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六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表达技巧的鉴赏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六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表达技巧的鉴赏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六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表达技巧的鉴赏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六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表达技巧的鉴赏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六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表达技巧的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十六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表达技巧的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夕次蒲类津①

骆宾王

二庭②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③会封侯。

莫作兰山④下,空令汉国羞。

【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诗人随军征战到蒲类津就地宿营时有感

而发。蒲类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②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③燕颔:指班

超,相士认为他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④兰山:兰皋山,李陵投降匈奴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句中的“愁”既指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是对战争进展不顺而产生的忧虑之愁。

B.三、四两句以山路和河源一南一北两个典型场景表达了征人不论奔到哪里,心里始终系念着

祖国家园。

C.五、六两句中的晚风、朔气、新月、边秋等意象,渲染了边塞悲凄、宁静的氛围。

D.七、八两句中“通”字表现出营垒相接、声势浩大的场景,‘'上"字体现了战火之紧急。

答案:C。

【解析】C项,''渲染了边塞悲凄、宁静的氛围”错误,应该是渲染了边塞悲凄、肃杀的氛围。

(2)最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

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结尾“莫

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诗人产生的愁苦情怀,

不仅是思归念家的情愫,更是对国家边塞境况的忧虑以及由此而激发的奋起迎敌、苦战到底的

决心,不无针硬现实的意义。这首五言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

家所称道。另外诗人善于用典,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崇尚勇武、渴望建功、不耻降低职务等

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表现手法:用典和对比。诗人以班超建立功勋的威武和李陵投降匈奴的可耻两则典故

进行对比。②思想情感: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崇尚勇武、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

教师专用©【诗歌赏析】《夕次蒲类津》是初唐诗人骆宾王戍边时作的一首五言

古诗。这首诗首二句言诗人黄昏远望,禁不住客愁涌上心头;中间六句写边塞景色,诗人的豪情

壮志便在这荒凉的边疆景物中引发出来;最后四句由见闻的描写转而抒发诗人立功边塞的壮

志豪情。全诗通过对征战生活与战地风光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与思乡情结。格调悲

凉沉郁,边塞风物的描写尤有特色。

在边庭上望不见归处,客居万里心中充满忧愁。山中之路依然向南断续绵延,黄河之源从北面

流来。晚风中夹杂着寒气,弯月照耀着边塞的秋景。火灶通向军营的墙壁,报警的烽火飘上瞭

望楼。在边疆只要奋力作战,就会像班超一样得到封侯。不要做兰山下投降的李陵,平白地让

大汉帝国蒙受羞辱。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9分)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李白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①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②,西陵绕越台。

湖③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④笔,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注】①谢客,即谢灵运,浙江会稽人。②秦望,山名,在绍兴南部。③湖,指镜湖。④枚乘,

西汉辞赋家,古淮阴人,因在七国叛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扣题落笔,点明了去处,巧用典故,盛赞友人风流才干堪压谢灵运。

B.三、四句有动有静,简笔勾勒出会稽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灵动与气势美。

C.九、十句以“枚乘笔”“张翰杯”侧面表现越中山水美景与美食佳肴的魅力。

D.全诗情感充盈,览山水之兴,观人文之趣,抒胸中之情,可谓“逸兴”飞扬。

答案:A。

解析:A项,“偏宜谢客才”,“偏宜”意为“特别合适”,整句诗的意思是“会稽山水如画最

适宜您这如谢客的诗才”。“堪压谢灵运”错。

(2)“湖清”一联,有使“通篇生色”的美誉,请赏析这一联的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

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湖清霜境晓,涛白雪山来”,意思是“八百里镜湖的水面

明澈如镜,汹涌澎湃的潮水打来好似雪山倾倒”,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面比喻为"镜”,

写出湖面的平静;将潮水比喻为“雪山”,写出浪花的洁白与浪头的高耸;形象生动,强化了诗

人的主观感受,增强了感染力。同时这两句一动一静,动静相宜,写出不同的感受。从色彩上看,

湖的“清”,浪的“白”,与万壑树的“绿”,构成一幅色彩清新的图画,更显得山清水秀,风景

宜人。“八百里”湖面如清霜染镜,不只是眼前看到的,更有作者的联想和想象;“雪山”一样

高的浪头,带有夸张色彩,充分体现诗人浪漫飘逸的情怀。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

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

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

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

答案:①镜头转换,动静相宜。镜湖辽阔平静,东海波涛汹涌,两个特写镜头,一静一动,动静相

宜。②对比映衬,色彩鲜明。“湖清雪白”,与“万壑树”之碧绿,两相映照,更显山清水秀,风

景宜人。③运用修辞,形象生动。上下两句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平静湖面如清霜染镜,汹涌

波涛似雪山倾倒,形象生动,强化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增强了感染力。④运用想象和联想充分体

现诗人浪漫飘逸的情怀。

3.(2022•江苏七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9分)

送卢侍御赴河北

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语,交代双方当时的境况,层层铺叙,加深伤感之情。

B.颈联选用“江天”“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中间两联叙事和描写相结合,由人及景,由虚到实,境界阔大;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D.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帮助下收复聊城,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满愧疚遗憾。

答案:B。

【解析】B项,“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错,这是诗人想象中的画面,是对卢侍御

此去的期待,并非真的已经停战。

⑵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联“何事从戎独远行”是反问,卢侍御因“从戎”而“远行”,是为国家守护国土,

使边境安宁,其中蕴含着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颔联和颈联是想象收

复失地、停战春耕的情景。“千里按图收故地”,是想象卢侍御不远千里奔赴战场,按照原来的

版图收复失地;而“三军罢战及春耕”则是想象停战之后还来得及春耕,诗人眼前仿佛展现出

一幅停战后百姓在田野忙碌的和平安宁的画面,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期待;”江天渺渺鸿初去,

