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李煜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李煜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李煜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李煜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李煜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李煜古诗词阅读练习题汇编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本应是美景,词人却企盼它能早日“了”结,可见内心悲苦之甚。

B.春风明月之中,词人因故国之思,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之悠长。

C.词人看到眼前精雕细刻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感慨自己朱颜II渐衰老。

D.词尾最后两句以设问和比喻两种修辞,加倍突出一个"愁'’字,成为千古绝唱。

2.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可已经沦为阶下囚的李煜见了尤其心烦。

B.“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之

感。

C.下片开头写作者想象中的故国,把“雕阑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有物是人非之感。

D.最后两句词人将心中万千感慨凝结为一个“愁”字,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以“春水”喻

愁,写出了"愁'’无穷无尽。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第1页共57页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3.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都是李后主亡国后,被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

时所写的,写的都是这种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

B.这首词上阕所写的全是李后主眼中之景,是纯粹的写景;下阕直抒胸臆,抒发后主难以

言说的万般愁绪,可谓情景交融。

C.这首词写情极其自然,语言朴素得如同日常口语,没有一丝刻意修饰的痕迹。

D.这首词中作者创设了西楼、缺月、梧桐、深院、清秋等意象,借冷落凄清的深秋景象,

抒发亡国之愁。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写出它的本体和喻体,并分

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乌夜啼①

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注】①这首词写于南唐后主李煜降宋被囚后。

5.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以回忆开篇,写“昨夜”风雨交加,风声,雨声等“秋声'’阵阵传入帘内,营造了一种

凄凉的氛围。

B.“烛残”句由室外转入帘内。室内残烛摇曳,夜尽更阑时分,主人公还在来回踱步,表明

第2页共57页

其彻夜未眠。

C.“起”来思绪挥之不去,“坐”下内心也无法平静,两个动作传神地写出了失眠的词人纷乱

的心境。

D.“醉乡”二句,表明词人对未来失去信心,在现实中又找不到解脱之路,只好遁入醉乡求

得暂时的忘却。

6.“烛残漏断频欹枕”中的“断”别作“滴”,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爨②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注】①柳眼:指早春初生的柳叶。②尊爨(lei):尊,酒杯,囊,酒器。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出“凭栏”所见初春景色:小院里东风回荡,地上小草泛着绿,柳叶随风舒展。

B.“竹声新月”句写傍晚景象: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透露出他对国之不在的痛悔之情。

C.主人公感觉春天来了,但盎然的春意并未驱散他心头的愁云,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D.这首词虽是作者怀旧之作,但其情感的表达并不朦胧,摒弃委婉,做到直接袒露胸臆。

8.清代学者谭献评价李煜这首词时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你认可这

一评价吗?请以“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例,从表现手

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煌

第3页共57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作者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

物的喜爱与赞美。

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

消逝,化为虚幻。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

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10.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中,对“春花秋月”之美好景象,作者却一反常情,期盼它早日“了”

却,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不仅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而且暗示此情此景

多次出现,深切表达出词人的欣慰之情。

C.李煜在“应犹在”与“朱颜改”的矛盾旋涡中越陷越深,在物是人非的落差对比中难以自我

救赎,亦在此过程中演绎着人生的“突围”之美。

D.“月明中”的“故国”只属于江南的那些较少忧虑的日子,最多也只是浮现在李煜“不堪回首”

第4页共57页

的记忆中,而且是他不忍心“触碰”的回忆中。

12.请简要赏析尾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下面小题。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李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②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注】①销魂:同“消魂”,谓灵魂离开肉体,这里用来形容哀愁到极点,好像魂魄离开了形

体。②秋晴:晴朗的秋天。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作者感怀亡国的愁恨和梦回故国的痛苦,“销魂”句表现出了作者深切体会到

