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5篇_第1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5篇_第2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5篇_第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5篇_第4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5篇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1、稳态的调节:神经一一体液一一免疫共同调节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

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03/H2C03Na2HP04/NaH2P0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

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

无机物

存在方式生理作用

结合水4。5%

自由水95%部分水和细胞中

其他物质结合。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绝大部分的水以

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3、水是细胞生活的液态环境;

4、水的流动,把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并把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

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如K+、

Ca2+、Mg2+、Cl——、P02+等

1、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2、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小结

化合有机组合分化

化学元素化合物原生质细胞

。原生质

1、泛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细胞壁;

2、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为核酸、蛋白质(和脂类);

3、动物细胞可以看作一团原生质。

。细胞质:指细胞中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

。原生质层: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

胞质,为一层半透膜。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植物特有):纤维素+果胶,支持和保护作用

成分:脂质(主磷脂)50%、蛋白质约40%、糖类2%—10%

细胞膜

作用:隔开细胞和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间信息交流;

真核基质: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甘酸和多种酶等

细胞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分工:线、内、高、核、溶、中、叶、液、

细胞器

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生物膜系统

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一、细胞器差速离心:美国克劳德

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核糖体中心体

分布动植物植物动植物植物和某

非原生动物动植物动物

低等植物

形态椭球形、棒形扁平的球形或椭球形大小囊泡、扁平囊网状椭球形

粒状小体

结构双层膜,有少量DNA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内有腔没有膜

结构

崎(TP酶复合体)、基粒、基质基粒(类体)、基质(片层结构)、

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液泡膜、细胞液蛋白质、RNA、和酶两个互相垂

直的中心粒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场所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分泌,

成细胞壁提供合成、运输条件贮存物质,调节内环境蛋白质合成的场

所与有丝有关

备注在核仁

形成

△细胞器是指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

结构单位,

二、协调配合分洪蛋白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罗马尼亚帕拉德

有机物、02

叶绿体线粒体

能量、C02

基因调控初步合成加工修饰

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

氨基酸肽链一定空间结构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形成的结构体系

三、细胞核二核膜(双层)+核仁+染色质+核液

美西蟾实验、蛛城横溢实验、变形虫实验、伞藻嫁接与移植实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

中心。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

结构。

DNA螺旋

。+=核小体(串珠结构)染色质30nm纤维

组蛋白非组蛋白

螺旋化

0o4um超螺旋管(圆筒形)2-10um染色单体(圆柱状、杆状)

四、树立观点(基本思想)

1、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

。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2、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各种细胞器既有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分工合作

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体现细胞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生物的整体性: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

的时候才能体现出生命现象。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

膜,外接细胞膜。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

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

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

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五、总结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

位。

(四)细胞物质的运输

O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历程是从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开始的,分

析成分是了解结构的基础,现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结构的线索。人们在

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又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修正假说,其中方法

与技术的进步起到关键的作用

成分:磷脂和蛋白质和糖类

结构:单位膜(三明治)一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特性结构特点:具有相对的流动性

物理特性:选择透过性(对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具选择性)

保护作用

功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

(生物学习方法)

1.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

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是生

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学过程中,讲授新课之前,从新旧知识的联

系中,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

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

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

望。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如

在讲“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时,通过复习茎的结构以及韧皮部、木

质部的构成导入新课,为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作铺垫。

2.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

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

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

观教具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骨的结构时,先发给学生纵剖的长骨,让学生观

察,在观察时,教师提出观察的重点,提出思考的问题:骨端和骨中部的

结构是否一样?长骨骨质的外面有什么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部位

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质?这种导入方法,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过程

中,既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了重点,很自然地为讲解新课《长骨结

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教材中把强化实验、通

过实验手段探索知识,培养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索穿插

在正式课文之中,是课本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实验操作

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

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同时学生通

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就运用“植物细胞

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萝卜进行实验,

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萝卜条为什么一个更加硬

挺,另一个却软缩了。利用这一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根对水分的吸

收”。

4.从生产实验和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懂得学习积极

性。

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

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到“叶片的结构”

