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分析_第1页
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分析_第2页
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分析_第3页
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分析_第4页
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有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期刊管理处、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万方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提供的科技期刊数据库资料逐一核实,统计分析,截止到2005年5月1日,我国共出版科技期刊5387种(由于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数据获取困难,未统计在内),占期刊总数的59.4%。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数量和规模、门类比较齐全、涵盖各个学科、基本能满足科技人员成果发表和学术交流需要的科技期刊体系,并形成了较好的品牌系列。特别是1996年我国对科技期刊实行“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策略和实施精品战略以来,科技期刊的发展开始进入由数量增长到提高质量的新阶段,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编辑出版质量不断提高,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的科技期刊不断增多。从数量上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期刊出版大国,但并非科技期刊出版强国。一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现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迅速。1949年我国科技期刊仅有80余种,1956年发展为173种,1965年已达到506种。根据我国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的科技期刊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截止到2005年5月1日,我国共有科技期刊5387种,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期刊第二大国。(一)我国科技期刊类别分布由表3-1可见,在全国5387种科技期刊中,学术类期刊数量最多,达到3685种,占总数的68.41%;技术类期刊达到1090种,占20.23%;科普类期刊235种,占4.36%;指导类与科普类期刊数量接近,共有214种,占3.97%;检索类期刊数量最少,只有163种,占3.26%。表3-1我国科技期刊类别比例分布(二)我国科技期刊的学科结构由表3-2可见,在我国5387种科技期刊中,工业技术类期刊数量最多,共1828种,所占比例最高,占期刊总数的33.93%;医药卫生类1052种,占19.53%;交叉学科类995种,占18.47%;农业科学类533种,占9.89%;天文学、地球科学类和交通运输类分别为237种和199种,各占4.40%和3.69%;数理科学和化学类有173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3.21%;航空航天科学和环境科学及安全科学类分别为57种和72种,各占1.06%和1.34%;地理科学类期刊数量最少,只有9种,占0.17%;“不详”的也有相当数量,比例超过2%。(三)中国科技期刊地域分布我国现设有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两个特别行政区。由于我国台湾省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科技期刊统计数据获取困难,故只对31个行政区域的科技期刊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表3-3)。按地区对我国5387种科技期刊进行分类统计,北京的科技期刊数量最多,达1580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29.33%;其次是上海,为387种,占7.18%;最少的是西藏自治区,仅6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0.11%。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共有科技期刊2213种,占全国科技期刊总数的41.08%。而地处偏远地区的新疆、西藏、甘肃、宁夏、青海五个省(自治区)的科技期刊数量仅为166种,占全部科技期刊总数的3.08%。全国各地区的科技、教育、文化、经济等发展不平衡,也体现在科技期刊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表3-2全国科技期刊的学科分类分布表(四)我国科技期刊创办年代分布截止到1949年,全国仅创办科技期刊48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和出版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全国科学大会后,迎来了科学与科技期刊出版的春天。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共创办558种科技期刊。1966年以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期刊的创办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很多期刊停止出版。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迅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出现了科技期刊创办的第二个高峰期,共创办科技期刊约3000种,占目前全国科技期刊总数的57%。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科技期刊进入平稳增长时期,此时科技期刊由数量增长时期转变为质量提高时期,科技期刊的学科结构、类型结构等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20世纪90年代共创办科技期刊916种,占创办期刊总量的17.00%。表3-3全国各地区科技期刊分布2000年以后,新增科技期刊410种,占总数的7.61%,新增的科技期刊大多属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期刊(表3-4)。表3-4我国科技期刊创办的年代分布统计表(五)我国科技期刊出版频率分布目前我国出版的科技期刊共有八种不同形式的出版周期。总括起来是三种出版频率,即高频区(周刊、旬刊、半月刊),中频区(月刊、双月刊),以及低频区(季刊、半年刊、年刊)。