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开放的读书笔记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罗文婷_第1页
思维导图开放的读书笔记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罗文婷_第2页
思维导图开放的读书笔记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罗文婷_第3页
思维导图开放的读书笔记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罗文婷_第4页
思维导图开放的读书笔记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罗文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维导图,开放的读书笔记【摘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利用思维导图代替传统的读书笔记,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在阅读中思考,提高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形成阅读素养、语文素养。本文主要介绍了阅读整本书时,如何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及成效体现。【关键词】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追求的。阅读素养是评价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指标。在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国际学生素养评价项目(PISA)把阅读素养定义为“理解、运用和反思文章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素养,我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完成读书笔记,但是发现实效性不明显。书,是读了,可在读书交流会上能交流一般只限于作者是谁,人物有哪些,深点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篇文章)”“主人公有什么明显的性格特点”等,学生们几乎答不出来,要写读后感更是无从下手。我反思个人教学行为。当我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当我开出书单之后,当我要求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的时候,我有没有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促使他们理解、运用和反思呢?我有没有考虑过读书笔记的实效性?既然原有读书笔记形式不能发挥出实效性,就要改弦易帜,找具有实效性的读书笔记形式,以真正促使学生阅读素养、语文素养提高。思维导图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英国人东尼.博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它调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在实践过程中,它充分运用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是目前最接近人的大脑的学习模式和思考方式的工具和技术。受华南师大附小江伟英老师“图解语文”做法启发,我将绘制思维导图引进我的读书笔记训练体系中,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反思、运用阅读内容,推进学生阅读素养、语文素养的形成。导图具有形象性、层次性、关联性和可拓展性。将思维导图作为读书笔记的一种方式,能引导学生全方位开展阅读,尝试系统思考,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去思考所读内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拓展、深化阅读,可以直接反应出学生对某一本书的阅读程度,更具有开放性,也能发挥出学生个性特点,符合课程标准提出“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要求。小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未必是严格意义上的思维导图概念,只是借它能表现内在联系的特点,会带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读前绘制,整体感知,拉近距离思维导图能直接呈现书籍的框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整本书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是个孩子,和学生有着相近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聪明、顽皮、淘气,他的故事读来颇具真实性,马克·吐温自己也说过:“这本小说中的冒险故事确曾发生过。其中,有一两件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另外一些都是我少年时的同学们的。汤姆和哈克这两个人物形象都取材于生活。”读这样的故事,学生们不由自主被吸引住,进而产生羡慕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我提出全班共读这本书,学生兴致盎然。可是有同学已经拥有了这本书,有的却还没有。怎么办?打铁趁热,我提出问题,如何能让大家都快速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学生议论纷纷,有人提出将书中各章节的标题写出来就可以了,我充分肯定了这一想法,但用什么形式呢?我趁势提出用思维导图这一开放的读书笔记形式并出示了相关例子,学生们很快认同这一形式,因为这毕竟比单纯地抄写有趣得多,还能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呢。通过这一次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们不仅初步认识了思维导图,还亲手绘制了思维导图,产生了思维导图原来很有趣,绘制起来又很简单的看法,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二、读中绘制,呈现阅读,凸显个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较好地再现了学生阅读、思考过程中隐性的思维情况。该如何引导学生呈现个人独特的阅读思维过程呢?确定中心关键词1.阅读全书,整体把握思维导图这一开放的读书笔记,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整本书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阅读完整本书了,才能发现个人疑惑、个人欣赏之处,才能产生个人感想。因此要做好思维导图,阅读全书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2.出示例子,开启思维绘制出一张美观的思维导图,最难的是如何学会确定思维导图的中心关键词,如何确定思维导图的分支内容。为了让全班同学直观了解思维导图的主题可以从何入手,当学生一开始阅读时,我把蒋军晶老师介绍的几种“阅读单”(见图1)印制好给学生,让他们先完成这些表格,也为班级交流主题的集体讨论部分奠定基础。这些表格无声地告诉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展示个人阅读所得不仅是摘抄好词佳句,更还可以从情节、人物、作者简介、写作特点等方面来展示。学生们的思维被打开了,加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阅读过程时候,会自觉不自觉地思考,整本书中,最吸引自己的内容是什么,个人思维导图的主题可以是什么。图1蒋军晶老师的阅读单3.依据兴趣,确定中心确定思维导图主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能力程度,学生能选到一个切入点即可。在绘制《汤姆.索亚历险记》思维导图时,经过教师启发,有学生考虑展示作者写作背景,有学生考虑展示书中人物关系,有学生考虑要展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有学生考虑展示故事情节发展过程,有学生考虑要突出“历险”的各种险,有学生考虑突出历险时候的环境,有学生考虑展示本书的写作特点……学生们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他们主动地思考!这,正是我乐意见到的场面。当然,要尊重学生个人阅读感受,绘制思维导图并不限制主题,只要是与书本内容有关,能表现出学生对阅读内容思考程度的,都予以肯定。