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中国史学的萌发_第1页
第1讲-中国史学的萌发_第2页
第1讲-中国史学的萌发_第3页
第1讲-中国史学的萌发_第4页
第1讲-中国史学的萌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中国史学的萌发一、中国史学的起源中国史学起源的标记:文字说。史官说。金毓黻持此说。远古的传闻。白寿彝、尹达、陶懋炳、王树民持此说。

(一)远古的神话、传奇与传闻 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历史的传承方式是:口耳相传辅以结绳刻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秘鲁印加人结绳记事图形1、先秦史籍所见之远古时代①、神话时代。②、传奇时代。③、传闻时代。深圳女娲补天雕像2、如何看待远古神话传闻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是现代第一位打破古史传统说法的代表性人物。他对古史的基本看法:时代越往后走,关于古代传闻中的人物和事实便越推前和放大。顾颉刚提出了四个“打破”:①打破中国古代民族原来只有一个的观念。②打破地域始终一统的观点。③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④打破把古代看作黄金世界的观念。如何看待远古神话传闻:“史影”说。张岱年:传闻是“口述历史”,虽不尽真,亦不尽伪。法国结构主义创始人列维—斯特劳斯:神话是野蛮思想的珍贵教材。它并非毫无意义的信口开河,而是有某种启迪意义。对待古史的看法有以下几种:①信古、泥古②疑古③释古

王树民《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河北学刊》2002年第1期)。(二)奴隶社会的史官西周统治者说:“我不行不鉴于有夏,亦不行不鉴于有殷”。史官制度应运而生。商代的史官——称为作册、史、尹。职掌:占卜和祭祀。所记内容:先王先公世系、商王的行事、言论和其他国家大事。周朝的史官——称为太史、中史、内史、史、乍册、命尹。职责:帮助政务、记录时事、起草公文、掌管文书。周朝的史官基本上是世袭制,地位很高。春秋末年以后,周室衰微,引起了史官制度向私人讲学的过渡。二、商周以及春秋时期的记述司母戊大方鼎

(一)《尚书》

今文尚书:汉文帝时,伏生口授。用隶书抄写。古文尚书:汉武帝时,在孔宅壁中得到,书写文字是籀书(即大篆)。孔安国校读整理。西晋末,《古文尚书》亡佚。东晋,豫章内史梅赜奏上《古文尚书》,清人阎若璩、惠栋和崔述等都认为此为伪作。内容:汇合的是典、谟、训、诰、誓、命等,以记言为主。一是商、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二是东周、战国时期的人依据远古材料加工的虞(舜)、夏之事。不足:①各篇之间相对独立,没有内在联系。②没有明确的时间依次观念。③保留下来的多为政治文件,经济方面的内容极少。(二)《诗经》记载的时代:约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前6世纪(春秋中叶)。反映了较广袤的社会生活内容,是包含了确定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三)编年体的雏形——《春秋》各国编年史:晋《乘》,郑《志》、楚《檮杌》、鲁《春秋》、秦《秦记》。《墨子》言:“百国春秋”。

此外还有语、志、世、训典等体裁。

1、《春秋》的作者范文澜与冯友兰及顾颉刚等看法不一。确定者的理由:①司马迁持确定看法。②《孟子》:“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前551-479年),春秋鲁国人。《墨子》称其“博于读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

2、《春秋》的内容鲁隐公元年(前722年)——鲁哀公十六年(前481或479年)。体例: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年年相次。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兼及周王室和其他诸候国,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政治事务和人物活动。也记录了不少自然现象。其记事过于简洁。3、《春秋》的书法特点①属辞比事。②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③常事不书、详内略外、多闻阙疑等。

4、《春秋》的史学地位①《春秋》是我国编年史的开山祖。②有比较显明的观点。③其史学价值无法与《左传》相比,实质上是一本明义的书。当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三、第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司母戊大方鼎侧视图1、作者及内容:汉初称《左氏春秋》。班固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马、班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但从《左传》的下限看,作者应是战国时人。顾炎武认为:“左氏之书,成之者非一人,录之者非一世”。内容:按鲁国十二公的时间次第编年,自隐公元年至哀公27年,记载了春秋时期255年的历史。

2、写作特点①、完成了编年体的创建。②、取材广泛,讲究辞令。③、长于写斗争和人物。3、《左传》的思想倾向①、《左传》对史学目的的相识②、《左传》的民本思想③、《左传》的历史进化观

4、《左传》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和影响①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备的编年史书。②是探讨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③是史学和文学结合的良好典范。

《左传》存在的问题:①唯心史观。②对天人关系的看法是冲突的。③以道德训诫作为评判事物的标准。5、《国语》简介《国语》由八个部分组成: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记录了自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约400多年的历史,尤其记载了八国部分君臣谋议得失的对话。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实为战国时期的作品。出自《国语》的成语。《国语》和《左传》比较:

在内容上,记载了大体相同的一段历史;在体裁上有区分;在传述形式上,一记事,一记言。汉代王充说:“《左传》、《国语》,世儒之实书也。”清代崔述说:“《左传》纪事简洁,措词亦多体要,而《国语》文词支蔓,冗弱无骨……《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四、先秦其他史籍及战国诸子的史论

