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城乡建筑用能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优化城乡建筑用能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优化城乡建筑用能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优化城乡建筑用能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优化城乡建筑用能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优化城乡建筑用能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说明优化城乡建筑用能结构目录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6一、项目概述 6二、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6三、资金筹措方案 6四、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7五、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7六、研究结论 7七、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8第二章市场营销分析 10一、碳达峰实施路径与举措 10二、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 15三、碳达峰碳中和现实背景 19四、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预判 20五、碳达峰工作原则 21六、碳达峰碳中下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机遇 22七、碳达峰实施路径与举措 23八、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 28九、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 29十、碳达峰碳中和现实背景 33十一、市场定位的步骤 34十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预判 36十三、市场定位战略 37十四、碳达峰工作原则 41十五、营销信息系统的内涵与作用 42十六、碳达峰碳中下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机遇 44十七、品牌更新与品牌扩展 46十八、营销调研的方法 52十九、市场的细分标准 55二十、品牌经理制与品牌管理 61第三章公司治理 65一、企业风险管理 65二、高级管理人员 74三、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 77四、公司治理的特征 81五、内部监督的内容 83六、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90第四章企业文化 102一、企业文化的选择与创新 102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105三、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 109四、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114五、技术创新与自主品牌 118六、品牌文化的塑造 120第五章经营战略分析 131一、企业品牌战略的管理方法 131二、企业竞争战略的构成要素(优势的创建) 132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类型 134四、企业财务战略的内容与任务 147五、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概念及特点 148六、企业人才及其所需类型 149七、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 155第六章SWOT分析说明 158一、优势分析(S) 158二、劣势分析(W) 160三、机会分析(O) 160四、威胁分析(T) 161第七章运营管理模式 165一、公司经营宗旨 165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165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166四、财务会计制度 169第八章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173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7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73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7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7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7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77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7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80三、偿债能力分析 18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82第九章投资估算 184一、建设投资估算 184建设投资估算表 185二、建设期利息 18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86三、流动资金 187流动资金估算表 187四、项目总投资 18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88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8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89第十章财务管理方案 191一、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 191二、筹资管理的原则 192三、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 194四、资本成本 196五、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205六、企业资本金制度 207七、应收款项的概述 214八、资本结构 216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优化城乡建筑用能结构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技术改造4、项目建设地点:xxx(待定)5、项目联系人:孙xx(二)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151.4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48.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5.03%;建设期利息9.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9%;流动资金393.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4.18%。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1151.4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780.92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370.52万元。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4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306.27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802.48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55.46%。5、全部投资回收期(Pt):3.34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128.45万元(产值)。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立项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研究结论通过分析,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从发展来看公司将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工艺条件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代替目前产品的产业结构。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151.441.1建设投资万元748.811.1.1工程费用万元514.381.1.2其他费用万元223.571.1.3预备费万元10.861.2建设期利息万元9.081.3流动资金万元393.552资金筹措万元1151.442.1自筹资金万元780.922.2银行贷款万元370.523营业收入万元44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3306.27""5利润总额万元1069.97""6净利润万元802.48""7所得税万元267.49""8增值税万元197.96""9税金及附加万元23.76""10纳税总额万元489.21""11盈亏平衡点万元1128.45产值12回收期年3.3413内部收益率55.46%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2783.23所得税后市场营销分析碳达峰实施路径与举措据测算,2020年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交通、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占比较大,合计约占90%以上。