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
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在LB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用以分离产服酶的微生物
B.接种环蘸取菌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可用于计数
C.制作葡萄酒时将葡萄汁装满发酵瓶以保证无氧的发酵环境
D.制作泡菜时坛口用水封好,可防止外界空气进入
2.人体细胞内存在一套复杂的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
B.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功能特点
C.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对物质的选择性是相同的
D.各种生物膜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3.如图显示了长期使用某一种杀虫剂后,马铃薯甲虫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E
/
q
)
褪
笆
稿
庆
A.杀虫剂使马铃薯甲虫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B.马铃薯甲虫抗药基因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马铃薯甲虫在第12年后逐步适应环境
D.马铃薯甲虫种群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
4.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酰转移酶催化核糖体上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竣基间形成肽键。该酶对核糖
核酸酶敏感,但对蛋白酶不敏感。下列关于肽酰转移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肽酰转移酶在核糖体上合成
B.肽酰转移酶在核糖体中起作用
C.肽酰转移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
D.肽酰转移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5.下图所示为某种多倍体的培育过程,下列有关这一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物种a
物种b
A.物种a和物种b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
B.杂种植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
C.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既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也发生了基因重组
D.图示杂种植物的形成,说明物种a和物种b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6.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方法和选材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比色法鉴定橙汁中还原糖的含量
B.稀释涂布法可用于测定土壤中细菌、霉菌的种类和数量
C.哺乳动物血液和菜花都不宜作为材料用于DNA粗提取实验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没有颜色干扰适宜用于观察染色体数目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寒冷条件下其产量降低,科研人员推测这可能与植物体内的一种酶
(RuBisco)的含量有关。为探究其含量与低温(14℃)胁迫下玉米产量的关系,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玉米进行了一系
列实验。
(1)首先获得目的基因RAP1(编码RuBisco大小亚基组装的分子伴侣)和LSSS(编码RuBisc。的大小亚基),再利
用酶将目的基因分别与结合,并用法导入普通玉米中,获得转基因玉米。
(2)在实验中(如图),图1应使用_______玉米,与转基因玉米(图2、3、4)一起在25℃的温度下生长了三周,然
后将温度降低到__________生长两周,然后又升高到25℃。
123
(3)描述上图所示实验结果:;为使实验严谨,应补充一组对照,具体处理是:。
(4)此外科研人员还对株高、干重及叶面积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RuBisco可能是通过影响叶面积的大小来影响
光合作用强度进而影响产量的。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还需要»
8.(10分)为了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科研人员从其他植物中得到矮杆基因C(图1),将其与质粒(图2)重组,
再借助农杆菌导入水稻中。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构建重组质粒;一般使用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
(2)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水稻的,将C基因导入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筛选被转化的
水稻细胞;要得到相应的水稻植株,要利用.
(3)用__________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染色体上;此外,还需要在个体水平上进行检测。如果检测显示C基因整
合到染色体上,但水稻并没有矮化,请分析可能的原因:;o(至少答两点)
9.(10分)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
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以下是关于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
图1枪乌贼星状神经节
---突触前----突触后
A§
0,8*16(ms)
1234刺激次数
图2河豚毒素对电位的影响
(D在图1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导致突
触后神经元兴奋。
(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
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推测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检测到,在使用TTX后突触前膜处的Ca2+内流逐渐减弱,由此推测“突触前动作电
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九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
推测的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BAPTA——是一种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
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
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
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
实验结果:.
第三组:(写出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O
10.(10分)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回答下列问题。
(1)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来自o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
;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___________.
(2)果醋发酵过程中.适宜的温度为℃o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将乙醇作为底物,将(填乙
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从而实现醋酸发酵。该过程需在_____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
(3)豆腐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腐乳中甘油、脂肪酸及小分子肽、氨基酸的含量增加,说明这些微
生物能产生___________.
