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贸易体制下服务业的开放_第1页
多边贸易体制下服务业的开放_第2页
多边贸易体制下服务业的开放_第3页
多边贸易体制下服务业的开放_第4页
多边贸易体制下服务业的开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边贸易体制下服务业的开放

多边贸易体制下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实现了多方面的创新,为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框架。开放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我国走向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强国的内在要求。开放服务业要以利用外国服务提供商资源和促进国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目标,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空间,遵循《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则,在各种服务提供方式上进行战略抉择,着重促进生产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实施积极的服务业开放与适度保护的策略。一多边贸易体制与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1.多边贸易体制的创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1994年走完了它47年的行程,多边贸易体制新的制度性框架终于在1995年浮出水面,世界贸易组织以其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多边贸易体制的创新是多方面的,重要的突破之一在于对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制度性框架,即制订了《服务贸易总协定》。尽管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各成员的认识还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但是《服务贸易总协定》毕竟是为规范成员间的服务贸易活动提供了协商的基础。《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制定标志着国际贸易的标的物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正在由以货物贸易为主的结构特征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的结构转化。1970年,全球贸易总额为3150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为710亿美元,占23%;1994年,全球贸易总额为41700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为10800亿美元,占26%;2004年,全球贸易总额达到了88800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为21000亿美元,占24%。《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创新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定义创新:对服务贸易进行了界定。《服务贸易总协定》根据服务提供的方式界定了服务贸易的管辖范围。提供服务的四种方式,即跨境支付,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领土内向来自任何其他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为其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提供服务。这一对服务贸易的界定代表了多数成员国及专家的广泛意见,在各种定义之上选择了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界定。[1]第二,机构创新:组建了服务贸易理事会。乌拉圭会合不但创建了新的多边贸易体制,同时还创立了服务贸易理事会,专门负责管理《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实施,与货物贸易理事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理事会并列为总理事会下的三大机构。服务贸易理事会设有下属金融服务贸易委员会和具体承诺委员会,以及专业服务工作组和《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则工作组。第三,制度创新:对国际服务贸易建立了基本的规则平台。《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活动提供的规范与货物贸易有许多共通之处,如最惠国待遇(尽管有例外清单以及区域贸易集团成员间的特殊安排)、透明度和国民待遇等;在针对服务贸易活动的特点方面,提供了对国内法规的约束以及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具体规定。由于服务贸易发生的特殊方式,国内法规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以约束各成员方国内法规就成为管理规范服务贸易的重要环节;此外在市场准入方面,对限制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服务交易或资产总值、限制服务网点总数或服务产出总量、限制特定服务部门或服务提供者可以雇佣的人数、限制或要求通过特定类型的法律实体提供服务、限制外国资本参与的比例或外国资本的投资总额等手段进行了规范,各成员方的承诺具有约束性,即给予来自其他成员的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在其具体减让表中所承诺的待遇。第四,承诺创新:各成员对服务贸易的开放分别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承诺。《服务贸易总协定》第一次把服务贸易议题纳入了多边贸易体制,各个成员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首次做出了减让的多边承诺。根据一项研究成果[2]表示: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承诺的开放程度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其中,美国、日本、欧盟(15国)、瑞士等国较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墨西哥等高出近两倍。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同时也在国际服务贸易方面做出了相应的承诺。根据一项研究[3]表明,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成员,在服务贸易的开放承诺程度比较高,在发展中国家中,减让总计数低于韩国、匈牙利等少数成员,排在全部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第15位。2.多边贸易体制下的服务贸易自由化:顺应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服务贸易总协定》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为服务贸易自由化提供了多边的制度保障。多边贸易体制的这一创新既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也是推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趋势是向服务经济的转型,服务业所创造的产值超过了制造业与基础产业的产值。1994年美国服务业的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75%,国民财富的创造与积累主要依赖于服务业。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在服务业方面的积累起了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产生了向国外输出服务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服务业的支撑作用在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过程中日渐凸显,全球化的生产、全球化的采购与配送、全球化的结算与财务安排、全球化的市场与消费都需要服务业的支撑,尤其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服务业的支撑。