因此,应将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6个行业,以及交通、建筑两个领域确定为重点行业/领域,并采取不同的路径及策略促进目标达成。(一)构建高效低碳循环工业体系,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2020年,工业领域能源活动碳排放高达37亿吨,通过努力,碳排放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达峰。为实现这一目标,工业领域的工作重点在于构建高效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具体举措包括: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扩张。新建项目除以热定电燃煤热电厂外,原则上禁止配套自备燃煤电厂。将传统煤化工、炼油行业纳入产能置换管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规模,原则上不再审批未纳入国家规划的现代煤化工项目。②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严控钢铁、水泥、电解铝、石化、化工、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单位能耗限额标准。力争到2025年,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③加快构建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全面强化物料循环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大废钢资源回收利用力度,提升废铝资源保级利用水平,提高水泥行业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电石渣、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和原料燃料的替代比例。(二)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转型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40亿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是碳排放的主体。为实现碳达峰,亟需煤炭消费量率先下降,十四五期间基本不增,2025年控制在40亿吨以内,十五五期间稳定下降到38亿吨以内;石油消费量力争在十五五期间达峰,峰值控制在7.3亿吨左右;天然气消费量力争在2035—2040年达峰,峰值控制在6500亿立方米左右。具体举措包括:①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进程。争取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6%以上。②继续坚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落实地方控煤责任,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煤炭消费量下降10%以上,汾渭平原实现煤炭消费量负增长。③坚持推进终端用煤的清洁能源替代。扩大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范围,2025年清洁取暖比例达到80%,2030年基本实现清洁取暖;推动燃气或电炉替代燃煤工业炉窑。④落实重点用煤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动十四五期间实现钢铁、有色金属、传统煤化工等行业用煤量下降。(三)构建电力体系新格局,推动电源结构转型电力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在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实现低碳转型,是中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能否实现的最关键因素。电力将是未来十年能源增长的主体,增长主要集中在居民生活、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等方面。通过努力,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电力部门(含热电联产)碳排放达峰。应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煤炭发电量占比降至42%。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具体举措包括:①将风电、太阳能发电作为满足电力需求增长的主体。全面提速风光电源布局,使2030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超过16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持续提升。②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增强电力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煤电机组调节能力,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鼓励发展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的局域电网和微电网,建立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中国统一电力市场,健全绿色低碳电力调度机制。(四)构建低碳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提高电动化程度机动车排放占交通碳排放的80%以上,是交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交通领域碳排放中,铁路部门直接碳排放已经开始下降;水路部门碳排放预计2026—2030年间进入平台期;公路部门碳排放还将增长但增速放缓,力争十五五期间达峰;民航部门碳排放还将保持增长。交通领域通过努力有望在2028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具体举措包括:①加快提升车辆能效水平,持续更新车辆能耗准入标准。实施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制度,加快高能耗老旧车辆淘汰更新。②加速清洁燃料替代。力争到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提高到40%以上,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占比达到10%,推动各级公务用车实现100%新能源替代;适时出台停售燃油车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升船舶和铁路电气化比例,提高港口岸电使用率。③进一步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提升铁路货运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以绿色运输方式为主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④持续构建绿色出行体系,优化公共交通结构。提高公共交通供给,加快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建设,力争2025年年底前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2030年达到75%以上。⑤积极推进交通能源融合发展。开展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建筑可再生能源发电潜力和能源自洽研究,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建筑能源产消者项目实施落地。(五)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动光储直柔建筑发展2020年建筑领域直接碳排放约为7亿吨,已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应重点推动建筑电力和热力的低碳转型,降低建筑领域的间接碳排放,实现2030年前建筑领域碳达峰。具体举措包括:①以标准推动建筑节能低碳发展和用能电气化转型。尽快修订建筑机电系统的标准与规范,严格新建建筑节能要求和用能电气化要求;重点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城镇供热老旧管网节能安全改造。②多措并举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全面实现城乡低碳供热,推进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零碳热源替代,包括核电余热、工业余热等;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生物质等方式替代散煤燃烧;到2025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80%。③加速推动光储直柔建筑发展,使建筑从能源系统的消费者转为低碳能源系统中的产消者。加快出台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将建筑表面光伏安装作为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在城镇地区的新建和既有建筑推进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通过柔性用电有效消纳大规模风电光电;在农村大力发展以光伏为基础的新型农村能源体系。