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性水消费高潮再起-北京人工造雪娱乐场所水资源消耗和环境状况调查报告_第1页
奢侈性水消费高潮再起-北京人工造雪娱乐场所水资源消耗和环境状况调查报告_第2页
奢侈性水消费高潮再起-北京人工造雪娱乐场所水资源消耗和环境状况调查报告_第3页
奢侈性水消费高潮再起-北京人工造雪娱乐场所水资源消耗和环境状况调查报告_第4页
奢侈性水消费高潮再起-北京人工造雪娱乐场所水资源消耗和环境状况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奢侈性水消费高潮再起北京人工造雪娱乐场所水资源消耗和环境状况调查

2010年,北京水资源危机仍呈加剧之势。继汛期降水量刷新了50年来的最低纪录之后,入冬至2011年1月下旬,北京始终没有出现有效降水,为北京60年来所仅见。无雪之冬,遍布于各郊区县的滑雪场所却依然银装素裹,生意火暴;城区的嬉雪乐园也四处开花,游客熙攘。这些场所的“雪”,无一例外是人工采水造出来的。滑“雪”场所的水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如果水资源危机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北京的发展注定将是不可持续的,建设“世界城市”的种种宏伟目标更将无从谈起。一干渴之都遭遇无雪之冬北京是严重缺水的特大城市,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首都发展的主要瓶颈。北京官方公布的数字表明,在进入21世纪以后的十来年里,北京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下降了一半。在北京市有关部门《关于〈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说明》中披露了相关数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干旱持续加剧,北京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已由20世纪末的不足300立方米下降到150立方米左右[1]。”自1999年起,北京进入明显的降水不足时期,水资源危机呈加剧之势。2010年,北京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降水偏少现象。气象部门监测显示,2010年前三个季度北京平均降水量为463.1毫米,比近十年均值偏少44.8毫米,比2009年同期偏少31毫米。一般情况下,主汛期的降水能占到北京全年降水的1/3甚至更多,然而2010年汛期的平均降水量仅为常年同期的25%,为1960年以来最少。北京市部分地区土壤有不同程度的旱象出现,局部地区达到重旱。2011年1月25日,《北京晚报》刊发报道称,近60年北京最晚的初雪日为1984年的1月29日,“北京市已经创下近60年最晚的初雪纪录”[2]。北京气象台专家对媒体解释,北京未出现有效降雪的原因是,这个冬天北京市空气相对湿度非常低,异常干燥,也没有水汽条件形成降雪。北京境内没有大江大河流过,城市用水主要靠老天爷降水、向地下打井抽水或者从邻近省份(以后还要从南方)调水。据北京市水务局统计,北京每年需水量达到37.9亿立方米,除了水库储存等因素外,尚有17.9亿立方米的缺口。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张彤对媒体称:“北京缺水的问题已经变成了常态。”在调水难度大、地下水采用强度已到极限的情况下,2010年的少雨无雪,对北京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无异于“雪上加霜”。二滑雪娱乐业:建立在完全依靠人工造“雪”基础上的空前繁荣在这个干旱之年的无雪之冬,众多人工造“雪”游乐项目却在北京城区和郊区县火爆开业,成为这片缺水土地上的一大奇观。北京有多少滑雪场,一直众说不一。北京市体育局为2010~2011年冬季滑雪运动造势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发布的消息称,“北京市17家滑雪场所以崭新的面貌投入运营”。但很多业内人士对“17家”这个数字并不认同。一个没有争议的事实是,位于各郊区县的成规模的滑雪场所,如石京龙、八达岭、军都山、怀北、渔阳、莲花山、云居、南山等,都在这个没有雪的冬天里照常营业;而位于各城区的一些休闲旅游景点,如“鸟巢”、龙潭湖、玉渊潭、陶然亭、海淀狂飙乐园、朝阳公园等也被“打造”成了市民参与冬季冰雪活动的嬉雪乐园。各滑雪场所生意火暴,游客人数也创下新的纪录。