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体系规划_第1页
市域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体系规划_第2页
市域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体系规划_第3页
市域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体系规划_第4页
市域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体系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规划概况

规划背景规划目标规划思路1.1规划背景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在城乡统筹的进程中突破城市,建立全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体系。在5.12灾后重建的发展振兴时期,延续地域文脉,传承历史记忆。历史文化名城区位5.12地震中受损的文物古迹“全域成都”意象

为全面落实城乡统筹,构建“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特色化文态,我院编制完成了成都市第一个全域层面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划。全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划从区域中心到全球定位成都力争用30-50年时间成为世界二级城市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从单一体系到全域规划1.1规划背景成都规划的“三次跃升”迈向世界舞台的文化积淀1.2规划目标

近期通过对成都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文化脉络的梳理,构建一个充分展示和发掘成都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利用体系,逐步推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最终实现“世界文化名城”的长远目标。“三步走”途径迈向“世界文化名城”目标123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历史文化特色发掘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文化名城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1234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脉络建立全域统筹的保护利用体系构建有机整合的空间网络结构重塑延续不断的城市记忆体系5落实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举措“摸清家底”“全面保护”“整体保护”“记忆再现”“动态利用”1.3规划思路二、规划主要内容

文脉梳理与资源发掘市域保护利用体系市域保护利用规划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2.1文脉梳理与资源发掘

成都历史文化特色长江文明起源,巴蜀文化中心,地位突出的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城址不移、城名不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市域环境特色“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城市格局特色“以蜀文化为主体,兼容南北”的文化特色成都平原历史发展进程成都城市格局历史演变成都2.1文脉梳理与资源发掘

成都历史文化脉络

4大文化特征,11类特色文化

7条纵贯全域的历史文化脉络先导文明农耕文明工商文明复合文明建筑文化水文化古蜀文化三国文化传统工商业文化诗歌文化革命文化川西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陵寝文化移民文化成都历史文化谱系图成都历史文化脉络图沱江岷江道教传播路线茶马古道丝绸之路佛教传播路线金牛道古蜀人迁徙路线移民路线龙泉山龙门山2.1文脉梳理与资源发掘

成都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文物部门“三普资料”,从资源构成、空间分布、文化属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周边5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4处国家重要大遗址市域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拥有2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山青城山九寨沟都江堰黄龙大熊猫栖息地乐山大佛“三普”调查历史文化资源8512处,规划筛选出848处重要资源

全方位拓展保护利用范畴空间上,从“名城保护”拓展到”全域保护”2.2市域保护利用体系成都市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范围成都历史文化名城范围630平方公里12121平方公里成都中心城区

全方位拓展保护利用范畴时间上,从“古代”延伸至“近现代”2.2市域保护利用体系成都历史文化发展阶段2.2市域保护利用体系

全方位拓展保护利用范畴对象上,从“文物古迹”扩展到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历史文化资源构成要素文物古迹2.2市域保护利用体系

全域统筹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体系法定保护-登录保护-规划控制的分级保护控制文化展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分类利用引导成都历史文化保护控制和利用引导2.3市域保护利用规划

运用GIS分析空间分布特征、自然要素关联性、文化线路耦合度,形成“廊道+斑块”的结构。历史文化资空间评估山水关联度分析文化线路耦合度分析+++2.3市域保护利用规划

以“遗产廊道-天府名镇-大遗址公园”为重点的空间网络。市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空间结构图历史文化资源综合评估图“一核、两带、六廊、多点”的整体格局一核为中心城区两带为龙门山、龙泉山文化景观带六廊为历史文化遗产廊道多点为历史名城与天府名镇2.3市域保护利用规划市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规划图龙泉山文化景观带龙门山文化景观带中心城区26457311、宝墩古城遗址2、芒城古城遗址3、紫竹古城遗址4、双河古城遗址5、鱼凫古城遗址6、古城遗址7、金沙遗址1、龙泉山—龙门山廊道2、成都中心城—平乐镇廊道3、平乐镇—永商镇廊道4、成都中心城—泰安镇廊道5、都江堰—彭州—成都中心城廊道6、成都中心城—五凤镇廊道大遗址公园布局规划图历史文化遗产廊道布局规划图

市域保护利用举措打造26个天府名镇形成多处博物馆群落开展“文化天府”系列活动2.3市域保护利用规划天府名镇布局规划图

构建6条遗产廊道

生态绿廊、绿道、遗产、解说系统建设3大文化生态保护区

青城山-都江堰道文化、东山客家、川西民俗打造100处村落文化景观

川西林盘聚落

建设7处大遗址公园遗址公园与市域绿道相连周边发展观光农业、乡村度假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

重塑延续不断的城市记忆体系系统梳理“成都记忆”的线索与载体城市记忆的空间整合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

重塑延续不断的城市记忆体系以文脉为主题,挖掘各历史时期的记忆载体,全面彰显城市个性以绿道为骨架,串联整合形成集中展示网络,重塑“成都记忆”各历史时期的记忆切片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古城文化路径图中心城文化路径图

中心城保护利用举措中心城区依托绿道形成文化路径重点构建古城5条文化路径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

中心城保护利用举措加强古城格局保护打造古城12处文化节点打造历史地段,增加文化空间古城格局保护图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

中心城保护利用举措活化20处历史建筑

在修缮、复原的基础上植入现代功能,发挥其记忆传承、景观展现以及文化产业的资源效益。历史建筑空间改造模式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

中心城保护利用举措打造工业遗产品牌

针对东郊工业遗产普查和评估;确定保护性与改造性要素,制定建设导则再现“三线建设”时期的城市记忆构筑非遗展示网络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的后续建设构筑4级空间层次的非遗展示网络东区音乐公园效果图街头公园2.4中心城保护利用规划

中心城保护利用举措设立城市节庆大道设立人民南路天府广场—锦江段为节庆大道。开放名校人文空间引导大学校园向城市开放。

建设历史文化景观标识体系实施“特色地名景观标识”加强“餐饮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中心城历史文化景观标识布局图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城市开放意向人民南路天府广场天府广场锦江人民南路节庆大道三、实施成效

实施项目管理落实法规文件

2010年,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和共同签署了《共建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框架协议书》,标志着成都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0年,金沙遗址成为国家首批考古遗址公园。3.1实施项目

目前,宝墩遗址正在编制保护规划,鱼凫村遗址保护规划已完成并公布。金沙遗址鱼凫村遗址宝墩遗址3.1实施项目

历史文化名镇正逐步成为展现成都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中国博物馆小镇-安仁古镇南丝路第一驿站-平乐古镇西蜀水乡古镇-新场古镇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古镇3.1实施项目宽窄巷子文殊坊

宽窄巷子、文殊坊等历史文化街区塑造了成都新的城市名片。3.1实施项目2011成都双年展在东区音乐公园成功举办,体现了成都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成果。3.1实施项目

成都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举办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作为永久会址建立了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东丁字街民国建筑四圣祠北街17号基督教恩光堂三官堂街33号四川机诫局碉楼四圣祠北街12号民居四圣祠北街基督教教会旧楼四圣祠北街医院隆兴街42号民居刘存厚公馆西珠市16号祠堂街16号民国四川美术社祠堂街38号新华日报社祠堂街42号金秋茶社文庙西街80号民居花牌坊江源巷2号民居花牌坊街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