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备考语法知识讲解实用课件(共50张PPT)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ddae55511f4eee532474a5f7665f0c/58ddae55511f4eee532474a5f7665f0c1.gif)
![中考语文备考语法知识讲解实用课件(共50张PPT)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ddae55511f4eee532474a5f7665f0c/58ddae55511f4eee532474a5f7665f0c2.gif)
![中考语文备考语法知识讲解实用课件(共50张PPT)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ddae55511f4eee532474a5f7665f0c/58ddae55511f4eee532474a5f7665f0c3.gif)
![中考语文备考语法知识讲解实用课件(共50张PPT)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ddae55511f4eee532474a5f7665f0c/58ddae55511f4eee532474a5f7665f0c4.gif)
![中考语文备考语法知识讲解实用课件(共50张PPT)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8ddae55511f4eee532474a5f7665f0c/58ddae55511f4eee532474a5f7665f0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法总复习词性短语类型句子成分复句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实词虚词词性一、实词1.名词
概念: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①表示人的名称,如:学生、同志、作家。②表示具体事物的名称,如:书本、高山。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如:政治、科学、友谊。③表示时间名称,如:早晨、明天。④表示处所名称,如:上海、中国。⑤表示方位名称(简称方位词),如:上、下、前面、东面、左边。语法特点①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②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面加“们”表示多数。③常做句子的主语或宾语。④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他昨天来了。”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①表示动作、行为,如:坐、听、宣传、禁止。②表示出现、消失或发展变化,如:有、发生、演变、消灭。③表示心理活动,如:爱、恨、担心。④表示使令,如:叫、让。⑤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如:能、会。⑥表示趋向(趋向动词),如:来、去、上来、出去。⑦表示判断(判断词),如:为、是。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可受副词“不”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大部分能带宾语。3.形容词
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意义的词。①表示事物形状,如:高、矮。②表示事物性质,如:漂亮、结实。③表示事物状态,如:快、慢。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除少数表状态的形容词外,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不”“很”修饰。③能修饰名词,经常作谓语或定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别:1.名词前不能加“不”,动、形前一般可以。2.多数形容词前可加“很”,动词一般不能。(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除外)。3.动词后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小妙招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4.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①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如:两个、二分之一、三倍。②表概数,如:几、许多。③表序数,如:第一、老三。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表示,不能用倍数表示。5.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①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物量词。如:个、只、件。②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如: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词。通常用作定语、状语或补语。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6.代词
概念:起代替或指示作用或用来提问的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①人称代词,如:你、自己、咱们。②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多少。③指示代词,如:这、那、如此。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二、虚词1.副词
概念:
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①表示范围,如:都、全、单单、统统。②表示语气,如:可、倒。③表示肯定、否定,如:不、没、是否、必须。④表示时间、频率,如:刚、恰好、立刻、偶尔。⑤表示程度,如:很、极、极其、略微。⑥表示情势,如:仿佛、渐渐、赶紧、亲自。
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作补语,补充说明程度、结果等。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和代词。2.介词
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一起,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语法特点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组成介宾短语后,才能充当句子成分。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副词和介词的区分虚词副词介词修饰、限制后面的动、形词。和后面的成分一起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动、形前
名、代前作用位置小妙招3.连词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①一般连词,如:和、与、并、或、及。②关联词语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如: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语主要运用在复句中。4.助词
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起辅助作用的词。①结构助词,如:的、地、得。②动态助词,如:着、了、过。③语气助词,如:吗、吧、呢。语法特点
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要正确。一般来说,定语用“的”,状语用“地”,补语用“得”。5.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唉、哦。语法特点
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6.拟声词
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如:沙沙、哗啦、咕咚难点指津区分介词和动词(1)动词可以单独做谓语;而介词不能单独做谓语,只能构成介宾短语之后做谓语的修饰成份。比如:真理在人民一边(在是动词单独做谓语)
我在黑板上写字(在是介词,与黑板上构成介宾短语做写的状语)(2)动词可带动态助词“着、了、过”。 到: 到北京了。到了北京了。(动词) 到北京去。不能在“到”后加“了”。到了北京去。(介词) 跟: 你跟我走。可写成“你跟着我走”。(动词) 你跟谁说话?不能写成“你跟着谁说话”(介词) 1.教育要面向未来。2.这件事教育了我。3.这件事,他和我谈过。4.这件事,他和我都知道。5.好大的山啊!6.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答案:1.教育:名词2.教育:动词3.和:介词4.和:连词5.啊:语气助词
6.啊:叹词
趁热打铁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
短语类型1.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结构形式:
名词+名词报纸杂志动词+动词讨论研究形容词+形容词聪明活泼代词+代词我和他数量词+数量词
四面八方
语法特点:
①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互换位置。
②有些并列短语不能前后互换位置,因为它有一定次序。例如:时间顺序,春夏秋冬。大小顺序,省市县。年龄顺序,老中青。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语言习惯,男女老少。
③组成并列短语的主体词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也有少数词性不同。例如:姐姐和我(名词+代词)。2.偏正短语
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中心语)。
结构形式:①定语+中心语(名词、代词)如:(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②状语+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如:[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
注意事项:“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3.动宾短语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结构形式:动词+宾语(名词或代词)。例如:动词+名词关心集体接受意见动词+代词感谢他们想念他4.补充短语
是由动词、形容词和在它们后边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组合而成的短语。其后构成被补充与补充的关系。结构形式:
①动词+补语。看清楚、去一趟、跑得快、走得急。
②形容词+补语。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漂亮极了。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5.主谓短语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主谓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结构形式: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例如:名词(代词)+动词例如:思想解放我们学习名词(代词)+形容词例如:阳光灿烂我们高兴