据《北京晚报》报道仅2011年元旦放假3天,被有关部门列入统计的12个滑雪场就接待游客5.7万人次,比2010年同期增长9.7%。[3]图1北京市区划内滑雪场及人造冰雪乐园分布无雪之冬却有这么多滑雪场所四处开花,雪从何来?笔者在很多滑雪场都见到了这样的场景:一架架巨大的造雪机喷吐着粗大的水雾,一条条雾龙在空中舞动着,须臾后落在地面上变成细碎的冰晶。一台台铲车把冰晶推向斜坡,铺成一条条熠熠闪光的“雪”道……所谓人工造雪,就是通过造雪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这些微小粒子(小水滴)凝结成冰晶落到地面,就变成了人造雪。在滑雪场,工作人员会在造雪的同时开动铲雪车,把人造雪花铲到事先平整好的坡道上,做成雪道。人工造雪在一些影视作品的冬景拍摄过程中经常被用来作为拟景手段。动物园为了给北极熊、企鹅等极地动物创造仿真环境,也会不惜成本地制造出冰天雪地。世界各地的滑雪场采用人工造雪也并不罕见。例如,在节水意识非常强的法国、美国,冬季时也会通过人工造雪满足冰雪运动爱好者的需求。1980年2月,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畔举行,由于雪下得很少,当地就铺了将近一尺厚的雪,保证了比赛的顺利进行。但是,像北京这样在常态下完全靠人工造雪维持运营的滑雪场,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并不多见。三滑“雪”是可持续的休闲娱乐项目吗?以前人们提到滑雪,一般指的就是一种在自然雪地环境里的特种休闲活动或体育运动。如今在北京地区,“滑雪”的概念已经有了全新的含义,由于降雪不足和雪期缩短,各个雪场不得不采用人工造雪的方式来保证滑雪道达到雪量方面的标准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滑雪渐渐地由一项亲近自然的活动转变为“亲近人工”的活动,成为一项需要以引入和消耗“客水”人工造雪为代价来支撑的大众时尚。图2一台造雪机正在造雪2010年12月22日是农历冬至,圆明园遗址公园迎来“皇家冰雪节”,号称要“再现清代皇家看冰嬉、御马踏雪的冰雪风情”。当然,清代皇家所踏的自然降雪,公园注定是无法“再现”的。这里的每一片“雪”,都是造雪机的产物。笔者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看到,小南园地区建成开放了一条200多米长的雪道,人造雪深处厚度达20厘米以上。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圆明园雪场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为营造雪中世界,他们每天晚上都要用多台造雪机人工造雪,打造人工雪景。圆明园遗址公园等地的人造滑雪场和人造雪景引起了一些公众和媒体记者们的担忧。他们担心,人工造雪势必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对整体水系也有负面影响。圆明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解释说,造雪所用的水来自园内绿化使用的灌溉管线,不会影响到整体水系的流通,而且融化后的雪水将渗透到土层中,间接起到浇灌作用。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官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市内人工造雪抽取的水一般来自于公园原有水体,雪景融化后也将回补地下循环利用;“鸟巢”等原无水体的旅游景点则采用“中水”造雪,不存在浪费水的现象。郊区一些滑雪场也声称他们是使用中水进行人工造雪。如,位于延庆的八达岭滑雪场自称70%以上的造雪水源来自周边镇村产生的中水,其节约的地下水相当于1万人1个月的生活用水(笔者注:这倒是为我们推算北京滑雪业的地下水消耗情况提供了一个参照依据)。同时,八达岭滑雪场通过回收,使70%的融化雪水得到二次利用。[4]这些解释并没有得到媒体记者们的普遍认可。就连北京水务主管部门内部,对那些所谓采用“中水”造雪的滑雪场也不乏质疑之声。一位节水工作者曾当面对笔者表示,“中水”是不能用于和人体接触的用途的。图3一些滑雪场对当地生态和沟谷地形的破坏触目惊心2010年底,记者冯永锋发表文章[5]一针见血地指出:“人造冰雪确实是个人见人爱的娱乐,可是从环境着眼,有多少人看到人造冰雪背后昂贵的生态代价?”针对人工造雪可以回收利用的说法,他批驳道:“人造冰雪所耗费的水资源是惊人的,一台造雪机每小时用水量约为十五六吨,人工造雪后,绝大多数会通过空气蒸发或渗透地下,这部分水无法回收再利用,造成巨大浪费。