从数量上来看,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频率以中频区最高,占68.53%,高频区占2.86%,低频区占28.6%。其中双月刊2148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39.87%;其次为月刊,有1544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28.66%。年刊大多为年鉴,有33种,比例不到1%;出版频率相对较长的季刊和半年刊共1469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27.27%,这说明还有相当数量的科技期刊刊载内容时效性相对较差,出版周期过长,难以满足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国际学术竞争的需要。但可喜的是,近年来不少期刊不断缩短出版周期,出版频率较短的周刊、旬刊陆续创办,数量也有逐渐增加的势头(见表3-5)。(六)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的语种分布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我国出版的5387种科技期刊中,共有5178种是用汉语出版的,占全部科技期刊的96.12%。另有33种科技期刊用少数民族语言出版,分别是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蒙语和藏语,它们仅占期刊总数的0.62%。用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科技期刊,既是对少数民族科技工作者的重视,体现民族政策,同时又为少数民族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还是对少数民族科技事业的扶持,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优秀的科技文化。因此,应当重视并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科技期刊的发展。表3-5我国科技期刊出版频率分布表3-6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文种的分布我国创办较早的英文版科技期刊是1887年创办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MedicalJournal),其前身是中国博医会创办的《博医会报》(ChinaMedicalJournal);截至1980年的近百年时间里,我国只有3种英文版科技期刊问世。改革开放以来,截止到2005年5月,我国已创办英文科技期刊174种。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数量虽然只占我国科技期刊总数的3.23%,但对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地域分布(表3-7)。在我国出版的英文科技期刊中,按31个省(市)计,共有22个地区编辑出版英文科技期刊,其中北京95种、上海19种、江苏9种、湖北8种,分别位居英文科技期刊数量的前四位。这四个地区共出版英文科技期刊131种,占总数的73.18%。表3-7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地域分布(2)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出版频率分布(表3-8)。从表3-8可见,我国英文科技版科技期刊出版频率集中在低频区,占69.6%,出版频率过低,势必发表时滞过长,影响广大科技工作者投稿的积极性,使英文版科技期刊学术竞争力难以提高。表3-8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出版频率分布(3)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主办单位分布(表3-9)。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学术团体。表3-9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主办单位分布(4)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学科分布(表3-10)。由表3-10可见,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数理科学、化学、工业技术和其他交叉学科。表3-10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学科分布(七)我国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分布我们将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分为六大类,分别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学会(协会或研究会)、政府机关、工矿企业和出版机构,另有183种科技期刊因注录信息不完整,主办单位不详。从统计数据来看,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学会(协会或研究会)三类单位所主办的科技期刊数量非常接近,分别为1399种、1347种和1339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比例均在25%左右。这三类单位主办的科技期刊总数高达4085种,占科技期刊总数的75.83%。事实上,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学会(协会或研究会)均为学术研究或交流单位,它们主办的科技期刊占据总数的大半壁江山(表3-11)。表3-11我国科技期刊主办单位分布(八)我国大中型企业主办科技期刊现状200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企业名录》,收录了营业额在8000万元以上的我国大中型企业2.6万多家,而由企业主办的科技期刊有240种,每一个企业平均占有科技期刊0.009种,这说明有必要重视企业科技期刊的出版,特别是技术性较强的重大行业。(1)我国大中型企业主办科技期刊的行业分布(表3-12)。在企业主办的科技期刊中,冶金与钢铁工业和石油工业所占比例较大。表3-12我国大中型企业主办科技期刊的行业分布(2)我国大中型企业主办科技期刊学科分布(表3-13)。表3-13表明,大中型企业所办期刊其学科分布为工业技术科学占74.2%,交叉学科占14.6%。表3-13我国大中型企业主办科技期刊的学科分布(九)我国科技期刊刊群分析在我国主办20种以上期刊的单位有中华医学会(113种)、中国科学院(106种)、中华预防医学会(22种)等。应该说,在我国已具备科技期刊集团化的雏形和条件。二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一)出版周期缩短,刊载容量扩大2006年以来,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频率明显提高,信息容量在不断扩大,统计表明,周刊占0.35%,旬刊占0.19%,半月刊占到2.32%。