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模块综合性学习概述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并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它体现着课改精神,成为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一、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一)综合性学习的定义综合性学习属于一种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主要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应强调合作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比如:春天来了的时候,一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有《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科学课上有认识“春天的花”单元专题,美术课上有要求学生画春天的内容,音乐课上有要求学生唱《春天在哪里》的歌曲等。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各学科的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提炼出以“畅想春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序列活动。第一,让学生亲近自然,捕捉春天,让学生说说找寻春天时的发现。第二,让学生遨游书海,感悟春天。让学生查找有关春天的好词、佳句、诗歌、美文,举办一次“赞美春天”诗歌朗诵会。第三,让学生放飞心情,赞美春天。(1)请用上搜集到的好词佳句,描述一下你眼中的春天。(2)请拿起手中的笔,画出你心中那绚丽的春天,并写上几句话。(3)请用悦耳动听的歌声去赞美美丽的春天。第四,让学生融入爱心,约会春天。(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春天送温暖”活动。(2)写一写此次活动的经过和感想。这个序列活动的内容就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定义。(二)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在《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综合性学习是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的,因此,它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基于这种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归纳概括为如下特点:=1\*Arabic1.语文性。综合性学习根植于语文学科的土壤。首先应该姓“语”,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其次,综合性学习均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进行的。因此,综合性学习具有语文性。2.综合性。综合性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1)学习目标的综合各阶段综合性学习目标是语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学习目标的综合。如:在综合性学习目标中明确规定“用口头或图文等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观察所得;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在这个目标中,就体现了这四个方面学习目标的综合。此外,综合性还体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即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中,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综合在一起的,不能割裂开来。刘洁,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0.(2)学习内容的综合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包括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家庭、社区到社会,乃至自然风光、传统文化、风俗民情、文物古迹以及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等都可以成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中受到语文教育,在各个领域中运用语文,在实践中进一步学好语文。(3)学习方式的综合综合性学习是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既有课内学习,又有课外学习。因此,综合性学习倡导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尤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3.开放性(1)从内容上看,综合性学习不局限于语文学科特定的知识体系,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来源于社会,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学生整个生活世界。(2)从形式上看,综合性学习不局限于四十分钟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时间可以自由,地点可以不限,整个社会、大自然都是学习的舞台。(3)从能力上看,综合性学习不局限于某方面的语文能力,而是着眼于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能力,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4.自主性。在综合性学习中,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综合性学习要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主题的确定、目标的制定、内容的安排以及活动的全过程,都要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学生既是决策者,又是实施者,具有很强的自主性。5.合作性。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6.实践性。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7.全员性。综合性学习要求全体学生的参与,而不是个别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三)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别1.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3—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指导纲要解读理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网.(1)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方案中小学三年级至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具有独立的课程地位。(2)是一种经验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3)不是综合性的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也不是跨学科学习,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因此,它不是综合性的学科课程。2.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1)对象不同。“综合性学习”是指在特定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学习中展开的,所开展的活动内容都与其相应的学习领域直接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实际、面向社会,不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2)目标不同。“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指向于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3)成果汇报呈现方式不同。“综合性学习”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学科特征明显,“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呈现多样化。二、设置综合性学习的意义(一)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资源综合性学习打破了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使课本不是唯一的资源,使教师不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使教室不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把语文教育延伸到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社会、社区和家庭乃至自然风光、传统文化、风俗民情、文物古迹以及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等都可以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资源,使学生在各种环境中受到语文教育,这样,“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就得以落实。(二)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能力,相对于语文学科的其他几个板块“识字写字”、“习作”侧重于写的能力,“阅读”侧重于读的能力,“口语交际”侧重于说的能力。而“综合性学习”却不是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因为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能涉及到学生听说读写多种语文能力,所以,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能使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十一世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体现的非常充分。