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近代史·ADDINCNKISM.UserStyle福州屏东中学高考一轮通史复习校本导学案世界近代史
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
(18世纪末—19世纪中后期)(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工业文明的纵深发展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班级:______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归纳总结正确理解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⑴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珍妮机最先完成从工具到机器的转变,它推动了与此相关的织布、动力、运输等一系列行业发明和机器使用,从而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⑵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它为机器大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把人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轻巧识记工业革命专题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异发明来源科学和技术结合不紧密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主要标志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经济结构以轻纺工业为主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规模从英国开始,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在多个国家同时展开(美、德是两个发源地和“中心”),发展迅速生产组织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对生产力的影响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迎来的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同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本质上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对中国的影响时间推动力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影响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雏形开始出现葡萄牙强租澳门,中国面临来自欧洲的威胁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⑴荷兰侵占台湾。⑵西学东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⑵中国近代化起步(洋务运动)。⑶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新思潮萌发)。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起来⑴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⑶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明显加速⑴初期中国再次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⑵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推动了现代化建设。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专题三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因标志产生阶段(15~16世纪)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天文学领域的革命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迅速发展阶段(18~19世纪中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电磁学的新成就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考点一改变世界的力量——两次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②技术来源: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③开始部门:首先发生在轻纺部门。④范围: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⑵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②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③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④在一些国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例如:德国和日本。2.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⑴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机器大生产的使用和推广,摧毁了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小生产方式。⑵工业革命引起了经济格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过程。⑶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厂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性;使社会表现形式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⑷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⑸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3.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⑴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⑵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⑶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⑷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⑸工业革命创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1.论从史出两次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史料一1769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终于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它大大促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厂的生产,使工业技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飞跃……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何飞鹏《蒸汽机与英国经济的发展》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料二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企业彼此之间容易成立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趋势。——《列宁选集》第二卷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获取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信息,就英国市场机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你认为“斯密派”和“马克思派”哪一派的观点更合理?材料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空间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其分歧在于,“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提示:先选择流派再从市场机制在英国的工业化中发挥的不同作用论证。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二工业文明拓展的桥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1.