(六)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强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改善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水平是实现碳减排,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具体举措包括:①减少垃圾填埋、实现高比例资源化。例如,餐厨垃圾采用厌氧消化的处理工艺,可减少因填埋处置产生的碳排放,同时可回收利用甲烷等温室气体。②加强固废中再生资源(如金属)的利用。例如,钢铁行业通过从长流程进步到短流程可大幅降低煤炭消耗及碳排放。③加强能源转型产生的新型固废资源化利用,解决发展可再生能源对相关矿产资源的依赖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涉及的风机、太阳能电池等需要大量矿产资源,如将废弃的风机、太阳能电池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可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源供给。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老龄化、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经济增速放缓等压力下,在我国产业发展、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及技术应用尚未完成系统革新的前提下,我国提出了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双碳目标,可谓任务重、时间短、挑战巨大。可以认为,实现双碳目标等于我国要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它将倒逼国内能源转型,促进产业往高质量层级迈进,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在全球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是大国应有的担当与责任。但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个别地方因为没有意识到减碳是一个长期过程,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现了运动式减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消除错误认知和把握正确的发展思路,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正确认识,其中一个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一个系统性极强、涉及战略性和全局性等的重大问题,它覆盖国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行业、各地区要做到坚持系统观念十指弹钢琴劲往一处使,降低各类摩擦成本,让双碳目标在全国统筹、科学有序、平稳节奏中实现。从空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这意味着双碳目标需要站在全国视角来统筹各区域利益。每个地方的发展程度和资源禀赋不尽相同,需要更加精准的因地制宜和因城施策。区域经济的核心在于产业,产业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观察区域发展问题又和产业紧密相连,区域的发展主要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不利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一些资源驱动型地区,资源型城市、生态保护区域及重点开发区域要做到全国一盘棋,充分运用占补平衡思路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对于发达地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增量上多做文章,即更多考虑运用新能源新材料实现绿色改进,在绿色建筑、动力电池、制氢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等方面率先垂范;欠发达地区和传统行业,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效率的提升,即用更多力量去优化存量,提升生产效率。比如,在煤炭行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等环节能耗得到有效降低。每一个城市(特别是高密度城市)由不同功能区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社会体系,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减碳过程中不能要求各个区块都一样,老城区、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区容易实现双碳目标,但工业区及工业占比高的城区的压力就很大,这种情况下市一级层级来统筹制定实施方案和路径,下一级城区具体落实执行,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另外,在广大农村,双减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现代化生活方式。从时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即要求把握好时间节点,做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科学合理的替代,在执行层面切莫操之过急,保持双减目标的战略定力。首先,理解发展的时序关系,不能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放在同一时序来考察,德国、挪威等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碳达峰,法国、英国等国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碳达峰,加拿大、美国在2010年实现了碳达峰,这些发达国家一定会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博弈,他们会要求发展中国家大力减排。面对圣母式诘难时,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美国的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我国人均GDP才1万多美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被锁定在某一范围,很难实现整体跃升,甚至陷于中等收入陷阱。其次,看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迭代的时间节点,大规模采用新能源需要考虑成本问题,目前新能源使用周期和效率有待提升,贸然上新能源项目会导致收入不抵投入,这也是资源的浪费。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做到能源结构的优化,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对传统能源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不是完全替代的关系;另一方面,推进新能源要考虑社会成本和社会承受能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国家目标,也关系到千千万万家企业、投资者和个人,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将长期伴随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及生产。从节奏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一个后发赶超型国家,只争朝夕的热情让我国把握住了世界产业大转移的浪潮,经历了40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仿佛做什么都要快、都要高速推进。提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是基于科学分析论证后的准确判断,实际上是在适当控制经济发展的节奏。当今世界还没有迎来新的科技革命,在产业变革全面到来之际,要是发展过快,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城市之间,很有可能陷于存量之争,也可能导致无理性竞争。在双碳目标刚推出之时,一些地方为了抢抓碳达峰的所谓窗口期而尽最大可能上项目,个别地方出现了运动式减碳,这些是缺乏治理节奏感的现象。在双碳目标的推进过程中要把握好稳中有进缓进急功的节奏:一是保证稳字当头,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是事业发展的前提,进是事业发展的趋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做到稳中有进是各项事业的保证。二是做到缓进急攻,双碳目标实现的整体节奏要控制住,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安之若素;但是在具体行业和某个区域,就一定要采取急攻态势,比如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下大功夫治理,甚至是壮士断腕,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零碳社区、零碳园区、零碳街道及零碳城区示范点,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积累好的做法和经验。碳达峰碳中和现实背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幅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产生活中,煤炭、石油、天然气这类化石能源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当中最主要的成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核心就是减少人为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碳排放指以二氧化碳(CO2)为代表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包括二氧化碳和非二氧化碳气体,但均可通过二氧化碳当量计。