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生物(B卷)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必修一。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顺序是()
①氨基酸②C、H、0、N等元素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缩合④多肽链⑤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A.①③④②⑤B.②①©③⑤C.②①③⑤④D.②©@④⑤
2.人亲子代之间连接的“桥梁”是()
A.受精卵B.胎儿
C.生殖细胞D.新生儿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菜青虫和卷心菜制成的临时装片,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若观察到大液泡,可判断是卷心菜细胞
B.若未观察到叶绿体,可判断是菜青虫细胞
C.若观察到细胞壁,可判断是卷心菜细胞
D.两种装片中均有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下面两幅图均可表示细胞周期。关于细胞周期,叙述正确的是()
Ia।b।c।d।
图1图2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B.图1中能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a+b段或b+c段
C.图2中,A-B为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
D.图1的b为分裂期存在染色质螺旋化成染色体的变化
5.如图示为ATP的结构,①②表示组成物质,③④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腺首
B.细胞中的ATP易于生成,难于水解
C.④的断裂需消耗水,且释放的能量比③多
D.若③断裂,则左边的化合物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6.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等因发现“细胞的囊泡运输调控机制”荣获2013年诺贝尔奖。下列有关囊泡的叙述,错
误的是()
A.组成囊泡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
B.囊泡运输发生障碍可导致神经和免疫紊乱等多种疾病
C.各种激素在分泌时都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
D.mRNA从合成部位运输到翻译部位不需要借助囊泡运输
7.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8.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B.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C.神经元细胞周期较长
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9.下列关于生物蛋白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人体内,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1种
B.蛋白质结构中最简单、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氨基酸是甘氨酸
C.氨基酸的R基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
D.许多蛋白质含有两条或多条肽链,而有的蛋白质只有一条肽链
10.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CO?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利用吸水涨破的方法可以直接从细菌中提取到纯净的细胞膜
C.做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时,不一定要以有颜色的细胞为实验材料
D.成熟植物细胞体积大,便于观察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11.如图表示人体红细胞成熟经历的几个过程及各个阶段细胞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造血青细胞f红细胞f幼红细胞十网织红细胞f成熟红细胞
HHH脱去如胞核Jd
分裂能开始合成具有分蛋白质合不合成
力较强血红蛋白裂能力成最旺盛蛋白质
A.造血干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均具有细胞周期
B.网织红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白血病
C.过程③在脱去细胞核的同时还排出核糖体等细胞器
D.成熟红细胞的凋亡由基因控制,其凋亡基因在④之前已表达
12.对下列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放大倍数
--------->
100倍400倍
64个
④
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的图像,则只需向左方移动装片即可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
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
时针
D.若图④是在显微镜下目镜为10x,物镜为l()x,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目镜不变,物镜
换成40x时,则视野中可检测到分生组织细胞数为4个
13.下图是番茄植株的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PSH和PSI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
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光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能发生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具备PSH和PS1系统
B.光反应过程将吸收的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全部储存在ATP中
C.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H+顺浓度梯度转运提供分子势能,促进ADP和Pi合成ATP