首先表现出来的当然是搜集信息的能力。当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时,为搜集大量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可以到书店购书、到图书馆阅览、到现场考察和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等。这样,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的查阅中就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其次表现出来的是处理信息的能力。当学生搜集了大量资料后,还要依据需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恰当取舍,合理利用有用的信息,借助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全面解决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总之,在整个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的创造源泉。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面对的是真实的问题与情境,在真实的问题与情境中,学生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是创新的开始,因为问题能帮助新思想诞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学到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掌握新的方法与策略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的良好素质之一就是合作意识。而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有效载体。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性学习常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之一。学生们为了完成一个有趣的语文活动或解决一个学习中的问题,常常需要一起进行研究与实践。这样,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明白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懂得如何与人合作,从而掌握与人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技巧。(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与活动内容涉及学生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像环保问题、健康问题、社区问题、交通问题和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等内容都可以作为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在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使学生自觉关心社会、关心环境和关注国家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综合性学习”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概括为:(见下表)总目标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第一学段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所得。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尝试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第三学段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一)第一学段目标的简析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问题意识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基础。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事物和课本知识更是充满了好奇与疑问。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综合性学习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与问题意识。2.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这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又是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低年级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特别是对各种动物、昆虫、花草以及自然景物等,因为,这些直观形象的事物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与学生观察大自然有机结合,表达所见所闻。3.引导学生参加校园、社区活动通过参加校园、社区活动扩宽综合性学习的范围,丰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给予学生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二)第二学段目标的简析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学习、探究、发展思维的先导。而中年级对提出问题的要求有所提高,由低年级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到中年级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看出,提出问题的范围、内容不断拓展。路冬梅,新课程语文教学法路冬梅,新课程语文教学法.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287~288.2.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在低年级观察大自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可见,观察范围不断扩大,观察内容不断丰富。总之,对自然与社会的留心观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3.组织开展有趣的语文活动语文活动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中年级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组织开展有趣的语文活动,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实践地机会。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关于这方面的要求,是在中年级首次提出,进一步扩大了综合性学习的范围和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结合学校生活和学生的家庭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三)第三学段目标的简析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为达成此项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要求学生能围绕问题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广泛搜集资料,从而获得大量信息,对这些资料与信息进行删选处理后,合理利用这些资料与信息,借助语文相关知识与能力,最终圆满解决问题。此外,要求学生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就是要求学生能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研究的过程与成果。总之,这既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又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能力。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并对策划的活动主题进行讨论与分析。这项要求是对第二学段的“能在老师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要求的提升与拓展,要求学生能更加自主地、有选择地开展主题活动,并要求学生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这既是用“语文”的形式呈现活动和活动效果,也是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应用写作的能力。3.开展专题讨论与演讲。开展专题讨论与演讲可以让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辨析,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清晰性、深刻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所选选择的专题应该是“学生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路冬梅,新课程语文教学法.路冬梅,新课程语文教学法.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288~289.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这项要求是对学习方法的要求。学习方法也是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是以往语文教学中关注不够的,因此,在综合性学习中要予以关注。总之,对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在各个学段虽有不同,但也有着共同的特性:(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有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能提出学习的课题。(2)自主实践,亲身体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3)与人合作,共同讨论,自主探究,使研究的问题拓展或深入,能用不同方式表达、呈现自己的学习所得或展示学习成果。(4)学习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路冬梅,新课程语文教学法路冬梅,新课程语文教学法.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289~290.