有文章[4]论证了服务经济时代、金融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对服务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包括所谓的金融时代的统治和信息社会的形成要有服务全球化的支撑才能真正实现。二正确认识多边贸易体制下服务业开放的若干问题1.开放服务贸易的必然性如果说,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还有讨论是否开放服务贸易问题的空间。但是,通过入世过程的讨论,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我国在入世承诺中对开放服务贸易做出了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服务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承诺水平。承诺的服务贸易领域必须开放。在开放服务贸易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仍然有几个值得探讨的认识问题,它将决定我国服务业发展以及服务贸易开放的政策选择。尽管现在我们可以说,这个问题在规制上已经得到了解决,当我国在入世协议书上签字,并通过国内的立法程序得到通过之时,就必须如期兑现承诺。但是,在认识上还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尤其是当我们兑现承诺、开放服务贸易带来一些问题时,认识上的坚定性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开放服务贸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所显示出来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高,如前所述,美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5%,劳动力的分布也大体保持着相同的比例。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当今经济强国和贸易强国的基本特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1978年的比重分别为28%、48%、24%;2003年调整到15%、52%、33%。其中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了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了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了9个百分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基本完成了从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向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服务业的支撑,需要第三产业的配套发展。但是,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比仍然较为落后。根据一项研究成果[5]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低收入国家的比重水平,后者为42%,而我国仅为34%,即使做一些调整,仍然低4个百分点;如果与我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当的下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比,要低19个百分点,在就业比重上则低20个百分点。开放服务贸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回顾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经验主要是根据国情制定了一条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在对外开放方面,充分利用了我国原有的在劳动力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通过沿海地区的率先开放,采取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方式,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启动与快速发展,实现了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制造业为主的过渡,同时也为我国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我国制造业在较大范围内获得了国际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时候,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门槛前,生产性服务的跟进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这时通过重点开放生产性服务贸易如运输服务、分销服务、金融服务以及一些围绕制造业生产过程的专业服务等领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国正在向制造业大国迈进。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转型,工业化进程令世人瞩目,劳动力的成本优势也吸引了众多国际制造厂商向我国转移生产装配环节,奠定了我国在未来的十年中有望成为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的基础。但是,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限制了我国制造业向国际市场的迈进,其产品销售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在外国公司手里,在当今利润增值的重点向非生产性环节转移的大趋势下,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无异于在替他人做嫁衣。服务贸易的开放有助于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在向制造业大国迈进的同时,抢占利润增值的制高点,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全价值链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高速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我国正在向贸易强国迈进。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11547亿美元,占世界排名的第三位,连续10多年实现贸易顺差,已经成长为一个贸易大国。但是,我国还不是一个贸易强国。在国际交换中,我国还不是贸易利益的主要获得者。一方面,从贸易方式看,在占贸易总额55%的加工贸易中,我们只能得到加工费和部分国内配套供给的收益,从1比1.2~1.5的增值率来看,充其量也只有在577亿美元或1270亿美元净出口中获取隐含的收益;从贸易主体看,在占贸易总额57%的外资企业中,我们通过它们的贸易获取的收益大多集中在国内供货与人工成本方面。另一方面,我国服务贸易的占比很低,2004年为1286亿美元,仅占10%,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这说明我国还不能从国际贸易的主流趋势中获取主要的经济利益。2.服务业的开放要遵守《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则乌拉圭回合谈判制定了《服务贸易总协定》,虽然其独立于《货物贸易总协定》,但是在贸易的一般规则上,二者保持着高度的一致,诸如应遵循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在市场准入以及贸易政策的透明度等方面也应在服务贸易中得到遵守;此外,在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在服务贸易方面可能存在着更大的差距的认识下,对发展中国家参与服务贸易做出了鼓励性的规定。国民待遇是《服务贸易总协定》制定的一项基本准则,开放服务业必须遵守这一准则。国民待遇原则的实施涉及发展我国服务业的价值判断,即对于利用外国服务提供商的作用机制有不同理解与取舍:开放服务业,允许外国服务提供商向国内市场提供服务,使我国服务业的总供给规模扩大,服务质量水平有所提高;开放服务业,允许外国服务提供商进入我国服务业,提升我国服务业的竞争水平,利用外国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压力促进我国服务提供商的成长。从客观上看,只要开放服务业,这两种作用就会同时产生效力;但是在政策的主观取向上,有一个孰轻孰重的问题。