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⑴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①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②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③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远洋运输公司大量出现,世界铁路线长度急剧增加)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④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⑤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资产阶级极力向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⑥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⑵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②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③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汽车、飞机等出现)和电信工具(电报、电话等)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④国际分工日益明显,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⑤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⑥资本主义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完善民主与法制,不断发展经济思想和管理方式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唯物史观——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⑴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⑵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⑶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1.论从史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史料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获取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信息,归纳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的特征。材料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工业革命时期政府对科技发明的保护政策早在1624年,英国法律就明确规定:把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到1851年,美国总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促进和保护了私人发明。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摘编自《大国的崛起》发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角度社会环境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技术发明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英国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特征。2.“欧洲中心论”在史学界的体现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发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角度近代欧洲经济崛起的动因;“欧洲中心论”的片面性;全球视角看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3.海洋意识与海权意识对大国崛起的作用19世纪末,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提出并建立了西方的“海军制胜论”,这一理论总结了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提出“海军在战争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夺取制海权则被宣称为战争的基本规律和唯一目的,达到了这一目的就能最终战胜敌人和夺取世界霸权”。——《海洋霸权:美国的全球海洋战略》发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4.铁路交通工具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21010593822188037216917516581890617224331349191900760284402602024——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发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角度铁路交通发展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铁路交通发展与资本输出的关系;世界各地铁路交通发展的不平衡性;殖民地半殖民地铁路发展的双重性。【课外阅读】一、工业革命(英国1765—1840)是发源于18世纪60年代英格兰中部地区,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人类转向蒸汽时代。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向整个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19世纪影响到亚洲。工业革命既是一场技术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使世界联系变得更加密切的同时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但也使东方弱小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进程,它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但也带来了工业污染。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英国是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因此它在19世纪成为了“世界工厂”,在初步形成的世界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史料选读①探究工业革命的根源(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18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进展,有了“一个自驱动发展的起飞”。更明确地说,当时产生了一个机械化工厂体系,它以迅速降低的成本极大量生产商品,以致它不再是依靠原有的需要,而是创造出其自己的需要。“竟然在72年的英国经济史中,找到了理解现代化工业社会的钥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革命可以不要前提,但是英国例外。英国工业革命本身是一系列革命性变革的结果。首先是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是一个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的农业国,是近代初期以来西北欧农业大变革的组成部分,较早摆脱了“马尔萨斯周期”,促进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并与工业社会一同成长。在工业革命发生前后的英国,的确发生过农业的革命性变革。具体来说,它开始于15世纪末圈地运动的发生,结束于19世纪中叶集约化农业的建立。它与工业革命并行发展,对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以农业产量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却逐渐下降为特征的。但这种退却并不是退隐,农业并不是消失了,只是把自己过去拥有的社会财富主要创造者的地位,逐渐让给了工业。其次是商业革命。近代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为欧洲贸易通道,贸易性质发生重要变化,从东西方奢侈品贩运变为欧美间的大众贸易。英国是这个大转变的受益者,其成绩在工业革命前诸部门中显得异常突出。英国从17世纪中叶开始,通过一系列航海条例和商业战争,排挤了商业强国荷兰和法国,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殖民和贸易体系,加速了资本积累。商业革命在几个重要方面有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首先,它为欧洲的工业、尤其是为制造纺织品,火器、金属器具、船舶以及包括制材、绳索、帆、锚、滑轮和航海仪器在内的船舶附件的工业提供了很大、不断扩展的市场。为了满足这些新市场的需要,工业必须改善其组织和技术。要为工业革命建造工厂和制造机器,就得筹措资金,商业革命也提供了这方面所必需的大量资金。利润丰厚的商业企业,与同时发生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一起,解释了工业革命在18世纪晚期达到“起飞”阶段的原因。戴维斯认为英国在1660—1770年代发生了以外贸增长为主要特点的“商业革命”。(本国产品的出口日益增长,进口产品呈下降趋势,18世纪70年代初,英国进口到美洲、非洲、印度及远东等“新市场”的产品,比世纪初增加了近8倍。)外贸在工业革命前对英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是国外市场扩大,促进了工业的劳动分工。其次,奴隶市场的扩大,英国资本积累获得重要发展。第三,外贸发展涉及了非常广泛的国内制造业,区域化趋势加强。最后,留下了重商主义的丰硕成果:建立了世界性多边贸易体系、培育了国际商业文化,为国内市场狭小的英国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三,人口增长。