四、综合性学习的类型综合性学习的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的资源条件不拘一格地开展活动。为了加深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理清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思路,我们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试着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了分类。(一)按照设计主体分类1.教材本位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是指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指导下编制的语文教材,专门设计了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或单元,这在人教版、北师版、苏教版等几种版本的教材中都有体现。2.教师本位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学生语文学习和语文素养发展的需要,设计综合性学习的课题或主题。3.学生本位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是指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语文学习的问题,策划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路冬梅,新课程语文教学法路冬梅,新课程语文教学法.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292.(二)按照活动形式分类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的活动形式极为广泛,为了增强活动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可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在具体指导时注重区别对待:1.游戏类活动具体包括语文游艺宫、编演课本剧等,开展这类活动要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形式要活泼,能激发学生兴趣,但不能为搞游戏而搞游戏,游戏不能脱离“语文”这个根本。2.竞赛类活动具体包括成语大比拼、古诗总动员、识字擂台赛等,值得注意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竞赛活动与日常生活中的竞赛不同,竞赛活动目的是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应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设计活动。3.阅读实践类活动具体包括读书交流会、诗歌鉴赏、某书评析等,这类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之一,因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应不少于150万字),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其方法可结合课堂教学推荐课外读物,可依据文体、作者等指导阅读系列作品,且课外阅读要注重拓展语文学习渠道、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口语交际类活动具体包括专题辩论会、热门话题讨论会、介绍我的家、故事会等,活动的开展既要立足课堂又要充分利用课外阵地,如布置学生每天收听少儿广播节目,训练听话能力,再组织学生把有趣的内容讲给大家听,以训练表达能力5.专题研究类活动具体包括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介绍家乡、进行有关环保方面的情况调研、搜集乡土民俗(如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乡土文化的搜集与研究、民风民俗的搜集与研究、本地主要经济产业的研究)等,主题(内容)的选择既要坚持立足教材,又要拓展教材,使主题(内容)覆盖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第二模块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一、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由于部分老师对综合性学习缺乏认识研究,教学中出现了许多貌似神非的现象。现对其中的几个问题作简单剖析。(一)自主不是自流综合性学习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学习方式,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但是,许多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却过分强调“自主”,严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自流行为占了上风,使整个教学毫无收获不说,还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比如:一位教师在开展“广告用语设计大赛”的活动中,先简单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广告用语及设计广告用语应注意的事项,之后就让学生为某产品设计广告用语。学生设计完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评价时,学生各抒己见,相持不下,且愈演愈烈,最后教师见势不妙,不得不提出以表决的形式进行决断,才勉强评出等次,整个活动只好草草收场。活动结束后,一些学生还在愤愤不平地进行争论,争论的问题不是如何设计广告用语,而是评价的结果如何不公。一次绝好的学习活动,却因“自流”没达到预期目标,还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极大伤害。这不能不让人深思。(二)优化不是异化语文综合性学习因其“综合”而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要将包括其他学科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结合进来,通过创设情境、合作互动、对话交流、反馈评价等环节,使整个活动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过程。可是,时下许多综合性学习却让过多的实物展示、图片资讯、形体演绎、无效讨论等占据了教学活动的主流,使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主体活动”大打折扣。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为家乡做广告”时,准备了许多家乡的特产,制作了十分精美的课件,以展示家乡的景色秀美、特产丰富和人民勤劳。教学时先让学生看特产,然后两次播放课件,共用时20多分钟;接着让学生讨论:家乡美不美?美在哪些方面?家乡为什么会这样美?将来怎样使家乡更美?这样又用时lO多分钟;最后让学生阅读讲述家乡历史变迁的文字资料、观看历史图片,并讨论:看了这些材料后有什么感想?这样又用时1O多分钟。一节课下来,学生群情激愤,“哇”声不断,却丝毫没与“做广告”沾边。奔着“广告”而来,背着“广告”而去,学生没能得到一点儿关于广告的知、能。组织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其意义到底在于什么?(三)开放不是放开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开放:空间开放,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校外;时间开放,不仅仅局限在4O分钟时间内,而要适当联系或利用课余时间;内容开放,不光学习语文课本内的内容,还要学习课本外的东西,把学习的视野投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人类的文化活动中;方法开放,打破单一的接受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然而,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因一味开放而使教学活动无法调控的不良现象。尤其在内容上,因其开放过度,学生无所顾忌地想,天南海北地说,使教学出现了难以言说的尴尬局面。(四)拓展不是泛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较之于学科语文学习的内容,更丰富,更综合。同时,要随着学习活动的深人和学生学习经验的不断丰富而随时进行拓展延伸。但这并不是说可以没有界限、没有层次、没有梯度、没有主题地来一个“海纳百川”,使教学内容走向泛化。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接纳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内容,但千万不能喧宾夺主。比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我喜欢的小动物”活动时,首先让学生看一段“动物世界”录像,然后让学生唱《小燕子》《小花猫》歌曲,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其次组织学生自主活动,有的学生画喜欢的动物,有的学生进行剪纸,有的学生开展表演,最后进行交流。很明显,这次活动表面看来十分热闹,学生画、剪、唱、演,非常高兴。但却严重地迷失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语文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与其他学科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但无论如何都应以语文学习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任务。二、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原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基于这样认识,因此,设计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知识性原则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具有语文学科知识的显著特征,应该是以语文课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内容,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灵活运用语文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精心创设的具体的活动。由于语文学科自身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我们在讲知识性原则时,不宜狭隘理解,我们要十分重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尽可能在综合性学习中传递一些新知识,新信息,以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领域。