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哈尔滨语文统招专升本实战模拟【带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哈尔滨语文统招专升本实战模拟【带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哈尔滨语文统招专升本实战模拟【带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哈尔滨语文统招专升本实战模拟【带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下列句子的用法,有名词用作动词的是()

A.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B.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战国策》B.《论语》C.《史记》D.《资治通鉴》

3.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倾向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的作家是()

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茅盾

4.《长亭送别》中的唱段,所运用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A.借景抒情B.借事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典故抒情

5.城关小学拟设立医务室,行文向县卫生局申请,应用()

A.报告B.函C.请示D.意见

6.下列属于沈从文小说代表作的是()

A.《骆驼祥子》B.《子夜》C.《边城》D.《金琐记》

7.《哭小弟》中小弟、蒋筑英、罗健夫的共同命运特点是()

A.贡献卓越B.无私奉献C.全才罕遇D.英年早逝

8.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

A.《阿Q正传》B.《风波》C.《祝福》D.《狂人日记》

9.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是指的时代()

A.先秦B.西周C.尧舜以前D.尧舜

10.陆游《沈园二首》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比B.反衬C.借代D.象征

11.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一文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

A.自由比容忍更重要B.因为正义可以放弃容忍C.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D.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

12.屈原辅佐楚怀王时担任过的官职有()

A.司徒B.令尹C.太傅D.左徒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用文书面辅助语言的是()

A.符号B.公式C.表格图形D.缩略语

14.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何以女为见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C.单于召会武官属D.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15.魏晋时期以田园诗著称于世的诗人是()

A.王昌龄B.张若虚C.陶渊明D.曹植

16.古体诗和今体诗的概念形成于()

A.汉代B.唐代C.清代D.现代

17.鲁迅《风波》的历史背景是()

A.张勋复辟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

18.《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始皇的奏章,属于()

A.应用文B.议论文C.说明文D.记叙文

19.下列诗中属于五言律待的是()

A.《关山月》B.《饮酒》(其五)C.《山居秋暝》D.《春江花月夜》

20.下列文种中,不使用祈请性语言的是()

A.总结B.启事C.申请书D.自荐信

二、阅读理解(10题)21.文中画线句中,所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

22.《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体现的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A.兼爱非攻,尚贤节用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治国以礼,为政以德D.严刑峻法,奖励耕战

23.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请回答

这段文字驳斥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

24.这首诗最后四句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25.①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②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26.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一句含义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7.阅读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文中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8.这段文字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0.《风波》中描写七斤: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A.肖像描写B.语言描写C.细节描写D.心理描写

三、解释划线词(10题)31.齐王使使问赵威后,书未发。

32.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33.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34.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

蹒跚

35.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36.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3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9.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40.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四、现代文阅读(2题)41.阅读下文,完成第27—29题。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②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③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辨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屈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④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⑤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⑥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着,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蹚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⑦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⑧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作者为什么以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为题?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

42.下列推断与文意一致的一项是()

A.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的人不都是学者

B.如果不欣赏形象本身,就不能得到美感经验

C.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文学批评也是一种考据

D.法官式文学批评者不认为《麦可白》是一部悲剧

五、作文题(1题)4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①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

——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②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选取其中一则或者综合两则来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C项句子,亲其亲中第一个亲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奉养,亲爱;子其子中第一个子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抚育,疼爱

2.C《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A项,《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是西汉刘向。B项,《论语》是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D项,《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3.AA1927年到1936年期间,鲁迅的思想由进化论发展到阶级论,他也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倾向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

4.A

5.BB城关小学与县卫生局不相隶属,行文应用函

6.CC《边城》是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骆驼祥子》是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子夜》原名《夕阳》,是茅盾所著的长篇小说;《金锁记》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

7.DD作者由我哭小弟到我也哭蒋筑英,再到我也哭罗健夫,进而到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最后到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他们的共同命运是英年早逝

8.AA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是《阿Q正传》,文章采用章回体的形式写成,被收录到小说集《呐喊》中

9.CC孔子所向往的大同社会是尧舜以前的时代

10.BB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采用了反衬手法,以柳老不吹绵中的草木无情,来反衬作者四十年不变、至老弥坚的一往情深

11.CC《容忍与自由》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时我竟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12.D屈原出身贵族,学识渊博,善于辞令。曾辅佐楚怀王,任左徒、三闾大夫

13.DD书面辅助语言有图形、符号、公式、表格等

14.CA项中的女通汝,B项中的畔通叛,D项中的去通弆

15.C魏晋时期陶渊明大量创作田园诗,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后世认为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16.BB古体诗和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今体诗也叫近体诗

17.A

18.B《谏逐客书》一文,开篇摆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以下几段即从不同角度予以论证,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应属于议论文

19.CC五言律诗属于近体诗(格律诗),A、B、D三项均为古体诗

20.AA总结一般使用第一人称陈述性语言表达;启事、申请书、自荐信这三项语言都带有祈请性

21.在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的情况下

22.CC《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

23.驳斥了司马光以致天下怨谤的观点

24.这首诗最后四句以虚幻场景与开头的写实场景相映照,以凄凉衬喧闹,以鬼哭衬人哭,大大增强了对开边战争的谴责力度

25.(3)①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②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26.人既无计留春,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结网,企图留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絮。抒发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

27.连死去都无法逃避现实中的诸多缠绕人、烦恼人的问题

28.拟人、比喻

29.除此之外,(那些)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儿子和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30.DD结合题干描述,可知这种人物描写方法属于心理描写

31.发:启封

32.凛烈:庄严、令人敬畏的样子

33.责:通债,债务

34.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艰难的样子

35.判:分开,区别

36.齐:治理

37.会:定将

38.检:约束,制止

39.度:通渡,指牛郎、织女在七夕渡天河相会

40.许:这样

41.(1)文章具体描述了杨木桩生命成长的过程及作者对此的感受;(2)作者抒写了从杨木桩生命的成长中获得的一种生命的感悟和启迪

42.BBA项,对应的是第①段的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由此来看,A项说法不符合文意。B项,对应的语句在第④段,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B项是作者从欣赏的角度分析所得。C项,对应的语句在第⑥段,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C项的说法不符合文意。D项,对应的内容在第⑦段,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说明法官式文学批评不认可麦可白做悲剧主角,而非否认《麦可白》是一部悲剧。D项表述不符合文意

43.做正义的吹哨人春秋,中原,礼崩,战伐。我仍能听到孔夫子驾着破败的牛车奔波时的恸哭。当他发觉自己无法以仁政干预政局形势,无法用礼乐清化愚昧万民,无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