近年被SCI收录的总被引频次最高的前20名期刊中,周刊、半月刊就占了70%,这对提高我国学术竞争力和科技成果的首报权创造了条件。为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在缩短刊期,增加容量,大量半月刊、旬刊甚至周刊在逐步增加。期刊的刊载容量、信息密度以及刊物印张数也将不断增加。同时利用互联网远程投稿、远程查询、远程审稿、远程联络,这也将缩短稿件处理的周期。(二)学术期刊专科化,受众群体专业化当今科学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学科高度分化,分科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增强。我国科技期刊也不例外,学科分化加速,专业性强、具有学科特色的科技期刊能集中并迅速反映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信息和研究成果,备受本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是同行学术跟踪的重点。过去以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为主的综合性科技期刊,逐步被三级学科和亚学科或专业所替代,这无疑加大了综合性科技期刊的经营难度。(三)纸版期刊为主,版本形式多样受传统阅读习惯的影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纸版期刊仍将是我国科技期刊的主流;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在出版业的大量应用,科技期刊的出版形式必将多样化,网络版、电子版、光盘版、数据库等数字化科技期刊逐渐会被广大科技工作者所接受,并成为他们的补充选择。此外,同一种科技期刊也将出现不同文种的版本,甚至在印刷装帧形式上出现普通版、豪华版,以满足不同科技工作者的需要。(四)面向国际办刊,国际化趋势显著在我国科技期刊中纯英文版占3.22%,而且大部分影响较好的科技期刊都有英文摘要(双语期刊),我国被国际著名的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期刊不断增多,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很快融入国际学术交流体系,提高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程度,同时也提高了国际学术地位。(五)办刊单位集约,出版形成规模科技期刊的集团化和规模化发展趋势,是期刊市场化发展的结果,整合资源,出版上了规模就能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国外已经有许多这方面成功的范例,如英国布莱克威尔科学(BlackwellScience)出版公司拥有的科技期刊就达600多种。科技期刊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将为未来实行股份制经营、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为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增添活力、奠定基础。(六)市场划分趋细,竞争逐步有序随着学科的不断细化,大多数科技期刊的读者定位越来越专一,刊物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保持部分高水平学术性期刊的公益性和主办单位作为投资主体的前提下,中国科技期刊中的绝大部分将进入市场,出版单位将实行股份制改造,需要引入多元化的融资、投资。随着科技期刊的发展,科技期刊之间的稿源竞争、人才竞争、广告竞争等也会逐步从无序到有序,最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重新布局。三我国科技期刊目前存在的问题(一)科技期刊数量多,高质量期刊少我国科技期刊从数量上可以称得上是期刊大国,但其质量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国际化程度低,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期刊,被国际著名的权威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的科技期刊较少,特别是被SCI收录的科技期刊数量较少,其影响因子普遍不高,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研究实力是极不相称的,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科学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发展的有限性,也有政策导向、编辑出版质量、期刊环境和语言交流的局限性等诸多因素。(二)期刊管理体制滞后,难以适应科技期刊发展我国科技期刊的管理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杂志社或编辑部多年来按照“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或“事业单位、行政化管理”模式,政出多头,缺乏自主经营权。其运行机制、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经营方式等都难以适应当前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需要,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三)政策导向偏差,高质量论文流失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存在政策导向偏差,过分看重国外科技期刊的论文发表,人为地夸大和强化SCI检索系统的作用,并把在国外发表论文和被SCI收录期刊作为评价科研人员业绩、职称评审、导师评定、重点课题评审等的指标。有关部门还通过媒体公布其排行榜,对科研院校和专业技术人员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致使科技人员产出的大量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投向国外科技期刊,造成优秀论文流失,使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科研经费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率先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如作为我国科学研究主力集团军的中国科学院系统,1993年以后有1/4以上的优秀研究成果的论文投向国外期刊,有的研究所论文外投量超过其论文产出量的50%,还有的超过80%,导致我国科技期刊不能完全反映我国总体科学研究创新的水平,致使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下降。(四)期刊信息量小,学术时效性差在我国科技期刊中,其出版频率为月刊、双月刊、季刊的占95.9%,而周刊、旬刊、半月刊仅占3.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