(二)活动性原则综合性学习提倡以活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口表达,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通过竞赛、表演、游戏、辩论、赏析、讨论、演讲、实验、专题活动、课题研究等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性认知转化为实践才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巩固和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从而增长才干,优化个性。(三)自主性原则综合性学习主张给学习者有原则的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作出符合自己心愿的选择。从活动的设计到活动的开展,教师的作用是从旁帮助指导——“导而弗牵”,既不是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也不是事事关心,包办代替。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较大的自主性,让他们尽可能独立思考,独立体验,独立活动,在自学、自得、自理中,经受各种实践的锻炼,培养独立性、自觉性、创造性以及各种能力,为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四)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倾向性。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综合性学习应以激发儿童的学习、钻研的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活动,乐意参与活动。无论是目标设计、题目拟订、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情境创设、效果评价都应体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这样才能创造趣味盎然的环境,才能吸引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投入,才能唤起他们的遐想和创造,培养他们的兴趣特长,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五)主题性原则综合性学习是以课题、主题或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语言知识和形成的语文能力为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和能力选定所要学习的主题,这个主题既可以是课内的内容,又可以是课外的内容,也可以教师提供参考问题或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总之,要围绕某个课题、主题或问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六)综合性原则在设计综合性学习时,既要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目标有机综合,又要重视学生收集、运用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情感熏陶和品德教育等,发挥活动中的多重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七)开放性原则1.内容的开放要求教师既要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又要保证活动内容的可选择性。2.方式的开放综合性学习打破了语文学习的讲授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使学生在体验、感悟、实践中开展综合性学习。3.空间的开放活动空间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校内走向校外。即使活动地点确定在室内,也可以根据活动的特点,打破单一的“秧田式”座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座位组合。4.结果的开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活动结果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二是活动得出的结论具有多样性。5.师生关系的开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中的多重角色。三、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一)综合性学习主题选定的策略在主题的选择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兴趣、需要置于核心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把课题选择的决定权交给学生。当然,这样说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作用。教师首先要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其次要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主题。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得到落实。1.从语文课堂发现、提取问题语文课堂是实施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和提高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资源,其中蕴藏了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有待教师和学生发现。具体方式有:(1)课堂拓展式。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启迪性,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抓住机会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促进语文知识、能力的运用和提高。比如: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一》与《秋天的图画》这一组元内容后,有位教师就有意识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秋天,看看生活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布置了“寻找秋天”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用图画和照片把自己找到的秋天记录下来,并准备开展一个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教师先请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图画和照片,用一句话说说找到的秋天。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协商,互相合作,把图画和照片进行归类,贴成美丽的“秋天风景图”,最后再请小组代表用几句话介绍贴图的内容。在这则案例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拓展延伸,围绕“寻找秋天”的主题,把学生由教材世界引领进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在观察、画画、拍照、讨论协商、展示介绍等活动中,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运用了课内所学的关于秋天的词汇和语句,有效地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能力。(2)二度开发式。语文教材集中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材料。但是,教材只是教材,教材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也不能自动地转化成为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对教材加工处理,进行二度开发,使之适合教学的需要。语文教材的二度开发给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和机会。比如:《春天来了》一课是以介绍春天景物为内容的口语交际课。教材配有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提示了交际内容;“讲给大家听”的练习要求提示了交际的对象和“当众进行”的口语交际要求。如何上这堂课,才能体现“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的教学要求呢?有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教师牵着孩子们的小手来到校园里,笑着告诉他们;“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校园里,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她。你和小伙伴一起,用眼睛看,用小手轻轻摸摸,用小鼻子闻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五六分钟后,坐在草坪上的孩子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叽叽喳喳地说着。“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找到了!”一双双小手伸到教师的鼻尖底下。“别忙,先把自己的发现说给你旁边的小朋友听一听!”小伙伴之间自由地说。(小伙伴自由交流着)“谁来说给我们大家听?”在“树木发芽了,桃花开了,燕子飞回来了”这些言语之间,学生们时时发出惊喜的声音。“校园里的海棠花开了,盛开的海棠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这是孙子阳的发现,这个聪明的小家伙活用了第4课《春到梅花山》中的句子。“海棠花丛中有好多小蜜蜂在采蜜,发出‘嗡嗡嗡’的声音呢”王若宇还模仿出了蜜蜂飞行时的声音。“海棠树下有好多粉红色的花瓣,是被风儿吹落的。”又有孩子站起来补充。奶声奶气的徐雨晨终于也有了发言的机会:“我发现原来新叶子并不都是绿的,瞧,香樟树的新叶子是带点红色的……”顺着他的指点看去,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啊!真的!”……“在这春意盎然的校园里,你最想干什么?”孩子们说出自己找到的春天以后,我这样问他们。孩子们的回答也是各种各样。