特殊主谓短语,即名词作谓语。例如: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口诀”秘授对于短语结构类型的辨识,可以借助几个关键词来识别:并列能嵌“和、而、并”,主谓能嵌“较、很、更”,嵌“的”和“地”是偏正,嵌“着、了、过”是动宾。可以嵌“得”是补充,出现“得”字更典型。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答案:
1.动宾2.并列3.主谓4.偏正5.偏正6.并列7.补充8.补充9.偏正10.主谓1.节约原料2.老师和同学3.阳光灿烂4.野生动物5.共同奋斗6.伟大而质朴7.学得好8.高兴极了9.马上回来10.今天星期天小练习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句子成分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则组成的,具有一定的语气、语调,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能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的语言使用单位。书面上要求每个句子的末尾用句号、问号或叹号等。完整的句子结构是:(定)主//[状]谓<补>+(定)宾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1.主语
句子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谁”或“什么”。(1)赵州桥非常雄伟。(2)将军家的厨师来了。(3)祥子有些胆怯了。说明:(1)常用名词、代词、名词性词语或短语充当。(2)句子一般具备主语和谓语。2.谓语
用来陈述主语,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1)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2)蜜蜂是画家的爱物。(3)我赞美白杨树。说明:(1)常用动词、形容词、某些名词或短语。(2)一般主语在前,谓语在后。3.宾语
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2)她从来不打骂我们。(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说明:(1)常用名词、代词、名词性词语或短语充当。(2)宾语和谓语共同陈述主语。(3)一般在谓语后面。4.定语
名词前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1)(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2)(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3)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说明:(1)一般在主语或宾语前面。(2)“的”字是定语的重要标志。5.状语
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附加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程度等
(1)[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2)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裙子的仙女。(3)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革命。说明:(1)常用形容词、副词或介宾短语。(2)表示时间和处所的名词也常作状语。(3)常在谓语前,有时也在主语前。(4)“地”字是状语的重要标志。6.补语
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带成分,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1)厚厚的积雪把一切都盖得<严严实实>。(2)颜色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3)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说明:(1)常用形容词、动词、副词、数量词或介宾短语。(2)一般在谓语后面。(3)“得”字是补语的重要标志。句子的主干
主干,是把句子的所有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掉,只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
例:我不相信那些骗人的鬼话。(主干:我不相信鬼话。)
例: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主干:水平和价值显示了智慧和力量。)
注意:提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保留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提出来。划分句子成分的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还有助词来区分,的定地状得字补。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1、【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划分句子的成分1、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2、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复句(一)概念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组成的句子。(二)特点1.复句必须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谓语结构。只有一套句子结构,不管有多长,中间有多长,中间有多少逗号,仍然是单句。2.复句里的每个分句不作为其他分句的任何成分。也就是说,各分句之间不存在主谓、动宾等结构关系。它们在结构上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
例:老杨走了,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村。(复句)
老杨走了的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村。(单句)1.并列复句
特点:分句间是平行、并列关系;可互换顺序,句意不变;有时用分号表停顿。
常用关联词:“也”“又”“还”“同时”“既……,又……”“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不是……,而是……”例:1.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递进复句
特点: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更进一层,顺序固定,不随意变动。常用关联词:“更”“而且”“甚至”“况且”“特别”“何况”“甚至于”“不但(不仅、不止、不光)……,而且(并且、也、还、甚至)……”“尚且……,何况……”
例:1.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向他提意见了。2.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3.选择复句
(1)表示两种可能情况,有所取舍常用关联词:“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例:
文天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与其现在后悔,不如当初好好去学。(2)表示无取舍,只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常用关联词:“或者……”“也许……,也许……”“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例:1.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2.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4.转折复句
特点:后面的分句说出与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常用关联词:“然而”“不过”“而”“虽然(尽管、固然)……,但是(可是、却)……”“固然……,还是……”
例: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5.因果复句
特点:各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前因后果
“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为(由于)……,所以……”“既然……,就……”
既然懂得了时间的可贵,那么就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2)前果后因
“之所以……,是因为……”
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6.假设复句
特点: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这种情况产生的结果
常用关联词:“如果”“假如”“假若”“倘使”“要是”等,和“就”“便”“那么”等配合使用
“即使(纵然、哪怕、就算)……,也……”
例:1.倘若没有解放军战士战斗在抗洪第一线,老百姓的损失就更大了。2.即使工作再困难,他也不会退缩的。7.条件复句
特点: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用关联词:“只要……,就……”“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智慧公园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时尚北京》杂志2023年第8期
- 第5课《黄河颂》【知识精研】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Chapter 1 Buying snacks period 6【知识精研】二年级英语下学期(新思维小学英语)
- 《施工平面布置图》课件
- (高清版)JJF(皖) 204-2025 气体、粉尘、烟尘采样仪综合校准装置校准规范
- 《烧结过程及机理》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圆球形状搅齿造粒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ID水控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铜铁插脚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软件系统项目实施方案(共3篇)
- 2024年全国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职业技能竞赛考试题库-上部分(600题)
- 2025年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一模)晋城市2025年高三年第一次模拟考试 物理试卷(含AB卷答案解析)
- 实验室5S管理培训
- 医院工程施工重难点分析及针对性措施
- 《滚动轴承-》课件
- 2025年春节安全专题培训(附2024年10起重特大事故案例)
- GB/T 44958-2024化工设备安全管理规范
- 《化妆品包装材料相容性试验评估指南》
- 6张精美甘特图图表可编辑课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