碳达峰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如全球或某级行政辖区)内的碳排放年总量在某个时间段呈现为历史最高峰值。碳中和是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中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是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所做出的战略决策。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碳排放量较大,作出和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贡献,要在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面前,展现出中国的责任担当。目前上海正在制定碳排放达峰的行动方案。上海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深化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预判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49.8亿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下简称为碳排放)为100亿吨左右。1980—2020年间,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体呈现三个阶段:①缓坡期(1980—2001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缓慢增长,能源消费年均新增0.45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0.98亿吨。②陡坡期(2002—2013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快速上升。能源消费年均新增2.18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4.77亿吨。③趋缓期(2014—2020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进入趋缓期,能源消费年均新增1.16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0.94亿吨。未来10年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多重发展将带来碳排放增长刚性压力。基于行业/领域核算结果,在采取积极措施情况下,中国能源活动和工业过程的直接碳排放有望于十五五中后期达峰,较2020年增加5亿~7亿吨左右,由于行业达峰不同步,达峰后碳排放将保持3~4年的峰值平台期。为确保中国2030前实现碳达峰,需要推动不同行业/领域梯次达峰。其中,工业领域在十四五期间整体达峰,达峰后碳排放实现稳定下降,电力、交通、建筑领域在十五五期间实现达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电力、石化、交通等行业/领域对能源的刚性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居高不下,十四五将是控增量、促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几个行业/领域的达峰进程决定了2030年前中国碳达峰的态势。碳达峰工作原则1、碳达峰总体部署,分类施策坚持全省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部署,综合考虑发展定位、发展阶段、减排潜力和成本、产业基础、重大项目布局、能源禀赋等,科学确定各地区、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目标任务。2、系统推进碳达峰,重点突破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推进碳达峰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增强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协同性,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梯次有序达峰。3、碳达峰双轮驱动,两手发力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完善各类市场化机制,形成减排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引导作用,大力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构建与市场机制相耦合的低碳政策体系。4、碳达峰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立足水多气丰煤少油缺和部分地区风光资源较好的省情实际,坚持先立后破,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在切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同时,稳妥有序、循序渐进实施碳达峰行动,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止运动式减碳和碳冲锋,确保安全降碳。碳达峰碳中下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机遇由于传统石化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污染问题(新能源是指除了传统石化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势,包括水电、核电和风电太阳能等等,相比于使用传统能源进行火力发电和发热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而言,新能源的发电过程几乎没有任何碳排放),我国早在九五计划时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技术,随后历年的国家发展规划。新能源技术都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之中。2020年国家提出了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因此在最新的十四五计划中进一步提出要聚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在我国不断的扶持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公开数据显示,1980年到2020年以发电煤耗计算法口径统计下我国新能源消费占比从4%增长到了15.8%,增加了11.8个百分点。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的提出,我国在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此外,在国家能源局就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事项征求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目标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完善发展机制,释放消纳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地方主导作用,调动投资主体积极性,坚持存量增量并举、集中式分布式并举,持续加快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这将给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碳达峰实施路径与举措据测算,2020年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交通、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占比较大,合计约占90%以上。因此,应将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6个行业,以及交通、建筑两个领域确定为重点行业/领域,并采取不同的路径及策略促进目标达成。(一)构建高效低碳循环工业体系,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2020年,工业领域能源活动碳排放高达37亿吨,通过努力,碳排放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达峰。为实现这一目标,工业领域的工作重点在于构建高效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具体举措包括: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扩张。新建项目除以热定电燃煤热电厂外,原则上禁止配套自备燃煤电厂。将传统煤化工、炼油行业纳入产能置换管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规模,原则上不再审批未纳入国家规划的现代煤化工项目。②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严控钢铁、水泥、电解铝、石化、化工、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单位能耗限额标准。力争到2025年,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③加快构建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全面强化物料循环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大废钢资源回收利用力度,提升废铝资源保级利用水平,提高水泥行业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电石渣、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和原料燃料的替代比例。