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无线通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青岛无线通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青岛无线通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青岛无线通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青岛无线通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无线通讯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第一章行业、市场分析 7一、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7二、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9三、无线通信行业发展情况 11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16一、无线通信细分行业的市场空间 16二、细分行业的发展情况 22三、无线通信细分行业发展趋势 26四、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9第三章项目选址分析 31一、项目选址原则 31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31三、创新驱动发展 34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40五、产业发展方向 42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48第四章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 49一、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49二、建设方案 51三、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5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52第五章发展规划 54一、公司发展规划 54二、保障措施 55第六章劳动安全生产 58一、编制依据 58二、防范措施 59三、预期效果评价 65第七章环境影响分析 66一、编制依据 66二、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 66三、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68四、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69五、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69六、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70七、营运期环境影响 71八、环境管理分析 72九、结论及建议 73第八章工艺技术说明 75一、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75二、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77三、质量管理 78四、项目技术流程 79五、设备选型方案 8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 82第九章原辅材料分析 83一、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83二、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83第十章进度计划 85一、项目进度安排 8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85二、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86第十一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87一、人力资源配置 87劳动定员一览表 87二、员工技能培训 87第十二章节能说明 90一、项目节能概述 90二、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 91能耗分析一览表 91三、项目节能措施 92四、节能综合评价 92第十三章经济效益 94一、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 94二、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9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9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9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98三、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9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00四、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1五、偿债能力分析 10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03六、经济评价结论 103第十四章招标、投标 104一、项目招标依据 104二、项目招标范围 104三、招标要求 105四、招标组织方式 107五、招标信息发布 107第十五章项目总结分析 108第十六章附表附录 11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1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1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11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1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15建设投资估算表 115建设投资估算表 11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1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17流动资金估算表 11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1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20行业、市场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产业政策大力支持本行业发展专网无线通信行业是国家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全球主要国家普遍大力扶持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欧美等通信技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信息产业尤为重视,有完善的政策扶持措施,为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从1993年开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并将“数字集群设备”列入重点发展的技术,这些政策法规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2)下游需求旺盛,行业市场空间广阔2018年全球专网市场规模为1,273亿元,过去四年均保持8%以上的增速。IMS预测全球专网通信市场2020年将达到1,616亿元。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类经贸、体育、展览、文化等大型活动开展越来越密集,这些大型活动的有效组织及安全保障都需要使用专网通信终端进行指挥调度,从而带动专网通信市场的发展。专网无线通信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下游需求十分旺盛,行业市场空间广阔。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兴起将催生出专网通信的新需求以及新商业模式,全球的专网市场规模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3)高集成专网通信终端芯片符合市场预期由于专网通信终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市场对其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轻便、体积小,音质清晰,功能齐全的专网通信终端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这也对专网通信终端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度集成化、兼容性好、价格低廉是目前专网通信终端芯片设计的发展方向,高集成芯片因其具有上述三方面优势,符合市场预期,另外芯片应用可扩展到物联网、工业数传等领域,未来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2、不利因素(1)国内融资手段匮乏制约行业发展专网无线通信行业作为高投入、高回报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在技术开发、渠道建设、项目承建过程中需要垫付大量的流动资金,对企业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目前国内专网通信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对企业技术研发造成严重的限制,同时限制了企业建立多行业、全国性的销售服务网络,难以形成规模效应。