的悲哀和绝望。

B.上片三、四句虚实结合,“故国梦重归”句把前文“愁恨”进一步具体化,作为亡国之君的

作者,只能在梦中重回故国。

C.词的下片续写作者深感往事成空、人生如梦的感伤和悲哀。他只能在晴朗的秋日,独上

高楼,远望故国,内心无限伤痛。

D.全词以“梦”为中心,集中写“空笔意直白,用心真挚。全词明白如话,以歌代哭,不

事雕琢,体现了李煜词炉火纯青之功。

14.同样是写“愁”,本词上片前两句与《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煌

第5页共57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5.“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16.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乌夜啼

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17.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使用白描手法写秋夜风雨,并借风声、雨声等“秋声”反衬夜之寂静,让人倍觉

凄凉。

B.“世事”句言人生如梦,两句中的“漫”“算来”表现出一种空虚、疑惑、迷惘感,细腻传神。

C.“醉乡”二句表明词人对未来已失去信心,在现实中又找不到解脱之路,只好遁入醉乡暂

时忘却内心的愁闷。

D.全词鲜明地体现了李煜后期作品的特色,语言绮丽柔靡,情感真挚感人,对自己的苦痛

毫不掩饰。

18.“烛残”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6页共57页

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四季更迭,词人面对东风、明月美景,却伤感无限:上片以乐景衬哀情,倍

增其哀。

B.第三句中"又'’字加重了前两句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岁月不再、不堪回首、复国无望的感

慨。

C.下片后两句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愁情,浓重强烈,悠长深远,化抽象为形象,具体

可感。

D.同“大江东去”一样,本词用语豪迈,通过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对比,表达了独特的情

感。

20.有人评论此词,说“朱颜”后着一"改'’字而悲情三匝。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人们多以为是美好的,但词人厌烦其无尽无休,企盼其早日"了'’却;这

些意象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苦。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描写出明月照耀下夜阑人静的环境,词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

美好月色下的故国,真是不能忍受。

C.词的下阙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湘对比,表达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朱颜”一词在这里指的是词人年轻时的美好容颜。

D.这首词采用问答,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将词人内

心难以抑制的愁思贯穿始终。

第7页共57页

2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打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虞美人

李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3.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人们多以为是美好的,但词人厌烦其无尽无休,企盼其早日了却;这些

意象以乐景衬哀情,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苦。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描写出明月照耀下夜阑人静的环境,词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

故国没有这般月色,真是不能忍受。

C.“朱颜”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作者

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把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

泻出来。

D.这首词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将故国之思、往事之恨,亡国之痛心多种愁思

贯穿始终。

24.王国维评价末二句时说:“真可谓以血书者也。”这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

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第8页共57页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离的情诗。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也

由于交通不便,相隔两地,音信全无是最伤心的事。

B.《涉江采芙蓉》开篇就写了一个雅洁美丽的女子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乂摘取

了芬芳的兰草。但这些美好的事物如青春一样易逝,采下后又能鲜活多久,又能遗留给谁呢?

C.《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词人在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

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痛。

D.《虞美人》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

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终了呢?”

26.无论是离别之愁,还是亡国之痛,都是让人难以忍受的愁苦滋味。这两首诗表现“愁”

情时都有实写,也有虚写,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虞美人

南唐李煜①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像东流。

【注】①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

第9页共57页

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七日乞巧节,这天

李煜命歌伎作乐唱新词《虞美人》,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用牵机药置于酒中,毒死了李煜。

本词是他的绝命词。

2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出现多次,这精神上的痛苦让人难以承受。

C.“朱颜”一词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生活的象征。

D.词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具体的本体“愁”,接着以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2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9.“春花秋月”是美景,词人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3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1.这首词笔法起伏跌宕,词人是如何将现实和回忆联系在一起的?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第10页共57页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本词作于金陵被围之时,写于初夏,当年十月金陵被宋兵攻破。②樱桃:初夏结果,

古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3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蝶翻轻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以乐景写哀情。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国破家亡的

境地。

C.下片“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

的内容。

D.全词意境由“恨”生,由“恨”止,语言直白浅显,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E.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视线变化

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33.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李煜的词,回答以下的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美人》:“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说自然之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

第11页共57页

颜改”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B.《虞美人》:采用问答成词,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

