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含答案.docx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双击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的发展。据此回答1-4题。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A.原始社会后期B.商朝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回答5-6题。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修建防御工事C.进行战争B.和亲与互市D.迁民屯边富多彩。据此回答7-8题。()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8.当时,西汉传人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④葡萄与石榴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据此回答9-10题。9.当时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A.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C.少数民族封建化B.各族人民互相交流与学习D边疆地区的大开发10.当时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兴盛一时备了条件新疆地区自西汉归属中央以后,先后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发展迅速。据此回答11-12题。11.西汉时期的新疆地区()A.掌握了铸铁技术、井渠法,修筑坎儿井B.处于丝绸之路的起点,商贸发达C.始终处在中央的管理下建社会时期D.民族众多,大都处在封12.唐朝先后设立了一些机构管理新疆地区,下列不属于唐朝设立的是()A.都督府B.安西都护府D.北庭都护府C.伊犁将军唐朝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据此回答13-15题。13.其首领被唐玄宗册封为“怀仁可汗”的少数民族是()A.突厥B.回纥C.南诏D.吐蕃14.南诏对我国农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是()A.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B.最早实行复种制15.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不包括()A.通婚联姻B.经济文化交流C.共同平定安史之乱D.长庆会盟16-17题。16.唐朝文化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文化,唐文明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印刷、火药、导航技术等方面C.宗教、建筑、法律制度等方面B.丝绸、冶铸、水利技术等方面D.造纸、纺织、印刷技术等方面17.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主要原因有()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②对外交通相对发达③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④贸易往来利益驱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选官制度在中国封建时代几经演变。据此回答18-20题。18.下列关于两汉时期选官制度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察举是两汉选用官吏的主要途径B.征召是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C.汉武帝建立起的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D.西汉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和征召等19.东汉时期,选官制度逐渐发生变化,逐渐以门第族望为主要依据,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宦官外戚交替把持选官大权C.地方官吏回避本籍任职制度20.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作用B.地方豪强势力强大D.儒家思想强调门第)(C.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中国医药学成就辉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据此回答21-23题。21.下列关于《黄帝内经》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本书是依据黄帝列出纲目而写作的()B.本书在战国问世至西汉时编写C.本书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医早期成就D.本书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22.下列各项关于医学家张仲景成就的述评中,正确的是()A.提出中医的传统诊断法C.其著作是后世中医经典2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的各项表述中,符合史实的是B.总结了中医药物学的理论D其著作是中国最早的医书()A.华佗被后世誉为“医圣”C.孙思邈发明了“麻沸散”B.唐太宗时《唐本草》最终得以编成典”赋税是我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据此回答24-28题。24.我国古代一整套赋税制度形成的标志是A.西周贡赋的征收C.北魏租调制的确立B.西汉编户制度的施行D隋唐租庸调制的推行25.西汉到北魏赋税制度的变化的基本趋势是A.由贡赋向地租转变C.由必须服役向允许代役转变B.由人头税向土地税转变D.由按人头向按户征收转变26.下列对两税法的阐述中,不对的是A.保留了地税和户税()B.重地轻人,征收财产税D.官僚、地主也纳税C.否定了土地兼并27.明朝推行一条鞭法中体现当时有利于社会经济新现象产生的内容是()A.将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为一条C.赋役征收白银B.将丁税平均摊人田赋D要根据当时情况采取相应措施28.乾隆年间的税种有丁银和免役钱()B田赋和辽饷明清时期专制主义空前加强。据此回答29-30题。29.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评价最正确的是()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权力B.是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C.有利于加强明边境的防御力量D.政府各部分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减轻了人民负担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二、非选择题(本卷共有3小题,共55分)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摘自《论语》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不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入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是故明君制民之产,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摘自《孟子》材料三:——摘自《贞观政要》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思想。(2分)(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思想。(2分)(3)材料一与材料二体现的思想有何关系。(4分)体现。(8分)32.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至不胜(有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材料三:赈贷之所不及,一遏水旱,狼狈不策,只有流离饿莩耳。——董火胃《救荒活民书》请回答:层”却“经常分化”的原因。(4分)政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耕农“经常分化”的现象?(4分)(3)“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试从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全程对该政策作简要评价。(6分)33.阅读下列材料(25分)材料一:阅读“黄土地带”及“秦汉关中主要水利工程”示意图材料二:旅游者从西安到骊山所看到的黄褐色的土壤是黄土地带的东南边际。地区。它的深度自50英尺到700英尺,它的下层可能是在冰河时期结束时受到响:因为黄土之纤细,可以供原始的工具耕耘,如木制之犁及锄。周朝的开国,与推广农业互为表里,显然是得到这种土壤特性的裨益。材料三:黄土还给中国另一种影响:黄河中游由北至南将黄土地带割成两半,其纵长500着大量的泥沙。通过河流的水内夹带着5%的泥沙已算相当的多,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夏季可能高至12%,而黄河的流水曾经有过46%的纪录。其中一条支流曾在一个夏天达到了难于相信的含沙量63%。所以黄河经常有淤塞河床,引起堤生极大的压力,务使中枢权力再度出现。所以中国的团结出于自然力量的驱使。材料四:17句里提及公元前3205国已扩充其疆域10倍。不难想象,当时大国要较小国家占有显明的优势。它们支持。材料五: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相当严重,这时已有将北方几个小的国防线大致与15英寸的等雨线符合,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防线,不仅为无数因素,注定着中国农业社会的官僚机构必须置身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体系之下。——以上材料均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因。(6分)移的过程。(4分)联系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政治中心转移的原因。(4分)关中地区的历史变迁对你有何启示?(2分)(3)根据材料三、四、五分析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历史必然性。(6分)(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个什么本质问题?(3分)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1-5ADBAD6-10CDBCD11-15ACBBC16-20DABBA21-25ACDBD26-30CCAAA难点提示:4.D项“封建统治秩序”可以在封建统治的背景下被打破而不改变封建社会性质,故选A。9.B项为民族融合的途经或方式,C项才是其实质。D项更准确。项中的印刷术为雕版印刷术。赐色彩,因而经济利益的驱动并非主要原因。D。26.两税法实际上承认了土地兼并的合法性,故选C。27.雍正后废人头税,农民不再负担丁税,徭役等,故选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选C。30.DA二、非选择题(共55分)31.(16分)分)分)(3)孟子“仁政”思想是孔子“德政”思想的具体化和发展。(4分)(4)继承并发展“民本”思想;实行均田制,给老百姓一定的土地;实行租纳谏,统治较为清明。(8分)32.(14分)(1)重视的原因:封建国家可以征收赋税,摊派徭役。(2分)分化原因:封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以及自然灾害,是导致自耕农分化的主要因素。(2分)(2)封建国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2分)为保证赋税和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加强对农民的剥削。(2分)分)但当封建社会转入衰落阶段,这种政策严重妨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