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保护地的旅游开发与旅游管理_第1页
国外保护地的旅游开发与旅游管理_第2页
国外保护地的旅游开发与旅游管理_第3页
国外保护地的旅游开发与旅游管理_第4页
国外保护地的旅游开发与旅游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外保护地的旅游开发与旅游管理

所谓“保护地”,本文主要涉及的是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在我国,保护地以自然保护区为主:而在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则以国家公园为主。实际上这两者并无质的区别,都是以保护自然资源与自然景观为设立的根本宗旨,同时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旅游。两者有时甚至可以发生角色互换,即自然保护区可以转变为国家公园,如我国云南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已纳入普达措国家公园;而国家公园也可以转变为自然保护区,如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曾一度要转变为自然保护区。所不同的是,在我国,自然保护区意味着最高级别的保护管理,而国家公园的保护级别介乎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之间。但在非洲情况有所不同,肯尼亚国家公园由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直属,而自然保护区则归地方政府管辖,因此,当国家公园变为自然保护区,实际是一种“降格”。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上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是生物资源保护的主战场。然而它的重要性尚未被广大社会公众和各级政府官员所认识和接受,因此屡屡在与经济开发的博弈中被调整,被肢解。相比之下,国家公园这种类型的保护地具有更广厚的人脉,在人与公园之间存在着更牢固的情感交流与互动。今天国家公园的享用者和受惠者,明天就会是它的关注者和捍卫者。无论是自然保护区还是国家公园,几乎都面临着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如何科学规划,正确处理这一对矛盾,那些拥有更长保护地建设史和旅游开发史的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国家“最好的构想”要认识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首先须了解它的创建与发展的历史。最早创建国家公园的美国视国家公园为最宝贵的历史遗产之一,认为它是“以更有力、更自豪的方式诉说着一个国家所得到的恩赐,以及一个国家的理想”。历史学家把这个“最好的构想”的源头,追溯到边疆风物画家乔治·凯特琳1832年完成美国西部写生之旅后表达的愿望:希望政府把西部一大片区域划出来,作为“一个国家的公园,里面有人有兽,充满野性清新的自然之美”。1864年美国向这个方向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当时红杉的商业性砍伐引起了公众的忧虑,他们促使国会通过一项法律,将约瑟米提谷和附近的红杉林划为公地,转交加利福尼亚州托管,保护其风景价值,作为公共休闲场所。考虑到当时正值南北战争的非常时期,林肯总统签署约瑟米提及红杉树保护的法令更具历史意义。8年之后,又有一批有识之士将他们勘察并发现的黄石地区交给政府保护。依照美国的法律,他们本来有资格把自己发现的土地和土地上的资源据为己有的,而他们却努力使国会通过了必须的法规,首次采用“国家公园”的概念,创建了第一座联邦政府管辖的国家公园。1916年,在内政部下设国家公园署时已有35座国家公园。今天,美国国家公园系统已有约400个保护单位。人类的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一些地域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必须严加保护,否则将失而不可复得。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就是为了人类的未来发展从现代经济开发的“虎口夺食”。这种最初由民间力量发起,国家给予立法并由政府管理建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模式,不仅是美国“最好的构想”,也是全人类最好的构想之一,虽经140年岁月,历久而弥新,非但未陈旧过时,而且越发显示出它的活力与魅力,已成为风行全球的国际潮流,越发显得重要与珍贵。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统计,全球有约12%的陆地面积被4400多个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其他类型的保护地覆盖,受到法律的保护。从狩猎到“游猎”的转变20世纪上半叶,欧洲和北美的游客掀起一股“时尚”的热潮——疯狂猎杀东非的大型野生动物作为“战利品”。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1909年的非洲狩猎之旅对这场延续大半个世纪乱捕滥猎之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只是为了满足“猎取那些荒野中巨大而可怕的猛兽的乐趣”,罗斯福共杀戮了1100只动物,其中500只是号称“非洲五霸”——狮子、大象、犀牛、猎豹和野牛的大型猛兽。自此,被好莱坞高度浪漫化的非洲狩猎之旅成为西方时髦盛宴,上层人士趋之若鹜。