我国对外开放的经验之一是通过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实现了启动外商投资的浪潮。在短短的数年内,我国吸引境外投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曾经引发了所谓“超国民待遇”的激烈争论。现在回头来看,这种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成功。与生产领域中的外资政策相对应,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就纳入了一个新的制度框架,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规则是对成员方的基本要求。此外,通过20多年的改革与开放,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层面已经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宏观调控政策基点与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一方面是我们已经在招商引资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在招商引资方面国内外的互动关系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年的情况是我国的改革还不到位,外资不了解中国,不想来,不敢来,于是我们要用优惠政策吸引他们来,现在是外资看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潜力与国内市场的巨大商机,争着来,抢着来,尤其是在服务业各个领域,这种现象尤为突出。随着吸引外资工作向纵深发展,服务业开放和招商引资政策要规范化,我们拿到了这方面的主动权,在吸引境外高质量投资的同时,也要为国内服务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从根本上讲,这也是与世界贸易组织国民待遇原则的目标一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第一次提出并制订了《服务贸易总协定》,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服务贸易理事会”,下辖两个专门委员会和两个工作组:金融服务贸易委员会和具体承诺委员会,专业服务工作组和《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则工作组。在其后的谈判中,达成了《基础电信协议》和《金融服务协议》;在海运服务方面的谈判没有达成协议,在自然人流动方面的谈判虽然达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第三议定书》,但是成果有限。《服务贸易总协定》还有许多需要多边成员参照国际服务贸易的实践进行共同探讨的领域,还有许多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成员将不迟于2000年1月开始新的一个回合谈判,寻求实现更高水平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因此,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中有关服务贸易规则的讨论与制订,争取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规范体系。可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争取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获得对等开放的权利和公平贸易的地位,避免在服务贸易领域中被发达国家边缘化的倾向。3.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突破,区域贸易安排下的服务业对外开放问题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乌拉圭回合谈判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框架下,除了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成员做出的市场准入承诺之外,还可以通过区域贸易安排推动服务贸易的局部推进,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探索,将有助于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与自身竞争力的快速提升。(1)与香港和澳门的两个《安排》。《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区域贸易安排的方式推进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安排》中允许两地在内地建立服务业的独资企业,如管理咨询服务和广告服务等,这种安排较中国大陆对世界贸易组织开放服务准入的承诺——主要控制了外国服务提供商在以商业存在形式设立企业时的股权比例——大大迈进了一步。[6](2)海峡两岸的经济合作与服务业开放(两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两个关税区之间存在着开放与贸易的问题)。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之间的经济合作为服务业的开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虽然由于政治上的因素,海峡两岸在经济合作以及服务业开放方面的进展还不尽如人意,比如直接的“三通”这样典型的服务业开放问题仍然在缓慢而艰苦的推进中,但是,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全方位的同源特征,为海峡两岸长期合作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基础。2005年10月大陆旅游考察团赴中国台湾考察,显示出海峡两岸在旅游这个文化内涵异常丰富的服务业领域的开放与促进的巨大潜力与希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是我国当前通过区域贸易安排率先推进服务业开放的重要领域之一。(3)酝酿中东北亚自由贸易区模式下的服务业开放问题。东北亚地区的三个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联合研究已经开展多年。[7]其中包括对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服务业开放问题的探讨,从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在服务业的开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服务业的开放对三国经济的促进作用方面存在着共识。4.服务业开放中的提供形式选择服务提供方式的多样性扩大了服务业开放政策的选择空间。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在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承诺多是在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两种形式下设置了较多的限制,而对跨境支付和境外消费两种形式放得较开。我国开放服务业要考虑具体行业的服务提供形式方面的特点。服务业门类与服务贸易发生的四种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四种提供形式之间还具有递进的关系,即从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到自然人流动构成了服务业开放力度的一种递进关系。跨境支付形式下的服务贸易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建立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之一,如电信服务,服务的提供方与消费方分别停留在各自的国家内部,通过国家间的业务联系,提供与消费该项服务,并通过国际结算体系进行支付。境外消费形式下的服务贸易是消费者的流动,双方在消费方面发生经济交往的表现,如旅游服务,服务的消费者跨出国境接近服务的提供者。商业存在形式下的服务贸易是以法人形式存在的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的转移,这种形式下的服务可以发生在大多数服务业领域,如在各种服务业中进行的FDI,由于FDI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各国往往既有鼓励吸引外资的政策,同时也有限制外资的政策。自然人流动形式下的服务贸易是以自然人形式存在的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的转移,这种形式下的服务较多地集中在专业服务领域,如会计、教师和医护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它与商业存在形式提供的服务一样都涉及要素的跨国流动,其利弊往往取决于输入国相关行业劳动力的供给状况。