人口活动是农业文明时代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影响工业文明的兴起。英国人口在经历了17世纪的停顿后,在18世纪前期得到了恢复并有所增长。(汤恩比考证可靠数据,在18世纪的后半期增加了300万人)。19世纪初英国人口达到高峰。第四,手工业的发展。大卫·休谟在1752年写道:“所有欧洲国家目前的版图和两百年前几乎一样,可是这些国家的繁荣景象却有天壤之别!这不能不归于百工的技艺日进,克尽厥职。”工场手工业是近代大工业的出发点。突出表现在毛纺织业、炼铁和煤炭业的发展上。毛纺织业是西欧一个国际性产业,在英国被誉为“民族工业”。阿瑟·扬在1767年写道:“羊毛早已被视为是神圣的东西,是我们全部财富的基础,以致要是发表一种无助于它的单独发展的意见,那就有点危险了。”议会通过的关于这个产业的法令和条例、关于这个产业的印刷品之多、争论之激烈,没有其他产业可以相比。它有自己的史学家、自己的诗人、上议院的座垫也是一个羊毛囊。炼铁和金属加工业是和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的另一部门,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更高成就。英国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有优势。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行会及其多方面限制的消失,使采用分散的家庭作坊制度和建立拥有动力机械的工厂更为容易。圈地运动虽然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业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做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圈地的确也在欧洲一些别的国家发生,但在程度上要小得多。例如,在法国,法国革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土地,从而增加了他们对故乡的依恋,使他们不愿意收拾行李背井离乡。)(小结)《共产党宣言》指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当然,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除了这些条件之外,还有其他种种条件,诸如丰富的煤铁资源、稳定的国际环境和政局、流动的社会结构、尊重市场价值的政府决策、健全的财政金融体制、便利的交通运输、浓厚的科技技术传统、科学的簿记制度、进取上进的新教精神、健全的专利制度。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事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正如一个学者所指出的:“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②探究工业革命的过程(具有标志性的)所谓工业革命,其实也就是把散在的工具汇集成机器、并把它装备到现代工厂之中从事大生产的进程。机器是工业革命的“王后”,诞生于18世纪后期的一系列技术革新。这些革新至少符合这样三个原则:“机器——快速的、规则的、精确的、不知疲倦的——取代人类的技能和努力。”“非生命动力来源取代有生命的动力来源,特别是采用蒸汽机把热转化为功,从而为人类开辟出一种新的、几乎是无限的能量供给;使用新的和丰富得多的原料,特别是用矿物物质取代植物或者动物物质。”A.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珍妮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涉及纺织专业各个领域、各个工序。到19世纪20年代,这种动力织机在棉纺织工业中基本上已取代了手织织布工。B.企业家精神与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约翰·希克斯说:“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起”。重大的技术发明,没有合理的生产组织和企业家的创造精神,不足以形成现实生产力。英国多元的政治、社会结构和新教精神文化,孕育出了优秀的企业家,建立了现代工厂制度,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工厂制度的建立者、现代大工业的创始人是理查德·阿克莱特。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德建立了近代第一家水力纺纱厂。尽管汤恩比从工业动力的角度认为,博尔顿和瓦特在1785年制造用于棉纺厂的蒸汽机和阿克莱特专利到期,才是工厂制度建立的标志,但阿克莱特创办企业成功的影响很大,此后纱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阿克莱特具有同时代发明家少有的企业家精神:工业革命时代的发明家大多是手工业者和商人。阿克莱特出身贫寒,发财欲望强烈。他文化水平不高,50岁还学习语法和拼写法。热衷打官司,看重这里隐藏的财富。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不惜在议会中进行申述和辩论。他具有把握技术发明商机的杰出才能,能够把技术发明及时运用到工厂,转变为财富。他具有组织企业的坚韧毅力,能够在逆境中克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地扩张自己的企业,从不气馁。总之,他是工业时代开始时期一个不可多得的传奇人物,为现代工业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代表着真正的资本主义精神。C.蒸汽机的改进带来的动力革命和交通革命马克思说“罗马帝国以水磨的形式把一切机器的原始形式流传下来。”在“factory”一词获得广泛认同之前,“mill”成为工厂、水车场和机器的同义词,在18世纪最后几年中,mill和factory几乎被人无区别地使用。随着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磨已经不满足人们的动力需要,蒸汽机逐渐浮现出来。蒸汽机是和水有关的机器,但是动力来自地下矿物。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在1260年展开了大胆的想象:“人们能够建造如在江河和海洋上的巨型船舶那样航行的机器,没有桨手,只有一人操纵,但是它们的速度比满载桨手时还快。也能够建造没有牵引动物、飞速行驶的车辆……还能够建造飞行的机器,一个人坐在机器中,转动某种装备,以便让人工建造的翅膀像鸟的飞翔那样拍打空气。也可以制造一种能够升降几乎是庞大无比的重物的小机器——一种极为有用的机器……也可以制造潜入大海或者江河底部、同时没有生命危险的机器……还可以制造其他数不清的东西,如横跨江河、没有桥墩或者任何此类支撑物的桥梁……”这段话,可以说就为500年后设计的工业社会蓝图。瓦特对纽可门蒸汽机的改进是革命性的,因为它真正有效地利用蒸汽来做功,随即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带来了人类生产力的一次大飞跃。恩格斯指出:“蒸汽机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厂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厂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转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煤铁大量使用带来)“铁器时代”的到来,为铁路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创造了条件。首次大规模地变革了陆上交通,取代了毛驴和马车,也为汽车时代的到来做了准备。蒸汽船的发明,说明人们更加有效地征服了海洋,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内海迈向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D.美国标准化生产正如19世纪的德国在将科学应用到工业方面领先世界一样,美国是发展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先驱。大规模生产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制造标准的、可以互换的零件,然后以最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另一种生产技术是借助于现金的机械设备,处理大堆大堆的原料。为普通人大规模生产高质量产品,是美国区别于欧洲国家的基本工业精神,也是美国平等政治理想的体现。“美国的方法则强调标准模式中的无穷变化,从而使装备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成为可能。”美国历史学家大卫·波特说:“欧洲激进思想倾向要求剥夺有产者自己的马车和漂亮衣服,相反,美国的激进思想可能主张赋予普通人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和原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是美国企业的基本精神。上述评论的实质是:法国重品味,强调艺术内涵,产品为中上层服务;美国崇尚标准化,强调实用价值,为大众着想。③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A.对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地区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哈特维尔指出:“工业革命明显的和本质的特征是:总产值和人均产值增长率的持续增长,这种增长和以前的增长相比是革命性的。”a.工业革命的拓展在19世纪期间,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传播到欧洲大陆。英国(逐渐)失去了其最初的“世界工厂”的地位。