(二)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转型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40亿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是碳排放的主体。为实现碳达峰,亟需煤炭消费量率先下降,十四五期间基本不增,2025年控制在40亿吨以内,十五五期间稳定下降到38亿吨以内;石油消费量力争在十五五期间达峰,峰值控制在7.3亿吨左右;天然气消费量力争在2035—2040年达峰,峰值控制在6500亿立方米左右。具体举措包括:①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进程。争取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6%以上。②继续坚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落实地方控煤责任,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煤炭消费量下降10%以上,汾渭平原实现煤炭消费量负增长。③坚持推进终端用煤的清洁能源替代。扩大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范围,2025年清洁取暖比例达到80%,2030年基本实现清洁取暖;推动燃气或电炉替代燃煤工业炉窑。④落实重点用煤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动十四五期间实现钢铁、有色金属、传统煤化工等行业用煤量下降。(三)构建电力体系新格局,推动电源结构转型电力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在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实现低碳转型,是中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能否实现的最关键因素。电力将是未来十年能源增长的主体,增长主要集中在居民生活、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等方面。通过努力,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电力部门(含热电联产)碳排放达峰。应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煤炭发电量占比降至42%。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具体举措包括:①将风电、太阳能发电作为满足电力需求增长的主体。全面提速风光电源布局,使2030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超过16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持续提升。②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增强电力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煤电机组调节能力,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鼓励发展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的局域电网和微电网,建立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中国统一电力市场,健全绿色低碳电力调度机制。(四)构建低碳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提高电动化程度机动车排放占交通碳排放的80%以上,是交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交通领域碳排放中,铁路部门直接碳排放已经开始下降;水路部门碳排放预计2026—2030年间进入平台期;公路部门碳排放还将增长但增速放缓,力争十五五期间达峰;民航部门碳排放还将保持增长。交通领域通过努力有望在2028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具体举措包括:①加快提升车辆能效水平,持续更新车辆能耗准入标准。实施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制度,加快高能耗老旧车辆淘汰更新。②加速清洁燃料替代。力争到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提高到40%以上,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占比达到10%,推动各级公务用车实现100%新能源替代;适时出台停售燃油车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升船舶和铁路电气化比例,提高港口岸电使用率。③进一步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提升铁路货运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以绿色运输方式为主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④持续构建绿色出行体系,优化公共交通结构。提高公共交通供给,加快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建设,力争2025年年底前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2030年达到75%以上。⑤积极推进交通能源融合发展。开展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建筑可再生能源发电潜力和能源自洽研究,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建筑能源产消者项目实施落地。(五)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动光储直柔建筑发展2020年建筑领域直接碳排放约为7亿吨,已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应重点推动建筑电力和热力的低碳转型,降低建筑领域的间接碳排放,实现2030年前建筑领域碳达峰。具体举措包括:①以标准推动建筑节能低碳发展和用能电气化转型。尽快修订建筑机电系统的标准与规范,严格新建建筑节能要求和用能电气化要求;重点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城镇供热老旧管网节能安全改造。②多措并举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全面实现城乡低碳供热,推进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零碳热源替代,包括核电余热、工业余热等;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生物质等方式替代散煤燃烧;到2025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80%。③加速推动光储直柔建筑发展,使建筑从能源系统的消费者转为低碳能源系统中的产消者。加快出台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将建筑表面光伏安装作为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在城镇地区的新建和既有建筑推进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通过柔性用电有效消纳大规模风电光电;在农村大力发展以光伏为基础的新型农村能源体系。(六)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强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改善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水平是实现碳减排,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具体举措包括:①减少垃圾填埋、实现高比例资源化。例如,餐厨垃圾采用厌氧消化的处理工艺,可减少因填埋处置产生的碳排放,同时可回收利用甲烷等温室气体。②加强固废中再生资源(如金属)的利用。例如,钢铁行业通过从长流程进步到短流程可大幅降低煤炭消耗及碳排放。③加强能源转型产生的新型固废资源化利用,解决发展可再生能源对相关矿产资源的依赖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涉及的风机、太阳能电池等需要大量矿产资源,如将废弃的风机、太阳能电池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可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源供给。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对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必须能够融合于其中。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老龄化、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经济增速放缓等压力下,在我国产业发展、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及技术应用尚未完成系统革新的前提下,我国提出了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双碳目标,可谓任务重、时间短、挑战巨大。可以认为,实现双碳目标等于我国要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它将倒逼国内能源转型,促进产业往高质量层级迈进,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在全球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是大国应有的担当与责任。