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师范大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师范大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师范大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师范大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出租车的收音机正播放着东盟民歌晚会的动听歌声和舞蹈,让我们感受到民歌的魅力。B.在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下,南宁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C.教师节那一天,[0-9]{1,}.(9分)[0-9]{1,}.(9分)毕业生许多都相约着回校探望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念之情。D.清华大学为全校教师提供课程作业的查重服务,同学间难以出现不再相互抄袭的现象。2.(2分)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②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也会丧失殆尽。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⑤这储蓄,是患难时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擦去泪水的一抹春风。A.③①④⑤② B.②⑤③①④ C.②⑤①④③ D.③⑤②①④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是哪一项?A.李先生此次演讲旁征博引,文采飞扬,赢得了台下听众热烈的掌声。B.近来台湾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可谓花样百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C.乍一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漏洞还是很多。D.世乒赛女双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4.(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了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B.“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也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间接抒写自己孤寂的心境。D.《马说》中“执策而临之”的“执策者”就是那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统治者,面对千里马,却发出“天下无马!”的哀叹。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与控诉。5.(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B.保尔当过章工,从小就在社会底层饱受折磨,后来在冬妮娅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C.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D.“记”,古时公文的一种,如奏记。又是记载事物的书籍和文章,如《小石潭记》。6.(2分)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要有所担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闪烁着崇高的理性主义光芒;《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B.儒家尚正气:例如《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至理格言,素朴自然。道家尚清气:例如《逍遥游》,崇尚鲲鹏万里,扶摇而上;雄奇瑰丽,汪洋恣肆。C.“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桃花源记》记事,《小石潭记》记游,《核舟记》状物;均为“记”体,内容不同,风格各异。D.中国优秀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社戏》之“戏”,粗犷豪放,极具高原风骨;《安塞腰鼓》之“鼓”,赋予童年色彩,洋溢着江南情调。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子瞻①迁于齐安②,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③诸山,陂陁蔓延④,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⑤,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⑥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苏辙《武昌九曲亭记》节选)【注释】:①子瞻: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②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遭陷害被贬黄州。③武昌:今鄂州。④陂陁(pōtuó)蔓延: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⑤浮图:梵语,亦作佛图、浮屠,即塔也。精舍:佛寺。⑥乱流:横渡江水1.