(2)行业受国家政策和投资预算影响较大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市场规模超过一半来源于政府与公共安全、公用事业领域的采购,而这些部门和行业的采购需求与国家政策和投资预算紧密相连。因此,专网无线通信行业受国家政策和投资预算影响较大。(3)行业标准多且相互不兼容、客户定制化需求多专网通信产品应用行业广,不同行业需求差异性大,行业标准较多,难以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企业需要深入理解不同行业用户的独特需求,以针对性地开发差异化的产品,针对客户要求进行定制。行业普遍存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经营模式,无法通过大规模生产推动产业升级。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产业政策大力支持本行业发展专网无线通信行业是国家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全球主要国家普遍大力扶持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欧美等通信技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信息产业尤为重视,有完善的政策扶持措施,为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国从1993年开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并将“数字集群设备”列入重点发展的技术,这些政策法规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2)下游需求旺盛,行业市场空间广阔2018年全球专网市场规模为1,273亿元,过去四年均保持8%以上的增速。IMS预测全球专网通信市场2020年将达到1,616亿元。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类经贸、体育、展览、文化等大型活动开展越来越密集,这些大型活动的有效组织及安全保障都需要使用专网通信终端进行指挥调度,从而带动专网通信市场的发展。专网无线通信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下游需求十分旺盛,行业市场空间广阔。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兴起将催生出专网通信的新需求以及新商业模式,全球的专网市场规模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3)高集成专网通信终端芯片符合市场预期由于专网通信终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市场对其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轻便、体积小,音质清晰,功能齐全的专网通信终端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这也对专网通信终端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度集成化、兼容性好、价格低廉是目前专网通信终端芯片设计的发展方向,高集成芯片因其具有上述三方面优势,符合市场预期,另外芯片应用可扩展到物联网、工业数传等领域,未来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2、不利因素(1)国内融资手段匮乏制约行业发展专网无线通信行业作为高投入、高回报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在技术开发、渠道建设、项目承建过程中需要垫付大量的流动资金,对企业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目前国内专网通信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对企业技术研发造成严重的限制,同时限制了企业建立多行业、全国性的销售服务网络,难以形成规模效应。(2)行业受国家政策和投资预算影响较大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市场规模超过一半来源于政府与公共安全、公用事业领域的采购,而这些部门和行业的采购需求与国家政策和投资预算紧密相连。因此,专网无线通信行业受国家政策和投资预算影响较大。(3)行业标准多且相互不兼容、客户定制化需求多专网通信产品应用行业广,不同行业需求差异性大,行业标准较多,难以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企业需要深入理解不同行业用户的独特需求,以针对性地开发差异化的产品,针对客户要求进行定制。行业普遍存在“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经营模式,无法通过大规模生产推动产业升级。无线通信行业发展情况1、无线通信简介无线通信是指利用电磁波信号在空间的传播以进行信息交换的通讯方式,包括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两种方式。微波通信的优点是频带宽,通信容量大,缺点则是传送的距离比较短,一般只有几十千米,因此每隔几十千米就要建立微波中继站来保障通信网络的畅通;卫星通信通过采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建立地面上不同通信体之间的微波通信联系,其优点是通信距离较远。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当时主要为满足军用需要,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无线通讯技术的应用范围有一定的扩大,逐渐应用到了移动环境专用系统中,同时半导体器件技术的进步也刺激了公用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发展;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代通信技术系统,通信技术的频段获得了拓展;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出现了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为各类电信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第五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第三、四、五代通信技术出现并发展起来,移动通信和多媒体获得了长足发展。按照服务范围的不同,无线通信行业可分为公众无线通信网络和专业无线通信网络。专业无线通信网络(专网)主要为政府、企业客户提供应急通信、指挥调度服务;公众无线通信网络(公网),主要为社会公众提供个人通信服务。2、无线通信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情况(1)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一般由无线基站、无线终端以及应用管理服务器等组成,已成为当今信息科学技术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种类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蜂窝移动通信、无线宽带接入、蓝牙技术、超宽带技术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世界任何位置都能访问数据的愿望成为可能。受到4G网络大规模转向5G网络建设的拉动,全球移动通信运营商资本支出仍维持高位运行济(MobileEconomy)》报告中预测,2020至2025年间,全球移动运营商的资本支出将达到1.1万亿美元。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推出的《中国5G经济报告2020》,2020年,5G的总投资额将达到0.9万亿元,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技术的演进与资金的投入为通信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崭新空间,这将激发整个产业链向前发展的信心。(2)公网无线通信市场公网无线通信市场不断增长,但世界各地发展并不均衡。一方面,在许多移动通信普及率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移动用户数量的增长趋缓;另一方面,在许多移动通信刚刚开始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移动用户数量迅猛增长。我国的公网无线通信业务正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据我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超16亿。