下表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世界工业平衡变化表(1860-1980年)时间位次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1860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1880年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1900年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1980年 美国 日本 苏联 德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b.人口的增长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另一影响是人口的进一步增长;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人口增长早已开始。原因首先是经济上的,其次是医学上的。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人们的营养水平提高,对疫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死亡率相应下降。工业革命改进了污水处理系统,饮用水供应更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新医药科学的应用,如接种疫苗对传染病人的隔离,使西欧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c.城市化工业化还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以往城市的规模取决于周围地区所能生产的粮食的数量。因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分布于流域地区和涝原。随着工业革命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带来的进步中较重要的包括: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巨大的社会变化,因为在城市居住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d.财富的增长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大不列颠首先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使其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00年的15亿英镑、1833年的25亿英镑和1865年的60亿英镑。在19世纪后半个世纪中,整个世界都受到了不断增长的生产率的影响。无疑,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存在着大量的剥削和社会分裂。(破产的农民、手工业着,成为纯粹的雇佣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在19世纪后半个世纪中,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生产率的大幅增长和巨大的海外投资所带来的利润一起,逐渐地使西欧的下层阶级也得到了利益。e.新消费主义(消费观的改变)处于社会顶层的少数人和底层的多数人的收入的增长,使得消费社会第一次在历史上在英国出现成为可能。18世纪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在此前的人类社会中,大众的收入太微薄,以致一半到3/4的收入必须用来购买食物。18世纪的英国是第一个打破这一传统模式的国家。这要归功于由于圈地运动后的农业革命、海外事业引起的利润的大量涌入和工业革命导致的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而来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收入增长的一部分流向了大众,因此,国内市场发展起来了;这种市场比过去仅有上层少数人才有购买力时的市场要大得多。“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f.妇女的新角色(妇女地位的变化)(工业革命)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但妇女的待遇很差,而且,往往只能从事又苦又累薪水又少的工作。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妇女为就业而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中国大百科·女权运动》工业革命迫使妇女走出过去她们以此为生的家庭经济,进入新的、家庭之外的工薪经济。前工业化时代妇女除了做家务和照顾孩子,还要经常为丈夫或父亲做工作的辅助或准备工作,因此,她们通常要同男人们一起长时间地工作。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的工作场所从家庭转移到了工厂和车间,女工作为工薪一族成为金钱经济的一部分。这有一些优势,比如工作更稳定,因为工业家向工厂和机器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停产的可能极小。例如,在1914年,在曼彻斯特棉纺织厂,已婚妇女每周所挣的钱比她们在家里绣手帕所挣的钱要高一倍。……尽管如此,她们还要处理眼下突如其来的日常危机——失业、遭遗弃、疾病和长期存在的工资收入和家庭支出之间的差距。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她们开始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妇女走向社会,社会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其经济独立也日渐形成。妇女经济独立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之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情感的产生;妇女的婚姻观的变化——已拜托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击了教会所代表的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作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也不愿再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的虚度一生。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武汉大学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B.对非欧洲世界的影响a.人口迁移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的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这一大批移民的主要原因。生产率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导致19世纪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是通过海外移民寻找出路的。铁路和汽船有效地将大批大批的人运往海洋和大陆。1846至1932年间,5000多万欧洲人移居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和南非。b.欧洲霸权带来的反殖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这个世界几乎已瓜分完毕,它所剩余的地区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展。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们永远无法达到的巨大的世界吧!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吞并这些星球。看到它们这样清楚而又那么遥远,真使我感到悲伤。——塞西尔·罗德斯19世纪中期,对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特殊位置,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了,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甲午战争,打败清朝;日俄战争,打败沙俄)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即使在这里,在波斯也不是没有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俄国的事态(1905年革命)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更好的政体。……看来东方正从睡梦中觉醒。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这是一种“中国人的中国”思想趋势。在波斯,由于邻近俄国,这种觉醒看来像是采取了民主改革运动的形式。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以及泛伊斯兰教运动的扩大。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了,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谁知道呢?或者东方确实正从其长久的睡眠中觉醒,我们即将亲眼看到千百万有忍耐力的人正起来反对无所不为的西方的剥削。——一位在西方的波斯人1906年一封信中写道西方人的极度自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东方人的民族主义(风涌云起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由此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器得到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新,新的交通工具出现,电讯事业迅速发展,这一系列的新技术、新发明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产生了新动力、新机器和新行业,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1.