有的背起了关于春天的古诗,一首接一首,从《春晓》《草》到《村居》,由单个背到齐背,到赛背;有的说起关于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春光明媚;还有的唱起了关于春天的歌儿:《小燕子》《春雨沙沙》;有的干脆趴在地上,画起了春天……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受教材内容的限制和束缚,而是直接将学生带到了大自然的情境,并超越了口语交际的单一教学目标,不留痕迹地进行了一次生动活泼的“找春天”的综合性学习,把观察和表达结合了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既达到了教材预定的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才华得到了展示,个性得到了张扬。2.从各学科学习中选择、确定主题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在活动中,要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科学、社会等其他学科沟通,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让学生徜徉于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比如一位教师的教学案例: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画报上看到了一张震撼心灵的画页,标题为《西部——希望的田野》。这位教师就抓住这个主题,让孩子们去关注一下西部,关注一下那片希望的田野!有了这个打算,她想到第九册的语文课本上有几篇课文就是和西部有关的,像《草原》《把铁路修道拉萨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白杨》……她想,其他学科的课本上也肯定能挖掘到一些和西部有关的内容。于是,翻开了第九册的音乐书、美术书、社会书。果真,本学期的社会书上有《认识行政区划》,这对学生了解西部大开发的大致面貌肯定是有帮助的。而下学期的社会书上,有西部一些省份的专门介绍,这当然也可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音乐书上,有一首《谁也离不开谁》,不就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协作吗?除了这首歌,她的脑海中突然又冒出那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天路》,相信孩子们也曾听过吧!至于美术课呢,它提出了想象画的要求,这自然又多给了学生一个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根据这个设想,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活动流程。首先,引导学生利用星期天搜集、交流有关西部的资料,由学生汇报介绍懂得了什么,共享彼此的收获,然后在社会课上初步认识西部。其次,利用语文课,以“西部课文”强烈撞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品味西部。再次,音乐课上把《谁也离不开谁》这首歌也提前教,并补充教学一首《天路》,除了唱以外,课堂上更多地穿插学生的说,让学生说感受,说畅想。并且通过图片和音乐的组合,让学生向往西部风情、赞美西部人民。美术课上则安排了想象画练习。最后,在对西部有了很多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星期天为西部做一件最想做的事,让学生在极其深刻的体验之后,进一步自由地表现自我。案例中的教师在画报的启发下,敏锐地抓住“西部”这个“整合点”,充分利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与西部相关的内容,协同社会、音乐、美术这几门学科确定了“关注西部”的学习主题。并调整了各学科的进度,将这些内容按照比较科学的逻辑顺序整合起来。整个活动贯穿了“关注西部”的主题,综合运用了搜集资料、汇报交流、读书品味、唱、说、画等多种形式,最终形成了西部图片集、西部特产小宝库、西部传统节日汇编,还有学生给西部小朋友写了热情洋溢的交友信,引人注目的想象画等等。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实现了学习内容的整合,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益。3.在生活实践中挖掘、提炼主题生活是儿童存在的方式,是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儿童对于自然、社会、人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追问的欲望,有了这种探究和追问,生活才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内容,儿童也因此实现自身的成长。但是,由于儿童生活阅历的局限,对生活的认识容易停留于事物或现象的表面,难以看清事物或现象的本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取综合性学习主题,发挥“其内在的生活意义”,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比如:在生活中,用一次性塑料袋买菜的现象非常普遍,面对这样一个学生可能熟视无堵的现象,有位教师设计了《关注“菜篮子”》的语文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观察有多少人买菜用篮子,多少人用一次性塑料袋,大概统计一下这一个菜市场一天用掉多少一次性塑料袋。接下来采访父母长辈、朋友、邻居等,了解过去买菜用什么,为何塑料袋取代了菜篮子。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和体验生活,然后再去查阅资料,点击相关网站,了解一次性塑料袋的生产原料、生产过程、成本及其危害。通过调查,学生们了解到这种一次性塑料袋埋在地下几年、几十年都不能腐烂掉,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正侵蚀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孩子们再也坐不住了,决定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围绕“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的活动主题,学生又协商确定了活动计划:(1)发倡议。认真学习如何写倡议书,如何增强其感染力、说服力、号召力。(2)搞宣传。打起自制的绿色小旗,走向社区、闹市区、菜场进行宣传。用设计图文并茂的小报展吸引人们驻足观看;用有理有据的宣讲打动爷爷、奶奶、叔叔、阿姨……(3)做“篮子”。自己找材料、请师傅做“篮子”。(4)送“篮子”。把自己做的篮子送给左邻右舍,用行动唤起了大家的环保意识。(5)说感受。把活动过程、活动体会、活动收获写成文,编成诗,绘成画,谱成歌,并进行交流。在这个例子中,教师发挥出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专业引领功能,促进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形成,让学生自己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活动主题,学生真正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创造者和开发者。4.从地方文化活动中发掘、提炼主题地方文化包含了地方的节日庆典、文艺活动、民间工艺、民间习俗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学生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关心当地的文化生活。教师可以“依据儿童当前的经验、需要、兴趣等,选择某一普遍化或理想化的文化生活的侧面,寻找足以满足和培育这些需要的材料,从而使儿童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和环境有更深的理解。”在了解和促进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全面的语文素养。比如:浙江象山县新港小学徐亚青老师的《开渔风情》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环节是这样安排的:师:人类源于海洋,因为海洋孕育了人类最初的生命;人类向往海洋,因为海洋有母亲一样的胸怀。九月。在我们的家乡——石浦港畔,举行了盛大的开渔庆典。人们怀着感恩的心情,怀着美好的祝愿,向大海献上生生不息的祝福。(播放祭海仪式的录像片断)(生观看)师:祭海仪式拉开了为期三天的开渔节的序幕,同学们搜集了大量的有关开渔节的资料,老师也整理了一篇《相约开渔节:倾情大海》的纪实篇,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思考:如果要全面地了解开渔节,可以从哪几方面着手作深入的研究?(生阅读后回答问题)生1:我想从“象山自然风光”着手。开渔节之所以在我们的家乡——石浦举行,是因为它得天独厚的条件。“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石浦正是以其独特的山海风光赢得了世人的瞩目。生2:我认为值得我们研究的资源很多!那些具有浓浓风情的活动串成了开渔节的主旋律。所以,我们想研究这一系列的民俗活动。生3:“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这是联合国为2001年世界环境日确定的主题。面对船多鱼少甚至无鱼可捕的现象,象山渔民在切肤之痛的体验中悟出了“欲取先予”的道理,首先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延长东海休渔期的建议,并最终被采纳。不仅如此,我们象山渔民还利用开渔节这一载体,大力开展保护海洋的宣传,而最能体现海洋环抱的理念当数“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所以,我们认为“海洋环保”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专题……师:同学们的这些研究专题都很有价值。是的,今天的中国开渔节,已不仅仅是象山的一种庆典活动,它所承载的渔文化的主题已经和“保护海洋资源,拥抱蓝色”的世纪主题融为一体,它的内涵也已经拓展为弘扬渔文化、发展海洋旅游,促进象山与世界的经贸交流。诚如开渔节喊出的响亮口号:“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在这个案例中,徐老师抓住了了地方重大的文化活动——开渔节,大做文章。运用录像和文本材料,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有价值的研究专题。在学生充分思考发现的基础上,教师顺理成章地归纳出了活动的主题——“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为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以上所述,并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选择的全部。在日常的教学和社会生活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增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识,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引导学生发掘出更多精彩的学习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语文实验和语文素养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二)综合性学习实施指导的策略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上与单篇课文教学是有较大区别的,既要着力体现其综合性、自主性、活动性特征,又要立足于体现学科性、实践性、体验性特征,并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就必须在充分考虑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及各学段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着力于探索综合性学习实施指导策略,从而增强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效率。