在北京这样一个城市水系基本瘫痪、区域水循环体系被打乱、很可能未来越来越干旱的城市,在冬天居然出现这么多使用大量水资源以满足人们的游乐,实在是太奢侈了。”四耗水数据之争一个目前被普遍忽视的事实是,郊区滑雪场造雪用水,多是以就近取地下水为主。几年前,北京曾就滑雪场经营开发过程中的地下水资源利用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在内的很多主流媒体都曾对滑雪业过度消耗地下水提出过尖锐批评。一位学者为反映北京地区滑雪场的发展缺乏科学论证,各有关部门指导监管不力的情况,提出了一组数据:当时的13个滑雪场一年需用水超过380万立方米,相当于消耗了北京4.2万人全年的生活用水。[6]媒体报道后,“有关部门”纷纷站出来批驳和“澄清”。中国滑雪协会辩称,当年北京实际投入经营的滑雪场为10家,经水务部门核定实际的全年用水量为41.63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为29.73万立方米。事实上,由于滑雪业长期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滑雪场在用水问题上耍“滑”的亦非个别现象,“有关部门”对北京那些大大小小的、城区和郊区的、对外营业和“内部使用”的滑雪场究竟每年实际消耗了多少水,也很难掌握最准确的数据。多家媒体援引业内人士根据《北京市滑雪场用水管理要求》规定的用水标准(滑雪场滑雪道年用新水量每平方米不得大于0.48立方米;滑雪场绿地每年每平方米用水量为0.3立方米)和北京滑雪场雪道面积作出的估算,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北京市每年人工造雪的用水量至少100万吨,每年所消耗的水量相当于北京市8300个家庭一年的用水量总和。一些业内人士对笔者介绍,通常1吨水可以造两立方米的雪。人工造雪后,绝大多数会通过空气蒸发或渗透地下,这部分水无法回收再利用,造成了浪费。而滑雪行业管理部门的官员则声称,滑雪场用于人工造雪的用水过程只是简单的物理过程,不但没有造成资源浪费,还对周边小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五人工造雪娱乐活动是不是一种奢侈型消费?北京市体育局为滑雪行业确定的宗旨是“生态文明建设与体育产业和谐发展”。这一宗旨的确反映了北京滑雪业目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即如何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的协调。探讨北京滑雪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其实并不在于滑雪业究竟消耗了多少水资源,而是这种完全依靠或基本依靠人工造雪来维持的产业,符合“绿色北京”、“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这些理念吗?如果不符合,那么它应该被限制在一个怎样的规模之内才是合理的呢?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层面指的就是“两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以人工造雪为主的北京滑雪行业是否属于“两型”产业?事实上,近几年媒体和公众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从未中断过。滑雪场能耗问题也曾引起一些媒体的热议。造雪机在将水转化成雪的过程中需要消耗电能来进行制冷和压缩。据了解,一台造雪机的功率平均要达到15~20千瓦左右,如按20千瓦计算,一台造雪机开一天的耗电就是480度。索道缆车在营业期间一直耗电运行。许多雪场为了延长营业时间,还开设了夜场滑雪,而这就需要在雪场加设大量大功率的照明设施。沈阳一家媒体刊文估算全市滑雪场仅造雪机能耗一项其“碳足迹”就相当于增加了约287吨碳排放。这家媒体指出,“每一个去滑雪的人,在参与滑雪运动的同时,就要背负上巨大的能源负债,让自己的碳足迹迅猛增长”。这家媒体呼吁,每个参与这项活动的游客都应该正确认识到滑雪运动所带来的高能耗负担,从而更加注重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好节能减排,为自己的“奢侈运动”做好碳中和,为自己的碳排放买单。[7]“奢侈型消费”是笔者在2009~2010年度《环境绿皮书》一篇报告中提到的一个概念。2010年4月15日,当新华社《半月谈》记者致电北京市水务局宣传处申请采访时,其负责人就明确对“奢侈型消费”的提法提出质疑。