但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个别地方因为没有意识到减碳是一个长期过程,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现了运动式减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消除错误认知和把握正确的发展思路,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正确认识,其中一个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一个系统性极强、涉及战略性和全局性等的重大问题,它覆盖国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行业、各地区要做到坚持系统观念十指弹钢琴劲往一处使,降低各类摩擦成本,让双碳目标在全国统筹、科学有序、平稳节奏中实现。从空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这意味着双碳目标需要站在全国视角来统筹各区域利益。每个地方的发展程度和资源禀赋不尽相同,需要更加精准的因地制宜和因城施策。区域经济的核心在于产业,产业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观察区域发展问题又和产业紧密相连,区域的发展主要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不利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一些资源驱动型地区,资源型城市、生态保护区域及重点开发区域要做到全国一盘棋,充分运用占补平衡思路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对于发达地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增量上多做文章,即更多考虑运用新能源新材料实现绿色改进,在绿色建筑、动力电池、制氢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等方面率先垂范;欠发达地区和传统行业,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效率的提升,即用更多力量去优化存量,提升生产效率。比如,在煤炭行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等环节能耗得到有效降低。每一个城市(特别是高密度城市)由不同功能区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社会体系,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减碳过程中不能要求各个区块都一样,老城区、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区容易实现双碳目标,但工业区及工业占比高的城区的压力就很大,这种情况下市一级层级来统筹制定实施方案和路径,下一级城区具体落实执行,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另外,在广大农村,双减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现代化生活方式。从时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即要求把握好时间节点,做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科学合理的替代,在执行层面切莫操之过急,保持双减目标的战略定力。首先,理解发展的时序关系,不能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放在同一时序来考察,德国、挪威等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碳达峰,法国、英国等国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碳达峰,加拿大、美国在2010年实现了碳达峰,这些发达国家一定会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博弈,他们会要求发展中国家大力减排。面对圣母式诘难时,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美国的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我国人均GDP才1万多美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被锁定在某一范围,很难实现整体跃升,甚至陷于中等收入陷阱。其次,看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迭代的时间节点,大规模采用新能源需要考虑成本问题,目前新能源使用周期和效率有待提升,贸然上新能源项目会导致收入不抵投入,这也是资源的浪费。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做到能源结构的优化,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对传统能源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不是完全替代的关系;另一方面,推进新能源要考虑社会成本和社会承受能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国家目标,也关系到千千万万家企业、投资者和个人,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将长期伴随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及生产。从节奏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一个后发赶超型国家,只争朝夕的热情让我国把握住了世界产业大转移的浪潮,经历了40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仿佛做什么都要快、都要高速推进。提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是基于科学分析论证后的准确判断,实际上是在适当控制经济发展的节奏。当今世界还没有迎来新的科技革命,在产业变革全面到来之际,要是发展过快,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城市之间,很有可能陷于存量之争,也可能导致无理性竞争。在双碳目标刚推出之时,一些地方为了抢抓碳达峰的所谓窗口期而尽最大可能上项目,个别地方出现了运动式减碳,这些是缺乏治理节奏感的现象。在双碳目标的推进过程中要把握好稳中有进缓进急功的节奏:一是保证稳字当头,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是事业发展的前提,进是事业发展的趋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做到稳中有进是各项事业的保证。二是做到缓进急攻,双碳目标实现的整体节奏要控制住,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安之若素;但是在具体行业和某个区域,就一定要采取急攻态势,比如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下大功夫治理,甚至是壮士断腕,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零碳社区、零碳园区、零碳街道及零碳城区示范点,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积累好的做法和经验。碳达峰碳中和现实背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幅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产生活中,煤炭、石油、天然气这类化石能源的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当中最主要的成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核心就是减少人为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碳排放指以二氧化碳(CO2)为代表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包括二氧化碳和非二氧化碳气体,但均可通过二氧化碳当量计。碳达峰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如全球或某级行政辖区)内的碳排放年总量在某个时间段呈现为历史最高峰值。碳中和是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为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中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是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所做出的战略决策。中国是发展中大国,碳排放量较大,作出和国情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贡献,要在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面前,展现出中国的责任担当。目前上海正在制定碳排放达峰的行动方案。上海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深化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市场定位的步骤市场定位通过识别潜在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和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三个步骤实现。(一)识别潜在竞争优势识别潜在竞争优势是市场定位的基础。通常企业的竞争优势表现在两方面: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别化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能够以比竞争者低廉的价格销售相同质量的产品,或以相同的价格水平销售更高一级质量水平的产品。