命题点:读图识表——工业革命对英国阶级关系的影响(2017·课标全国Ⅰ,33)下表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2.命题点:可持续发展——工业革命与环境问题(2016·课标全国Ⅱ,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3.命题点: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014·课标全国Ⅱ,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4.命题点:美国工业革命——美国铁路建设轨距变化(2016·课标全国Ⅲ,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1.命题点:政府在工业革命中的角色对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工业化,“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对“马克思派”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资本积累和投资是政府干预的有效手段 B.政府支持在工业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C.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需要依赖政府支持 D.市场机制在工业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2.命题点:工业革命与社会生活下图为1834~1878年西欧某国棉纺织业工人就业情况(%),可用来研究()年份孩子男性(13~18岁)女性(13+)男性(18+)183413.312.547.826.418475.811.855.526.918504.611.255.528.718618.89.155.726.418709.68.555.926.0187812.87.254.725.3A.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 B.劳动就业率的增加C.工人家庭收入的增长 D.非法雇佣童工的现象3.命题点: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工业革命的影响托克维尔指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对此观点的全面理解是()A.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 B.工业文明创造了环境污染C.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 D.工业文明带来了双重影响4.命题点:工业革命对国民经济结构的影响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农业工业服务业1882年42%39%19%1907年35%42%23%A.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 B.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C.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在17到18世纪,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并对河流河床进行综合整治,最终打造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这些措施()A.引发了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 B.推动了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C.加速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2.下图体现了工业革命机器发明的递进状态。推动这种“递进状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科学理论的突破 B.思想文化的进步C.政府措施的激励 D.市场需求的带动3.1819~1846年英国棉纺织品的销售额从2940万英镑上升到4670万英镑,其中,每年出口的比例稳定在50%~55%,其余满足国内需求。可见,英国()A.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B.国内消费能力有较大增长C.对殖民地市场的依赖性增强 D.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4.“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材料现象反映了()A.煤炭已成为工业主要能源 B.英国急需煤炭的大量进口C.铁路是煤的主要运输方式 D.近代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5.到18世纪中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英国形成了一种经济现象:即工资水平极高,而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价格极为便宜。这()A.促使英国加快海外市场的开拓 B.导致英国圈地运动的加速C.推进英国社会大力发展新技术 D.削弱英国经济发展的潜能6.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这说明()A.工业革命推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 B.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C.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 D.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7.19世纪后半期……动力技术与其他发明携手并进,在欧洲和世界其他部分之间“挖开”了一道“鸿沟”。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欧洲与世界各地的矛盾激化 B.工业革命使欧洲领先于世界C.工业化推动了欧洲对外扩张 D.欧洲脱离了与世界各地联系8.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此后20年间英国一直保持着“世界工厂”的地位。这表明当时()A.国际贸易缺乏竞争 B.世界市场很不成熟C.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世界局势比较稳定9.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独裁统治的现象,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 B.原有的民主制度不适应或不利于垄断C.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腐朽不堪D.资本主义制度即将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10.某国19世纪70年代冶金企业平均投资为10多万元,20世纪初则达到近200多万元;同一时期的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100多家。据此可知该国()A.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C.出现新式的生产组织形式 D.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11.1883年,恩格斯在致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爱·伯恩施坦的信中说:“远距离输电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恩格斯旨在说明()A.电力推广将导致阶级斗争的终结 B.科学技术对社会变革的重要影响C.发展电力是德国革命成功的关键 D.电气技术取代蒸汽技术的必要性12.1870~1900年间,英国的工业生产增加了一倍,但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从三分之一降到五分之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工业革命产生和发展进程不一致 B.英国失去了殖民霸主的地位C.新兴国家的兴起改变了经济格局 D.英国坚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平定新疆等少数民族贵族叛乱以后,为保证政治上的有效统治,清朝统治者特别提倡迁移内地人民到新疆从事农业开发。清廷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内地人民完成向新疆的迁徙。1761年,清政府首先实行有组织地移民出关,尔后对落户的农户放宽起课年限,有力地保证了应募农民在迁入地有时间和力量开垦种地,受有组织的移民的吸引和鼓舞,自发迁移进入新疆的人口也与日俱增,移民屯垦取得显著成效。在西南地区,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制,汉族手工业者纷纷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有的来定居,有的开荒,有的经营木工、金工、石工等手工业,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摘编自王兴文《试论中国古代西部经济开发政策》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领土扩张的同时,兴起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一批批移民像潮水般涌入西部地区,一望无际的西部荒原逐步得到开发。最先的移民在西部开拓荒地,建立居民点,发展农业,他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及日用工业品则完全仰仗东部,这就为东部资本主义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反过来,西部新农业区的开辟,又为东部城市和工业人口提供了粮食及原料。农业资本主义沿着这条所谓的“美国式道路”,在西部发展起来。总之,美国西进运动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在北美大陆的横向发展过程。——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世纪至19世纪初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的特点及背景。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清朝西部开发与美国西进运动共同的历史借鉴。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高三学生绘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思维导图——据鲁东海、李真直《做两个逻辑统一的历史教学》运用所学知识,对上图所示内容提出两项修改意见(包括增加、删除、替换、完善等),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严密)
