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食物生产的现代化现代农业:是在现代科学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式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的农业。新知讲解古代中国耕织图中世纪欧洲农业现代农业传统农业: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特点:脆弱性、生产率低、技术停滞、产业单一。【课堂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温室种植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农业生产方式。温室能够做到在寒冷的冬季透光保温,在炎热的夏季遮阳降温。与露地种植相比,温室种植在质量、时间、收益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可以在不同季节为人们提供更多种类的蔬果。【概念解析】现代农业: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形态。

现代农业主要有三个领域:产前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产中领域,包括种植业(含种子产业)、林业、畜牧业(含饲料生产)和水产业等;产后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运输、营销及进出口贸易技术等。

根据这一界定可以看出,现代农业不仅包括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而且还包括了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许多部门。

总之,现代农业是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集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个以农业生产为内核而形成的庞大的产业群,与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

——《教师教学用书》34页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一)现代农业的出现1、背景:(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推动;

(2)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2、过程:(2)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3)20世纪下半叶以来,①育种技术进步,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②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③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1)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3.农业现代化主要表现:(1)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①条件:汽油、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19世纪下半叶,美国出现蒸气驱动的大型拖拉机◎柴油播种机◎铧式犁③各国特点: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不同。美国——大型为主;

法国——中型为主;

日本——小型为主;中国——大、中、小型相结合②主要机械: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获机等;④新发展:21世纪初农用机械从人工化朝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⑤影响:①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②推动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2)杂交育种技术突破①时间:20世纪以来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②表现:①1930年美国培育出玉米新品种;(100千克到350千克)②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50千克到250千克)③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亩产650千克)④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2014年,亩产破1000千克;2021年,亩产破1500千克)③意义:

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家国情怀】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04年,袁隆平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4)现代农业特点: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商品化、科学化。(3)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主要经营模式。4、农业现代化的意义①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保障了食品供应。②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了贡献。③促进经济的发展。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50人;进入连续种植的农业文明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100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我国古代的粮食亩均产量汉代为132公斤、南北朝为128.5公斤、唐前期为167公斤、唐后期为154.5公斤、宋代为154.5公斤、元代为169公斤、明代为173公斤、清代183.5公斤。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清代粮食亩均产量仅比汉代多51.5公斤,可见传统农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发展缓慢。

——《农业告别饥荒—饥荒成因与历史应对考察》(二)畜牧业现代化1.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2.生产规模大型化:大型养鸡场可饲养1000万到2000万只肉鸡,或100万只蛋鸡;大型养猪场可饲养1万到10万头猪,大型肉牛场、奶牛场规模也在万头以上。◎现代化养鸡场◎现代化养猪场◎现代化养牛场◎机械化鸡蛋加工流水线(三)渔业现代化(1)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2)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

(3)养殖种类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远洋渔船现代化渔场海水养殖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项目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具动力生产技术生产目的使用肥料作物品种生产单元物质循环手工劳动:人力、畜力和自然力等机械化工具为主;石油和电力等经验积累现代科技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化天然有机肥料化学肥料、大量使用农药农家原有品种人工培育品种个体小农为主,家庭农场牧场为主,集约经营为主,内循环,农产品

初加工外循环,农产品深加工,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一)粮食储备技术1、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磁山文化陶仓与窖穴示意图◎仰韶文化圪垯川遗址窖穴地窖贮藏的基本原理:因为土壤的导热性弱,温度变化比大气小;湿度变化稳定,利于防止果实的蔫缩。此外地窖一般要用覆盖物覆盖,所以内积累二氧化碳、降低氧气的作用,所以可以长时间保持不变质!2、封建社会: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粮仓的储备技术逐渐改进,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大窖可储粮1万石以上,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唐天宝8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古代粮仓。含嘉仓粮窖内发现一窖1300多年前存下的粮食,且“谷粒颗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考古专家把这归功于粮窖设计的科学——“席子夹糠”法,可以达到低温储粮的效果。这样的粮窖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在唐代,这样的地下窖仓里稻米的“保质期”为5年,谷子的“保质期”更是长达9年。3、现代社会:(1)条件:20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2)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②20世纪70年代中国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③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低温粮仓大数据下食粮自动化(二)食品储备技术1、古代:腌制或风干,还利用自然界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腌制法风干法腌冬菜黄芽菜,淡则味鲜,咸则味恶。然欲久放非盐不可。常腌一大坛三伏时开之,上半截虽臭烂,而下半截香美异常,色白如玉。

——清·袁枚《随园食单》战国时期青铜冰鉴缶⒉、现代社会:①冷冻食品加工: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②冷冻食品储存: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冷冻食品③中国冷链物流产业: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3、冷链物流对人们生活影响【问题探究】冷链物流(ColdChainLogistics)一般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积极:①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生鲜产品的品质要求;②有利于丰富食品种类,实现跨区和跨季节销售;③有利于防止食品变质,减少损失的同时保障食品安全;④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足:①需冷藏技术落后、基础设施短缺;②冷链物流成本高;③法律体系不健全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一)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曾经任世界粮农组织总干事的爱德华·萨乌马在1984年提出的)。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一)粮食安全问题【学思之窗】P16①农业投资不足②经济危机的破坏③人口的激增④国际政治经济问题⑤气候变化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一)粮食安全问题1、原因:①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速度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②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

③对农业投资不足、④经济危机的破坏、⑤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等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2、应对措施:①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②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1)国际:加强国际合作(联合国粮农组织)(2)国家: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产量;(3)个人:增强粮食安全意识。3、中国的措施:①1996年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②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③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习近平视察水稻长势(二)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1、原因:(1)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造成土壤严重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2)抗生素: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也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3)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2、应对措施:(1)世界:

各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治理。(2)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①立法规范: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②严格监管:中国政府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