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庐于江上庐:结庐,居住B.不足以席众客席:草席C.然将适西山适:到……去D.西山之胜始具胜:美景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B.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C.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D.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3.下面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昌诸山中的风景秀美,吸引苏轼屡次前往,使他流连忘返。B.苏轼到齐安后,徜徉山水,结交朋友,保持着他一贯的豁达洒脱。C.苏轼为了容纳更多宾客,将亭旁古树拔去一棵,使得九曲亭得以扩建。D.九曲亭扩建之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苏轼对此极为高兴。4.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8、(3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请说说你的理解。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9、(7分)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2)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3)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5)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6)虽有至道,弗学,________________。(《礼记·虽有佳肴》)(7)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礼记·大道之行也》)(8)________________,紧紧贴在心窝上。(贺敬之《回延安》)(9)世有伯乐,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甘露的“秘密”蚁和蚜虫的关系简直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有时候,你会看到一群蚂蚁背着蚜虫(A)地跑来跑去,那是蚂蚁在给蚜虫搬家。当蚜虫在一片植物上大肆蚕食,只剩下残茎败叶之后,蚂蚁就把这群祸害转移到另一处食物充足的地方去,使蚜虫能够饱食终日,好排泄出更多的好蜜来。在蚂蚁搬家的时候,也不会丢下为它提供美餐的好朋友不管。确定了新居之后,小蚂蚁就会把蚜虫一个一个搬到附近的植物上去。蚂蚁不仅是蚜虫的“卫士”,还是蚜虫的“保姆”。冬天临近了,雌蚜排出了一个个越冬卵。蚂蚁很担心这些卵会被冻坏,便(B)地把它一个个搬到外面晾晒,晒完后再搬回巢去。到了次年早春,蚜卵孵化了,这下又忙坏了小蚂蚁,它又主动承担了喂养小蚜虫的任务。直到春暖花开,蚂蚁又把小蚜虫一个个搬出洞来,放到植物上,让它去啃食鲜嫩的茎叶,以便自己从它的屁股后面捞取一点蚜蜜。(选自《中学生必读文库》)1.请将“不辞劳苦”和“川流不息”分别填入语段合适的括号处。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上面语段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蚂蚁作为保姆,要为蚜虫做哪些事?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麦香时节邹凤岭①夏收麦子,秋收稻谷。在老家农村,麦香时节,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日子,也是家乡大地最美时光。入夏后,天气一天天热起来,田野里大片麦子由青变黄,籽粒渐渐饱满。②我生在农村,在上学路上,不知见过多少次夏日的麦收,可从来没有亲身体验过麦收的紧张与劳动艰辛。中学毕业回农村那年,跟着父亲的那一次麦收,至今记忆犹新。③每天清晨,父亲都有下地看庄稼的习惯。那一天,我跟着父亲走在麦地里,看快成熟了的麦子,仿佛走进了一幅无边的画卷。夜里刚下过一场夏雨,拂去了田野上的尘埃,空气里散发出即将成熟麦子的香。④父亲来到麦田里,心中盘算着麦收前那些需要做的农事。一会儿,父亲的脚步停留在一块长势最好的麦垄旁,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只见他从腰间摸出旱烟斗,装满烟末划着火柴,猛抽上几口,紧接着就抬起脚底,叩去了烟斗里还带着点点火星的灰,吹了吹烟斗嘴,重新别在腰间。转过身,对我说:“把那些杂麦穗清除出来,这垄麦子好做秋播的种子。”学着父亲的样子,一遍遍地走在麦田里,回头去望,麦田更加平整、干净了。⑤那个年代,农村没有机械化,夏收全靠人工。父亲赶在麦子成熟前,有序地做麦收准备。制绳子,是麦收前一项必不可少的劳作。挑麦子需要绳子做担兜,耕牛打麦场需要用绳子拉石碾,晒麦场上需要绳子系麦垛等等。早在农闲时节,父亲就将绳捻做好了。收麦前,趁着太阳还未下山,气温下降了些,父亲、母亲和我将原先已做好的绳捻,三股合制成一根小酒盅般粗细的草绳。晚阳下,母亲摇动父亲自制的合绳车,连接绳捻另一头的父亲牵住捻弓“摧绳”,我在中间拿“龙头”(带有三条漕沟的木榔头)。我把“龙头”按在三股绳捻中间,从父亲“摧绳”的一端走到母亲摇绳的另一端,一根长约10米的粗草绳就制成了。父亲制绳,不光是麦收时自家用,还给邻里人家。这样的制绳劳作,要重复地做上几个傍晚。⑥打谷场是麦收必不可少的场地,秋收后,父亲在原打谷场的地上种上了油莱籽。油莱籽成熟比麦子早许多天,父亲抓紧收获了油莱籽,腾出场地做麦收的打谷场。父亲牵着耕牛先将场地犁耕一遍,然后从河里挑来水,浇湿场地。第二天清晨,父亲叫上我,撒上草木灰,拉动石磙,一遍遍地将打谷场压平压实,一直劳作到正午,才将打谷场做好。麦收前的许多天里,父亲总是不停地忙碌着,直等麦子开镰收割那一天的到来。⑦那几天里,每天凌晨3点多钟,父亲就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朦胧月光下,父母、还有我,一家人抢收麦子,一刻也不停息。