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知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_第1页
汉语语法知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_第2页
汉语语法知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语法知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汉语语法知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问题背景

一次外出听课的偶然时机,让我接触到了一个教学实例。教师在教授三年级语文?槐乡五月》一文中,遇到了《@样一个句子“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教师让学生美美地读出这个句子,学生是这样读的“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发现这个情况后,授课教师以示范朗读的方式及时纠正了学生,把“披散在……上〞读在一起,但是学生依旧我行我素按原来的断句方式读了几遍。现场听课教师一丝无奈的笑声引发我的一些思考。

二、原因简析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断句错误,并且在教师的反复纠正下还是继续自己的错误呢?笔者分析有下列几点理由:

1.受到来自固定搭配的干扰

“在……上〞是学生熟知的介词固定搭配,学生还熟悉简单动词加“在……上〞,如:放在……上,写在……上,坐在……上等。“披散〞一词对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又受到之前学习的简单动词加介词结构的干扰,因此把句子错断为“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在教师示范朗读之后,仍受到固有思维的干扰,未能及时纠正过来。

2.学生汉语语法知识的缺失

学生显然对这个句子不熟悉,更详细地说,他们对“披散在……上〞这个动词加介词的结构不够熟悉,而被“散在……上〞给误导了。回家之后,我忍不住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动词加介词的结构。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互联网上关于语法的介绍竟都是关于英语的。而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其本身含有大量的语法规律,这些语法知识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是极少独自出现的。然而,及时补充相应的语法知识是极其必要的。

三、补充汉语语法知识的必要性

1.补充语法知识有利于增强朗读的流畅性

学生熟悉了相应的语法知识以后,能够更好地对文中的句子尤其是长句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停顿,降低把句子读破的几率。如,五年级下册?大江捍卫战》一文中第五段的一个长句: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这句话,最开始很多学生读不顺畅。假如学生知道句子的构成是主谓宾,则我们很容易就知道句子的主干是“他们救出了周运兰〞。他们救出了怎样的周运兰?分析句子中的定语,即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这样一来,句子成分相当清晰,读起来也就顺畅多了。

2.补充语法知识能帮忙理解文意

再如,五年级下册?大江捍卫战》一文中第五段的一个长句:在《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这个句子有点长,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一眼看到,只要能一口气读完就算不错了。原因是学生并未理解到底是谁的希望。假如他们知道“给〞后面是一大串的定语,只有“希望〞是真正的宾语的话,我相信句子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就是“他们给希望〞,给谁希望?给小江珊希望。给怎样的小江珊希望?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希望。给小江珊怎样的希望?以生的希望。明确了句子的成分,就明白了句子的意思,非但不会将句子读破,还帮忙理解了文意。

3.补充语法知识能够帮忙学生写作流畅,自主修改病句

语法知识的缺失,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病句的几率大大提升。因为学生既不分明一个句子能构成句子的根本成分,也不明白这些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常常会写出这样一些病句:早上我起床,我把裤子穿反了,把衣服穿正了;我有乌黑的眉毛,下面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在此根底上,小学高年级所提倡的自主修改作文、学生互改作文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学生自己都不分明哪些句子可以算对,哪些句子一看就是错的,常常在自改、互改的过程中不断向老师证实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除此之外,在考卷上作为考试工程之一的修改病句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而修改病句作为一个重要知识点,从未在教材中正式地、循序渐进地介绍过,这使得学生和教师都未能在思想上正视过这个知识点。学习根底的汉语语法知识,不仅能使学生在自己行文过程中注意语言叙述的准确性,也能在修改病句这一考试工程中顺利地过关。

4.学科间的关联性使补充语法知识成为必要

记得笔者小学时学语文,老师就没有系统地说过语法知识,甚至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笔者都是到初中才知晓的。十几年过去了,我所执教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仍然不知道何为主语、谓语、宾语,令我大为震惊。则可以想见,当英语老师在课上给他们介绍英语语法知识时,说到主格、宾格、所有格的时候,他们更是一脸茫然。试问,连汉语句子根本构成成分都没搞分明的他们,怎么去欣然接受由汉语翻译出来的英语语法呢?因此,笔者认为,语言学科间的关联性使得补充母语语法成为必要。

四、小学语文根底语法知识补充内容倡议

小学正是夯实朗读、说话、写作根底的重要阶段,为了引起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笔者倡议老师把需要补充的语法知识以小结的形式穿插在每个单元后的练习中。补充的内容笔者倡议如下:

1.关于词类、词性的补充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成实词和虚词两类。实词有六种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也有六种词性: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在词性的补充中,小学语文应以补充实词为主,因为实词的六种词性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是普遍存在并被广泛运用的。熟悉词性,无论对组词造句还是写作修改都将大有裨益。

2.关于句法成分的补充

汉语的句法成分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这几种。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对这六种成分都可以略作介绍,而不必面面俱到。其中,主谓宾是需要详细介绍的,这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构成的最根本的成分,是判断一个句子正确与否的根本依据。老师在教学生修改病句办法的时候,往往采用主干法,主干法就是要提取句子的主谓宾,在此根底上再加以分析。此外,很多学生对“的、地、得〞的用法搞不分明,知道了句法成分就简单多了。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形容词前用“得〞,既容易理解,又简单实用。

3.各类句式的系统介绍和补充

“把〞字句、“被〞字句、陈说句、反问句、设问句等。“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在试卷中比拟常见,但是在教材中并没有进行系统介绍,学生对这两种句式的互换全凭语感。而陈说句和反问句的互换,试卷中也常常不明确指出,而用“换一种说法〞来替代,皆因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这个知识点。这些语法知识点,教材中往往一带而过不作详细介绍,学生和教师也只把它作为一个考点来准备。其实,这些变化多端的句式正是小学语文写作中所短少的。

五、如何在课堂中处理语法问题

正如本文开始提及的课堂实例所述,学生如果在大脑里没有“披散在……上〞的意识,无论教师在课堂上范读多少遍去引导,学生依然很难改口。其实,读准这句话也不难。教师只要花费半分钟时间告诉学生,披散是一个动词,小辫儿是披散在肩上的,所以要连贯地读成“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在课堂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教师需要直面而不是回避,敢于直面的前提在于学生有一定的语法根底,一点就通。

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修改病句、古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