老子(一)先秦其他史著

1、《战国策》战国时期游说之士说辞的汇编。刘向编辑,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等十二策。其史料价值不如《左传》,但文学成就高,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及士人精神风貌有所反映。旧史家的评价。其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南辕北辙。2、《竹书纪年》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写,编年体。西晋初年得于汲郡的魏襄王墓,又称《汲冢书》。所记起自夏禹,止于战国。认为尧并未传位于禹。唐代以后失传,王国维有《古本竹书纪年辑校》。3、《逸周书》是探讨周代历史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内容包括西周至春秋约600年的史实。4、特地史:《世本》和《山海经》《世本》记世系。包括帝系、诸侯卿大夫、氏姓、居、作、谥法等篇。《山海经》记山川、道里、物产、风俗、帝王世系、人物、奇禽异兽、神话传闻等。是探讨地理学史、地矿学史、文学史和史学史的珍贵资料。(二)战国诸子的历史观点

1、墨子墨子,名翟,战国初年人。①尊天;“非命”论②人只有依靠自己的劳动才能生存③尚贤使能④尊先王尚俭节用,兼爱非攻。评价。2、老子老子,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人。①否定宗周传统文化,否定人的努力可以变更社会状况。倒退的历史观。②以“道”取代人格化的天和鬼神。辩证思想3、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①对老子的观点有所继承。②相对主义。《庄子》的散文艺术成就极高。4、孟子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的正统继承人。①确定历史是进化的。②提出“民贵君轻”说。③主见“法先王”、“行仁政”。其精神世界值得确定。5、邹衍战国末期齐国人,阴阳家学派的创始人,以论天知名,时人称“谈天衍”

。以“五德”预言政权的更迭。著有《邹子》、《邹子终始》,今不存。6、荀子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诸子中最博学者。①明于天人之分,反对“天命”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②具有历史进化观点。

还留意到民众的作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复舟。”7、韩非战国末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人搜集其遗著成《韩非子》一书。①有明确的历史进化观点。②认为历史的确定因素是时势。《韩非子》中的寓言故事:自相冲突、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先秦诸子的著作具有确定的史料价值。其历史观点涉及:历史是如何运动的;历史发展中的确定因素是什么。五、先秦史学成就分析1、表述形式逐步完备商周时期,记事简洁,表现为史学的粗糙形式,史学处于一种原始的记注史学阶段。春秋战国,中国史学产生了第一次变革,出现了史论合一的新史学形式——经义史学。2、具有深厚的史学根基①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撰史宗旨②直笔精神③批判精神④文笔美丽,描写生动3、误差所在①偏重政治②真实性不够③批判中的为我所用本讲终

周时人认为远祖是禹,春秋末年人认为禹之前有尧、舜,战国人认为此前又黄帝、神农,秦代人认为还有三皇,汉代以后认为盘古开天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古史辨》孔德成(1920-2008)少年照孔德成与警卫班合影74代衍圣公孔繁灏(右)行乐图

76代衍圣公孔令贻(中)会见英国大使(下页)晚年孔德成与家人2004年获台大博士学位写斗争:有伐、侵、战、围、救、取、抓、溃、败等。写杀人:有杀、诛、弑、尽杀、诱杀、歼等。司马迁:“约其文辞而指博”。桓谭:“有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国“唯强是从”。以《鲁春秋》为纲,“取各国史策为之”,还运用了诸侯国之间的“载书”,一些私人往来信件,甚至民间歌谣。留意辞令的政治效果。描写了春秋时期的几场斗争: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韩原之战、郩之战,晋楚邲之战、鄢陵之战。辞令之美:“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对赵盾、子产、叔向、晏婴、晋文公的描写,各具神态。《左传》强调惩恶劝善,通过历史评论来达到规范社会的目的。其史评方式:A.“君子曰”、“君子谓”、“君子以为”等。B.在叙事之后,加上“礼也”、“非礼也”一类的评论。C.干脆引用权威人物的言论。齐国民众对陈氏“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左传》引用《太誓》中的语言,“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梁以民叛而亡国”;“众怒难犯”;“违民不祥”。确定社会的变革:“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有学者认为:“《左传》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小说叙事体系和杰出的叙事典范,它干脆“生育”了古代小说。”(刘继保《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左传〉》,《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如火如荼、时不再来、引以为戒、众口铄金、众志成城、不知所终《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镒:20两),以随其后……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困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刘向序曰:“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行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神话传闻: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舜葬苍梧等。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史学家杨向奎认为,墨子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一个人的成就等于整个古希腊。又认为,假如墨学没有中衰,而是像儒学一样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将更为发达;中国甚至可能会免于近代鸦片斗争这样的历史悲剧。

思想史家蔡尚思认为,墨子是中国最早的科技家,是“为人民的古代第一宏大思想家”。“儒、法影响大于墨家,而价值却远远不及墨家”。杨向奎著作《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天下之至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