将词人内心难以抑制的愁思贯穿始终。

C.《相见欢》:“无言”表现内心的情绪,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加之“独上”塑造了

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

D.《相见欢》:“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视听结合,描写登楼所见,新月如钩,桐

荫深锁,景中蕴含着词人深深的愁绪。

35.在描写“愁绪”方面,本词与《相见欢》手法相似,而表现愁绪的特点各异,试作简要赏

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

李煌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乾德四年(966年),后主弟从善入宋不得归。

3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端,点明事由与季节,春意正浓之时,“别来”之阴影笼罩一切,白梅似雪,落英

缤纷,使人为之黯然神伤。

B.“砌下”“还满”写出落花之多、伫立之久,此两句描绘的画面冷清静寂,也正反映了词人

内心的冷寂,表现了词人无限哀伤的情怀。

C.全词语言淡笔勾勒,委婉深沉,撷取身边日常所见之物,营造寂寥苍凉意境,给人独特

的审美感受。

D.结句在句法上一波三折,在语意上一唱三叹。顿挫有致,情韵俱生。与《虞美人》“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一气直下,各有其妙。

第12页共57页

37.这首词写离情颇具特色,下片感情抒发尤为缱绻宛转,赏析下片如何实现这种效果的。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赵佶①

裁剪冰结,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

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限重重,者②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③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④梦也、

新来不做。

【注】①此词为宋徽宗赵估于112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在途中所写。②者:

同“这”。③知:不知。④和:连。

38.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词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生动形象,引发读者共鸣。

B.徽宗词开头想象奇妙,把杏花之形比成裁剪薄冰,重叠几层,均匀染上淡淡胭脂。

C.徽宗词“愁苦”之下接一“问”字,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相仿佛。

D.徽宗词上闺先以工笔描绘所见的杏花,然后转为名花易零落、红颜多薄命的感叹。

39.《虞美人》与《燕山亭》都抒写故国之思,但相较而言,人们多偏爱前者。请你对“雕栏

玉砌”与“杏花”两者进行比较,说明前者更受欢迎的理由。

根据《虞美人》,完成下列题目。

虞美人

第13页共57页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0.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作者是李煜,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南唐后主,词中描写的故国是指南唐故都

金陵。

B.一个“又”字,将词人的万端愁情与春花秋月联系起来,国破家亡的苦痛未尽,历尽折磨。

C.词分上下片,"虞美人''是本词的题目,词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词具有

更大的社会意义。

D.词人写出了沦为阶下囚的苦痛哀思,将伶工之词转为士大夫之词,将愁绪写得意脉相连,

无尽无休。

41.《虞美人》的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

十一月城破。②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42.上片开头描写了、子规啼月的景象,主要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43.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第14页共57页

阅读下面这两首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渔父(之一)

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①有几人?

渔父(之二)

李煜

一样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①方言,“我”。

44.这两首《渔父》都展现了渔父的生活姿态和追求。前一首着重写渔父的(填一

词语),后一首侧重写渔父的(填一词语)。

45.李煜的这两首词,曾经有人嫌它太浅,认为不够含蓄委婉。其实这个“浅”正是李煜词最

大的优点。分别赏析这两首词的这一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6.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人们多以为是美好的,但词人厌烦其无尽无休,企盼其早日"了'’却;这

些意象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苦。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描写出明月照耀下夜阑人静的环境,词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过去

故国的美好月色,真是不能忍受。

第15页共57页

C.“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化抽象为形象,写出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断,把感情在升

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D.这首词采用问答,以问开篇,以问答结,结构严谨;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将词人内

心难以抑制的愁思贯穿始终。

47.这首词的下阕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虞美人

李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8.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本令人欣喜,但词人却问“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

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B.“小楼昨夜又东风”,“又”字,表明此情此景是第二次出现,“东风”此处指秋风,所引发

的这种对故国的思念让人难以忍受。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指故国的山河仍在,“朱颜改”是指宫中妃嫔已经容

颜老去,暗含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D.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淋漓尽致地

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49.请自主赏析“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煌

第16页共57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这两首词均作于词人被囚汴京期间。②阑珊:将尽,衰落。