1.挖掘教材内容,开展游戏活动游戏是一种形象的活动。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的活动传授给学生。低年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集中注意的时间短。因此,游戏以具体形象的特点,能唤起儿童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影子》这课之前,一位教师带着学生去操场上做做“踩影子”的游戏,让学生领会人走到哪,影子就跟到哪;在上完《影子》之后,教师陪着学生做“手影”的游戏,让学生说说手影分别像什么,既寓教于乐,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再如:教完《四个太阳》以后,开展“心愿树”的活动,在黑板上贴一棵心愿树,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还准备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然后把自己的心愿贴到黑板上。有的孩子说,画一个温暖的太阳给北方,这样北方的小朋友就不冷了;有的说画一个五彩的太阳给盲人,希望他能看到五彩的世界等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观察直观的事物,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和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主动观察生活、热爱语文、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组织有趣的活动在组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天赋特长来开展活动。如在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调查身边的环境》前,一位教师在组织这次综合性活动时,没有像很多老师那样设计成人化、科学化的活动过程监督表、活动总结表,仿佛每一次活动一定要撰写逻辑严密的“研究报告”,也没有经历所谓的“开题——实施——结题”的科学流程。而是根据低段儿童的年龄特点以及思维方式,引导孩子通过参观、采访、调查、绘画、摄影、录音等学生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了解身边的环境,力图优化学习的心境,增强学习的“休闲性”。这样,尊重了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特点,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3.在多样化的形式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以往更注重接受性的学习。而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此外,新教材的学习容量大,如果单靠机械的接受性学习,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如学了《胖乎乎的小手》后,可以让学生也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另外,每月可以开展一次创办识字小报比赛、朗读比赛、写字比赛和课本剧比赛等。尤其是课本剧的训练、表演为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了,听、说、读、记、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4.由课内延伸到生活,增强实践的机会这次课程改革强调广大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人”,是课程的参与者、建构者和促进者。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一个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你了解家乡的环境吗?比如,空气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有位教师针对本乡是种橘大乡,每年的春季,乡亲们都随意把烂橘子倒在村口,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以此为切入口,让学生通过走访调查、观察记录、分析统计等途径进行主题研究。再如,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关于亲情的,学完这一单元后,可以开展《我当一天妈妈》这一综合性实践活动,可以让孩子用一个周日的时间当一天的妈妈,了解妈妈都一天里都要干些什么,这是让孩子体验当大人是很累的。也有许多孩子在提出帮助爸爸妈妈干家务活的时候,遭到了爸爸妈妈的拒绝,或者在干家务活时碰到了许多困难,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还要鼓励学生交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各种偶然性事件,把整个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过程”进行评价。提倡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演一演“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记录自己活动中表现出的专心致志、兴趣盎然,思维的活跃、想像的驰骋、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以及发现新知产生创意时的惊喜等。以上案例,教师能结合主题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带着主题走向生活,与生活紧密结合,在生活中调查、了解,在生活中分析、统计,在生活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措施,增强学生的实践机会。5.加强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学习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是:感受秋天的快乐,并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把你的画和介绍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这个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内容,有位教师没有直接放手给学生,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师:在沙沙的秋雨中,美丽的秋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们看到了她,听到了她,闻到了她,触到了她。同学们,秋天在你们的眼里是个怎样的季节?生:指名说。师:(欣赏秋景幻灯片:秋天的山林、花园里的菊花仙子、秋天的果园)我们尽情欣赏了秋天的美丽,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生交流,选取走进秋天的山林。师: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山林吗?(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师:你在秋天的山林里看到了什么树?生:回答(略)师:这些树在秋天里都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回答(略)师:还有什么树在秋天里是不变化的?生:回答(略)师:如果我们就在这叠翠流金、铺满落叶的树林间,你最想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在树林中活动的快乐。)师:谁能把我们刚才的发现连起来说一说?(练习说、指名说)师:刚才你们先总的说了山林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再具体说山林中的枫树、银杏树和松树,说得很有条理。生再交流,选取走进秋天的花园。师:菊花的什么吸引了你们?生:从颜色、姿态和品质三方面回答师:关于菊花的颜色,除了画面上的色彩,你们知道菊花还有哪些颜色?(引导学生能表达出二字、三字、四字等各种表示颜色的词语。)师:能具体说说菊花都有什么姿态吗?(调动学生原有的积累,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菊花的千姿百态。)师:除了菊花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吸引了你,菊花还有什么地方打动了你?(傲霜怒放的品质)是啊,这让我们不由想起陈毅元帅赞美菊花的一首诗——《秋菊》。引背:不是花中偏爱菊——荷尽已无擎雨盖——生再交流,走进秋天的果园师:喜欢果园的小朋友,是什么让你们不由自主地走进了果园?生:色彩:红扑扑、紫盈盈、黄澄澄生:形状:……似的。生:味道:香香的、甜甜的。师:这些水果在秋风中好象在干什么呢?如果你就在这一果园里,你最想干什么?生:自由表达这个教学案例重点就是从视觉上、听觉上、触觉上以及秋天与其他季节的比较等方面让学生充分观察、体验、感受秋天,从而发现秋之美、秋之趣。由此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让笔下流淌出浓浓的秋意。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这样扎根于语文学科这块沃土,加强字、词、句、段、篇综合运用的能力。6.帮助学生梳理,让“综合性学习”变得触手可及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个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是为了配合这个单元的专题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既培养语文能力,同时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了有效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当务之急就应该引导学生明晰什么是文化?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跟他们谈“文化”似乎有点高深,有点玄乎。他们所理解的“文化”大概只停留在“文化知识”这个层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开展综合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可以和当地的习俗相关联,还可以去调查和了解家乡的物产、风景、古迹,还有自己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民族的东西。