时,把学生带到室外去,叫他们轻摇小树,注意观察叶子的下落情况,重

复几次后,把他们带回教室,问小学生“叶片下落时,是正面向下,还是

反面向下?”学生齐声答“正面”。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稍停后,接

着说,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叶片的结构”有关,就这样很自然地转入新

课。再如讲授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时就要讲到心率、心动周期等有关知

识,就可以从实际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用右手手指轻

按左手腕椀骨头尺侧,摸到脉搏后,说明这是槐动脉,它的搏动和心脏的

跳动是一致的。让学生数一数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半分钟后停止,统计

每分钟80次的人数,每分钟70—79次的人数,60—69次的人数,然后

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都静坐在教室里,而每个人的脉搏次数却不完全相

同呢?心脏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地跳动为什么不会疲劳呢?……从而

导入新课。再如讲述“植物的营养繁殖”,通过了解不少学生对果树嫁接

有一点感性知识,据此可以设问:”要使一棵苹果树上既结出国光苹果,

又结出富士苹果两种果实,应采取什么方法?"学生顿时情绪激昂,跃跃

欲试,齐答“嫁接!”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对此回答不上来,

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4

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岩阶段一地衣阶段一苔葬阶段一草本植物阶段一灌木阶段一森林阶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

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

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

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细胞与稳态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

管的方法。

(2)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

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

3、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

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代谢废物:C02、尿素等。③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淋巴因子、组织

胺等。

④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

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4、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1)发生的生理过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

合。④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②细胞内蛋白质、

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

水解过程。

技法提炼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

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02、C0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

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

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

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

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主要与Na+、Cl一有关。

溶液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03二HP042一等

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七左右。

易错警示与内环境有关的2个易错点:(1)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

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

有所谓的内环境。(2)血浆蛋白W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6、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机体维持稳杰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3)内环境稳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

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

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

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

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

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

般含有2条脱氧核甘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

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

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

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

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

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

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

胞。

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

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

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5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一一体液一一免疫调节网络

第二章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生

产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

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瓠: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

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剌激

后,由相对静止状杰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一受到刺

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一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

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一兴奋部位;膜内:兴奋

部位一未兴奋部位)一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量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

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一突触间隙一突

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一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

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

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

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一失写症(能听、说、读,

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一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

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一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

读中枢(V区)一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

学习与记忆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6

1、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2、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

物园)

5、全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7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种群有哪些特征?

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

比例等。

2、什么是种群密度?

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

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有哪些?

(1)、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

境,经过一段时间后

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

算种群密度。

②、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X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志数

⑵、样方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

体数,求得每个样

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

值。

②、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4、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⑴、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如:1983年,我国年平均千人出生18.62人,即1.862%

(2)、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主要决定作用。

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5、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⑴、迁入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⑵、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次要决定作用。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不可忽视的因素。

6、什么是年龄组成?

⑴、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较多,年老个体数目较少的种群。

②、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的种群。

③、衰退型:幼年个体数目较少,年老个体数目较多的种群。

(2)、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

7、什么是性别比例?

⑴、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比例。

(2)、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二、应会知识点

1、种群密度调查有什么必要性?

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草原载畜量的确定等

都依赖种群密度的数据。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注意事项

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适用于活动能力比较强的生物种群密

度的调查。

重捕时间的确定要注意:间隔不可过长,以免因种群内部个体的出生

和死亡引起误差。

⑵、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弱的生物种群密度调查。

样方多少、大小的确定:要有代表性,不可偏重过密集或稀疏。

⑶、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采用黑光灯灯光诱捕的方法。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8

伴性遗传

一、概念:

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二、xY型性别决定方式:

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xY雌性:n-l对常染色体+xx

性比:一般1:1

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

类和两栖类。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男〉女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③母疯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女〉男②连续发病③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②父一子一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隐: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生物怎么复习