D.PSH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后,将H2O分解为。2和H+,产生电子传递给PSI将NADP+和H+结合形成NADPH
14.细胞内部与外部通过细胞膜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当细胞内
部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细胞分裂、凋亡过程,其关系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细胞内部环境,范围0~1,
。为最差,1为最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细
胞
分
裂
。细胞内部环境
细
胞
凋
亡
A.随细胞分裂的进行,细胞内部环境的恶化程度增大
B.细胞分裂、凋亡是内部环境恶化程度决定的被动过程
C.若某细胞发生突变,使B点右移、A点左移则该细胞可能变成癌细胞
D.若细胞内部环境经常处于略低于B的状态,则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15.对植物根尖细胞中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
25%、10%、30%、20%,15%,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器无膜B.该细胞器能固定CO2
C.该细胞器能产生水D.该细胞器不能进行能量转换
第n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
16.线粒体是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为研究蛋白B对家蚕细胞凋亡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重要电子传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________阶段的生化反应。细胞受到凋亡
信号的作用后,线粒体膜上的非特异性通道打开,引起线粒体膜的性发生改变,线粒体膜两侧
的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或消失,使得细胞色素c释放出来,引发细胞凋亡。
(2)用生物碱H处理悬浮培养的家蚕细胞,处理不同时间后,用凝胶电泳方法测定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中细
胞色素c的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时间(h)012244872
细胞溶胶
细胞溶胶
分离的线粒体
①由于细胞中微管蛋白的表达量_________在实验中可作为标准物质,以校准和消除由于和细胞色
素C的检测方法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据图分析,正常细胞的细胞溶胶中检测到细胞色素C,由_________判断,随着生物碱H处理时间
延长,细胞色素C逐渐释放到细胞溶胶中。
(3)为研究蛋白B的功能,科研人员构建蛋白B基因过量表达载体和蛋白B基因表达干扰载体,导入悬浮培养的
家蚕细胞中,用处理转基因家蚕细胞,检测到过量表达蛋白B的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量减少,
抑制蛋白B基因表达的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量显著增加,推测蛋白B。
17.番茄喜温不耐热,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夜间低温条件对番
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白天保持25℃,从每日16:00时至次日6:00时,对番茄幼苗进行15℃(对照组)和6℃
的降温处理,在实验的第0、3、6、9天的9:00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1)图1结果显示,低温处理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强于对呼吸作用的抑制,判断的依据是
(2)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还测定了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结果表
明:夜间6℃低温处理,导致,使__________供应不足,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
最终使净光合速率降低。
——夜间15匕处理一一夜间6'C处理
(KQ
s
ri
w8
rl
g5
ol
E2
B
)9
0C200
0036903690~3~6~9^
处理天数(d)处理天数(d)处理天数(力
图2
(3)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sco是一种极为关键的酶。
①研究人员在低夜温处理的第0、9天的9:00时取样,提取并检测Rubisc。的量。结果发现番茄叶片Rubisc。含量
下降。提取Rubisc。过程在。〜4℃下进行,是为了避免o
②为研究Rubisco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取番茄叶片细胞的总RNA,经过程获得总cDNA。
根据碱基序列设计引物,再利用技术扩增。最后根据扩增出目的基因的产量,
得出样品中Rubisco合成基因的mRNA的量。
③结果发现,低夜温处理组mRNA的量,第0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9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低夜温抑
制了Rubisco合成基因_________过程,使Rubisco含量下降。
(4)低夜温处理还改变了光合产物向不同器官的分配,使实验组番茄叶、茎、根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高于对照
组,果实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变化的意义是。
18.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表皮。脱落酸(ABA)可通过特定的信号转导
途径调节气孔的开放程度,机制如下图。已知细胞质基质中Ca?+的浓度在20—200nmol/L之间,液泡中及细胞
外Ca2+的浓度通常高达lmmol/L。(注每个保卫细胞同时存在“ROS”途径和“0,cADPR”途径)
ROS途径IP”cADPR途径
(1)由图可知,ABA与ABA受体结合后,可通过ROS、IP3等信号途径激活___________上的Ca?+通道,使Ca?+