产品差别化优势是指产品独具特色的功能和利益与顾客需求相适应的优势,即企业能向市场提供在质量、功能、品种、规格、外观等方面比竞争者更好的产品。为实现此目标,首先必须进行规范的市场研究,切实了解,目标市场需求特点以及这些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这是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产品差别化的关键。其次要研究主要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可从三个方面评估竞争者:一是竞争者的业务经营情况,如近三年的销售额、利润率、市场份额、投资收益率等;二是竞争者核心营销能力,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水平等;三是竞争者的财务能力,包括获利能力、资金周转能力、偿还债务能力等。(二)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核心竞争优势是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企业在产品开发、服务质量、销售渠道、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所具有的可获取明显差别利益的优势。应把企业的全部营销活动加以分类,并将主要环节与竞争者相应环节进行比较分析,以识别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三)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不会自动地在市场上得到充分的表现,必须制定明确的市场战略来加以体现。比如通过广告传导核心优势战略定位,逐渐形成—种鲜明的市场概念,这种市场概念能否成功,取决于它是否与顾客的需求和追求的利益相吻合。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预判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49.8亿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下简称为碳排放)为100亿吨左右。1980—2020年间,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体呈现三个阶段:①缓坡期(1980—2001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缓慢增长,能源消费年均新增0.45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0.98亿吨。②陡坡期(2002—2013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快速上升。能源消费年均新增2.18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4.77亿吨。③趋缓期(2014—2020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进入趋缓期,能源消费年均新增1.16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0.94亿吨。未来10年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多重发展将带来碳排放增长刚性压力。基于行业/领域核算结果,在采取积极措施情况下,中国能源活动和工业过程的直接碳排放有望于十五五中后期达峰,较2020年增加5亿~7亿吨左右,由于行业达峰不同步,达峰后碳排放将保持3~4年的峰值平台期。为确保中国2030前实现碳达峰,需要推动不同行业/领域梯次达峰。其中,工业领域在十四五期间整体达峰,达峰后碳排放实现稳定下降,电力、交通、建筑领域在十五五期间实现达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电力、石化、交通等行业/领域对能源的刚性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居高不下,十四五将是控增量、促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几个行业/领域的达峰进程决定了2030年前中国碳达峰的态势。市场定位战略差别化是市场定位的根本战略,差异化需要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并与这种产品和服务有关。例如,斯沃琪的手表以鲜艳、时尚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的眼球;赛百味推出健康的三明治而使自己区别于其他快餐。然而在有竞争的市场内,公司可能需要超越这些,另外一些途径还包括向市场提供有差异化的员工、渠道以及形象等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产品差别化战略产品差别化战略是从产品质量、产品款式等方面实现差别。寻求产品特征是产品差别化战略经常使用的手段。在全球通信产品市场上,苹果、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飞利浦等颇具实力的跨国公司,通过实行强有力的技术领先战略,在手机、IP电话等领域不断地为自己的产品注入新的特性,走在市场的前列,吸引顾客,赢得竞争优势,实践证明,某些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如果某一企业掌握了最尖端的技术,率先推出具有较高价值和创新特征的产品,它就能够拥有一种十分有利的竞争优势地位。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有效性、耐用性和可靠程度等。比如,A品牌的止痛片比B品牌疗效更高,副作用更小,顾客通常会选择A品牌。但是,这里又带来新的问题,A产品的质量、价格、利润三者是否完全呈正比例关系呢?一项研究表明:产品质量与投资报酬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即高质量产品的盈利率高于低质量和……般质量的产品,但质量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顾客需求量开始递减。显然,顾客认为过高的质量,需要支付超出其质量需求的额外的价值(即使在没有让顾客付出相应价格的情况下可能也是如此).产品款式是产品差别化的一个有效工具,对汽车、服装、房屋等产品尤为重要。日本汽车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丰田的安装,本田的外形,日产的价格,三菱的发动机。”这体现了日本四家主要汽车公司的核心专长,而“本田”的外形(款式)设计优美入时,受到消费者青睐,成为其一大优势。(二)服务差别化战略服务差别化战略是向目标市场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优质服务。企业的竞争力越能体现在顾客服务水平上,市场差别化就越容易实现。如果企业把服务要素融入产品的支撑体系,就可以在许多领域建立针对其他企业的“进入障碍”。因为服务差别化战略能够提高顾客购买总价值,保持牢固的顾客关系,从而击败竞争对手。服务战略在各种市场状况下都有用武之地,尤其在饱和的市场上。对于技术精密产品,如汽车、计算机、复印机等服务战略的运用更为有效。强调服务战略并没有贬低技术质量战略的重要作用。如果产品或服务中的技术占据了价值的主要部分,则技术质量战略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竞争者之间技术差别越小,这种战略作用的空间也越小。一旦众多的厂商掌握了相似的技术,技术领先就难以在市场上有所作为。(三)人员差别化战略人员差异化战略是通过聘用和培训比竞争者更为优秀的人员以获取差别优势。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加坡航空公司之所以享誉全球,就是因为其拥有一批美丽高雅的空中小姐;麦当劳的员工以彬彬有礼著称;IMB公司的员工以专业知识充分而出名;迪士尼乐园的员工无论何时见到都精神饱满。人员差别化战略对于零售商而言尤其重要,可以利用前线营业员作为差异化和确定其产品定位的有效方法。美国最大的零售书店巴诺书店与伯德书店,从外观上看没有什么不同:红木书架,大而舒适的椅子,雅致的装饰和飘散的咖啡香味,但是两家经营理念却有很大不同。巴诺书店看中的是雇员对顾客服务的激情以及对书籍的挚爱,他们的雇员通常穿着干净和有领子的衬衫,把书放进顾客的手中并且迅速地收款。而相反,伯德的雇员可能有纹身,公司以他的雇员差异为豪并且雇佣那些能对特别的书和音乐散发出兴奋感的人们,依赖他们向顾客推荐而不是仅为用户找到想要的书。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员工应具有以下基本的素质和能力:(1)能力。具有产品知识和技能。(2)礼貌。友好对待顾客,尊重和善于体谅他人。(3)诚实。使人感到坦诚和可以信赖。(4)可靠。强烈的责任心,保证准确无误地完成工作。(5)反应敏锐。对顾客的要求和困难能迅速反应。(6)善于交流。尽力了解顾客,并将有关信息准确传达给顾客。(四)形象差异化战略形象差异化战略是在产品的核心部分与竞争者类同的情况下塑造不同的产品形象以获取差别优势。对个性和形象进行区分是很重要的,个性是公司确定或定位自身或产品的一种方法。形象则是公众对公司和它的产品的认知方法。企业或产品想要成功地塑造形象,需要着重考虑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必须通过一种与众不同的途径传递这一特点,从而使其与竞争者区分;二是企业必须产生某种感染力,从而触动顾客的内心感觉;三是企业必须利用可以利用的每一种传播手段和品牌接触。具有创意的标志融人某一文化的气氛,也是实现形象差别化的重要途径。麦当劳的金色模型“M”标志,与其独特文化气氛相融合,使人无论在美国纽约、日本东京还是中国北京,只要一见到这个标志马上会联想到麦当劳舒适宽敞的店堂、优质的服务和新鲜可口的汉堡和薯条,这样的形象设计就是非常成功的。(五)促销方式差异化促销方式差异化战略是在试图采取不同的广告宣传方式,以求占领不同的细分市场。企业想要持续的保持促销方式的差异化,就需要不断抓住客户需求,并恰当的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例如对于超市而言,中午的人流量和销售量总是很低,韩国Emart超市利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在户外设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创意QR二维码装置,只有在正午时分,当阳光照射到它上面的产生相应投影之后,这个二维码才会正常显现。此时用智能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以获得超市的优惠券,如果在线购买产品,只需要等超市的物流人员送到用户方便的地址即可。