“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有这种需求,怎么能说是‘奢侈型’呢?”这位负责人还说:“打个比方说,以前一吨水能创造1元的GDP,现在通过洗浴行业能创造100元,水的利用效益大大提高,为提高GDP水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恐怕不能说是浪费吧。”持有重GDP轻水资源保护观念的人在我们的周围并不鲜见,但这话出自水务官员之口还是令人颇感意外。学者梁帆从环境伦理角度提出了判断一种消费方式是否属于可持续消费的标准:如果同一个东西可以用来满足一个人的需要或者另一个人的欲望但不能兼顾,那么合乎道义的做法就应当是把它分给前者,即需要它的人。更形象地说,“锦上添花”必须对“雪中送炭”作出绝对让步。北京的水资源可以做到“雪中送炭”(满足正常的生产生活需求)和“锦上添花”(满足部分人的特殊娱乐需求)兼顾吗?如果不能够,那是不是必须对后者有所限制?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9月29日至10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开就《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征求意见。“办法”第二十九条(特殊用水行业)提出:“禁止开办以下高用水企业:高档洗浴业;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滑雪场、高尔夫球场;月用水量超过5000立方米的戏水、游艺经营场所。现有上述高用水企业应当采取节水措施,分类计量,严格控制用水量,安装数据远传设备,按月向节水管理部门报送取用水量。”并在“修订说明”中提出:“规范特殊行业用水以及特定用水行为。重点对纯净水生产、洗车、洗浴、滑雪场、高尔夫球场、现场制售水设备等特殊行业用水以及工程施工降水、水源热泵等用水行为进行规范。”如果滑雪场不存在水资源的奢侈浪费现象,而是属于可持续性的消费场所,那么限制它的依据何在呢?其实,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强调滑雪场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滑雪协会《中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试行)》第十四条“关于人工造雪的要求”规定:“提高造雪效益,对气温、湿度、风况、水温等造雪条件要科学分析与掌握,水的有效率为65%~70%。当条件不具备时暂停造雪,以免造成能源及水资源的浪费。造雪量要适度,避免水资源浪费。人工造雪的用水要尽量利用四季地表蓄水,人工造雪的融化水要力争重复利用。”[8]六警惕滑雪场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生态破坏滑雪市场火暴背后的环境问题其实远不止水资源消耗一项。生态专家指出,许多滑雪场的兴建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修建滑雪场对很多小型山地生态圈来说无异于是一场灾难。滑雪场大多建在坡度适宜的山地、丘陵地带,这里往往不是纯粹的不毛之地,而是有着完整的乔灌草生态系统。滑雪运动对地形有特殊要求,雪道所经之处,必须将树木拔掉。冬季过后冰雪融化使得开辟出的雪道裸露在外形成植被“斑秃”。风大时,会引起扬尘;日晒雨淋,极易造成水土的流失。大量游客涌入滑雪,产生的废弃物也对雪场及其周围的环境产生了压力。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在发展滑雪市场中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图6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对比。右图山坡雪道上的植被状况就是非雪季的常态情况对此,《中国滑雪场所管理规范(试行)》第十九条“滑雪场所的环境、卫生要求也早有规定”:“滑雪场所在开发和经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尽量不破坏植被,不砍伐或少砍伐树木,滑雪道应顺山坡就势修建,必须进行的破土工程,应在两年内绿化完毕。”《全国旅游滑雪场管理条例(试行)》中,第二十二条也明确规定:“旅游滑雪场在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尽量不破坏植被,少砍伐树木,滑雪道应顺山坡就势,必须进行的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