以方式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中Ca?+浓度的增加,促进了K+及C1流出细胞,使保卫
细胞的渗透压降低,保卫细胞(填“吸水”或“失水”),气孔关闭。
(2)有人推测,ABA受体有胞内受体和细胞膜上受体两种,为探究ABA受体位置,研究者进行了下列实验,请
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一实验二
步骤一培养叶片下表皮组织培养叶片下表皮组织
步骤二向培养液中添加同位素标记的ABA向保卫细胞内直接注射足以引起气孔关闭的一定浓度ABA
步骤三检测______________检测气孔开放程度
(3)据实验一、二推测ABA受体只位于细胞膜上,但有人认为直接注入细胞的ABA可能被降解,导致气孔不关
闭。因此设计了两种防降解的“笼化ABA”,光解性“笼化ABA”能在紫外光作用下释放有活性的ABA,非光解
性“笼化ABA”则不能。请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三I组II组
步骤一培养叶片下表皮组织
步骤二将i___________显微注射入保卫细胞内将ii___________显微注射入保卫细胞内
步骤三用iii___________照射保卫细胞30s
步骤四检测气孔开放程度
实验结果气孔关闭气孔不关闭
一、二、三结果表明,ABA受体位于o
(4)植物在应答ABA反应时能产生一类磷脂一S1P(如上图所示)。为检验“S1P通过G蛋白起作用”的假设,用
ABA处理拟南芥G蛋白缺失突变体保卫细胞,检测气孔开放程度的变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和修订
19.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为研究细胞如何感知环境变化完成相应的生理过程,科研人
员利用芽殖酵母开展下列实验。
(1)酵母菌的细胞周期包含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者主要完成。
(2)研究人员检测了Whi5蛋白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如图1结果显示,进入细胞间期的Gi期后,Whi5蛋白浓度
,该变化完成后细胞才进入S期。由此推测Whi5蛋白浓度降低可以细胞分裂。
◎^'^0®§Q
BW刨
一
U
M
100200300400葡萄糖O.SMNaClIMNaCl乙醇
时间(min)
酹母菌周围环境物质
图1图2
(3)科研人员为进一步确认Whi5蛋白如何感知酵母菌周围环境,从而决定是否进入细胞周期,结果如图2。
①结合图1,据图2推测,在缺少营养或不良环境中,酵母菌的细胞周期可能会。
②为确定Whis基因的表达情况,科研人员将其与荧光蛋白基因连接,构建同时表达两种蛋白的融合基因。据
图3可知,进行PCR扩增时,应选择的引物组合是.
5山产3,5工俨,
注:17V为引物
3,岛,
启动子Whi5基因灵光基因终止子
图3
③科研人员用蛋白抑制剂CHX处理酵母细胞并检测其Whi5蛋白含量变化,结果如图4。据此推测,不同环境中
的Whi5蛋白,故细胞一,才能进入S期。
葡萄糖
CHX处理时间(mm)
Whi5蛋白电泳条带
内参蛋白(作对照)
(4)为研究酵母菌Whi5含量变化在感知环境信号方面的形成机制,科研人员进一步测定了不同条件下连续分裂
的亲子代细胞中Whi5含量的变化。若发现子代酵母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Whi5蛋白含量的变化,则可
说明这种机制在酵母菌的遗传信息中保留了应答外界环境信号的遗传印记。
20.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植原体与“僵尸植物”
植原体是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生活于植物韧皮部筛管细胞中,主要靠叶蝉、飞虱等从韧皮部取食的昆虫传
播。植原体能危害上千种植物,枣疯病、泡桐丛枝病、水稻黄萎病等均由植原体侵染所致。植原体病害的显
著特征是被感染植物常出现花变叶(花芽异常发育成叶状体)、丛枝症(芽和枝条过度增殖)等典型形态改
变,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繁殖而沦为植原体滋生和虫媒传播的温床。“僵尸植物”就是用以形容被植原体侵染
的植物。
SPL和GATA这两类蛋白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可抑制植株分枝形成,调节叶片和花的发育。研究
发现植原体效应因子P05能特异识别SPL和GATA并使之降解,导致植物不断产生叶片和败育小枝但不衰老,
呈现“僵尸”状态。通常情况下,细胞内的一些错误折叠蛋白、不再需要的蛋白与泛素(Ub)结合,这些被Ub
标记的蛋白最终被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图1),70%的蛋白降解依赖这种泛素化过程。有意思的是,植原体
的P05通过“劫持”蛋白酶体上的泛素受体R10,形成P05-RI0-SPL/GATA异源三聚体,直接介导目标蛋白在蛋白
酶体降解(图2),该过程并不需要Ub的参与。
蛋白酶体蛋白酶体
图1图2
植原体也可以侵染叶蝉、飞虱等昆虫,但对昆虫宿主一般无害。科学家通过比对动、植物体内的R10序列,发
现二者有2个氨基酸的差异,正是这种小小的差异造成P05并不结合昆虫的R10。植原体P05作用机理的研究为
精细调控作物生长、靶向蛋白降解、防治虫媒病害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1)植原体细胞生存与增殖必需的结构或物质包括(填选项前字母),其与“僵尸植物”的种间关
系为。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核糖体E.核酸F.酶
(2)阐释植原体通过“操纵”植物细胞内蛋白酶体如何实现利己不利宿主的机制。
(3)下列哪些实验可为“僵尸植物”产生机制提供证据。
A.将P05基因导入拟南芥,观察植株的形态变化
B.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被植原体侵染的拟南芥,检测SPL和GATA的含量
C.敲除拟南芥的R10基因,用植原体侵染,检测SPL和GATA的含量
D.用P05基因敲除的植原体侵染拟南芥,观察植株表型变化
(4)综合本文信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设计预防枣疯病发生的基本操作程序。
21.衰老是植物受内外因素影响并进行严格调控的复杂过程。研究者对拟南芥叶片衰老的分子机制开展研究。
(1)拟南芥种植密度较大时,光能被上层叶片叶绿体中的大量吸收,使下层叶片光合速率下降,
细胞内自由基积累攻击叶绿体膜、核膜等构成的系统,导致叶片衰老变黄。光不仅是光合作用
的动力,也可作为信号___________植物的生长发育。
(2)F蛋白在光信号转导途径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者测定野生型拟南芥和F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突变体f)叶片
的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据图分析,F基因的功能是对遮光诱发的叶片衰老有作用,理由是。