(4)泡菜发酵中期,主要是(填微生物种类)进行发酵,pH明显下降,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
11.(15分)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是野生型酵母菌的突变菌株,其线粒体功能丧失,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科研人员为获
得高产酒精的呼吸突变型酵母菌进行了相关研究。
(D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首先要通入无菌空气,目的是。一段时间后密封发酵要注意控制发
酵罐中的条件(至少答出2个)。
(2)为优化筛选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条件,研究人员设计了紫外线诱变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表中A、B、C分别
是o据表中数据分析,最佳诱变处理的条件为o
组别I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
照射时间/minA1.51.52.02.02.02.52.52.5
照射剂量/W1215171215B121517
照射距离/cm1820222022182218C
筛出率/%371351564711
(3)TTC是无色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足量的还原剂[H]反应生成红色物质。为筛选呼吸缺陷突变菌株可以在基本
培养基中添加,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如果出现的菌落则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
原因是。
(4)科研人员为检测该呼吸突变型酵母菌是否具备高产酒精的特性,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推测
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__________(填“适宜”或“不适宜”)作为酒精发酵菌种,依据是。
>
>、
.
次
)
假
更
要
筐
堂
融
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析】
本题考查选修一课本上的一些实验,包括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果酒的制作、泡菜的制作,回忆和梳理这些实验的原
理、过程、现象以及一些注意事项等,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
A、分离产服酶的微生物的培养基应该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而LB固体培养基中有氮源,A错误;
B、接种环蘸取菌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分离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只能用于菌种的分离,不能计数,B错误;
C、制作葡萄酒时,葡萄汁不能装满发酵瓶,要留1/3的空间,一方面防止发酵液溢出,另一方面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
吸并大量繁殖,同时消耗发酵罐中的氧气,创造无氧环境酿酒,C错误;
D、制作泡菜时坛口用水封好,可防止外界空气进入,D正确。
故选D。
2、C
【解析】
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
功能上紧密联系。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
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
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
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
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
A、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体现了细胞膜的信
息传递功能,A正确;
B、血液透析膜可将代谢废物透析掉,留下有用的成分,这模拟的是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点,B正确;
C、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对物质的选择性是有所不同的,C错误;
D、各种生物膜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C.
3、B
【解析】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
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
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
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
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农业生
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
虫被保留了下来。
【详解】
A、杀虫剂使马铃薯甲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越来越高,A正确;
B、马铃薯甲虫抗药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错误;
C、12年后马铃薯甲虫的种群密度维持相对稳定,因此说第12年后逐步适应环境,C正确;
D、马铃薯甲虫种群个体间存在抗药性强、弱等性状差异,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
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4、A
【解析】
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肽酰转移酶对于核糖核酸酶敏感,但对蛋白酶不敏感,说明该酶的化学本质是RNA,在细胞核
合成,A错误;
B、该酶催化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核糖体,B正确;
C、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C正确;
D、酶的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故选A.
5、C
【解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多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
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杂种植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但可能含同源染色体,例如:
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的三倍体西瓜,B错误;图示多倍体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有性杂交、染色体加倍,
因此既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也发生了基因重组,C正确;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图示杂种植物是不育的,说明
物种a和物种b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6、B
【解析】
1、本尼迪特试剂是检测还原糖的试剂,它与还原糖反应颜色由蓝色变为红黄色。
2、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来测定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平板划线法可以用于菌种的纯化和分离。
3、DNA粗提取实验材料,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详解】
A、橙汁的颜色会干扰沉淀量的判断,A错误;
B、稀释涂布法通过菌落的数量来代表活菌数,通过菌落的形态特征来鉴别其种类,B正确;
C、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而白细胞数量少,均不适宜做提取DNA的材料;菜花是植物
细胞含有大量的DNA,可以作提取DNA的植物材料,但在提取前需先去除细胞壁,C错误;
D、洋葱内表皮细胞不分裂,不会形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
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
析、处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载体(质粒)农杆菌转化法/鸟枪法/花粉管通道法非转基因(野生型)14-C
与1和2相比LSSS(3)和LSSS-RAF1(4)组玉米长势较好,且3和4组无明显差异野生型玉米一直在25℃的
温度下生长测定各组中RuBisCo酶的含量及成熟时玉米籽粒的干重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该实验探究RuBisco含量与低温(14P)胁迫下玉米产量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
玉米的种类,因变量是玉米的长势。图中显示2、3、4是不同的转基因玉米,则1组应该是非转基因玉米,作为对照
组;长势较好的是3、4两组。