目前,国内市场主要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垄断;而无线通信设备及基站供应市场竞争亦十分激烈,主要竞争企业有华为、中兴、诺基亚、爱立信和大唐移动等。总体而言,公网无线通信体量巨大,增长速度相对较慢。(3)专网无线通信市场相比较公网无线通信,专网无线通信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速较快。2009年我国专网通信市场规模仅37.1亿元,截至2017年我国专1-1-106网通信市场规模增长至166亿元,2009-2017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以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专网无线通信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从技术上看,目前专网无线通信正处于模拟集群通信向数字集群通信转换的重要阶段,数字集群通信也开始出现窄带与宽带融合的趋势,技术的更新换代将催生出更多更大的市场需求。其次,从应用上看,全球自然灾害频发,国际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专网通信在城市应急通信、联动等方面作用日益突出;在一些重点行业(如公用事业单位、交通运输部门等)和特殊环境应用(油田、矿山、冶金、农垦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兴起也将催生出专网通信的新需求以及新的商业模式。背景及必要性无线通信细分行业的市场空间1、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市场空间从国际市场来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共安全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专网通信终端应用场景日益广泛,全球专网通信市场进入持续稳步发展期。欧美发达国家主要部署数字窄带专网,部分国家存在网络升级需求;发展中国家以模拟专网为主,但部署时间已接近生命周期末期,是数字专网的新增市场。近年来,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区域性冲突不断,我国政府公共安全支出随之持续提升。与此同时,轨道交通行业扩容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等因素也持续拉动国内专网行业需求。另外,政府、公用事业单位及工商业对专网通信的需求仍处于成长期,信息化建设既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需要也是行业效率提升的需求,专网通信市场有望获得快速增长。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市场增速将高于全球市场增速。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警用、军用、商用和民用市场,物联网的兴起将催生出专网通信的新需求以及新的商业模式。(1)警用专网通信无线通信是警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反应能力,在治安巡逻、打击犯罪、交通管制、灾后救援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安部在2009年发布《公安指挥通信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专网通信终端装备标准。文件要求公安民警对讲机配备率达到60%,制式警车车载台配备率达到50%,集群系统城区面积覆盖率达80%,高速公路、国道里程覆盖率达到90%,省道里程覆盖率达到80%。国内警用专网早期采用TETRA技术标准,但由于该标准的安全加密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并未对我国开放。考虑到公安、武警等部门的信息安全需求,2014年5月公安部发文正式废止了TETRA公安行业标准,确定了PDT标准为公安无线数字集群建设的唯一标准。PDT的突出特点是大区制、基站少,网络建设投入和后期运营成本低,并且在提高警用安全性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模拟系统向数字集群的平滑过渡。按照公安部推进PDT规划,在“十二五”末全国各省市PDT系统建成率达到30%以上。虽然近几年在新疆、黑龙江、重庆陆续出现了一些大型PDT项目,但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PDT系统的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并未如预期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公安集群系统“十二五”规划的建设尚未完成,这将增加“十三五”的建设规模,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将是国内PDT项目建设大年,终端需求将大批量爆发。据PDT联盟保守估计,我国公安部门PDT系统建设将包括基站2万个,载频数5.8万个,终端数量150万台(按仅配备正式警察估算,若包括协警则该数量在300万台左右),预计PDT终端市场70亿,系统30亿,公安部门总体规模在100亿左右。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30个省(区、市)开展了PDT系统建设,已建和在建系统250多套,建设基站6,700余个,载频数2万余个,配备电台40余万部;除上海、山西以外的省都开展了大规模的系统建设应用。由此可见,我国公安PDT系统建设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2)军用专网通信自1989年以来,我国国防费用预算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2018年我国国防费用预算为11,280.4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8.13%,从国防开支总量上来看,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了国防开支第二的国家,但是同第一名美国仍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我国军费占GDP的比例长期处于1.5%以下,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包括俄罗斯和印度在内的金砖国家,与我国大国地位不符,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在国防开支保持快速增长、军事装备投入规模扩大、国家政策导向支持的背景下,我军正加速实施军队信息化建设,推进武器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且受益于国防工科体系与社会经济体系相互融合的不断深化,国防信息化将迈入加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25年,国防信息化开支可能会达到2,513亿元,占国防装备的40%,其中核心领域有望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在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军工信息化建设中,80%以上的技术来自于民营,随着我国军工产业的不断深入和升级,信息化也将成为下一个军民融合突破口。尽管我军通信装备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我国在军事通信上的投入和装备情况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军事电子与通信系统开支占国防开支比例较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军事电子与通信系统开支占国防开支的比例约在5%左右,而我国占比仅不到3%。若按中国国防用于购买和开发军事通信设备的金额约占中国国防支出的3%计算,则2020年我国军事通信市场容量约为400亿元左右。(3)商用、民用专网通信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开放,人们更关注自身安全、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专网通信终端以其灵活、方便、快捷的信息沟通优势,在建筑工地、小区物业、酒店管理、交通运输及商场、工厂等领域使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专网通信终端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商用和民用无线通信主要为工商业客户如物业保安、服务业、建筑施工、物流、制造业等,用于团队成员间的联络和指挥调度,以提高沟通效率和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提升管理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目前在商用、民用市场,我国的物业管理、酒店、商场用户对专网通信终端的需求数量较大。在物业管理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防范意识的提高,小区居民对物业管理的安全防范和高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酒店方面,便捷的通讯是酒店服务和管理人员日常业务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协调相应资源;在商场方面,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模式愈加复杂,加大了对高效沟通的需求,专网通信能帮助商业用户更加高效的沟通,促进通信与管理的整合。