(3)植物激素水杨酸可促进自由基的产生。研究者推测,F蛋白通过控制水杨酸的合成进而调控了叶片衰老。研
究人员构建水杨酸合成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甲以及水杨酸合成基因、F基因功能缺失的双突变体乙,将野生型
植株、突变体甲、乙和f种植在正常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叶绿素含量,若结果为
(选填相应字母),则证明上述推测正确。
A.野生型之甲=乙B.野生型〉甲=乙=fC.野生型>甲=>乙口.野生型=甲>的乙
(4)研究显示,W蛋白也可调控水杨酸的合成。研究者将水杨酸合成基因启动子与荧光素酶基因连接构建基因
表达载体,导入野生型拟南芥叶片制备的原生质体,并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2所示。
I14]荧光素酶I活性相对值
4J1
++-w蛋白
++--F蛋白
注:“+”表示加入,“-”表示不加
图2
根据图2并结合(2)(3)实验结果,请构建F蛋白、W蛋白、水杨酸合成和叶片衰老之间的
关系模型(用文字、符号和箭头表示)
高三生物•全解全析
1.D【分析】蛋白质组成元素:C、H、0、N(S)»
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两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一分子二肽。
【详解】组成氨基酸的元素包括C、H、0、N等,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
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C【分析】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基因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基因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或基因中各有一条进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基因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基因
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详解】人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即新生儿的产生是母方提供的卵细胞和父方提供的精子经过受精作
用形成受精卵,而后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产生的,显然该过程中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但在亲子
代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的是生殖细胞,即卵子和精子,即C正确。
故选C。
【点睛】
3.B【解析】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比较:
①不同点: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
②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中共有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
体等。
【详解】A、动物细胞无液泡,如果观察到大液泡所以断定是卷心菜细胞,A正确;
B、植物的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若发现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判断该细胞来自菜青虫还是卷心菜,
B错误;
C、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动物细胞不含细胞壁。若发现细胞中含有细胞壁,可判断该细胞来自卷心菜,
C正确;
D、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质,菜青虫和卷心菜均含有染色质,D正确。
故选B。
【点睛】
4.D【分析】分析图1可知,a、c段更长,是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b、d是分裂期,完
成细胞分裂。分析图2可知,顺时针B-A为间期,A-B为分裂期。
【详解】A、根尖分生区细胞属于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
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因此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
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可以用图1中的a+b段或c+d段表示,B错误;
C、分裂间期一般远远长于分裂期,图3中,B-A应为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C错误;
D、图1中的b期包含细胞分裂的前期,所以存在染色质螺旋成染色体的变化,D正确。
故选D。
5.C【分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昔,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首,P代表磷酸基团,〜代
表特殊的化学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在细胞内含
量很少且相对稳定,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
【详解】A、①表示腺喋吟,腺喋吟+核糖=腺甘,A错误;
B、细胞中的ATP含量很少,易于消耗,并且消耗后可迅速合成,B错误;
C、④是特殊的化学键,断裂需消耗水,且释放的能量比③多,因为③是普通磷酸键,C正确;
D、③断裂,则左边的化合物需要连上一个磷酸基团后,才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错误。
故选C。
【点睛】
6.C【分析】1、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囊泡膜属于生物膜。
2、细胞核的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运输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
交流,通过核孔的物质运输与囊泡运输无关。
3、蛋白质类的激素在分泌时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然后运输到细胞膜,脂质类的激素在分