这样,学生不就触摸到“文化”的外壳了吗?总结归纳一下,传统文化包括民间工艺、民族艺术、地方建筑、饮食文化和节气风俗等方面。列出这个“菜单”后,抽象的“文化”变得清晰可见了。学生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点去查找,包括它的起源、意义等,各个小组要讨论出具体可行的办法,比如谁负责找实物,谁负责查资料,谁负责实地调查、照相等。学生对任务越明确,获取的资料就越丰富。总之,开展综合性学习要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帮助学生对主题内容进行有效梳理与细化,让综合性学习变得“触手可及”,否则,抽象的内容永远也走不进学生的心灵,综合性学习也就丧失了它的意义了!四、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操作流程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包括引导学生制订学习方案(策划)、开展学习活动(探究)、展示学习成果(交流)上。(一)制订学习方案制订学习方案,实质上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策划。策划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十分重要,教师要注重在实践中进行训练,把写活动计划(方案)作为应用文加以具体指导,逐步增强学生的活动计划(策划)能力。探究的主题一旦确定了下来,接着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学会制订学习方案。对于综合性学习方案的制订,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一般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扶为主,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放”为主,扶放结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一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案,大致包括:项目名称、研究人员、研究目的、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的研究结果等内容。这种学习方案,一般适用跨学科或联系社会生活的比较大的学习项目。制订学习方案,可以增强研究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种综合性的学习项目,一般一学期安排1—2次为宜,而且一般适用于第二学段以上的学生。(二)开展探究活动我们组织指导学生制定综合性学习方案以后,就要着力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依据上面提到的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体部分。整个活动都需要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要努力体现以下“三性”:
第一,主体性。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调查、访问、记录、参观等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外界环境的主动适应性,通过观察调查、数学计算、查阅资料、协商交流,感受生动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发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第二,合作性。综合性的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唯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第三,体验性。体验是探究性活动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面对现实生活,以独特的经验,形成个性化的认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造或重组,改造或重组已有知识的过程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过程。(三)展示学习成果探究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成果。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多少与优劣,而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分享他人的成果和心得感受。交流与分享的成果内容,不仅包括物化的研究报告、改革建议、图片资料等,还包括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体验。如在探究过程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克服困难后心里感受怎样等等。另外,在交流与分享时,可以在某小组发言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提问或提出建议,使交流的过程成为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学习、反思的过程。综合性(探究性)学习活动后的展示与交流,是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因此,展示交流的关键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要让每个同学既能反映自己学习的成果,又能分享其他同学的收获。全班采用哪种形式的交流展示,既要听取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的程度。同时展示与交流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采取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或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这一组)的其他同学解答、听众对汇报作评价等方法,互动性、参与性就很突出。附:操作流程图:1.中年级综合性学习流程图:2.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流程图:第三模块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导向和监控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必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这是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的保证。一、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评价概述(一)在评价目的上,由注重“甄别选拔”转变为强调“促进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和“精英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为了从众多学生中筛选少数尖子,评价实际上成为一种终结性的甄别选拔过程。新的课程评价观认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因此,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变以往那种简单地给学生排名次等做法,应立足于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确保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这种发展不是指某方面知识的获得,而是全面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二)在评价过程中,由注重结论转变为强调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通过一个个主题来展开的。评价应侧重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语文素养,而不是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学习结果。那种用书面考试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所得所失,针对学习的结果打上一个分数,特别是几个学生合作的探究项目,就用总分除以人数,得出个人所得,这是极其荒唐的不负责的错误行为。因此,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既要看项目的确立是否有价值,内容设计是否具有可探性,探究的方法是否科学,又要看实践活动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还要看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三)在评价主体上,要由单一化、单向性转向多元化、互动性传统的评价主体是单一的,评价模式是由上而下的单向直线式的,学生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而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新的语文课程评价理念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互动性。一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二是要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把评价的结果“强加于”评价对象。(四)在评价标准上,要软化班级成员参照,强化自我参照评价标准是实施评价的首要前提和条件,传统的评价标准过分强调“班级成员参照”,而且往往以班级尖子学生作为评价的参照,严重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时,要最大限度地软化“班级成员参照”强化“自我参照”。“自我参照”就是“个体标准”,它以每一个体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为依据所确立的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因人而异,具有个体性、灵活性的特点,它能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加自信,发挥潜能。(五)在评价方式上,要由单一的量化评定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评定“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果采用单一的“量化评定”的方式,不但不能反映综合性学习的本质,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的丰富性。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时,要由单一的“量化评定”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评定”。