50.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事知多少”一句责问自己做了多少错误的往事,后悔当初未能励精图治。

B.南唐故宫的“雕栏玉砌”应该依旧,而“朱颜”已改,物是人非,对比强烈。

C.“一响贪欢”之“欢”只是梦里的片刻欢愉,有力衬托了梦醒之后的悲情。

D.曾经的无限江山再难见到,即使凭栏远鹏也是徒劳、因此劝自己“莫凭栏

51.两首词上阕均借写春景来抒情,但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却有不同。请结合词中的内容分析

其不同之处

阅读李煜的《虞美人》,回答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语言明净、清新,全词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他的亡

国之痛和故国之思。

B.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

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第17页共57页

C.前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之短暂无常,富

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D.词人将俘囚生活的幽怨、月夜听风的无眠、物是人非的无奈、愁怀难解的悲凉,以及对

往日帝王生活的怀想,编织在一起,说尽故国之思。

53.试从手法和情感角度赏析“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个别题。

清平乐

李煌

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砌下:即台阶下。

54.从字数看,这首词属于

5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统摄全词,"别来''与“断肠”二语,直抒离愁别恨。

B.下片抒情主人公不胜翘首远望之苦的形象隐现于字里行间。

C.全词语言委婉深沉,创造寂寥苍凉之意境,给人审美感受。

D.结句以春草为喻,通过形象给人以离恨无穷无尽、有增无已的感觉,使这首词读起来显

得意味深长。

56.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一句,对于字的雕琢十分精妙,请赏析其中

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煌

第18页共57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7.词中“又东风”写出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

58.赏析这首词中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鬟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沈腰,沈约因病消瘦,腰带日渐宽松。后因以“沈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潘鬓,潘岳

少年美貌,然而三十多岁鬓发已斑白。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

5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时间和空间对举,又写楼台高耸、植物繁盛,极言词人眼前所见之盛景。

B.“几曾识”三字不加修饰,直出肺腑,表达了后主此时悔之晚矣的心理状态。

C.下阕前两小句用典,写词人衰老之态;“一旦”则写出由帝王到臣虏的变化之快。

D.全词现实与回忆交织,由立国之繁盛到失国之凄凉乐极而生悲,情感悲壮而缠绵。

60.全词以虚写作结,请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19页共57页

虞美人

[宋]张元干[注]

菊坡九日登高路,往事知何处。陵迁谷变总成空,回首十年秋思吹台东。

西窗一夜萧萧雨,梦绕中原去。觉来依旧画楼钟,不道木犀香撼海山风。

[注]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芦川永福人。金兵围汴,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

死守。

6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词写在春天,张词写在秋天;虽都写夜景,但李词描写风,张词描写雨。

B.李词中的两个问句,道尽了词人心中的怅惘,写尽了世间无尽的愁苦之情。

C.张词叙写了白日登高和午夜梦回两个情景,一喜一忧,通过对比抒发衷情。

D.李词和张词都是由眼前的景象引发对往事的追忆,过去和现实交织在一起。

62.两首词抒情的方式和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而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碑躅不敢言。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飕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第20页共57页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3.下列对这三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诗以水泻地面、四方流滴这一现象起兴,比喻人的命运因门第而不同的现实。

B.鲍诗三、四句看似用人生有命的宿命论自我宽慰,实际上言语间蕴含不平之气。

C.柳诗尾联紧扣"愁”字,进一步抒发自己被贬蛮荒之地、离乡别友的凄楚之情。

D.李词五、六句写词人眼见南唐的宫殿依旧,宫女青春已逝,突出物是人非之感。

64.下列有关这三首诗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诗是一首杂言诗,既有民歌语言质朴的特色,又有文人乐府诗蕴藉的优点。

B.《拟行路难》是鲍照模仿南北朝民间歌谣之作,歌咏人世优患,寄寓悲愤之情。

C.柳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幽思苦语,深得《离骚》精髓,是柳宗元律诗代表作。

D.李煜亡国后,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他的词作改变了五代词狭小的题材空间。

65.柳诗和李词都运用了“江水”这一意象,其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临江仙(1)