ADDINCNKISM.UserStyle福州屏东中学高考一轮通史复习校本导学案(教师用)世界近代史
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
(18世纪末—19世纪中后期)(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工业文明的纵深发展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班级:______姓名:______教师评价:______归纳总结正确理解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⑴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珍妮机最先完成从工具到机器的转变,它推动了与此相关的织布、动力、运输等一系列行业发明和机器使用,从而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⑵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它为机器大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把人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轻巧识记工业革命专题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异发明来源科学和技术结合不紧密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主要标志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经济结构以轻纺工业为主以重化工业为主生产规模从英国开始,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在多个国家同时展开(美、德是两个发源地和“中心”),发展迅速生产组织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对生产力的影响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迎来的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同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本质上都是人们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过程,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专题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对中国的影响时间推动力历史进程对中国的影响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雏形开始出现葡萄牙强租澳门,中国面临来自欧洲的威胁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⑴荷兰侵占台湾。⑵西学东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⑵中国近代化起步(洋务运动)。⑶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新思潮萌发)。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起来⑴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⑶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明显加速⑴初期中国再次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⑵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推动了现代化建设。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专题三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原因标志产生阶段(15~16世纪)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中世纪生产经验的积累天文学领域的革命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迅速发展阶段(18~19世纪中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电磁学的新成就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考点一改变世界的力量——两次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②技术来源: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③开始部门:首先发生在轻纺部门。④范围: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⑵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②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③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④在一些国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例如:德国和日本。2.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⑴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机器大生产的使用和推广,摧毁了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小生产方式。⑵工业革命引起了经济格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过程。⑶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厂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性;使社会表现形式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⑷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⑸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3.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⑴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⑵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⑶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⑷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⑸工业革命创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1.论从史出两次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史料一1769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终于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它大大促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厂的生产,使工业技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飞跃……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何飞鹏《蒸汽机与英国经济的发展》结论史料一表明蒸汽机的使用使生产组织由“手工工场”变为“工厂”。史料二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企业彼此之间容易成立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趋势。——《列宁选集》第二卷结论史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企业产生。2.获取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信息,就英国市场机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你认为“斯密派”和“马克思派”哪一派的观点更合理?