(4)专网无线通信在智慧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低功耗广覆盖(LPWAN)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成本低、低功耗、小型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自动化控制、工业、农业、生活等智慧物联网领域。物联网的价值来源于万物互联的“智能化”,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世界信息产业浪潮。面对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巨大机遇,各国政府都积极推进,而中国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建立“感知中国”中心,目前物联网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地位。《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表明,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首次突破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其中物联网重点上市企业营收达4,833.8亿元,同比增长20.7%,截至2018年6月底,中国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4.65亿户。随着我国物联网数据规模及多样性持续扩大,行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细分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技术和应用发展进入落地关键期。物联网的兴起将催生出专网通信的新需求以及新商业模式。专网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用户管理以及通信加密技术,为物联网的访问安全问题提供现实解决方案。目前的专网建设依然停留在行业用户单独自建的小规模专网上,仅以满足用于语音通信为主要任务。未来将出现由政府或专网运营商建设的大规模LTE专网,以数据传输为主要任务。全球的专网市场规模将从现有基础上提升一个数量级。2、移动通信基站的市场空间决定基站未来市场规模有两大主要因素:一是流量爆增,需增加新基站;二是4G覆盖广深化和5G技术的到来,都需要增加基站。根据GSA的数据,目前全球有738家运营商在投资LTE网络,其中521家已经商用。随着4G用户持续快速增长(OVUM预测到2020年全球4G用户将达到36亿户)、移动视频崛起、物联网时代来临(2019年全球IoT设备数为83亿个,根据GSMA的预测,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252亿),数据流量将出现爆发式增长。爱立信预计,到2025年,移动数据流量将增长300%到约160EB/月,热点区域基站容量趋于饱和,亟需新增站址。2020年3月,移动通信运营商公布了2020年资本开支计划,预计总投资规模达到3,348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5G网络相关投资规模达到1,803亿元。截至2020年4月,通信运营商5G基站新一轮招标规模超52万站,投资规模高达766亿,预计未来5G基站建设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细分行业的发展情况1、专网无线通信行业专网通信是指在单位内部,为满足其进行组织管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等需要所建设的通信网络。专网通信是我国移动通信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专网通信在集群调度、应急通信、即时通信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并成为国家安全、公安警察、交通管理、石油化工、建筑施工、机械制造、物业保安等部门重要的无线通信装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模拟常规通信,②模拟集群通信,③数字集群通信。第1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主要是以“一呼百应”为特征的开放式专网通信终端系统。第2阶段为80年代,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具有自动选择信道功能且能使用多种用户共享资源的模拟集群系统。第3阶段为90年代至今,专网无线通信行业模拟转数字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应运而生。专网通信主要解决政企应急、调度需求,客户来自公共安全、公共事业和工商业部门,客户对技术、价格敏感性不高,更关注产品、运营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专网通信技术换代速度慢于公网,当前行业处于模拟集群通信向数字集群通信转换的重要阶段,数字集群通信开始出现窄带与宽带融合的趋势。目前全球专网无线通信行业的主流窄带数字技术主要有四个:TETRA、P25、DMR、dPMR(DCR/NDR)。其中,TETRA、P25是主流的数字集群通信标准,主要应用于政府与公共安全领域;DMR、dPMR是数字常规通信的发展方向,主要应用于工商业领域。TETRA应用区域广泛(除北美外),P25主要应用在美国,DMR应用于发达国家,正逐步进入爆发增长期,而dPMR(DCR/NDR)则相当于DMR的商用/民用版,分别适用于欧洲、日本、中国的商用和民用市场。PDT标准是由我国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集群通信标准,主要应用于国内。目前PDT标准已被我国公安部门指定为必须采用的数字集群通信标准。该标准兼容DMR底层协议,并在DMR标准TierI和TierII基础上自主创新并完善了无线集群标准,增强了保密功能。PDT由PDT联盟创立,联盟内不存在专利费用,相对于国外标准则存在一定的专利门槛。2、移动通信基站设备行业发展情况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主要由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交换子系统(NSS)和操作维护子系统(OMS)四部分组成。移动通信基站是构成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在无线基础设施设备支出中占据最大份额。目前,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的射频功放设备相关的技术主要有:预失真技术、负反馈技术、前馈技术、Doherty合成技术等。预失真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在射频功率放大器之前插入一个非线性部件作为预失真器,使得预失真器和功率放大器的合成传输特性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在基带或者射频部分完成。预失真技术具有电路实现简单、成本低、易于集成和直流效率高等优点,但其缺点是难以在较大的信号动态范围内保证较好的输出特性,并且“预失真”往往只能有效地矫正特定的失真,线性改善程度不大。负反馈技术是将从功率放大器输出端得到的对已失真信号的取样与输入端的未失真信号相比较,把所得到的误差信号同样经由功率放大器放大。负反馈既可以直接应用于射频放大器,也可以间接作用于基带I/Q信号。负反馈只能使放大器在非常窄的频带内稳定工作,对于带宽要求较高的TD-SCDMA系统不采用负反馈技术。前馈技术是目前常见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之一,其基本原理是:从主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中分离出包含主放大器非线性而产生的误差信号,经过误差放大器放大并经适当地处理后,再与主放大器输出信号中的误差信号相抵消。这样,最终前馈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就是误差信号抵消后保留下来的有用信号,从而对于前馈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端来说就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前馈技术较适合于宽带或多载波应用场合。由于不存在反馈路径,它是一个固定稳定系统,而不像负反馈技术中需要认真考虑环路的稳定性。Doherty合成技术是提升功率放大器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基本原理是:Doherty结构由2个功放组成:一个主功放,一个辅助功放,主功放工作在B类或者AB类,辅助功放工作在C类。两个功放不是轮流工作,而是主功放一直工作,辅助功放到设定的峰值才工作)。主功放后面的90°四分之一波长线是阻抗变换,目的是在辅助功放工作时,起到将主功放的视在阻抗减小的作用,保证辅助功放工作的时候和后面的电路组成的有源负载阻抗变低,这样主功放输出电流就变大。当输入信号比较小的时候,只有主功放处于工作状态;当管子的输出电压达到峰值饱和点时,此时辅助功放也开始与主放大器一起工作。当达到激励的峰值时,辅助功放也达到了自己效率的最大点。所以这种系统结构能达到很高的效率(每个放大器均达到最大的输出效率)。