泌时不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如性激素。
【详解】A、囊泡属于生物膜,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A正确;
B、神经调节过程和免疫调节过程离不开囊泡运输,如果囊泡运输发生障碍可导致神经和免疫紊乱等多种
疾病,B正确;
C、不是所有的激素分泌时都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如性激素等,C错误;
D、mRNA在细胞核中形成,运输到核糖体参与翻译过程通过核孔运输,不经过囊泡运输,D正确。
故选C。
7.B【分析】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其细胞核的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和染
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
的控制中心。
【详解】真核细胞中只有细胞核中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
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
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正确。故选B。
8.B【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
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
【详解】A、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因此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A错误;
B、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准备,B正确;
C、神经元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无细胞周期,C错误;
D、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不再进行分裂,无细胞周期,D错误。
故选B。
9.A【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酸和一个竣基,
且都有一个氨基酸和一个竣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根据氨基酸的R基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为
20种;根据能否在人体细胞内合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详解】A、人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21种,但不是每种蛋白质都有21种氨基酸,A错误;
B、蛋白质结构中最简单、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氨基酸是甘氨酸,R基只有一个H,B正确;
C、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因此氨基酸的R基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C正确;
D、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大分子物质,每种蛋白质是由一条、两条或多条肽链组成,D正确。
故选A。
10.C【分析】(1)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0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2)哺乳动物和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放在蒸储水中吸水涨破,再用离心分离
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
(3)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
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而不是证
明CO?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错误;
B、细菌有细胞壁,不会出现吸水过多破裂的现象,B错误;
C、常以有颜色的细胞为实验材料做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是因为有颜色便于观察到质壁分离和质壁
分离复原,若细胞无色,则通过用有颜色的外界溶液,也可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情况,C正确;
D、成熟植物细胞不分裂,不能在分裂中期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教材实验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1.D【分析】图示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的形成过程,过程①②③④均为细胞分化过程,原红细胞开始合
成血红蛋白,幼红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幼红细胞脱去细胞核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合成蛋白质最
旺盛,说明网织红细胞仍含有核糖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在合成蛋白质。
【详解】A、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网织红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
B、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可导致白血病,网
织红细胞无细胞核,不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过程③在脱去细胞核后,形成的网织红细胞,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说明过程③没有
排出核糖体等细胞器,C错误;
D、成熟红细胞的凋亡由基因控制,其凋亡基因在④之前己表达,D正确。
故选D。
