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红楼梦阅读心得(五篇)_第1页
2023年红楼梦阅读心得(五篇)_第2页
2023年红楼梦阅读心得(五篇)_第3页
2023年红楼梦阅读心得(五篇)_第4页
2023年红楼梦阅读心得(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红楼梦,阅读心得(五篇)红楼梦,阅读心得篇一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许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爱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全部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宁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查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由于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或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凄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或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或许黛玉的确应当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忱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名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怒,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熟悉的那个傲岸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唯恐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赐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爱护与劝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爱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赐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固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莫非有一个天生喜爱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孤独的独守空房总是凄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假如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洁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孤独的单独生,单独死,莫非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固然无法再薄情人,说闲谈,只能单独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唯恐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看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照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或许会突然发觉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觉身边的袭人竟犹如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消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许多美妙的梦想和期盼,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红楼梦,阅读心得篇二

帘外一蓑烟雨模糊,梧桐在风雨之中,枝叶抖动,沙沙作响。不经意间,一两片黄叶自枝头飘落,于一地素白的秋菊之间显得格外萧瑟。我坐于窗下,桌上放着一杯茶,温热的雾气一点点溢出,慢慢散于秋风中。氤氲之中,我手捧一部《红楼梦》,细细品咂。

我深陷于红楼的梦境中,无法逃脱。贾府的富强到败落,从满园的欢声笑语到杂草丛生,我尽收眼底。

落红满地,她惋惜地皱眉,一双似睁非睁的眼不觉间流下泪水。这女子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除黛玉,谁还能有这般美妙?这般富有诗意的女子,有着这般细腻的心思……最终却还是落得一个凄惨的结局。

移步,抬头,见一女子在打理盆栽。兰花清幽,虚涵若谷,优雅淡然,风轻花落定。时间踏下轻快的脚印,卷起从前的漂亮悠闲而去,那与之有良师一起品茶论经的日子,慢慢模糊,而那良师,近在咫尺,却似远在天涯,带着一颗素心,期盼着执子之手。探春,纯净如你,顽强如你。

红楼梦中,贾府的女子有数人,我偏爱非议最多的宝钗。相对于林黛玉外冷内热、鲜活灵动,薛宝钗显得太冷静,也太无情——还记得宝玉生日群芳抽签占花名吗?宝钗抽到的那根签子上写着“任是无情也动人”,她动人是真的,无情亦不假。金钏去世时,她为王夫人开解;尤三姐之死,她更是冷漠。在宝钗眼里,尤三姐的死、柳湘莲的远遁,还不如伴计们吃饭重要。不错,她冷漠、无情,可是就算是她为尤三姐、柳湘莲尽洒怜悯之泪,甚至写下伤感的诗篇,又有何用?死去的不能复生,远遁的也回不来,倒不如打理府上的事。宝钗总是在别人不知情的状况下,悄悄地帮忙一些人,比方给和自己毫无关系的邢岫烟施以援手,雪中送炭,这种善心,她不愿别人知道。金钗雪里埋,名贵如你,孤寂如你。

由宝钗我得到了许多启发,就是小善与大善、感性与理性的区分。小善者,就是妇人之仁,外表会做出慈善状,当真的事关自己利益时,便就不再理睬,不愿真心付出。宝钗则是君子之仁,这个有才智的女子早就一叶知秋地参透世间没有永久的繁华,便有言:“姨娘是深知我家的,当日我家也是这样冷清不成?”今后,我知道了,做人应做大善者,并且不能被别人的小恩小善所迷惑。

迎春、妙玉、晴雯……这些女子,性格各异,像是让写活了一般。曹雪芹笔下,这些女子是那么活敏捷现,与当时的封建社会格格不入。评点四大名著,《水浒传》中,女子要么是水性杨花的,要么就是“母老虎”;《西游记》中,更是把女子塑造成一个个妖怪;《三国演义》里虽不乏有很多漂亮的女子,但终究是“祸水”……只有《红楼梦》,在一个女人还在裹脚的封建社会,写出了这样的大观园胜景——一个个姑娘。这本名著不仅是文学上的突破,更是社会思想上的突破。