李煜

樱桃(2)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1)这首词是李煜于开宝八年初夏所作。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兵攻金陵,次

年十一月城破。(2)樱桃:初夏时结果实,古代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6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21页共57页

A.“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亡国破家的

境地。

B.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视线变化

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C.下片中的“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

更具体的内容。

D.本词主要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情达意,全词语言哀婉,但作者抒发的情

感却深切感人。

67.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

相见欢

李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注I此词为南唐破国后所作,词作者当时作为“违命侯”被囚于汴京。

68.词中的“锁”用得十分传神,请写出其中寓意。

69.“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的“滋味”具体指:

70.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一句展开想象,写一段能体现这首词意境的描述性文字。(60

字以内)

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22页共57页

7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7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7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4.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

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5.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回答。

76.词的前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7.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诗的赏析不无理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指美好的事物,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诘问,可见囚禁的生活是极端悲苦

的。

B.“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词人昔日的美好时光。

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是实写,采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78.《虞美人》有哪几个方面的对比?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

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

第23页共57页

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

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词人看到眼前精雕细刻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感慨自己朱颜日渐哀老”错误,“雕

栏玉砌”为词人的想象之景,不在眼前;“朱颜”不是指自己,是指故国宫女嫔妃们。

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

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

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虞

美人》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D项,“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错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是反问,

而是设问,自问自答,作者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

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和汹涌翻腾。

故选D。

3.B

4.用丝缕比喻愁思,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比喻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

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无法摆脱。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上阕所写的全是李后主眼中之景,是纯粹的写景”错误。“无言独上西楼”是对诗人神态与

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第24页共57页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用来比喻思念,

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

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就像一团

转动的乱丝。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5.B

6.“断,,字更好。“断”表明漏壶里的水已滴尽,从侧面表明词人整夜未眠,突出了词人内心

的彷徨、郁闷。其次,"断''字与前面"残”字形成呼应,营造出一个惨淡的氛围。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主人公还在来回踱步“无中生有。原词中是“起坐不能平”,是描写词人一次次地斜靠在枕

头上,辗转反侧,躺下又坐起的场景。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首先明确观点,“断”字更好。

原词中的“断”字是具有作者的主观感受在里面。作者内心焦虑,辗转反侧,不能入睡。起来

又坐下,一副坐卧不宁的样子。这个“断”字说明漏壶中水尽漏断,而词人很清楚这个情况,

表明他一直没有入睡,所以这个"断'’字从侧面表明词人整夜未眠,从中可看出作者内心的彷

徨、郁闷之情及心绪难平、痛苦难耐的凄凉悲伤的情感。如果使用“滴”字,则不能取得这样

的表达效果。

其次,“断”字与前面"残'’字形成呼应,“烛残漏断频欹枕”意思是蜡烛燃烧得所剩无几了,壶

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烧残的蜡烛和已滴尽水的漏壶两个意象,营

造出一个异常惨淡忧伤的氛围,呼应了开头“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所营造的晚秋凄清

的氛围,更加增添了本词的伤感情绪。这个字更能够突出词人亡国灭家后的痛楚。

7.D

第25页共57页

8.答案一:认可。李白与李煜均以“白发”写愁,化无形的愁绪为有形的白发,将抽象的情

感具体化,形象鲜明。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用奇妙夸张的手法,通过写白发之长抒发自己

内心深藏的愁绪。而李煜词“满鬟青霜残雪''的"满鬓”则主要以白发之多来表现愁恨之多。同

时运用比喻,把白发比喻成“霜、雪”,写出了处境的凄凉,接以“思难任”来写愁恨之重。两

人各具千秋,诗词可谓"高奇无匹

答案二:不认可。虽然李白与李煜都是以“白发”写愁。但李白诗运用奇妙夸张的手法,以白

发之长写出了愁的深长,而且把愁绪写得极有气势,有临高呼啸,一吐为快之感。而李煜词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虽然写出了愁的深重和处境的凄凉,毕竟意境还不够开阔,不能与

