二零二四年度钢筋工程验收标准合同2篇
- 2024年度货物运输代理合同:北京至上海3篇
-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课件绪论
- 成语故事课件一诺千金
- 巾箱秘术己庚辛壬癸部部分内容部
- Unit3Viewingworkshop同步教学设计【新教材】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环保行政处罚陈述申辩书
- 肺胀中医病历
- 单晶金刚石项目建设方案与投资计划(参考范文)
- 植物光谱反射率曲线规律及影响因素
- IQC(来料)检测报告模板
- 光伏组件拆卸及转运方案(二)
- 沥青检测报告(共10页)
- 家庭教育讲座(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