一、不放弃课本

无论是生物成绩好坏的学生,都一定要研究生物课本,你会发现也许

一轮复习的时候你还处于生物练习题的轰炸中,但是到了二轮复习的时候

班里的同学就都捧着一本生物必修书了。

怎么合理运用生物课本呢?每当你看见一道题的时候,在做完后将四

个选项中的关键词都找出来,有的时候只会考一个知识点,不管是否正确,

都要翻开书,找到这一页,仔细看看这个知识点,和题目相对照。坚持这

个习惯会让你在后期的读书中,占到绝对优势。在别的同学熬夜看生物课

本时,你能复习你自己薄弱的其他科目。

二、练习册

建议学生买一个专门记录知识点的小本子,可以把数理化生的知识点

放在一起,不需要特别大的那种。这是为了你查找知识点方便,也是为了

方便你被基础重要的知识点。大的练习册建议还是根据学校或是老师的建

议购买即可。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一一体液一一免疫调节网络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9

减数丝

同点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次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只次

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出现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等现象2.

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发生联会

3.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或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退化)

3.一个体细胞形成2个体细胞

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

相同

相同点1.细胞程中均出现纺锤丝

2、染色体在细胞程中都只复制一次

3.都出现有同源染色体

5.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1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变形作用形成4

个精子由于细胞质不均等1个卵原细胞只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逐渐

退化消失;无变形作用

相同点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即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间

期;在减数第一次,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

数第一次数时,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着丝点姐

妹染色单体分开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0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

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染色体组数=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

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

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能够抑制纺锤体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

熟迟。

2、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矮秆抗病水稻的培育

例:在水稻中,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

(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秆抗病水稻DDRR

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水稻ddRR,应该怎么做?

高中生物的学习技巧

1、做作业时一定要提高效率,因为你不能把时间都用在一科作业上,考前一定

要有良好的心态并且要把基础掌握好。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高中生物课

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

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

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地了解这个知识点;

2、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高中生物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

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些知

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

3、与老师尽快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一个学生了解喜欢这个老师,那么这

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成绩他肯定不会差。他可以成为你们学习上的引路人,

生活上的知心人。能使你的高中生物学习事半功倍。

4、要避免上高中后弦松口气的做法:我们要从高一抓起。高一是起点,是基

础。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学习就不困难,就像登一座山,看上去很高,

有些怕,等到沿着阶梯一步步上来,其实并不困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一半。我认为学习的最重要的习惯就是坚持。

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

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

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

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还

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

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

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

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

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

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定义课本P93

1、过程

2、特点: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

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

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地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

的病虫害。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0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

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

递;碳循环的形式是C02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

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

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02

2、过程: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本P103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

保型防虫法。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

能力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

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

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

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

结构越简朴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

恢复力稳定就弱。

留意: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

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在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风

沙的侵蚀,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图)。再比如避免对森林过量砍伐,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一方面

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

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

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1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

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

基础。

4.生物具体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

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

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L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

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

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

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

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

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

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

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

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

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

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

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

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

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

胎时期达到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

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如何提高生物成绩

学生想要提高生物成绩,就需要在学习的时候,经常用脑去思考问题。

生物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而带着问题去学习,才会事半

功倍。生物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探究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需要学生

自己去实验,在实践中学习,这样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会更容易,也会更

加全面,成绩也会更容易得到提升。

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的时候,要学会制定计划,对于熟练掌握的知识,

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但对于不理解或是生疏的知识则需要学生投入更

多的时间。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生物成绩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合理安

排生物的学习,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生物成绩的提高同样离不开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在学习生物的

时候,一定要将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网络,这样才能在考试和做题时灵活运

用。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一传入神经(有神经节)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效

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一刺激f动作电位一电位差f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一产

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

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

但自己不会讲话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02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0.8g/L:低血糖症高于1.2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8.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A细胞分泌)

血糖浓度降低

9.体温调节

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一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

馈调节。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收缩).起鸡皮疙

的(毛细血管收缩)

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

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12.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13.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4.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

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

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

15.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

用)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2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

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

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

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

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与卵细胞相同点: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三、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

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

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

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

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四、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的头

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另一

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一一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

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一一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

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一一减数第二次分

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一一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极有同源

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I或减H的后期。

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生物场考知识点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03/H2C03Na2HP04/NaH2P0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

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

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学好高中生物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