漳水悠悠草欲生”是借景抒情,大江东去,漳水悠悠,鸿雁在高天越飞越远,江边春草在时光中

渐渐铺展开;“渺渺”和“悠悠”给人时光漫长的悠长闲适之感。这是想象停战后和平安宁的

美好画面。而尾联“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借用鲁仲连助田单夺取聊城的典故,

勉励卢侍御也要学鲁仲连,运用才华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

答案:①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②通过想象收复故地、

停战春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期待;③借用典故,勉励卢侍御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

4.(2022•张家口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9分)

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

欧阳修

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

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风而“花影频移动”以景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生动而又含蓄。

B.“腾腾”乃悠闲慵懒之状,这与头发堆于枕边、被子未叠的情形相吻合。

C.词的末句表明主人公直到太阳西斜还在春睡,“惊”显其蓦然醒来之态。

D.本词写景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虚实结合,有很强的立体感。

答案:D。

【解析】错在“虚实结合”,本词写景只有实没有虚。

(2)这首词是怎样表达主人公的孤寂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这首词使用了对比手法。“海燕双来归画栋”“双盘金缕凤”作者将海燕之双、

金缕凤之双,与主人公的孤单形成对比。止匕外,“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可以看出从前有人相

伴,如今无人相陪,也形成昔今对比。其次,进行了主人公状态的描摹。“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

堆枕香云拥”,主人公因为孤寂,半醉腾腾,十分慵懒。再次,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帘影无

风,花影频移动”,写帘影无风、花影移动等,以静寂之景衬托主人公的孤寂。此外还有虚实结

合。''忆得前春,有个人人共”,从前有人相伴,是回忆,是虚;当今无人相陪,是实况,两相比照,

更显今之孤寂。最后采用了借事抒情。“花里黄莺时一弄,日斜惊起相思梦”,借黄莺惊扰相思

梦这件事,来表达主人公的思念、孤寂之意。

答案:①对比。物与人的对比,作者将海燕之双、金缕凤之双,与主人公的孤单形成对比。或昔

今对比,从前有人相伴,如今无人相陪。②描写主人公的状态。主人公因为孤寂,半醉腾腾,十

分慵懒。③借景抒情。写帘影无风、花影移动等,以静寂之景衬托主人公的孤寂。④虚实结合。

从前有人相伴,是回忆,是虚;当今无人相陪,是实况,两相比照,更显今之孤寂。⑤借事抒情。

借黄莺惊扰相思梦这件事,来表达主人公的思念、孤寂之意。(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且

意思对即可)

5.(2022•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9分)

咏愁

石象之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币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追寻“愁”的踪迹。大千世界,“愁”不会有人主动喜欢,但却无时不在人的身边,有时

会不请自来,来了又赶不走,它来了总是一半藏在人的心里,一半写在人的眉头。

B.颔联揭露“愁”潜入的时机。深谙愁苦的人总会把“愁”贮藏在心房僻远的角落里,再筑起

精神防线提防它侵袭,可“愁”欺人时,它会随机而出,无孔不入。

C.颈联在颔联的描写“愁”会冲破防线,悄悄爬上心头,使人更加纠结、感伤的基础上,转用比

拟手法写“愁”的“柔美”,实在叫人留恋着迷,欲罢不能。

D.尾联写“愁”无处不在。“可能那些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们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姬歌妾

舞、骄奢淫逸的生活,不知愁为何物”。除此之外,“愁”乃“人间何处不相随”。

答案:C。“比拟手法”错误。

【解析】C项,颈联“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币地丝”的意思是愁似一望无边的野草,风连

浪续,细软轻柔;像一团绕地的乱丝,纠缠凌乱,无尾无头。用的是比喻和夸张手法,把“愁”比

喻成“连天草”“币地丝”,突出了愁的绵长、纷乱、令人难以摆脱的特点。故选C。

(2)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这道题要求学生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颈联的表达效果。首先读懂全诗,精读颈联。答题时,要先准确判断颈联的修辞手法一一比喻、

夸张,然后根据诗句的具体内容分析诗句使用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效果。颈联写的是“愁”的情

状。苦恼的忧愁如藏在愁人的心中,印在愁人的眉间,那愁人就会感觉到“愁”像万顷连天草

铺天而下挥不去,就像千万条盖地丝绳网冲不破,他被严严盖住、紧紧捆住,困在其中,痛苦不

堪。这“柔”若草“乱”若丝的“愁”确实叫人无可奈何。

答案:比喻、夸张,将“愁”比作“万顷连天草”“千寻币地丝”,将抽象的愁具体化,突出了愁

的绵长、纷乱、令人难以摆脱的特点。

【备选题库】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9分)

长安道

崔颍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3

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揖拜何纷纷。

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一朝天子赐颜色,世上悠悠应始知。

【注】霍将军:指西汉的霍光。汉武帝临死时让他担任司马大将军辅佐幼帝,他执政二十

年权倾天下,死后被灭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起句突兀,劈头便写长安道边高耸入云的宅邸,首先给人一个炫目的印象,以此引出下

文。

B.第二句使用典故,表面写居住在高宅的是西汉权臣霍光,实际上指诗人生活时期的当朝权臣

们。

C.三、四两句用宾仆拥随散朝回家的权臣,以及宾仆等待在路旁纷纷打躬作揖表现权臣的权势

之盛。

D.诗人把贫贱者的转机放到皇帝的恩赐上凸显了诗人思想的局限性,但抑强扶弱的思想是可

取的。

答案: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