收集信息,深化主题学生确定好主题,要想呈现出一张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的思维导图,还需要在阅读基础上思考提炼相关信息。例如有学生确定的思维导图主题是“人物关系脉络”,于是在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专门查找与人物关系相关的资料,做好简要的摘录。这样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思维导图要求呈现的关键词句,既可以是书中语句的摘抄,也可以是学生在阅读基础上,摘抄相关语句再进行分析思考后自行写出来的语句,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有目的性的思考分析,学生对书本内容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初步形成个人的观点,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思维能力。(三)用心绘制,凸显个性在确定了中心关键词并提炼出相关内容基础上,就要引导学生着手绘制一张思维导图。考虑到学生是初次接触、绘制思维导图,多呈现三级指标,即包括中心词(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首先,将中心关键词成为思维导图的中央并展示出来,作为思维导图的一级指标。其次,找出与中心关键词紧密联系的其他关键词语,作为思维导图的二级指标,分布在一级指标周围;第三,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摘抄内容,调取相关资料,进行思考归纳后,用合适的词句表达出来,作为思维导图的三级指标。第四,思考这些内容的呈现方式。以绘制《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人物脉络”为主题的思维导图引导步骤如下:确定中心关键词为“汤姆.索亚”,用较大的字体呈现出来,作为一级指标;找出书中与“汤姆.索亚”关系较为紧密的人物以及和汤姆的关系,在中心关键词周围呈现出来,作为二级指标;结合书中介绍的故事,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标示在二级指标旁边,作为三级指标。通过这样的梳理,学生对书中的人物有了大致认识,比较深入的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在开展班级交流会时候,就能有理有据地阐述个人看法了。当然,利用网络查找一些美观大方的思维导图作为例子开拓学生思维是必要途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绘制带有个人风格的思维导图。经过了以上过程,学生们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便显得胸有成竹,绘制出了一批充分反映个人阅读收获的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的阅读收获,不再是呆板的、平面的、简单的摘抄,而是生动的、立体的、经过个人思考的、互相有联系的内容,手执这样的思维导图进行交流,不再无话可说,无言以对了。图2《汤姆.索亚历险记》人物关系脉络图图3《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关系图图4《鲁滨逊漂流记》事情脉络思维导图图5《我有大头下雨不愁》情节推进图三、读后绘制,深化阅读,拓宽思维交流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导图,使学生们不仅互通收获,也促使新的疑问产生。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阅读思维导图交流后,学生们产生了大量的疑问,梳理起来总共有这几类:一是关于书中内容的种种问题;二是关于冒险主题的小说,例如有类似的冒险小说吗,哪些小说作者是谁?主要写什么呢?三是关于作者的问题,例如作者还有其他小说吗?哪本最好看呢?四是我们能去冒险吗?我们要冒险的话该怎么做呢?于是,我号召学生再次阅读相关内容,再次绘制思维导图,再次交流,让思维的火花得到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一节课,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读一本书,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一本语文书,更加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或许整个小学阶段,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但当我发现学生又已经兴致勃勃地捧起一本本厚厚的书阅读时,学生能自觉提起笔来记录下自己所获所思所想所疑所问时,学生能自行确定思维导图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开始制作一张张思维导图时,我知道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开始初步有了属于个人阅读思考,初步有了属于个人的阅读感悟。思维导图,这一开放的读书笔记发挥了巨大的实效性。图6推荐冒险小说思维导图图7作者简介思维导图图8冒险小说推荐思维导图图9《苦儿流浪记》人物关系思维导图四、交流绘制,引导表达,形成素养为完成思维导图,学生们认真阅读,不断思考,摘抄、梳理、思考、绘制,促进了阅读素养提高,同时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一)引导思考,掌握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训练方式,由于它独具的发射性图形特点,促使学生围绕中心关键词不断思考阅读内容,推进对文本的理解,尤其是对了解文本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写作特点、作者及写作背景等方面有难以估量的作用,非常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个人观点。思维导图,不仅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时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也让学生们掌握了阅读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他们逐渐明白阅读时,可以找准一个切入点进行深入研读,也可以按照时间、情节推进、梳理人物关系、了解人物形象等方式去理清文章书本的脉络,还可以用分析文本的结构特点等方式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二)积累资料,利于交流绘制思维导图时候,学生们需要认真阅读,才能将对应的资料整理出来,这样必然会促使他们深化阅读以了解文本内容,以更多地掌握相关材料。通过这样的阅读积累,有了包括思考,摘抄、梳理、再思考、绘制的思维过程,学生们逐步形成具有资料证明的个人观点,再和他人交流读书感受时,就能围绕某个观点进行表达了,不再单纯说说作者是谁、文中人物有谁了,他们能从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写作特点、写作背景等方面进行交流。在近期举行的以“冒险小说群文阅读”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上,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们手执思维导图,找到和个人观点一样或接近的同伴,就相关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有了思考为基础的交流讨论,内容充实多了,大家各抒已见,既锻炼了口才,又深化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整理思维,利于习作为完成思维导图,学生们确定了个人感兴趣的侧重点,有目的进行阅读、思考,伴随着思考的阅读不再是浅尝则止,能围绕某个程度深入下去。思维导图展示了他们思维阅读收获。有绘制思维导图的要求,在一开始接触文本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初步确定了个人阅读的切入点,加上收集整理相关内容的内在思维过程,他们对文本的感受已经初步形成,写起读后感自然能水到渠成,学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写出主要内容后或只是将某个故事讲完就算,写不出个人感受。这时写读后感,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煎熬了,写出来的读后感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自然表露出个人看法,更具有真情实感,思维导图,这一刚引进的读书笔记训练方式,还存在很多不足,不少学生们绘制思维导图时,仍带有明显的常规读书笔记形式,只是增加了一些配图,显得更为生动活泼,思维性特点凸显不明确;利用思维导图把握情节,对于学生来说,尤显得困难,因为这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