这种递进关系还客观地表现在各国对世界贸易组织所作服务开放承诺的宽严程度上,即对跨境支付与境外消费一般很少设限,但是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则往往设置了各种各样的限制,如对投资的股比限制,专业人员资格的认证程序等。我国服务业的开放要根据国情的变化,考虑四种服务提供形式的本质差异及其特点,有选择地实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才能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选择服务提供方式与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的配置关系,要考虑国家因素。不同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不同,围绕着三次产业的宏观经济条件又有所差异,表现在要素投入的政策取向上,会对鼓励境外消费、吸引外资或鼓励自然人流动的方向上采取不同的政策。对于我国来说,由于国民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对投入品的需求极其旺盛,所以商业存在形式存在的服务贸易对服务业的资本规模、资本结构、产业结构、竞争状况、技术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外投资在我国刚刚启动,主要侧重于制造业的“走出去”,通过购买资源性企业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通过研发中心的设置掌握国际先进的技术,通过并购或合作渗透进入国际营销渠道,服务业的对外投资往往具有支持生产企业国际化的特点,如银行业的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制造业提供良好的国际结算平台。自然人流动形式的服务贸易可以为我国服务业提供短缺的人才资源,带来先进的技能与管理经验,也有利于我国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作为发展中国家,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境外消费刚刚起步,主要集中在出境游方面,相对于整个服务贸易来看,只占一个很小的比例。5.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服务业开放的顺序、开放优势产业还是开放弱势产业是人们经常争论的话题,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即生产性服务领域应该优先对外开放。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利用外国服务提供商支持制造业的发展,通过外国服务提供商形成的竞争压力促进国内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成长,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以此来审视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结构,可以看出还存在着差距。我国服务贸易有三个重要的板块,一是运输服务,二是旅游服务,三是运输与旅游之外的服务。1997年运输服务贸易额为132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24%,旅游服务贸易额为222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40%,其他服务门类的贸易额为195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36%;2004年运输服务贸易额为366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40%,旅游服务贸易额为449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38%,其他服务门类的贸易额为531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22%(见表1)。绝对额总体上升,内部结构更加偏重于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贸易,运输服务的比重提高了16个百分点,旅游服务的比重下降了2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下降了14个百分点。可以说,1997~2004年的8年间,我国服务贸易的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仍然是以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贸易为主。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与融入全球经济的深化,一些重要的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显示出蓬勃的发展趋势。如保险服务的贸易在此期间从12亿美元增长到65亿美元,整体保持了5倍的增长;专有权利使用费和咨询的进出口同期增长都达到了8倍以上。表1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的规模与结构从我国服务贸易的差额结构来看,运输服务贸易是逆差的主要来源,1997年为入超72亿美元,高于当年服务贸易的赤字总额,2004年达到了125亿美元,仍然高于当年服务贸易的赤字总额;另外两项重要的逆差来源于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主要的顺差来源于旅游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从我国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来看,生产性服务的贸易规模除了运输服务之外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扩大,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金融服务、广告服务、分销服务的规模和所占比重都很难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迅猛势头相匹配,更难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要求相匹配。服务性企业往往会追随生产性企业的投资行为,在我国制造业走向世界、逐渐掀起海外投资浪潮的时期,生产性服务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是这一浪潮兴衰与经济利益分割的关键。此外,开放服务业,亟须提高产业政策调控国内服务业发展与外国服务提供商结构的能力。服务贸易的管理与调控特征在于国内的产业政策,这是与货物贸易主要基于边境措施调控模式的重要区别。因此,开放服务业需要国内的产业政策调控能力的配套实施。从我国服务业产业政策的完备程度和调控效率来看,有很大的政策实施空白。如我国反垄断法或称公平竞争法长期处于酝酿之中,人们普遍担心的分销业行业结构在外商投资进入之后,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竞争经验及先进的经营理念,很容易形成行业垄断或在区域市场上形成局部的垄断局面。我们还没有健全有效的法律体系和监控体系维护行业的经营环境。三服务业的开放与保护服务业的开放要适应两个基本理念,一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开放要有推进自由贸易的观念,二是在世界各国经济日益融合的大趋势下要有适度开放的观念。为此,要有相应的开放战略与保护战略。1.服务业要有积极的开放战略(1)发挥我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按照国际贸易理论和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在自由贸易的环境下,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实现贸易的基础性因素是双方比较优势或要素禀赋的配置状况,这种配置状况决定了贸易的基本模式,当配置状况发生了变化,贸易的基本模式也会随之调整。我国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在于拥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与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在那些密集使用劳动力资源的产品生产与贸易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初期取得对外开放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服务业同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一样也具有这方面的共同特征,既具有高技术、高投资的行业,如金融服务和电信服务等,也有高度依赖人力资源的行业,如餐饮服务和分销服务等,以及高度依赖资源的服务行业,如旅游服务等。