李白诗相比。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摒弃委婉,做到直接袒露胸臆“错。全诗伤春怀旧,借景抒情,主要是间接抒情。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认可:

“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我已鬓发斑白,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这极度的忧思啊。“白发三千

丈,缘愁似个长”,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两首诗作均以“白发”写愁,

化无形的愁绪为有形的白发,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鲜明。

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用奇妙夸张的手法,通过写白发之长抒发自己内心深藏的愁绪,白发

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

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

的气魄和笔力。

而李煜词“满鬓青霜残雪''的"满鬓”则主要以白发之多来表现愁恨之多,东风已解冻,春景生

机盎然、勃勃向上,但作者因亡国之痛而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

堪承受的痛悔之情。同时运用比喻,把白发比喻成“霜、雪”,写出了处境的凄凉,接以“思

第26页共57页

难任”来写愁恨的深重和处境的凄凉。两人各具千秋,诗词可谓“高奇无匹”。

不认可:

虽然李白与李煜都是以“白发”写愁。但李白诗运用奇妙夸张的手法,“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

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

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

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

理解为艺术的夸张。把愁绪写得极有气势,有临高呼啸,一吐为快之感。

而李煜词“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则用比喻,把白发比喻成霜雪,用白发之多来表现愁恨之

多。虽然写出了愁的深重和处境的凄凉,但意境还不够开阔,不能与李白诗相比。

9.A

10.最后两句运用了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化抽象的

为形象可感,抒发了作者无休无尽、难以挣脱的亡国愁思。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和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A.“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错误。春花秋风最美,诗人竟问“何

时了”,心理很反常。联系李煜当时的生活,可知他回忆越多,就越痛苦,故而有此心理。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事,但时过境迁,词人已不是那个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现在是阶下囚,

那些美景只会激起作者悲痛的回忆,因此,词人希望它结束。而不是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

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故选Ao

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词句的意思: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运用比喻的修辞,

本体为“愁思”,喻体为"一江春水”,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写出了愁思涨溢恣肆,绵

绵不绝,表达了词人心中无尽的哀思。这句词还运用了设问的手法,自问自答,抒发了作者

无休无尽、难以挣脱的亡国愁思。

11.B

第27页共57页

⑵①使用比喻修辞,将忧愁比作江水,化抽象为具体,点出忧愁之多、之深;②使用设问

修辞,有问有答,突出情感,引人深思;③以间接抒情作结,表达心中的忧愁;④语言上,

生动形象。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深切表达出词人的欣慰之情”错误。应该是深切表达出词人的亡国之痛。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能力。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

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

但显示了愁恨的悠长长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

力度和深度。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句不直接言“愁”,却以奔腾的江水比喻,这样以间接抒情结尾,更

加含蓄蕴藉,仿佛这愁绪太多、太深也太广,无法用语言表达,只留下百般滋味在心头。

全句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高度地概括和淋

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13.C

14.①本词前两句写愁的手法是直接写愁(直抒胸臆),兼用反问,直言人生的愁恨怎能免

得了,只有自己伤心不已,悲情无限。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通过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写愁。作者自问自答,将

自己内心的“愁”比喻成"一江春水”,绵绵不绝。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C.“他只能在晴朗的秋日,独上高楼,远望故国,内心无限伤痛”分析错误。秋日登楼远望,

是作者回忆过去的场景,并非此时的行为。

故选C。

第28页共57页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比较阅读的分析能力。

诗的上片,“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作者首先用反

问的手法,提出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的问题,为什么只有自己伤心不已,故国常常出现在

在自己的梦中,自己醒来之后忍不住热泪横流。作者此处用近乎白描的手法,直接写出了自

己的哀愁,给人以悲情无限的感觉。

而《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中,作者运用设问的手法,提出

"愁'’有多少,而后自问自答,愁如一江向东流的春水,突出了愁之多,而这里又将自己内心

的“愁”比喻成“一江春水”,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词句中设问和比喻手法的运用,增加

了诗句的表现力,让读者真切的体会到作者那绵绵不绝的愁绪。

15.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

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