时至1977年,肯尼亚实行禁猎;而国际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走私催生的盗猎之风取代了狩猎之旅,滥杀在继续。仅1970~1989年间,盗猎者每年残杀非洲7万头大象,因象牙买卖而使象群数量减少过半。珍稀的黑犀牛数量则从1969年的两万头锐减至539头。野生动物走私并未为非洲人民带来财富,象牙和犀牛角被用来交换枪支弹药,更助长了一些非洲国家陷于内战和内乱的无尽苦难。1989年,时任的肯尼亚总统莫伊痛下决心,亲自在内罗毕国家公园门前点火焚烧了缴获的12吨象牙,并制订了更为严厉的措施打击盗猎走私野生动物的犯罪活动。自此,只有动物的照片和录像是一切出境者能够带走的合法的“战利品”。肯尼亚完成了狩猎到“游猎”的这一历史性转变,大大改善和提升了国家的形象。过去狩猎之旅的猎是“猎杀”,而今游猎之旅的猎是“猎奇”。肯尼亚的“游猎之旅”(safan)是一个渗入英语的外来词,在斯瓦希里语中的意思就是“旅行”,其方式多种多样:骑骆驼、自行车、摩托车,驾越野车,乘热气球,徒步等等,其含义就是在原始的大自然之中,潜近毫无察觉的野生动物,目睹激动人心的野生世界,见证狂野不羁的非洲之至美。2011年8月,就在笔者赴东非“游猎”之时,我国国内针对都兰狩猎场是否可以开杀戒,让美国人来猎杀岩羊和藏原羚引起的一场争议。有动物狩猎专家宣称,野生动物不猎杀也会自然死亡,这种资源没有被人利用就是“白白浪费”,并将反对猎杀者斥为“极端环保主义者”。这使我联想到在东非塞伦盖蒂-马赛马拉这个稀树草原的大生态系统,每年都有约20万只有蹄类动物“自然死亡”,没有得到人类的所谓“利用”。莫非肯尼亚与坦桑尼亚的政府官员、动物专家们都是如此弱智,不晓得利用一下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或者他们都是一群“极端环保主义者”,宁愿“白白浪费”掉,也不允许狩猎?其实,持野生动物资源不狩猎利用就等于“白白浪费”的观点是违背生态学基本概念的。须知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是截然不同的。人类的社会经济系统从生产、消费到产生废弃物的全过程是直线型的,当废弃物作为垃圾处理,不能循环使用,重新回到系统中时,才算是“白白浪费”了。而自然生态系统则是一种闭合的环型,一切生物通过分别扮演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不同角色进行着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从而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在一个成熟的系统内,甚至可以是“零增长”,以维持系统的平衡稳定。可以说,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没有任何生物是“无用”的,包括死亡的动植物残骸。现代人可以适度利用未列入国家保护名录并处于保护地之外的野生动物;但是,那种认为野生动物一旦不为人类所用就算是“白白浪费”,显然是没有生物链的概念,并且混淆了两种不同的生态系统。这种人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利令智昏。人类同野生动物的关系从狩猎到游猎是社会的进步,道德的升华。正如达尔文所言:“关心动物是一个人真正有教养的标志,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其道德关怀的范围就越宽广。”圣雄甘地讲得也很精辟:“从一个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判断这个国家及其道德是否伟大与崇高。”生态旅馆、生态道路与生态旅游全球环境问题的凸显,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使生态旅游迎来无限商机,在世界上形成一种迅猛增长的市场。有“动物的诺亚方舟”之称的肯尼亚,越来越多的大牧场和地方社区为了给保护自然资源和教育、医疗、供水等社会福利项目筹集资金,纷纷建设生态旅馆,提供生态旅游的服务。在巴西潘塔纳尔这片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的全球最大的湿地,也有许多私人牧场经营的生态旅馆,从事生态旅游。生态旅馆主要就地取材,使用茅草、原木、石板石块等建材,追求简约、实用的风格,以确保卫生与安全为准则。它们一般选择在优美的大自然之中,推开窗便是一片繁华的野生世界,不仅可见大型鸟类,甚至可见大型野兽,给予游客有别于传统饭店的非同凡响的强烈感受,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旅行者的青睐。在国外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一项最重要的保护措施就是要保留或只建筑生态路。所谓生态路就是简易的土路和砂石路。土路和砂石路透水、透气,与兽道接近,因此不影响野生动物的活动和迁移,道路及两边的树丛也能为鸟类和小型动物提供活动的异质空间。土路与砂石路弯曲颠簸,有效控制了车速,也有利于人与动物双方交通的安全。使用柏油与水泥构筑的硬质化道路,特别是挖有排水沟和加有防护栏的等级公路,往往造成野生动物死亡或无法逾越的障碍。正是由于道路生态学研究在我国道路建设中的严重缺失,我国自然保护区与重要生态区中的道路建设至今仍陷入硬质化和高等级路面改造的误区。在新疆卡拉麦里、青海可可西里、四川若尔盖、吉林长白山和云南小勐养等自然保护区,道路的升级改造造成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化的生存危机和与车辆相撞的生命危险,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生态问题。在肯尼亚与坦桑尼亚,我见到所有的硬质化路面都到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大门口戛然而止,仿佛是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在公园与保护区内一律是土路或砂石路。