或许第一遍读此书的人会觉得《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有悲有喜。但读过多遍的人再去读,便会觉得全书的风格都掩盖着一层淡淡的悲伤。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便道出了这一点,这是对全书的最好总结,也是的写实。从家族鼎盛到家道中落,从锦衣玉食到剃度出家。从荒唐、叛逆的少年开头,他便痛恨官场的人浮于事,不屑于政治的伪善面目,但他的生活离不开这种官僚体制的供给,无奈之下,《红楼梦》出于世。而无论那般生活,那种状态,对社会的批判、不满,在洋洋洒洒的文字间,都显得那么淋漓尽致。

一本红楼,一世浮华,半生成梦,爱恨成空。一个个身影在我脑海中出现,大观园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我坐于窗下,轻合书页,长叹一声,感慨万千。

红楼梦,阅读心得篇三

臧克家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诚不我欺矣。当我随着纷至沓来的村民走进崭新的农家书屋,看着爱不释手的摩挲着书架上的每一本图书,查找着自己心仪已久的精神食粮的乡亲们,在这散发着淡淡的芳香的气氛里,忍不住感动起来,我又重逢了我的良师益友———《红楼梦》。

妇孺皆知的她,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年少的我首先接触的名著就是她,此后,她就常伴在我的身边,塑造了我的人格,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方法,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平凡、充实、欢乐、自然。陪我度过人生最失意的几年,又见证我一步步从低谷走出,以致于成为我本科毕业论文的首选。

或许有人会烦于《红楼梦》只不过是些家长里短的日常琐事。为报答三生石畔神瑛使者的浇灌之恩,下世为人的绛珠仙子打算把一生的眼泪归还给他。这一感人至深的引子,使得字里行间洋溢着古典美的哀婉和感伤。华美唯美的描情绘景、工整严谨的诗词行文,无边的现实主义的写作标准……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曹翁都将古典文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诞生伊始,她就以强大的魅力制服了很多的心,而宝玉无疑是曹翁寄予最深,塑造最胜利的艺术典型。诞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他,“聪慧灵慧,略可望成”,是女娲补天的“通灵宝玉”,是日趋衰亡的贾府盼望之所在,但却走上了与封建家长期望截然相反的叛逆之路。

无论棍棒相加,还是温情奉劝,都不能使他回头。是他,在礼教几千年囚禁和虐杀女性的牢狱中,第一次发出“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儿便觉浊臭逼人”的呐喊,又是何等振聋发聩。

关于他的结局,许多人都说是当了和尚。其实不然,缘由有四:其一曹翁屡次点出了他的结局,第一回写到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初见通灵宝玉,更有诗为证“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百二十回,士隐更明确对雨村说出了宝玉的下落“前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带下凡,如今尘缘已满,仍是此二人携归本处,这便是宝玉的下落”。

这归本处,就是他真正的结局。他又说“仙草归真,焉有通灵不复原之理?”绛珠仙子已归太虚幻境,通灵宝玉自当复原为顽石。同一回又说“空空道人见那补天未用之石仍在那里”,这都说明他最终又回到青埂峰复原为无用的顽石,出家产和尚只是高鹗安排的结局,不是曹翁原意。

其二,高鹗在结尾也多处含蓄的点出了宝玉的结局。他没有经受曹翁“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难窘迫,自然达不到曹翁的思想高度,但他又无法违反残酷的社会现实。思想上的冲突反映在书中,就造就了宝玉结局的冲突。一方面“兰桂齐芳“,让宝玉被封“文庙真人”,成为宝玉自己痛恨的“禄蠹”;他又无法左右宝玉按自己的性格进展,他含蓄的指出了宝玉的真正结局,百二十回士隐对雨村说的“宝玉下落”和空空道人青埂峰下再遇宝玉的描写都说明白这点,而且通过宝玉最终装束的描写我们也可看出他的结局,“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我们不能见了光头就骂秃驴,如是和尚,他应身着袈裟才对,而不应是这样不伦不类的装束,他的结局应当是归彼大荒才符合实际。

其三,众所周知,宗教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出家为僧与他留在贾府振兴家业有何区分?都是“禄蠹”。更何况这与他性格是相悖的,他历来对和尚道士深恶痛绝,冷嘲热讽,甚至嫌和尚们脏,恐气味熏了尤三姐,又岂会自己当和尚?虽然他称和尚为师,屡次求和尚带了他去,也只是求带他回太虚幻境,而不是进庙出家。