伴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计算机技术技术的进步,原有基站网络覆盖和传送速率无法满足新的需求,5G时代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规模有望快速增长。无线通信细分行业发展趋势1、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升级专网通信技术从模拟向数字技术升级是行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模拟技术相比,数字技术在诸多方面有突出优势:一是抗干扰能力强,语音质量好。二是通信距离远,通信质量受距离的影响小。三是安全性好,数字产品能够应用高等级的加密技术,相对模拟语音的扰频技术,语音加密等级更高,且还具备系统鉴权、空口加密等安全手段,因此通信安全水平更高。四是数字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数据业务功能及应用,如短消息、数据传输、自动车辆定位、IP互联、网络数据查询等。五是数字技术每信道占有6.25kHz等效频宽,是现有模拟技术频谱效率的4倍,能够有效地缓解频率资源紧张的问题。随着专网通信终端应用的普及,频率资源紧张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同时用户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行业的中高端客户将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数字产品。采用数字技术后,专网通信终端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相继采取技术体制转型的方式,将专网通信终端的技术体制从模拟技术转换为数字技术,同时,各国也相应形成了本国内的数字专网通信终端行业标准,包括市场主流的TETRA、P25、DMR、dPMR、标准和我国的PDT标准等。2009年12月12日我国工信部颁布了《关于150MHz、400MHz频段专用专网通信终端频率规划和使用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即“666号文”),中国自2016年1月1日起,停止对该频段内模拟专网通信终端设备的型号核准。工信部2015年12月14日发布《关于400MHz频段专用专网通信终端频率使用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400MHz频段模拟专网通信终端设备型号核准证书有效期可依申请延长至2017年12月31日。从2018年起,模拟转换的缓冲期正式结束,新更换终端强制要求满足数字制式标准,同时拉动数字系统产品销售。2、窄带与宽带数字技术融合窄带与宽带数字技术融合也是专网无线通信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现有窄带集群通信语音指挥调度系统凭借其大覆盖、安全可靠、终端直通(DMO)等优势特性,在保障社会稳定、处理突发事件、提高政府执法部门与企事业单位工作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有的窄带数字通信系统已无法满足高速数据及视频传输要求,必须借助于宽带通信系统。像LTE所具有的大带宽量优势,在满足专网客户日益增长的数据库访问需求、实时监控图片及视频传输需求、可视化指挥调度等多媒体业务需求方面,表现出了极强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将现有的窄带集群通信系统和宽带接入系统相结合,组成集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集群融合网,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用户需求,也将是下一代数字集群系统技术演进的主要方向。3、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专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专网通信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专网通信需求更加多元化、精细化,随着能源、交通等专网用户基于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系,追求更高管理效率的需要,专网用户的需求呈现更加多元化及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其对通信技术应用提出更高要求。能否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综合通信信息解决方案决定了专网通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商在专网通信业中的市场地位。今后随着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基础通讯设备市场竞争的加剧,无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综合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将很难获得发展的空间。4、5G时代的移动通信基站规模变大随着5G逐渐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20-2021年国内及全球其他地区将进入5G规模建设期。依据各省规划及4G周期复盘,预计国内2020-2021年5G建设为高峰期,国内运营商资本开支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0%以上。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经有46张5G商用网络,5G用户数约1,000万;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170家运营商商用5G网络,用户数超过1.7亿。目前世界开展研究的5G典型候选频段为6GHz以上高频频段,高频段意味着覆盖半径更小,单基站的覆盖半径将减小到20m-50m,相比4G时代200多万个基站的规模,5G时代基站规模或超过千万个。5、更有效利用频谱资源无线电频谱资源是一种有限的、非耗竭性、易污染的稀缺资源,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当前,无线电频谱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既要应对低频段拥挤不堪、高频段开发不足的困局,也要面对未来频谱需求海量增长、应用环境日趋复杂的挑战。这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频谱工程技术更加有力的支撑。数字技术可以更有效利用频谱资源。比如数字专网通信终端可以在一条指定的信道上装载更多用户,提高频谱利用率,这是一种解决频率拥挤的方案;数字集群系统通过低速语音编码技术,在频道间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话路;采用高效数字调制解调技术,压缩已调信号带宽等多种技术来提高频谱利用率。未来,专网通信数字技术将朝着更有效利用频谱资源的方向发展。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项目选址分析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原则。2、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原则。4、保障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的原则。5、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的原则。6、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的原则。建设区基本情况青岛,别称岛城、琴岛、胶澳,是山东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7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11293平方千米,2019年全市常住总人口949.98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645.20万人。青岛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南、东濒黄海,位于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沿地带,是山东省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海上体育运动基地,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制,青岛是2008北京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是中国帆船之都,亚洲最佳航海城,世界啤酒之城、联合国电影之都、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被誉为东方瑞士、中国品牌之都。青岛是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驻有山东大学(青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26所,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9所高校。青岛的异域建筑种类繁多,被称作万国建筑博览会。八大关建筑群荣膺中国最美城区称号。