通过这种结合电子商务技术的别致促销方式,使得Emart大大提升了中午时段的销售量。碳达峰工作原则1、碳达峰总体部署,分类施策坚持全省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部署,综合考虑发展定位、发展阶段、减排潜力和成本、产业基础、重大项目布局、能源禀赋等,科学确定各地区、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目标任务。2、系统推进碳达峰,重点突破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推进碳达峰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增强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协同性,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梯次有序达峰。3、碳达峰双轮驱动,两手发力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完善各类市场化机制,形成减排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引导作用,大力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构建与市场机制相耦合的低碳政策体系。4、碳达峰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立足水多气丰煤少油缺和部分地区风光资源较好的省情实际,坚持先立后破,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在切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同时,稳妥有序、循序渐进实施碳达峰行动,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止运动式减碳和碳冲锋,确保安全降碳。营销信息系统的内涵与作用每个公司都必须为营销经理组织和输送持续的信息流。营销信息系统(MIS)由人员、设备和程序构成。营销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分析、评估和分发,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及时和精确的信息。营销信息系统是从了解市场需求情况、接受顾客订货开始,直到产品交付顾客使用,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为止的整个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有关的市场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过程。企业营销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的基本任务是搜集顾客对产品质量、性能方面的要求,分析市场潜力和竞争对手情况,及时地、准确地提供信息,用于企业营销决策。这些信息应能满足以下要求。(1)目的性。在营销活动产出大于投入的前提下,为营销决策及时提供相关联的必要的信息,尽量减少杂乱无关的信息。(2)及时性。在激烈的竞争中,信息传递的速度越快就越有价值。频率也要适宜,低频率的报告会使管理者难以应付急剧变化的环境,而频率过高又会使管理者面临着处理数不清的大量数据。(3)准确性。要求信息来源可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科学,信息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4)系统性。营销信息系统是若干具有特定内容的同质信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形成的有序集合。在时间上具有纵向的连续性,是一种连续作业的系统;在空间上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内容全面、完整。(5)广泛性。营销信息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市场活动,是营销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传递的社会信息,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市场营销活动的范围由地方市场扩展为全国性、国际性市场,信息的搜集更是空前广泛。营销信息系统是企业进行营销决策和编制计划的基础,也是监督、调控企业营销活动的依据。一个四通八达的营销信息网络,可把各地区、各行业的营销组织连接成多结构、多层次的统一的大市场。因此,营销信息系统关系到企业营销的顺利开展乃至有效的社会营销系统的形成。一个理想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应能解决以下问题:(1)它能向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从事其工作所必需的一切信息。(2)它能够对信息进行选择,以便使各级管理人员获得与他们能够且必须采取的行为有关的信息。(3)它提供信息的时间限于管理人员能够且应当采取行动的时间。(4)它提供所要求的任何形式的分析、数据与信息。(5)它所提供的信息,一定是最新的并且所提供的信息的形式都是有关管理人员最易了解和消化的。碳达峰碳中下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机遇由于传统石化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污染问题(新能源是指除了传统石化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势,包括水电、核电和风电太阳能等等,相比于使用传统能源进行火力发电和发热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而言,新能源的发电过程几乎没有任何碳排放),我国早在九五计划时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技术,随后历年的国家发展规划。新能源技术都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之中。2020年国家提出了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因此在最新的十四五计划中进一步提出要聚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在我国不断的扶持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公开数据显示,1980年到2020年以发电煤耗计算法口径统计下我国新能源消费占比从4%增长到了15.8%,增加了11.8个百分点。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的提出,我国在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此外,在国家能源局就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事项征求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目标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完善发展机制,释放消纳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地方主导作用,调动投资主体积极性,坚持存量增量并举、集中式分布式并举,持续加快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这将给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品牌更新与品牌扩展(一)品牌更新品牌更新是依据对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品牌,塑造品牌新形象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品牌补充能量。品牌经过更新(品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等),可以赋予它以更富有针对性的消费意愿与消费意境。因此,品牌更新是品牌运营的阶段性调整。品牌没有市场生命周期,但这决不意味着经品牌设计而生成的品牌就一定能持续永久。受竞争者品牌逼近(竞争者品牌与本企业品牌定位接近,侵占了本企业品牌的市场份额)和部分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改变对本企业品牌的信任,转购竞争者品牌的商品,使本企业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等原因的影响,即使某一品牌在市场上的最初定位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也需要重新定位。当然,若品牌最初的定位不理想,就更应该及时进行品牌更新。一个品牌能否久远,不仅仅取决于最初的品牌定位和品牌设计,而且还决定于品牌的阶段性调整。适时、适当做法的品牌阶段性调整是非常必要的。“Marlboro”正是成功的品牌更新,使其由最初的女性化十足的香烟转变成有“拼搏、挑战、超越自我”的“真男人”形象的香烟,最后成为世界第一烟草大牌。品牌更新也可对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进行更新。联想将“Legend”改成了“Lenovo”。(二)品牌扩展统一品牌、个别品牌、分类品牌,不管企业选择了哪一种,经过科学而有效的运营实践都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那么,一个品牌获得了较好的市场信誉、赢得了较高的品牌忠诚度以后,该品牌是否可用在其他产品上而使该品牌得以拓展或扩展呢?这也是品牌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品牌扩展,也称品牌扩张或品牌延伸,主要是指企业将某一知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扩用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上,以凭借现有成功品牌推出新产品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