材料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空间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其分歧在于,“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提示:先选择流派再从市场机制在英国的工业化中发挥的不同作用论证。论证: 答案⑴同意“斯密派”。观点:市场机制在英国的工业化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史实:圈地运动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市场等;殖民活动扩大了海外市场;奴隶贸易和殖民扩张积累了原始资本,手工工场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商业经营模式的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等。⑵同意“马克思派”。观点:英国工业化的推动进程中,政府的领导、保护和支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史实:政府颁布圈地法令,扩大国内市场;鼓励海外贸易,颁布《航海条例》;发动殖民战争,拓展海外市场;进行议会改革,加强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等。考点二工业文明拓展的桥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1.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⑴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①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②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③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远洋运输公司大量出现,世界铁路线长度急剧增加)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④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⑤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资产阶级极力向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⑥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⑵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②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③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汽车、飞机等出现)和电信工具(电报、电话等)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④国际分工日益明显,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⑤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⑥资本主义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完善民主与法制,不断发展经济思想和管理方式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唯物史观——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⑴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⑵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⑶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1.论从史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史料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结论史料表明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分工更为明确,海外市场扩大,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欧洲列强在商品输出的同时,进行资本输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世界经济,表明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获取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信息,归纳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的特征。材料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主要信息: 答案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国际分工的形成。1.工业革命时期政府对科技发明的保护政策早在1624年,英国法律就明确规定:把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到1851年,美国总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促进和保护了私人发明。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沟通了技术和科学之间的鸿沟,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摘编自《大国的崛起》发现问题西方的专利保护制度促进科技快速发展,对当今中国有借鉴作用。命题角度社会环境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技术发明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英国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特征。2.“欧洲中心论”在史学界的体现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发现问题“欧洲中心论”因工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崛起而出现。命题角度近代欧洲经济崛起的动因;“欧洲中心论”的片面性;全球视角看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3.海洋意识与海权意识对大国崛起的作用19世纪末,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提出并建立了西方的“海军制胜论”,这一理论总结了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提出“海军在战争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夺取制海权则被宣称为战争的基本规律和唯一目的,达到了这一目的就能最终战胜敌人和夺取世界霸权”。——《海洋霸权:美国的全球海洋战略》发现问题中国倡导的和平崛起是对马汉“海权制胜论”的重新定位,时下中国海权问题突出。系。4.铁路交通工具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187021010593822188037216917516581890617224331349191900760284402602024——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发现问题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与国际高铁市场的参与大大加强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是时下热点问题。命题角度铁路交通发展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铁路交通发展与资本输出的关系;世界各地铁路交通发展的不平衡性;殖民地半殖民地铁路发展的双重性。【课外阅读】一、工业革命(英国1765—1840)是发源于18世纪60年代英格兰中部地区,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人类转向蒸汽时代。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向整个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19世纪影响到亚洲。工业革命既是一场技术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使世界联系变得更加密切的同时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但也使东方弱小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进程,它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但也带来了工业污染。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英国是最早开始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因此它在19世纪成为了“世界工厂”,在初步形成的世界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史料选读①探究工业革命的根源(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18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进展,有了“一个自驱动发展的起飞”。