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1.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城镇登记失业率2.97%。在全省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双招双引”考核中位居第一,并同时获得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双招双引”、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单项考核第一。综合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经充分征求意见、深入论证和慎重研究,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确定为6.5%左右。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围绕市场、产业、科技、资源、文化、人才的竞争更趋激烈,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多年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机制性矛盾需要调整,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从青岛看,过去五年形成的一系列发展优势将进一步释放,开启了全域统筹、创新驱动和国际城市发展的新时期。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为青岛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建设国内海洋强市提供广阔空间。“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战略的实施,为青岛更高水平开放,建设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中日韩深度合作核心城市和财富管理特色的金融改革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为青岛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提供重大机遇。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为青岛深化全域统筹战略,集聚人力资源,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海湾型大都市区提供强大动力。同时,“十三五”时期制约青岛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困难和矛盾依然较多。一是经济发展面临争先进位与转型升级双重压力,区域性竞争加剧,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侧改革力度尚需加强,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尚需提高,源头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要素集聚不足。二是体制机制束缚明显,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尚未理顺,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经济发展不快,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拓展。三是资源生态约束加强,水资源缺乏,长期发展积累的生态环境矛盾集中显现,城市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民生改善压力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繁重,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够均衡,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财政收入增速回落与民生支出刚性增长的矛盾更加突出,城市建设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程度不高,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复杂多元,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须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培育激励人才为支撑,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一)推进创新引领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达到32%、建立研发中心的达到30%,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家。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构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产业创新链和创新企业群落。吸收更多企业参与规划、计划、指南、政策、标准制定,支持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攻关。推动战略前沿领域创新突破。重点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等领域核心共性关键技术,构建贯通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纵向创新链和横向协作产业链。围绕城镇化、环境治理、人口健康、公共服务等领域瓶颈制约,率先提出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组织实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石墨烯及先进碳材料、机器人、三维(3D)打印、仪器仪表设备、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海洋生物医药、干细胞、虚拟现实、基因技术、深海技术装备等一批重点专项。积极参与国家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快深海等领域战略高技术突破,开展海洋与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数值模拟与观测、深海科学探测等基础研究,实施“透明海洋”等重大项目,建设国际一流的海洋科研中心。建设重大创新平台。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快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中心、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橡胶材料与装备科技创新中心、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虚拟现实科技创新中心等十大科技创新中心。面向世界顶级海洋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建设世界级智能家电、交通运输装备、橡塑材料、服装服饰和食品生物产业五大创新基地。深化与央企、大院大所、重点高校战略合作,推进国家海洋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科技园、青岛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建设。集中支持一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等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筹划举办国际性创新发明博览会。(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构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实行中长期目标导向和突出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实际贡献的考核评价机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务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落实创新成果处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支持科研人员兼职和离岗转化科技成果。建立市、区(市)全覆盖、多层次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架构,形成政府、行业、机构、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产业联盟、工程中心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更多采用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后补偿等方式,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建立财政科技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构建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融资模式。