其四,宝玉结局无非两种,即“真宝玉”还是“假宝玉”,曹翁塑造了一个面貌、身材、思想、举止甚至脾气言语都一样的甄宝玉,他最终“浪子回头”未辜负“天恩祖德”,成为日趋没落的统治阶级补天的“真宝玉”,宝玉口中的“禄蠹”,以致于“有了他,我竟要连我这个相貌都不要了”,从心仪已久到深恶痛绝,他对甄宝玉绝望透顶。

曹翁为什么要塑造两个完全一样但结局不同的宝玉呢?很明显,是为了真假对比。这个统治阶级寄予厚望的补天宝玉,始终是块“假宝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无材补天”的真顽石。因而,作为“真宝玉”对立面的“假宝玉”,结局也必定是迥异的,他不行能出家产和尚,由于和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块可以补天的“真宝玉”。

但是,他是真正的“山川日月之精秀”。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曹翁用漂亮女性的泪水酿出了芳醇甘冽的艺术之酒,剔除时代的局限,其艺术性和思想性即使在几百年后的今日,细品起,仍是熠熠生辉。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样,读着《红楼梦》一路走来,只觉顿悟颇深: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阅读心得篇四

月华如水,悄然浸满窗楣。捧起一本《红楼梦》,倚窗而坐,轻轻翻开书页,一处胜景映入眼帘,我静静地走进了书的世界……

迈入荣宁二府,扫瞄华贵的大观园,瞥见群芳的芳容与斗才,见证大家族的兴与衰。不知何时我被深深吸引,因其欢高兴喜,因其悲悲戚戚。犹记得黛玉提着花囊,拿着花锄,在潇湘馆一般清泉流过的沁芳闸,用纤纤细手撒落花瓣,悲吟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书外的我为此紧锁眉头,多愁善感的女子,自命清高的黛玉,怎能不让人牵肠挂肚?

“哟,老祖宗,”王熙凤是人未到而声先闻,“我可想死你了!”精明的人儿带着甜甜的嘴巴一同倒在贾母的怀中,喜得贾母乐不行支。只惋惜“机关算尽太聪慧,反误了卿卿性命”,这胭脂里的英雄竟落得可悲下场!“露轩影,惆怅离情,落月成孤倚。”

“莺儿,送这个给林妹妹,倘不够,再来拿。”宝钗牵挂着黛玉的病,虽然黛玉对自己总是冷嘲热讽。啊,真不愧“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难得如此大气,难得如此宽容,不愧是我之最敬。“声声催,忆当时辉,新月几流星。”

眼前拂过睛雯撕扇子做千金一笑,宝玉称“姐姐”叫“妹妹”地哄,香菱痴迷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湘云“襁褓之间父母违”的身世与青石板上酣然的睡态……“一声弹,指浑无语,单独立瑶阶。”

有人看《红楼梦》望出了轮回的悲苦;有人亲眼见证了世代的变迁;有人为大家族的兴衰而圆满心头。而我,同样如此,痴迷其中自拔,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三生石前,黛玉得以甘露滋润,脱草胎成人形时,为报浇灌之恩下世为人,“我把这一生的眼泪给了他,便也归还得过他了……”故所谓“冷月葬花魂”,花魂是谁?是黛玉自比罢!她仿佛早已预料到自己的结局,看到了落花终点穷途的幻灭。

《红楼梦》,我的心之所想,心之所向。我爱你把凡尘看的透彻,爱你把人物写得多姿,爱你把“荒唐”写得入木三分。一把辛酸泪,把我的生活也化作甘甜。正如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红楼梦》,我魂牵梦萦的世界!

红楼梦,阅读心得篇五

看了许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难过。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聚,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旧那么难受。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厌烦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终的成亲,我始终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怜悯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或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承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敬重。”

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行以理解的恶毒举动。

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当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或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

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快乐也没有不快乐,只是根据理所固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怀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敬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听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听从者。她是聪明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

她也熟识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判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盼望有美妙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由于母亲告知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承受。直到最终宝玉出家,她的悲剧到达高潮。

即使在这时,她依旧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完毕,她的苦痛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旧只能抑制着,这是她的“敬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或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全部的苦痛。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