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罪犯教育基本原理_第1页
第一讲-罪犯教育基本原理_第2页
第一讲-罪犯教育基本原理_第3页
第一讲-罪犯教育基本原理_第4页
第一讲-罪犯教育基本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罪犯教化的发展历史(一)奴隶社会人类社会出现罪犯的历史已特别久远,但在零星的早期监狱史料中,基本上没有罪犯教化的记录。中国奴隶社会的刑罚思想,是野蛮的报复主义,生命刑、身体性是刑罚的主要内容。虽然西周时期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但从史料上没有看到什么实际的效果。(二)封建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刑罚思想的变更,人们起先在监狱中对罪犯进行教化。明朝(山西省)洪洞县“苏三监狱”清末的监狱改良沈家本监狱改良主见:(1)建立新式监狱(2)监狱的宗旨在于感化人(3)监狱应当重视削减对少年犯的教化惩治(4)留意对监狱官吏培育(5)重视监狱理论探讨(6)主见制定监狱规则中国第一步监狱法典——《大清监狱律草案》明确监狱行刑必需贯彻对罪犯的“迁善感化”原则,这明显是受到了西方国家工业文明中“自由、博爱”精神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北洋军阀政府的监狱1913年司法部公布了《中华民国监狱规则》(二)国民党政府的监狱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司法部公布了《中华民国监狱规则》基本保留了1913年的《中华民国监狱规则》的原貌,只是个别条文的修改。规定了“在监者一律实施训诲”,训诲的内容主要是封建伦理纲常以及国民党党义,还有宗教教义。1949年至1966年曲折发展阶段方针的三次变更;196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的实施;教化改造创建人间奇迹。1966年至1976年停滞发展阶段1976年至今(1976——1981;1981—1989;1989至今)大发展阶段三像;六个字(教化、感化、挽救);三分工作(分押、分管、分教);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颁布;现代化文明监狱等等。新中国建立以来罪犯教化的发展二、罪犯教化的目的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行刑目的(1)首要目的——惩处与改造罪犯(2)主要目的——预防和削减罪犯(3)根本目的——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当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监狱逐步形成了以对罪犯的“监管改造”、“教化改造”和“劳动改造”三大手段为主的监狱工作体系

一、罪犯教化(一)罪犯教化:是指我国监狱为实现刑罚目的,在依法执行刑罚过程中,对罪犯所进行的以转变罪犯思想、矫正犯罪恶习为核心内容,结合进行文化技术教化和身心健康教化等方面的系统的影响活动。(二)罪犯教化的特征1、法定性(1)我国《刑罚》第46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实力的,都应当接受教化和改造(2)《监狱法》第三条、第七条对罪犯教化有规定,罪犯必需依法接受教化,这既是他们的法定权利也是他们的法定义务2、强制性3、综合性(三)罪犯教化的性质是由我国监狱依法实施的强制性再塑教化。是监狱执行刑罚的一项基本内容是监狱改造罪犯的一个关键手段是罪犯重新社会化的一种再塑活动(四)罪犯教化的任务一、转化思想,矫正恶习二、传授学问,培育技能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二、罪犯教化的目的(一)罪犯教化的目的和意义:教化目的是指通过教化把受教化者培育成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的人。其意义在于:一方面,它供应了罪犯接受教化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另一方面,罪犯教化目的是罪犯教化活动的起点,指导和支配整个罪犯教化过程,监狱必需依据教化目的去选择内容,接受确定教化方法和手段,组织确定教化活动。(二)确立罪犯教化目的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罪犯教化目的确定的物质前提2、生产关系是确定罪犯教化目的的阶级属性的因素3、罪犯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确立罪犯教化目的依据(三)罪犯教化目的的价值取向

1、罪犯教化目的应当体现罪犯个体的须要2、罪犯教化目的应当体现社会的要求3、罪犯教化目的应当体现社会须要与罪犯个体发展的辨证统一。(四)罪犯教化目的的基本内容(一)将罪犯改造成为社会的遵守法律公民(二)培育罪犯良好的思想素养、学问技能素养和身心素养其次节罪犯教化的原则罪犯教化的原则,是依据罪犯教化的目的和对罪犯教化的规律相识而提出的指导罪犯教化活动的基本准则我国罪犯教化原则的法律规定:《监狱法》规定:教化改造罪犯实施因人施教、分类教化、以理服人的原则一、因人施教原则(一)因人施教原则:是指依据罪犯的不同状况和不同特点,实行相应的教化内容和方法,进行有区分、有针对性的教化因人施教是我国古代教化家孔子的教化思想,是教化人、培育人的一条基本阅历。(二)因人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1、深化调查探讨,全面驾驭罪犯的基本状况“四知道”:是指监狱人民警察必需驾驭了解罪犯四个方面的具体状况,做到熟知熟记。