公园的管理者还要求游客遵守“动物始终拥有道路使用的优先权”的规则,每逢野生动物要过路,车辆不能抢行,必须停下耐心等待。闻名遐迩的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从海拔1000米的山脚起就只有一条供游人徒步攀登的蜿蜒土路。著名的日本富士山也只把路修到海拔2400米的五合目,余下的1700米海拔高度没有公路,更无索道或天梯,无论尊卑富贵,要上山一律徒步。我国许多保护地打出了“生态旅游”的牌子,却不知生态旅游为何物,因而动辄大盖宾馆饭店,大修索道和硬质化公路,追求奢华与档次。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定义,生态旅游是“着重通过体验大自然来培养人们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从而达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什么是“生态可持续发展”?国外早有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一切人为干扰破坏,维护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的原真性;杜绝其商业化与人工化,维护其自然化与生态化。原住民权益与社区参与保护尼泊尔有个保护区,外来企业去那里兴建饭店把钱赚走,当地人却没有从中受益,于是几个社区决定联合起来,但不是与外来资本抗争,而是将他们的农田还原为高草灌丛。随后,保护区里的老虎、犀牛和其他野生动物也能来到这里栖息,成为旅游的一种资源。因此当地人就能够自己做起观光客的生意,他们这样赚的钱远比继续种田来得多。不过这只是原住民通过智慧分享旅游收入并且未与外来的旅游开发商发生利益冲突的少有特例。统计数字表明,在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中的旅游收入,大部分都被外来旅行社、外来饭店和商店的经营者赚走。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的管理部门有责任帮助或允许当地人有合理的渠道利用某些自然资源或旅游资源。在坦桑尼亚恩格罗自然保护区内,没有任何人工建筑和设施,却保留了马塞人的古朴村落。游客及其乘坐的车辆在晚上六时前必须离开,却允许2.5万~4万马塞人在区内游牧。这种对土著居民网开一面的政策,笔者在阿根廷的伊瓜苏国家公园也见识过。伊瓜苏公园内不允许有任何商业性经营活动,唯一允许的是当地印第安人摆小摊卖手工艺品。应该说,无论是印第安人,还是马塞人,以及他们饲养的牲畜,自古以来与当地的环境相协调,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他们已经融入了大自然,并成为风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们才是大自然真正的主人,比任何人更有资格谈论自然保护,也更有资格拥有这片土地收益的优先权。那种动辄让原住民搬迁,或者让他们在当地的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中成为被边缘化群体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其实都是一种失败的模式。在肯尼亚,逾75%的野生动植物都不在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中,因此举国上下认识到,肯尼亚自然保护的前途取决于民间力量,社区保护项目受到政府的支持鼓励。在野生动物管理局和国际捐赠者的资助下,许多乡村社区拥有的牧场建设为私营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与政府管辖的保护区相比,私营野生动物保护区往往能够集中地使用资源解决特定目标的保护。所以正是在这些私营保护区内,栖息着肯尼亚种群数量最为庞大的犀牛群,这绝非偶然。笔者曾游猎于奈瓦沙湖畔的新月岛,就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与肯尼亚官办的保护地必须坐在车里观赏野生动物不同,在这里可以徒步接近野兽。置身于长颈鹿、汤氏羚、格氏瞪羚、大羚羊、水羚和牛羚之中,恍如进入好莱坞大片《侏罗纪公园》的梦幻世界,令人叹为观止。世界的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多为贫穷落后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必须首先考虑原住民与当地社区的权益,实现资源共享,并让社区居民参与到资源保护的决策和工作中来。实践证明,旅游开发只有让当地人受惠为主要目标才有助于自然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相比,国家公园更受地方政府与当地居民的认可和欢迎,这是因为国家公园能将社区容纳进来,作为整体进行通盘考量。鉴于我国一些省区缺乏建立保护区的动力,通过建国家公园或将一部分具备条件的保护区改为国家公园,不失为一条可行的出路。至于什么样的自然保护区能转变成国家公园,一个基本条件是,面积要扩大,能将周围社区和国有林、集体林纳入;但旅游开发的面积要小,美国的规定是不能超过总面积的2%,这样才可能同时获得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美国国家公园曾把游客服务摆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创立初始被赋予的使命——“为后代子孙保护资源”,致使自然资源受到损害。几年前,国家公园系统顾问委员会曾发表了一份题为《为21世纪重新思考国家公园》的报告,指出:“现在是重新检视‘乐趣等于支持’这个方程式,鼓励公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