12.D【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为,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
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
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X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
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
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详解】A、图①为物镜,若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放大倍数变大,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小,
A错误;
B、由分析可知,若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c细胞位于视野左侧,则应向左侧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
中央,再换上高倍镜能看清c细胞的特点,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图③中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是顺时针,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还是顺时针,C错误;
D、分析题意可知,图④是在显微镜下目镜为10X,物镜为10X,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
满。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即长和宽分别比原来放大4倍,细胞面积比原来放大了4X4=16倍,因
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细胞数目的1/16,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64/16=4个,D正确。
故选D。
【点睛】
13.B【分析】光反应又称为光系统电子传递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来自于太阳的光能使绿色生物的叶绿
素产生高能电子从而将光能转变成电能。然后电子通过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中的电子传递链间的移动传递,
并将H'质子从叶绿体基质传递到类囊体腔,建立电化学质子梯度,用于ATP的合成。光反应的最后一步是
高能电子被NADP'接受,使其被还原成NADPH。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准确地说光反应是通过叶绿素等光
合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ATP和NADPH的过程。光反应包括光能吸收、电子传
递、光合磷酸化等三个主要步骤。
【详解】A、由图可知,PSII和PSI分布在叶肉细胞的类囊体薄膜上,自然界中能发生光合作用的生物,
不一定具叶绿体,如蓝藻,故不一定具备PSH和PSI系统,A正确;
B、分析图示可知,光反应过程将吸收的一部分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还有一部分储存
在NADPH中,B错误;
C、由图可知,H,顺浓度梯度转运出类囊体并产生能量,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促进ADP和Pi合成ATP,C
正确;
D、图中显示,PSII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后,将H2分解为O2、H'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传递给PSI用于将NADP'
和H.结合形成NADPH,D正确。
故选B。
14.B【分析】分析题图知:在细胞环境由1恶化到0的过程中,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A点的细胞内部环
境恶化程度高于B点;细胞分裂、调亡由细胞内部环境恶化程度触发的主动过程,不属于被动过程;因细
胞突变导政B点右移的结果是细胞更易分裂,左移的结果是细胞更不易凋亡,这样最终结果是细胞数量增
加,可能导致癌症;环境经经处中略低于B的状态时,细胞更易分裂,在分裂程中容易变异,所以更容易
发生癌变。
【详解】A、由图可知,在细胞环境由1恶化到0的过程中,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A点的细胞内部环境恶
化程度高于B点,即随细胞分裂的进行,细胞内部环境的恶化程度增大,A正确;
B、细胞分裂、凋亡是由细胞内部环境恶化程度触发的主动过程,不属于被动过程,B错误;
C、若某细胞因细胞突变导政B点右移的结果是细胞更易分裂,左移的结果是细胞更不易凋亡,这样最终
结果是细胞数量增加,.可能导致癌症,C正确;
D、环境经经处中略低于B的状态时,细胞更易分裂,在分裂程中容易变异,所以更容易发生癌变,D正确。
故选B。
15.C【详解】细胞器中同时含有丁和U,说明既有DNA也有RNA,该细胞在根尖细胞中为线粒体,在有氧呼
吸第三阶段能产生水,选C。
【定位】细胞器
【点睛】①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核糖体中是RNA,叶绿体和线粒体同时
含有DNA和RNA;
②根据“根尖细胞”得出细胞器是线粒体。
16.(1)三(离子)通透离子(和质子)
(2)相对稳定(且丰富)细胞培养操作、细胞取样量没有##“未
能”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I,分离的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含量下降
(3)生物碱H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分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中,催化[H]氧化为压0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
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
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3、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一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一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f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四步。
