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密码》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提升:必修三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1页
2023版《高考密码》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提升:必修三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2页
2023版《高考密码》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提升:必修三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3页
2023版《高考密码》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提升:必修三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4页
2023版《高考密码》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提升:必修三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单元检测提升(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密码原创)1983年我国平均每1000人出生了18.62人,死亡了7.08人。1983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A.1.862%B.0.708%C.1.154%D.2.570%解析:1983年的出生率是1.862%,死亡率是0.708%,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答案:C2.在沿海滩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高层芦苇茂密,中、低层绿草如茵,大量的禽鸟齐聚其中,水下还分布着大量的文蛤、蟹、虾和鱼等。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芦苇、绿草属于生产者B.文蛤、蟹、虾和鱼都是第二营养级C.其生物群落只有垂直结构D.生态系统稳定性与信息传递无关解析:文蛤、蟹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生态系统稳定性离不开信息传递。答案:A3.以下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A.②③B.④C.⑥D.⑤⑦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即题图示中的④。答案:B4.以下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局部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遗传病发病率,选择在有患者的家族中进行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注意翻开电灯D.计数酵母菌数量,计数小方格内部的菌数,舍弃压线的酵母菌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局部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会使结果偏大。调查遗传病发病率,选择在有患者的家族中进行,患者多,会使结果偏大。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注意翻开电灯是正确操作。计数酵母菌数目,要统计相邻两边压在小方格线上的个体,否那么结果偏小。答案:D5.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鸭子、水稻→鸭子、水稻→有害昆虫→鸭子等,鸭子在前一个食物链中为初级消费者,在后一个食物链中为次级消费者;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时间某一区域所有生物的总和,除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外,还包括其他生物;水稻和红萍的分层分布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答案:C6.如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解析: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不一定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如呼出的二氧化碳。答案:D7.微山湖是山东境内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二十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二十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开展,城市居民剧增,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垃圾涌入该湖。湖水变得不仅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据有关专家说,近几年来,微山湖中已消失了一些物种,例如,四鼻孔鲤鱼、野鸭、水螅等。上述的现象说明的道理主要是()A.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B.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C.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解析:微山湖原来生物种类繁多,景色优美,而今却是湖水浑浊,腥臭难闻,原因是城市居民剧增,大量的工业污水、生活垃圾涌入该湖,这说明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答案:C8.(密码改编)以下有关生态学规律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无氟家电的使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的D.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表达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无氟家电的使用能减缓臭氧层的破坏,不能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A9.以下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选项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解析: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而不是接纳各种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不能让人类对保护区有较多的干扰。迁地保护就是对那些在原产地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不仅是野生动物)加以保护。对于濒危物种应禁止采伐或捕杀,并采取人工繁育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答案:D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乙→乙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析:M时甲种群与乙种群数量相等,甲种群相对数量呈下降趋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答案:B11.某地的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爬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而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就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的辣椒,还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以下相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作为分解者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表达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解析:该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人的作用很关键(灌溉、施肥、除草等),不是只需要输入光能即可维持稳定,所以A项错误;螃蟹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必须先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盐,才能为蔬菜和黄瓜提供养分,所以C项错误;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而不是只包含螃蟹,蔬菜、黄瓜这三种生物,所以D项错误;辣椒的驱虫作用显然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做到的,所以B项正确。答案:B12.(密码原创)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在“标志〞兔时,如果其腿部套上较重的铁环,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B.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其抵抗力稳定性也相应较低C.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是往复循环的,能量也应该伴随着物质的循环而循环D.假设食物网中草能提供nkJ的能量,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高能量值为1/125nkJ解析:在“标志〞兔时,如果其腿部套上较重的铁环,标记的个体可能会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导致再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会变小,也导致再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更容易被捕捉,所占的比例会变大,所以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高或低;由于该草原中生物种类比拟少,营养结构比拟简单,所以其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低;“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中的“物质〞是指含有化学能的有机物质(如糖类、脂质、蛋白质),而“物质是循环往复的〞中的“物质〞那么是指根本元素(如C、H、O、N、P……),二者本质含义不同。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从草到鹰共有3条食物链: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通过食物链草→兔→鹰或草→鼠→鹰,鹰获得的能量最高,为nkJ×20%×20%=1/25nkJ。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2分)甲图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答复:B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______株/(100m2·年)(以“+〞代表增强,以“-〞代表减少)。从图甲中B→B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______株/(100m2·年)(以“+〞代表增强,以“-〞代表减少)。从图甲中B→C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该年份中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特点可以用图乙______曲线表示。(2)该森林生态系统曾在R时(丙图中)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从图丙曲线分析,S时以后该生态系统一定经历了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中,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太阳能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3)在T时后的一段时间内(丙图中),对该生态系统中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食物链环节ⅠⅡⅢGP和NPGP=55.6×102NP=1.3×102GP=176×103NP=6×103GP=59.3×106NP=49.5×106NP/GP0.020.030.85R54.3×102170×1038.8×106未利用——62.8%99.7%①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B历时5年,种群密度减少了5,变化率为-1。B→B历时5年,种群密度减少了5,变化率为-1。B→C种群密度减少,年龄组成是衰退型,可用乙图中的c表示。(2)该森林生态系统曾在R时(丙图中)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S时以后该生态系统一定经历了次生演替。该过程中,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的太阳能先增多,演替稳定后能量趋于稳定。(3)由于田鼠细胞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植物细胞呼吸强度相对较低,所以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76×103)/(59.3×106)×100%=0.3%,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答案:(1)-1c(2)次生演替(答演替不对)先增多后趋于稳定(3)①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田鼠细胞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植物细胞呼吸强度相对较低)②0.3%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14.(18分)图1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2对应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1)可能影响该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填字母)A.空间B.营养C.年龄组成D.季节变化(2)为提高经济效益,在生物捕捞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________点。(3)图2可表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其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4)假设该经济鱼类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一条长到4kg的鱼需消耗海洋植物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为10%)。(5)每年均有大量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海洋,请根据生态学原理,指出可能产生什么负面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可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空间、营养、年龄组成、季节变化等。(2)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在生物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