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维度、多侧面的综合评定,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通过综合评定,既让学生分享成果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二、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评价项目明确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项目是实施评价的开始。评价项目是通过评价目标体系体现出来的。评价项目中的评价标准是评价不断具体化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水平和把握能力,从以下几个评价项目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一)评价学生课前准备情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看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搜集的课内外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也就是说,要想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仅仅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远远不够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二)评价教师活动设计为了保证综合性学习的顺利开展,仅仅凭借学生课前的准备是远远不够的,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因此,在这个评价项目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教学目标和活动主题。1.评价教学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是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能力、年龄特点确定下来的,教师作为指导者应明确了解各年段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避免活动开展的盲目性。在评价标准中,能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各年段的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来确定相对应年段的教学目标,从而使综合性学习开展得更有针对性、实效性。2.评价活动主题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等特征,这些因素时刻都影响着学习活动的有序、有效。因此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能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出发设计活动的主题。3.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改进课堂教学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及时地引导学生,要改变过去那种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做法。其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场地、器材、形式、组成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组织能力。第三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激励和导向的功能。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个纬度进行评价。关于教师行为的指标,主要是评价教师对综合性学习性质把握情况。试图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分别是:(1)活动内容(2)贯彻活动目标(3)师生关系(4)活动过程(5)活动形式(6)活动指导(7)活动评价。这七项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主要是评价教师对活动主题是否能准确把握以及对内容设计有没有偏离“语文”这一本质要求,评价教师的创意及组织能力。关于学生行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1)参与态度:正确的态度决定活动的成败。如学生是否参加对活动主题的选择;有否主动搜集信息;能否评价自己对活动成果的满意度,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等。(2)探究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如是否敢于提出问题,以独特和新颖的方式着手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善于观察记录、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资料、积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调查问卷、实践小日记、调查报告等)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等。(3)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你帮助谁解决了什么问题;你主动和谁配合完成了什么任务;你认真倾听并采纳了谁的意见;在主题活动中最大的贡献是什么等。(4)社会实践、交往能力:可通过学生是否主动与他人交往,有否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愿望;是否能协调各种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价。(5)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有否亲自参与,有否动脑去认识,有否动手去实践,有否自主获取知识,有否运用语文知识等。4.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主要是综合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课堂中的表现,从三维目标的达成和语文综合素养两个指标来评价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效果。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评价项目指标1指标2标准等级权重课前学生准备评价10分情感参与活动态度活动过程精力集中,表现积极,态度认真(2)能参与活动,但表现不够积极、认真(1.5)勉强参与,表现一般(1)对这次活动基本是敷衍应付的(0)2能力表现独立活动能力能很好地自主完成活动中由个体单独完成的活动(3)能较好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很少需要提醒(2)难以完成任务,总是需要别人提醒(1)无法独立完成任务(0)3资料收集情况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查找足够的信息,能很好的处理这些信息资料(3)收集到的信息基本足以解决问题(2)收集到少量相关信息(1)无法搜集到任何相关信息(0)3完成任务情况按时完成全部任务(2)完成了主要任务(1.5)只完成部分任务(1)没有完成任何任务(0)2活动设计评价14分教学目标8分知识目标具有全面的经验性知识、综合性知识、方法性知识(2)具有比较全面的经验性知识、综合性知识、方法性知识(1.5)基本具有经验性知识、综合性知识、方法性知识(1)不具有经验性知识、综合性知识、方法性知识(0)2能力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基本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有所体现(2)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诸如: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0)4情感目标具有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科学的态度与良好的道德;注重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对社会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关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等(2)具有较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比较科学的态度与良好的道德;比较注重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对社会有一些责任心和使命感;比较关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比较积极的生活态度等(1.5)基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基本具有科学的态度与良好的道德;能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基本能关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正确的生活态度等(1)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没有形成科学的态度与良好的道德;不能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对社会没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不能关爱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没有正确的生活态度等(0)2活动主题6分实践性主题设计具有实践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实践性强,分量适当,有操作性,难易适当,意义重大。既丰富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又利用了学生的间接经验(2)主题设计具有实践性: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实践性比较强,分量比较适当,比较适宜操作,难易比较适当,意义较重大。既能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又能利用学生的间接经验(1.5)主题设计具有实践性:基本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分量基本适当,基本有操作性,难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