割麦是个体力活、脏活,每拉一下镰刀,就有一股灰尘从枯了的麦秸上散开来。一会儿,我的鼻孔、口里满是吸入的尘灰。麦收时节,太阳很早很早就从东方升起,很晚很晚都不肯下山。炽热的阳光,晒得衣服后背上冒出一圈圈白白的汗渍。还没收割多长时间,我手上就磨起了血泡,疼得往心里钻。我想换个工种,改为挑麦把。可我担子上的麦把,只有父亲的一半多,走在田埂上,好几次摔倒在田沟里。那几天里,我感到特别的累,经过夜以继日的劳作,我家的夏收终于颗粒归仓。⑧就在这一年,雨季来得特别早。村上人家有的还没来得及收完麦子,一天连着一天阴雨,没有抢收完的麦子,浸泡在了雨水里,麦穗上长出了麦芽,损失惨重。天下着雨,站在窗前远望麦地的我,庆幸父亲对麦收农事的及早安排。⑨我离开了麦地,去了城里,疲惫还会时常袭来。“莫因一时的懈怠,使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付之东流。”又到麦香时节,耳边再一次回荡父亲的教诲。(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1.在麦收时节,文中的“我”亲自参与了哪些农事活动,用简练语言概括出四件活动。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只见他从腰间摸出旱烟斗,装满烟末划着火柴,猛抽上几口,紧接着就抬起脚底,叩去了烟斗里还带着点点火星的灰,吹了吹烟斗嘴,重新别在腰间。(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妙处。麦收时节,太阳很早很早就从东方升起,很晚很晚都不肯下山。4.文中“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对文中的父亲,作者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思?简要回答。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A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墓。(1)以上文字选自________(国籍)作家________________(人名)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A是________。(2)A是在什么情况下对生命进行思考的?为什么想的那样深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5分)2017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某校开展以“我爱朗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宣传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巧妙劝说)为了提高朗读能力,李超同学打算周六晚上收看期《朗读者》,却被妈妈以耽误学习为由阻止。假如你是李超,会如何劝说妈妈?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文题一:一缕阳光文题二:请以“原来,我也有__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坚强、快乐、自信、勇敢、爱心,澄澈的蓝天、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拥有的也很多!要求:(1)如果你选文题二,请补充完整题目;(2)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3)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5)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B【解析】

A.搭配不当,“播放着舞蹈”有误。C.语序不当,“许多”应放在“[0-9]{1,}.(9分)[0-9]{1,}.(9分)毕业生”的前面作定语。D.否定不当,“难以不再”是双重否定。故选B。2、C【解析】

阅读文本可知,此文段是对“友情”的阐述。因此②句引出了阐述对象“友情”,应该是首句;⑤句“这储蓄”是关键信息,其紧跟②句中“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前后衔接连贯,故②⑤排序。①句从正面阐述对“友情”的理解,①句中“不可以”与④句中“而是”具有内在关联,前后并列关系,故①④排列。③句从反面论述“友情储蓄”,置于最后。据此,正确的排序为:②⑤①④③。故答案为C。3、B【解析】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含褒义,与“诈骗团伙作案”的语境不符。故选B。【点睛】成语误用有以下几种情况: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对象不当、不合情景、误解词义、重复用语、自相矛盾、搭配不当等。4、C【解析】

C项“间接抒写自己孤寂的心境”说法有误。应该是:“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直接描写自己孤寂的心境。这是直抒胸臆的写法。5、B【解析】

B.不是“冬妮娅”的影响,而是“朱赫来”的影响。故选B。6、D【解析】