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组建青岛高创等科技金融机构,依托众筹平台等资本渠道支持创新全过程。建设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与信贷资源常态化、交互式对接。加快国有平台公司向“科技+金融+物业”转型。鼓励金融服务机构开发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租赁等特色金融产品。强化创新制度保障。制定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建立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完善专利发明运用的激励政策,制定自主创新产品目录,采用首购、远期约定采购、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创新产品研发和规模化应用。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所得税优惠政策。把创新主体信用与市场准入、享受优惠政策挂钩,完善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创新监管模式。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争取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复审中心和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大创新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激励和保护力度,让知识密集型创造性劳动获得应有的更高报酬。树立崇尚创业创新的价值导向,厚植创业创新文化。(三)实施百万人才工程加大引才引智力度。推行更加开放灵活的柔性引才政策,实施重大人才工程、“211英才计划”和“111引才工程”,促进人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人才强市。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鼓励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更大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面向全球招才聚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围绕新兴产业和金融、航运、法律、教育、医疗等领域,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高层次人才平台建设,依托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创业园等载体,吸引国内外科研创新团队、优秀中青年人才来青发展。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完善外国人永久居住权制度,放宽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永久居留权条件。加快完善高效便捷的海外人才来青工作、出入境居留管理服务。探索外籍人士专家证和就业证“两证合一”、技术移民等制度。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00万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发挥重大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技师工作站等创新基地作用,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建立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国内外交流、培训资助制度。推进高校重点学科市校共建,鼓励高校围绕本地需求调整学科设置,实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模式,有序开展企业与学校“双导师制”试点。大力引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来青创建研究院、二级学院、实验室和孵化基地,鼓励高校与区(市)联合创建教学、科技、产业“三位一体”的高教园区,建设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发挥科研人员、技术工人、企业家、创业者创造力,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创新人才股权、期权、分红奖励。完善业绩和贡献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保障人才以知识、技术、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倡导崇尚专业、爱岗敬业、尊重工匠的社会氛围。清除人才流动障碍,鼓励人才向基层、企业、农村流动,建立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间社保体系接续制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利用自有存量土地建设租赁型人才周转公寓,做好人才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拓展蓝色人才港、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海洋人才创业中心等综合服务平台。创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围绕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建立健全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制度规范,着力打造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青岛在世界城市体系和区域发展中的价值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人均达到2万美元,消费对增长贡献稳步提高,投资效率显著提升,全球贸易重要节点功能明显增强,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突破进展。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互联网工业强市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建设深入推进,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打造青岛蓝谷。——发展协调性全面增强。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日臻完善,全域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环湾三城、重点组团、轴带城镇、特色乡村协同发展,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优美宜居的现代城乡形态基本形成。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全域南北差距、城乡差距大幅缩小。军民深度融合共创共建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创业带动就业取得明显成效,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市定标准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提前完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稳步提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人人享有基本卫生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养老和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住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区棚户区和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健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胶州湾水环境质量整体达到良好水平,全面完成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任务目标。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人居生态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重大进展。城市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城市国际品质和宜居水平明显提升。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建成。