【详解】
(1)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将目的基因与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到限制酶和
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导入普通玉米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2)根据题意分析,2、3、4组玉米都是转基因玉米,则1组应该是作为对照组的非转基因玉米;根据题干信息已知,
该实验探究RuBisco含量与低温(14C)胁迫下玉米产量的关系,因此将四组玉米一起在25C的温度下生长了三周,
然后将温度降低到14C生长两周,然后又升高到25℃。
(3)据图分析可知,与1和2相比,LSSS(3)和LSSS-RAF1(4)组玉米长势较好,且3和4组无明显差异。为使
实验严谨,应设置一组不经过低温处理的对照组,具体处理是野生型玉米一直在25℃的温度下生长。
(4)实验结果表明RuBisco可能是通过影响叶面积的大小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进而影响产量的,为进一步验证该结论
还需要测定各组种RuBisCo酶的含量及成熟时玉米籽粒的干重。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图形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
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8、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和DNA连接酶感受态法/Ca?+处理法愈伤组织潮霉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分子杂交方法/DNA分子探针法整合到染色体上的C基因没有表达(转录)C基因在水稻细胞中的表达产物
没有相应的功能
【解析】
分析题图:图1矮杆基因C的两端有EcoRI酶识别位点,图2质粒有EcoRI和BamHI酶识别位点,所以对基因C和
质粒用同一种酶EcoRI酶切割,再用DNA连接酶连成重组质粒,通过感受态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中,让含C基
因的农杆菌侵染水稻。
【详解】
(1)构建重组质粒时,应用同一种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并用DNA连接酶连成重
组质粒。用感受态法/Ca2+处理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
(2)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水稻的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根据重组质粒中的抗生素基因,在培养基中添
加潮霉素,筛选被转化的水稻细胞;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转基因水稻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
(3)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染色体上采用分子杂交方法/DNA分子探针法。如果检测显示C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
但水稻并没有矮化,则可能是整合到染色体上的C基因没有表达(转录)或C基因在水稻细胞中的表达产物没有相应
的功能。
【点睛】
解答本题需明确几点:1.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2.目的基因插入点应在运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
以保证目的基因的表达。
9、神经递质受体由于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
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能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不能检测到
突触后电位的变化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
但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解析】
1、突触的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
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
(1)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由于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
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
(3)第二组中,BAPTA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注射BAPTA,接着在突触前
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能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是由于神经递质无法释放,不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
变化。
第三组中,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由于没有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
因此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笼锁钙”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故能检测到突
触后电位的变化。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中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机理,该内容是高考中常考知识点,考查通过对题干和图片信息的
分析,建立与教材知识的联系,来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0、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有氧呼吸,菌体快速增殖无氧呼吸,产生乙醇(酒精)30-35乙
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有氧脂肪酶和蛋白酶将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乳酸菌
【解析】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氨基酸。
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
【详解】
(1)酒精发酵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来自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
菌。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
(2)果醋发酵适宜的温度为30~35'C。在有氧的条件下,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
醋酸,从而实现醋酸发酵。
(3)豆腐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微生物可以产生脂肪酶和蛋白酶,可以将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故腐乳中甘油、脂肪酸及
小分子肽、氨基酸的含量增加。
(4)泡菜发酵中期,主要是乳酸菌进行发酵,pH明显下降,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
【点睛】
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醋酸发酵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11、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社区团购合同范本
- 再生资源回收收购合同范本
- 化工储罐出租合同范本
- 加盟艺术培训合同范本
- 债权置换合同范本
- 农土租赁合同范本
- 加工店转让合同范本
- 中介拿钥匙装修合同范本
- 劳务包活合同范本
- 劳务派遣辞退合同范本
- 2025年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小学科学点亮我的小灯泡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 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沪科版(2019)第三单元项目六《 解决温标转换问题-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设计
- 【湘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
- 《急性左心衰》课件
- 新生儿胃肠减压护理
- 二零二五版洗煤厂与矿业公司合作洗煤业务合同3篇
- 2024预防流感课件完整版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 DL∕T 2447-2021 水电站防水淹厂房安全检查技术规程
- 煤矿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