D.错误,应是《社戏》之“戏”,赋予童年色彩,洋溢着江南情调。《安塞腰鼓》之“鼓”,粗犷豪放,极具高原风骨;故选D。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B2.B3.C4.他们一直走到深山的尽头,直到筋疲力尽才停下休息,扫除落叶以草地为席,喝酒慰劳自己。【解析】选自:《武昌九曲亭记》作者:苏辙年代:北宋参考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锦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水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丰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拨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B项解释错误,席:引申为坐。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B项正确,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项理解不正确,原文意思,不是苏轼将亭旁古树拔去一棵,而是“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息:休息。劳:慰劳。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8、1.诗人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或炭被抢夺)之苦做铺垫。烧炭运炭固然辛苦,但卖炭翁还是充满希望的,只要炭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还能过下去,但是炭被宫使抢走,希望就彻底破灭了。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2.D【解析】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年代:唐参考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分析文章内容,卖炭翁烧炭运炭固然辛苦,但只要炭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还能过下去,所以卖炭翁还是充满希望的。但是炭被宫使抢走,希望就彻底破灭了。诗人写卖炭翁烧炭卖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之苦做铺垫。诗歌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根据句意可知,这四句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所以此项说法不准确。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感情。9、黄发垂髫白露未已无为在歧路君子好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不知其善也讲信修睦手抓黄土我不放然后有千里马【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0-9]{1,}.(9分)[0-9]{1,}.(9分)[0-9]{1,}.(9分)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A川流不息B不辞劳苦2.蚂蚁不仅是蚜虫的“卫士”,还是蚜虫的“保姆”。3.①晾晒蚜卵。②喂养小蚜虫。③搬走小蚜虫,放到植物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1.只要熟练掌握成语的意思,就能很快地得出结论。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蚂蚁背着蚜虫跑来跑去”自然选“川流不息”。“不辞劳苦”:不怕辛苦,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蚂蚁把蚜虫卵搬到外面”,自然需有“不辞劳苦”的精神。2.起过渡作用的句子就是过渡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很容易找出。文章的上半部分讲的是蚂蚁充当蚜虫卫士的作用,下半部分讲的是蚂蚁充当蚜虫保姆的作用。所以过渡句自然是“蚂蚁不仅是蚜虫的‘卫士’,还是蚜虫的‘保姆’”。3.读懂原文后,可按照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后本部分的几件事即可。如“蚂蚁很担心这些卵会被冻坏,便不辞劳苦地把它一个个搬到外面晾晒”,这是说晾晒蚜卵。“它又主动承担了喂养小蚜虫的任务”,这是说喂养小蚜虫。“蚂蚁又把小蚜虫一个个搬出洞来,放到植物上,让它去啃食鲜嫩的茎叶”,这是说搬走小蚜虫,放到植物上。【点睛】语段或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在文章开头的作用有:1、开篇点题;2、照应题目;3、总领全文;4、渲染气氛,埋下伏笔;5、设置悬念,为下文铺垫。文中的有:1、承上启下(过渡);2、总领下文;3、呼应前文。文末:1、点明中心;2、深华感情,深化主题。3、照应开头,让文章结构严谨;4、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言有尽而意无穷;6、总结全文,启发读者思考。11、1.(1)我跟着父亲到麦地看快成熟的麦子,父亲选定留种麦垄后,我们一起清除杂麦穗。(2)我和父母将已做好的绳捻合制成一根草绳。(3)父亲叫上我一起做打谷场,一遍遍地将打谷场压平压实。(4)凌晨月光下,我们一家人抢收麦子,夜以继日的劳作,终于颗粒归仓。2.(1)交代了写作背景,“麦收的紧张与劳动艰辛”“中学毕业那年跟父亲的那次麦收经历,至今记忆犹新”总领全文、开启下文,还渲染了麦收时的气氛。(2)“从来没有”“至今记忆犹新””词句制造悬念,让读者产生阅读期待,提高了阅读兴趣。3.(1)运用一系列的动词,直观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抽烟干脆麻利的娴熟的过程,写出了父亲发现了留种的麦垄时高兴兴奋的心情,“紧接着”“叩去还带着点点火星的灰”也写出了父亲急不可待要“我”一起清除杂麦穗的心理活动。(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助太阳的行为,生动有趣地说明了麦收时节白天劳作时间的漫长,表达了自己对麦收艰辛劳作的深刻体验与感受。4.(1)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敢于吃苦耐劳、乐于帮助邻里、做事有打算、安排农事合理、有着丰富经验的农民形象。