“法治青岛”建设成效显著,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产业发展方向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实施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突出信息化、服务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强“青岛智造”和“青岛服务”品牌。(一)建设智能制造基地壮大十大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坚持制造业分工细化、协作紧密发展方向,壮大原有优势产业,扶持未来支柱产业,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汽车、船舶海工、机械装备、家电、石化、橡胶、服装、食品、电子信息等十大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强化制造要素集聚和布局优化,做强轨道交通装备、汽车、船舶海工、机械装备4个装备制造业,加快主导产业引导配套产业集群式发展,建设国内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促进传统和优势产业升级,提升家电、石化、橡胶、服装、食品、电子信息等6个重点产业,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产业链。注重市场导向和政策引导,建立能耗、环保、质量、安全为约束条件的淘汰落后产能、削减低效产能推进机制。培育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握产业融合、产业链整合等产业分工新趋势,培育发展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引发产业体系重大变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具有基础的优势产业,培育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科技密集型产业,布局人工智能、三维(3D)打印等前沿产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引导力度,聚焦细分领域,开展“四个一批工程”:组织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产业化项目和示范工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培育一批行业龙头型企业,建设一批专业性、集聚度高的产业园。大力发展互联网工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生产方式向智能、精细、协同、绿色转变,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包设计、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制造新模式,打造国内重要的互联网工业强市。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进制造装备和关键部件智能化,组织研发工业机器人、三维(3D)打印、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和智能化生产线,推进高端芯片、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智能部件研发与产业化。实施传统行业关键岗位“机器换人”,加快船舶、机械、汽车、家电等行业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打造家电、服装、轮胎、新能源汽车、三维(3D)打印等领域云制造服务平台,建设以行业云平台为支撑的智能互联工厂。到2020年,打造50个智能工厂和500个数字化车间,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5以上。优化制造业“两廊十区多园”发展布局。加快园区升级,推动要素整合,实现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重点建设十大工业功能区和50个工业集聚区,发展烟威青“智造业”产业走廊和济潍青“高增值”产业走廊。统筹规划产业集聚区、人口集聚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加快开发区、园区向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的功能区转型,构建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二)打造区域性服务中心加快发展十大现代服务业。围绕提升区域性服务中心功能,突出服务高端化,构建高效生产服务体系和优质生活服务体系,重点发展金融、科技服务(含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现代商贸、高端商务(含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教育、健康养老(含体育)、会展等十大现代服务业。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做大做强金融、现代物流、高端商务、科技服务、会展5个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具有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引领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旅游、现代商贸、文化创意、教育、健康养老5个生活性服务业,建设功能完善的生活性服务业生态圈。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大力支持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商贸流通、大宗商品、农产品交易等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发展社区电商、农村电商等新型商业模式。搭建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壮大快递、仓储和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智慧物流业态规模。培育提升“互联网+”文化、旅游等特色经济,在影视动漫、数字出版、现代传媒等领域建设3—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平台,探索O2O旅游、大数据旅游、虚拟现实旅游等新模式,2020年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星级饭店、A级景区和旅行社覆盖率超过95%。培育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引进阿里巴巴、优步等平台型、分享型企业,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区域性交易平台。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线下服务资源,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产业金融、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鉴证咨询、节能环保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以提供核心装备、专业设备和整体解决方案为主带动项目总承包、总集成、总代理服务,通过服务引导生产、控制生产。推动服务业制造化,引导服务业企业强化消费需求大数据分析,推广个性化、多样化以销定产模式,实现精准生产和精确制造。完善服务业发展格局。统筹发展胶州湾东岸总部金融服务业发展带、西岸航运物流服务业发展带、北岸科技信息服务业发展带。环湾中心城区立足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重在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实现城市功能转型。把加快郊区服务业发展作为重要战略导向,依托新城区、重点功能区、产业园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特色服务业,突出胶州物流、即墨商贸两个特色服务业集聚板块发展。(三)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全面释放新需求。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顺应跨界融合和消费升级趋势,支持服务、信息、绿色、时尚、品质等新型消费,扶持信息消费、健康服务、教育培训、社交娱乐、智能家居、旅游休闲、养老消费、农村消费等消费性服务业态。加快信息网络、充电设施、旅游休闲和健康养老服务等新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旅游目的地功能,培育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建立商贸流通法规规则体系、新型流通管理体制、内外贸融合现代流通发展模式和流通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模式。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扩大对基础设施、城市空间综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等领域的有效投资,引导资本更多投向智能家电、信息服务、电商微商、文化创意等消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