它是监狱人民警察的基本功,也是对监狱人民警察基本业务要求。

“四知道”的具体内容:

①知道罪犯的基本状况。包括罪犯的姓名、年龄、特征、文化程度、捕前住址、捕前职业等。

②知道罪犯的犯罪状况。包括犯罪性质、原判刑种、刑期、释放日期、犯罪案情等。

③知道罪犯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状况。包括籍贯、亲属、主要社会关系等。

④知道罪犯的改造表现状况。包括认罪看法、行为表现、奖惩状况等。

调查探讨的方法:深化“三大现场”:劳动、学习、生活三大现场调查方法:查阅档案、外出走访、视察、问卷、个别谈话、心理分析、集体分析等2、依据罪犯的不同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化主要是制定方案,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制定方案应当依据每个罪犯的具体状况,选择不同的教化内容、教化方法、教化策略因人而异教化方法的阶段性

3、留意因势利导就是要抓住罪犯思想波动的契机,向好的方面加以引导“契机”:亲属探望受到表扬或指责奖惩大会特殊事务等二、分类教化(一)分类教化:是指监狱在对在对罪犯进行分类关押、分类管理、分级处遇的基础上,针对某种犯罪类型的罪犯而实行不同的内容和教化方法进行教化的原则国外罪犯分类制度产生于16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595年、1597年荷兰建立的男犯监狱和女犯监狱是最早的。这种模式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此外,英国16世纪中期,也建立了矫正院、感化院。这可以认为是罪犯分类制度的萌芽,从罪犯分类制度的分期上看,这是初创阶段。这一阶段始终持续到18世纪末。最典型的分类制度是美国。1773年,美国建成沃尔特街监狱,监狱依据囚犯的性质分别关押。经过近3世纪的发展,国外罪犯分类制度进入形成时期,尤其是具有监狱改革里程碑意义的宾夕法尼亚制和奥本制在美国诞生。这对世界罪犯分类产生了广泛影响。此间,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都大力推动包括罪犯分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监狱制度改良。尤其应当留意的是,自1846年起,国际监狱会议在罪犯分类制度的发展中起了主动推动作用。罪犯分类制度的创新从20世纪初起先,大约持续了50年。罪犯分类工作创建了诸如矫正、康复的多种模式。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罪犯分类制度同其他社会政治制度一样得到较快发展,是罪犯分类制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罪犯分类制度具有广泛性、规范性、科学性、组织性的特点。罪犯分类方法、体系、理论得到全面创新。从国外罪犯分类制度的历史沿革上看,其历史分期具有明显阶段性。我国的罪犯分类制度的阶段性也很明显。只是现代意义上的分类制度起步很迟。1989年,司法部在总结部分监狱分类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对罪犯试行分押、分管、分教的实施看法,明确“横向分类、纵向分级,分级处遇、分类施教”的原则,同时,提出纯度要求。自此,全国大部分监狱按暴力型、财产型、性犯罪等实行分别编队。(二)贯彻分类教化原则的基本要求1、正确处理分类教化和分押分管的关系2、正确处理分类教化与集体教化和个别教化的关系3、加强分类教化的理论探讨我国目前的罪犯分类还依据罪犯刑期、犯罪性质认定,虽然可能解决了交叉感染问题,但深度感染问题的状况严峻。再从分类实施上看,我们的罪犯分类工作只是由集训入监队的少数干部依据犯罪性质排队“归堆”从教化内容上,也处于浅层次,满足内容陈旧,多年不变的几次大课。而且更科学的方法来矫正恶习,几乎缺乏这方面的实践。可见,罪犯分类制度的科学性任重道远三、以理服人原则(一)以理服人原则:是指在罪犯教化的过程中,要坚持摆事实、讲道理,耐性细致,谆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