(2)赞美父亲的美好品质,感谢父亲对我的教诲;佩服父亲干农活经验丰富,提早安排农事保住了劳动成果。【解析】1.本题考查情节概括。概括句式:某人+做了某事+结果如何。1)③④写我跟着父亲到麦地看快成熟的麦子,父亲选定留种麦垄后,我们一起清除杂麦穗。2)⑤我和父母合作制绳。3)⑥段写我和父亲把打谷场压平压实。4)⑦段写我和父母抢收麦子,夜以继日。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思路:首先,明确段落位置。其次,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段落作用。1)②段位于文章开头,从开头的结构、内容作用考虑。2)结构作用:“中学毕业回农村那年,跟着父亲的那一次麦收,至今记忆犹新。”引出下文“我”和父亲母亲麦收的回忆;“从来没有”“至今记忆犹新””等词句制造悬念,让读者产生阅读期待,提高了阅读兴趣。3)内容作用:“我生在农村”交待了“我的”家庭背景和写作背景;“紧张与劳动艰辛”“记忆犹新”奠定了感情基调。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思路:角度;分析;效果;情感。(1)角度:词语角度。分析:“摸出”“装满”“划着”“抽”“拾起”“叩去”“吹了吹”“别在”一系列动词,完整详细的描绘了父亲抽烟动作。效果:写出了父亲抽烟动作的熟练。情感:“猛抽上几口”“叩去了烟斗里还带着点点火星的灰”写出了父亲的急不可待,对清除杂麦穗的迫切,表现了父亲对农事活动的喜爱。(2)角度:拟人。分析:“不肯下山”把太阳拟人化。效果:生动写出白天劳作时间的漫长,农人的辛苦。感情:写出了对那段时光的记忆深刻。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主题。形象:抓住具体事件和具体描述性语句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1)勤劳朴实。“只见他从腰间摸出旱烟斗,装满烟末划着火柴,猛抽上几口,紧接着就抬起脚底,叩去了烟斗里还带着点点火星的灰,吹了吹烟斗嘴,重新别在腰间。”看出父亲对于农地里的活计是主动去做的,表现了他的勤劳朴实。2)乐于助人。“父亲制绳,不光是麦收时自家用,还给邻里人家。”父亲制作绳子并不简单,但是还是分给邻居,看出其乐于助人。3)吃苦耐劳。“还没收割多长时间,我手上就磨起了血泡,疼得往心里钻。我想换个工种,改为挑麦把。可我担子上的麦把,只有父亲的一半多”我只担一半就觉得辛苦,而父亲更辛苦却不出声,看出他的吃苦耐劳。4)做事有成算。“站在窗前远望麦地的我,庆幸父亲对麦收农事的及早安排。”看出父亲对于农事安排熟练且有成算。感情:1)文章中透过除杂穗、制作绳子、打压打谷场、抢收麦子表现了父亲勤劳、吃苦、乐于助人等品格,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与敬佩。2)“又到麦香时节,耳边再一次回荡父亲的教诲。”表达了对父亲教诲我的感激,让我知道凡是要有成算,为人要勤劳、乐于助人。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2)保尔是在病愈后,在烈士墓前面对新生和缅怀烈士时对生命的价值进行思考的。因为保尔自己就多次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这段名言就是他自己光辉一生的写照,所以他想得那样深刻。【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1)文段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文中的A是是主人公保尔。(2)保尔病愈后,即将回基辅,他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他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这段名言的含意是: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要珍惜时间,要有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为人类崇高的事业不懈奋斗。这段名言是他自己光辉一生的写照,保尔多次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所以对人为什么活着(活下来)有着深刻的理解。13、(1)示例:朗读经典美文,装点美丽青春。(2)示例:妈妈,这个节目中朗读的作品文质兼美,收看不仅能学到朗读技巧,还能学到很多知识,收获感动、快乐、人生启迪,对阅读写作也有很大帮助;再说学习也应劳逸结合,今天又是星期六。妈妈您就让我看一期好吗?【解析】

(1)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我爱朗读”的主题。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如“朗诵开阔了视野,朗诵丰富了人生,朗诵陶冶了情操,朗诵愉悦了心情”等。(2)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多用疑问句,少用祈使句。文明得体,避免激化矛盾,不能出现命令语气。表达清楚明白。不能偏离收看《朗读者》节目受益身心这一劝说主题。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一缕阳光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了大地,滋养着万物的生长。有时候,阳光不仅意味着万物生长的养料,还象征着给予人温暖。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甚至是一个眼神,都能像阳光一样温暖。给予人一缕阳光总是那么美好,那么幸福;而得到那缕阳光,却又是如此幸运,如此甜蜜。然而,我在这个学年里,得到了令我意想不到的阳光。微风徐徐吹来,那是一个美丽而又不和平的傍晚。楼下那紫红发亮的三角梅,随着轻风摇摆着它那婀娜的身姿。那身旁的绿叶,似乎在为她梳妆打扮,每处花角,都在无微不至地轻抚着。朝霞将天空的每一个角落染红。云儿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