(1)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由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内膜上的重要电子传递体,可推测细胞色
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生化反应;细胞受到凋亡信号的作用后,线粒体膜上的非特异性通道打开,
会引起线粒体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线粒体膜两侧离子(和质子)的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线粒
体膜电位下降或消失,使得细胞色素c释放出来,引发细胞凋亡。
(2)
①在用生物碱II处理悬浮培养的家蚕细胞,处理不同时间后,用凝胶电泳方法测定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
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的实验中,由于细胞中微管蛋白的表达量相对稳定(且丰富),所以在实验中可作为
标准物质,以校准和消除由于细胞培养操作、细胞取样量和细胞色素C的检测方法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
②分析题图可知,正常细胞的细胞溶胶中没有(或“未能”)检测到细胞色素C,而据细胞溶胶中细胞色
素C含量增加,分离的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含量下降可判断,随着生物碱H处理时间延长,细胞色素C逐渐
释放到细胞溶胶中。
(3)
为研究蛋白B的功能,科研人员构建蛋白B基因过量表达载体和蛋白B基因表达干扰载体,导入悬浮培养的
家蚕细胞中,用生物碱H处理转基因家蚕细胞,检测到过量表达蛋白B的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量减
少,而抑制蛋白B基因表达的细胞溶胶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量会显著增加,据此可推测蛋白B抑制细胞色素
c的释放,进而抑制细胞凋亡。
17.(1)夜间6℃处理后,番茄植株干重低于对照组
(2)气孔开放度下降C02
(3)高温使酶失活逆转录番茄Rubisco合成基因
的PCR转录
(4)适应低温环境的自我保护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夜间6℃处理后,番茄植株干重低于对照组,可能的原因是低温处理对光合
作用的抑制高于对呼吸作用的抑制。图2可知,夜间150c处理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二氧化碳
浓度都增加,夜间6c处理则都减少。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1)
据图1分析,夜间6℃处理后,番茄植株干重低于对照组,可能的原因是低温处理对光合作用的抑制高于
对呼吸作用的抑制。
(2)
据图2分析,夜间6℃低温处理,导致气孔开放度下降,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影响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
反应,最终使净光合速率降低。
(3)
①提取Rubisc。的过程在0〜4℃下进行,是为了保证酶的活性,避免高温使酶失活。
②为研究Rubisco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取番茄叶片细胞的总RNA,经逆转录过程获得总cDNA。根
据番茄Rubisco合成基因的碱基序列设计引物,再利用PCR技术扩增。最后根据扩增出目的基因的产量,
得出样品中Rubisco合成基因的mRNA的量。
③题干实验说明低夜温抑制了Rubisco合成基因的转录过程,使Rubisco含量下降,结果导致低夜温处理
组mRNA的量,第0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9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4)
低夜温处理还改变了光合产物向不同器官的分配,使实验组番茄叶、茎、根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高于对
照组,果实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意义在于适应低温环境的自我保护。
18.(1)细胞膜和液泡膜协助扩散(易化扩散)失水
(2)放射性的强度位置及气孔是否关闭(开放程度)
(3)光解性“笼化ABA”非光解性“笼化ABA”紫外线细胞膜上和
细胞内
(4)该实验存在两处缺陷。第一,不应该用ABA,应该用S1P处理拟南芥保卫细胞。第二,补充一组对正常
拟南芥同样(用S1P处理)处理的对照实验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保卫细胞同时存在“ROS”途径和“IP”cADPR”两个途径,前者ABA与细胞膜上
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外液和液泡中的钙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质基质,同时细胞外液和液泡中的
钾离子也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中的钾离子、氯离子进入细胞质基质后再通过离子
通道运出细胞外,由于以上离子的运输都没有消耗能量,且需要通过离子通道,属于协助扩散;后者ABA
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两个途径引起cADPR,IPs刺激钙离子从液泡进入细胞质基质,进而引起质子
氢通过质子泵运出细胞,且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1)
每个保卫细胞同时存在“ROS”途径和“IPs,cADPR”途径,据图可知,ABA与ABA受体结合后,可通过R0S、
IPs等信号途径激活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Ca"通道,使Ca"以协助扩散方式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
质中C『浓度的增加,促进了K'及C「流出细胞,使保卫细胞的渗透压降低,则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可知保卫
细胞将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2)
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判断,实验一的培养液中ABA进行了同位素标记,而实验二的ABA注射到了保卫