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行业率先开放,是发挥我国服务业比较优势的重要选择。(2)开放服务业要体现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业有着完全不同于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发展国际贸易的特点,即提供服务、开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多种方式选择,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在服务贸易四种形式的承诺中,各成员对跨境交付和境外消费两种方式的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方面一般都极少加以限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也是如此;但是对服务贸易发生的另外两种方式即商业存在及自然人流动往往设置了相应的限制,其主要原因是商业存在与自然人流动涉及提供服务的两个基本要素,即资本与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而这是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涉及一国经济发展中国际交换时的利益转移等诸多敏感的问题。从我国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来看,吸引外商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策略,要利用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在服务业的开放中,以积极的政策引导外国服务提供商在我国境内投资建立企业是促进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选择。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拥有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在以人员技能为要素特征的服务业领域中,如护理等,鼓励以自然人流动为服务方式的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此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需要国内服务业的延伸支撑,如金融、通信和专业服务等都需要走向世界,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发展战略服务。(3)寻求建立我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在国际市场建立竞争优势,体现国家发展的意志。在国际贸易领域,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会积极培育其竞争优势,以便在国际交换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实现国家经济福利的最大化。竞争优势是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在国际交换中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体现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服务贸易中,2004年我国出口589亿美元,排名第9位,进口693亿美元,排名第8位;与2003年出口445亿美元、进口538亿美元相比入超规模扩大,但比重缩小,即出口增长比率高于进口增长比率约两个百分点。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主要领域集中在运输与旅游两个方面,运输处于入超状态,旅游则有盈余。从排名上看,我国相当靠前,但是与世界服务贸易大国相比,发展水平较低,可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寻求服务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刻不容缓,起步阶段的发展模式往往决定着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我国应该在具有产业优势基础的领域,通过技术投入与成本优势获得有利的贸易地位。(4)服务业开放要促进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开放服务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要把服务业开放与引入外部竞争机制、重新配置服务业的资源作为发展国内服务业的战略目标之一。从我国制造业改革开放以及沿海区域经济发展20多年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竞争力的提升,还是与世界市场的接轨,对外开放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方面要求我们要选择有发展潜力的服务业领域率先开放,如基于丰富的、具有差异化的旅游资源,开放旅游服务市场,引入外国服务提供商,解决旅游服务的质量与效率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内旅游消费是拉动国内需求的一个重要支点,而从旅游消费投诉的内容来看,旅游服务的质量是一个亟待改进并能创造巨大商机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要求从提高服务业效率的角度入手,缩短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停留时间,通过分销服务、金融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降低总的流通成本,创造流通利润,为服务业的发展积累必要的资金。此外,从需求的角度看,我国制造业及其产品出口的迅猛发展对运输服务提出了巨大的需求,相比之下,2003年我国运输服务的贸易赤字超过了100亿美元,是我国服务贸易赤字的主要来源,发展我国的国际运输服务业是发展国民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的重要任务之一。(5)服务业开放要着力塑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有着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因素的局限,也有市场机制缺失的空白。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开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不仅仅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更是服务业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走向世界的特定要求。我国服务行业的企业类型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大型国有企业多,如银行、电信、运输等行业;二是小型个体或私营企业多,如分销服务等行业。服务业企业类型的特点引申出服务市场运行的两大特点:一是国家行政垄断因素影响突出,在上述三个国有大型企业集中掌控的金融、电信和运输行业中,国家意志长期体现在业务经营活动中,行业投资、企业数量、业务种类、收费标准等都掌握在国家手中,结果形成了高度的行业垄断,效率不尽如人意,服务质量更是难以满足市场不断增进的要求;二是市场中不规范竞争行为突出,如在分销服务领域,小型企业众多,发展迅速,管理手段与力量难以适应行业的高速发展,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恶行竞争事件层出不穷,致使假冒伪劣商品盛行于市,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损害。我国服务业的这两种现象,即官商与不法企业及其引发的市场行为亟待解决。抓住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机遇,引入外国服务提供商的竞争机制,建立起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是保障我国服务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目标。(6)服务业开放要切实履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根据霍克曼(BernardHoekm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