更明确地说,当时产生了一个机械化工厂体系,它以迅速降低的成本极大量生产商品,以致它不再是依靠原有的需要,而是创造出其自己的需要。“竟然在72年的英国经济史中,找到了理解现代化工业社会的钥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革命可以不要前提,但是英国例外。英国工业革命本身是一系列革命性变革的结果。首先是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是一个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的农业国,是近代初期以来西北欧农业大变革的组成部分,较早摆脱了“马尔萨斯周期”,促进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并与工业社会一同成长。在工业革命发生前后的英国,的确发生过农业的革命性变革。具体来说,它开始于15世纪末圈地运动的发生,结束于19世纪中叶集约化农业的建立。它与工业革命并行发展,对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以农业产量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却逐渐下降为特征的。但这种退却并不是退隐,农业并不是消失了,只是把自己过去拥有的社会财富主要创造者的地位,逐渐让给了工业。其次是商业革命。近代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为欧洲贸易通道,贸易性质发生重要变化,从东西方奢侈品贩运变为欧美间的大众贸易。英国是这个大转变的受益者,其成绩在工业革命前诸部门中显得异常突出。英国从17世纪中叶开始,通过一系列航海条例和商业战争,排挤了商业强国荷兰和法国,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殖民和贸易体系,加速了资本积累。商业革命在几个重要方面有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首先,它为欧洲的工业、尤其是为制造纺织品,火器、金属器具、船舶以及包括制材、绳索、帆、锚、滑轮和航海仪器在内的船舶附件的工业提供了很大、不断扩展的市场。为了满足这些新市场的需要,工业必须改善其组织和技术。要为工业革命建造工厂和制造机器,就得筹措资金,商业革命也提供了这方面所必需的大量资金。利润丰厚的商业企业,与同时发生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一起,解释了工业革命在18世纪晚期达到“起飞”阶段的原因。戴维斯认为英国在1660—1770年代发生了以外贸增长为主要特点的“商业革命”。(本国产品的出口日益增长,进口产品呈下降趋势,18世纪70年代初,英国进口到美洲、非洲、印度及远东等“新市场”的产品,比世纪初增加了近8倍。)外贸在工业革命前对英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是国外市场扩大,促进了工业的劳动分工。其次,奴隶市场的扩大,英国资本积累获得重要发展。第三,外贸发展涉及了非常广泛的国内制造业,区域化趋势加强。最后,留下了重商主义的丰硕成果:建立了世界性多边贸易体系、培育了国际商业文化,为国内市场狭小的英国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三,人口增长。人口活动是农业文明时代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影响工业文明的兴起。英国人口在经历了17世纪的停顿后,在18世纪前期得到了恢复并有所增长。(汤恩比考证可靠数据,在18世纪的后半期增加了300万人)。19世纪初英国人口达到高峰。第四,手工业的发展。大卫·休谟在1752年写道:“所有欧洲国家目前的版图和两百年前几乎一样,可是这些国家的繁荣景象却有天壤之别!这不能不归于百工的技艺日进,克尽厥职。”工场手工业是近代大工业的出发点。突出表现在毛纺织业、炼铁和煤炭业的发展上。毛纺织业是西欧一个国际性产业,在英国被誉为“民族工业”。阿瑟·扬在1767年写道:“羊毛早已被视为是神圣的东西,是我们全部财富的基础,以致要是发表一种无助于它的单独发展的意见,那就有点危险了。”议会通过的关于这个产业的法令和条例、关于这个产业的印刷品之多、争论之激烈,没有其他产业可以相比。它有自己的史学家、自己的诗人、上议院的座垫也是一个羊毛囊。炼铁和金属加工业是和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的另一部门,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更高成就。英国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有优势。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行会及其多方面限制的消失,使采用分散的家庭作坊制度和建立拥有动力机械的工厂更为容易。圈地运动虽然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业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做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圈地的确也在欧洲一些别的国家发生,但在程度上要小得多。例如,在法国,法国革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土地,从而增加了他们对故乡的依恋,使他们不愿意收拾行李背井离乡。)(小结)《共产党宣言》指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当然,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除了这些条件之外,还有其他种种条件,诸如丰富的煤铁资源、稳定的国际环境和政局、流动的社会结构、尊重市场价值的政府决策、健全的财政金融体制、便利的交通运输、浓厚的科技技术传统、科学的簿记制度、进取上进的新教精神、健全的专利制度。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事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正如一个学者所指出的:“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②探究工业革命的过程(具有标志性的)所谓工业革命,其实也就是把散在的工具汇集成机器、并把它装备到现代工厂之中从事大生产的进程。机器是工业革命的“王后”,诞生于18世纪后期的一系列技术革新。这些革新至少符合这样三个原则:“机器——快速的、规则的、精确的、不知疲倦的——取代人类的技能和努力。”“非生命动力来源取代有生命的动力来源,特别是采用蒸汽机把热转化为功,从而为人类开辟出一种新的、几乎是无限的能量供给;使用新的和丰富得多的原料,特别是用矿物物质取代植物或者动物物质。”A.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珍妮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涉及纺织专业各个领域、各个工序。到19世纪20年代,这种动力织机在棉纺织工业中基本上已取代了手织织布工。B.企业家精神与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约翰·希克斯说:“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起”。重大的技术发明,没有合理的生产组织和企业家的创造精神,不足以形成现实生产力。英国多元的政治、社会结构和新教精神文化,孕育出了优秀的企业家,建立了现代工厂制度,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工厂制度的建立者、现代大工业的创始人是理查德·阿克莱特。1771年阿克莱特与人合作,在德文特河上的克罗姆福德建立了近代第一家水力纺纱厂。尽管汤恩比从工业动力的角度认为,博尔顿和瓦特在1785年制造用于棉纺厂的蒸汽机和阿克莱特专利到期,才是工厂制度建立的标志,但阿克莱特创办企业成功的影响很大,此后纱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阿克莱特具有同时代发明家少有的企业家精神:工业革命时代的发明家大多是手工业者和商人。阿克莱特出身贫寒,发财欲望强烈。他文化水平不高,50岁还学习语法和拼写法。热衷打官司,看重这里隐藏的财富。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不惜在议会中进行申述和辩论。他具有把握技术发明商机的杰出才能,能够把技术发明及时运用到工厂,转变为财富。他具有组织企业的坚韧毅力,能够在逆境中克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地扩张自己的企业,从不气馁。总之,他是工业时代开始时期一个不可多得的传奇人物,为现代工业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代表着真正的资本主义精神。C.蒸汽机的改进带来的动力革命和交通革命马克思说“罗马帝国以水磨的形式把一切机器的原始形式流传下来。”在“factory”一词获得广泛认同之前,“mill”成为工厂、水车场和机器的同义词,在18世纪最后几年中,mill和factory几乎被人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公园路径硅PU铺装施工合同
- 2024年定制钢结构装饰合同
- 2024年专利许可使用合同范本
- 跨境电商解散清算专项方案
- 课程设计压床绘图方案二
- 2024至2030年中国取土铝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酱类包装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维生素E胶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筏板基础工程验收标准方案
- 2024年中国电脑考勤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钢结构厂房拆除施工方案案例
- 反恐怖保安培训
- 新《安全生产法》的“八不伤害”原则
- 外贸PI形式发票模板样本
- 人民调解业务知识
- 康复中心转让协议书样本
- 漏电防护和事故处置培训
- 金融风险2024年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 农场规划方案
- 专利许可三方协议
- 常用保险术语(中英对照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