细胞内,因此实验一的步骤三应该检测放射性的强度位置及气孔是否关闭(开放程度)。
(3)
实验的自变量是两种“笼化ABA”,一种可以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而另一种则不能,因此实验中的步
骤二中两个空格分别是光解性“笼化ABA”、非光解性“笼化ABA”;步骤三中应为用紫外线照射保卫细
胞30s。根据实验结果中注射光解性“笼化ABA”的组,气孔关闭,而注射非光解性“笼化ABA”的组气孔
不关闭,可说明直接注入细胞的ABA可能被降解,导致气孔不关闭。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细胞外的
ABA可以诱导气孔关闭,所以保卫细胞膜上有ABA受体。由实验三可知,完整的不被分解的ABA可在细胞内
诱导气孔关闭。综上所述,在保卫细胞内和细胞膜上均有ABA受体。
(4)
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存在两处缺陷。第一:不应该用ABA处理,应该用S1P处理拟南芥G蛋白缺失突变体
保卫细胞。第二:补充一组对正常拟南芥同样(用S1P处理)处理的对照实验,这样才能检验“S1P通过G
蛋白起作用”的假设是否正确。
19.(l)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逐渐升高,之后恢复到一般水平/逐渐升高,而后下降到特定阈值促进
(3)变长I和IV均不降解会感知到环境中的不利信号,直至核内
的Whi5蛋白浓度恢复到升高前的水平
(4)与亲代保持一致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
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分裂间期又分为G期(DNA
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0期(DNA合成后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分裂期持续的时间段,
因此视野中的细胞大多数处于细胞分裂间期。
(1)
有丝分裂的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
研究人员检测了Whi5蛋白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如图1结果显示,进入细胞间期的G期后,Whi5蛋白浓度
逐渐升高,之后恢复到一般水平;由此推测Whi5蛋白浓度降低可以促进细胞分裂。
(3)
①结合(2)分析可知,Whi5蛋白浓度降低可以促进细胞分裂,而据图2可知,用NaCl或乙醇处理后Whi5
蛋白含量增加I,故在缺少营养或不良环境中,酵母菌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长。
②在利用PCR技术扩增时,应选择一对方向相反的引物,且为便于观察,扩增产物应含有荧光基因,据图
示whi5基因和荧光基因的位置可知,应选择I和IV进行扩增。
③据图可知,不同处理条件下whi5蛋白的含量相对稳定,说明不同环境中的Whi5蛋白均不降解;而Whi5
蛋白浓度降低可以促进细胞分,故推测细胞会感知到环境中的不利信号,直至核内的Whi5蛋白浓度恢复
到升高前的水平,才进入S期。
(4)
若这种机制在酵母菌的遗传信息中保留了应答外界环境信号的遗传印记,即说明该机制可以在亲子代之
间遗传,故子代酵母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Whi5蛋白含量的变化与亲代保持一致。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
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
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0.(1)BDEF寄生
(2)①P05识别并结合SPL和GATA,直接介导代谢所需正常蛋白在蛋白酶体的降解,导致花变叶、分枝的形
成,植物不能繁殖,同时为植原体提供更多营养;②植物衰老延迟,增加昆虫取食的次数,有利于植原
体通过昆虫传播;③P05“劫持”蛋白酶体上的R10,使得被泛素标记的、本该降解的蛋白依然存在,影
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3)ABCD
(4)定点突变或基因编辑植物R10基因,使其编码的两个氨基酸序列突变成动物R10.上对应编码的氨基酸
序列(获取动物的R10基因)一构建含突变R10基因的表达载体一导入枣树细胞,进行组织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规划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商业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地理专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14保护呼吸器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
-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嵌入式综合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进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宜宾学院《天然产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商业大学《流体力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泸州四川泸州泸县气象局见习基地招收见习人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连软件职业学院《数据结构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研学旅行概论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 12月腹痛护理常规
- 控股集团公司组织架构图.docx
- 高炉煤气安全知识的培训
- 2008 年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试卷
-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PPT课件
- 最常用2000个英语单词_(全部标有注释)字母排序
- 在银行大零售业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解学习
- 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
- 水电站大坝土建安装工程悬臂模板施工手册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