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_第3页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_第4页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2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德教育集团九年级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20年-21学年第一学期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学校开展以“我的语文学习”为主题的“知识闯关大赛”,下面是一位同学抽到的一组闯关题,请你和他一起完成。1.【字词迷宫】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易错音]①娉婷(pīn)②作揖(jī)③恪守(kè)[易错字]④天骄⑤妖娆⑥嘻闹[多音字]⑦间不容发(jiàn)⑧前仆后继(pū)⑨折腰(zhé)[成语]⑩持之以桓⑪根深蒂固⑫断章取义A.②⑤⑨⑪B.①⑥⑦⑩C.③④⑧⑫D.②⑤⑦⑩2.【词语擂台】下面填人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2分)①这幅文人画的山水图景与书法印章,真是。②美国的新冠疫情,因特朗普的,而不可遏制地传播开来。③他如今长期失业在家,回国的希望越来越了,得早日,另找洋主子才好。④自从相依为命的父亲去世后,他整个人,心如槁木死灰,失去了昔日的欢颜。A.①相得益彰②一意孤行③渺茫④形销骨立B.①相辅相成②不可理喻③渺茫④形单影只C.①相得益彰②不可理喻③迷茫④形单影只D.①相辅相成②一意孤行③迷茫④形销骨立3.【病句诊所】下列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主持人大赛》节目之所以被网友称为“神仙打架现场”,是因为选手们都具备超强的临场反应和控场能力造成的。B.通过《少年的我》这部电影,展示了校园欺凌对受害者带来的压力和伤害,引发了人们对校园欺凌的广泛关注。C.校长在年级学生大会上告诉我们: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取决于平时在学习上是否努力。D.为了防止不合格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食品安全,市场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我市各大菜市场蔬菜抽样调查监测。4.【语段探微】阅读下面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尝试来获得。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A.①②⑤④③B.②①⑤④③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5.【文化长廊】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分别是北宋的范仲淹、欧阳修和明末清初的张岱。B.哥哥今年12岁,妹妹比他小3岁。所以妹妹的生肖所对应的地支应该是辰。C.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耳顺”,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D.“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艾青,为民族命运“呐喊”的鲁迅,为国家前途振臂一呼的闻一多,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6.【名句橱窗】请依照你的理解,在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诗句。(共6分,每空1分)(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表达出旷达的胸襟,面对人生中成功和失败应该,。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辩证看待自己的得失,并赋予新旧更替哲理的诗句是,。《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7.【实践园地】初三某班拟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共6分)(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2)中国古诗词当中有很多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请你仔细阅读下列诗句,选出不能体现这种精神和内涵的一项()(填序号)(2分)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小明是家里的独生子,家庭条件非常好,上下学都是车接车送。他认为现在条件这么好,没必要太过于自强自立,要享受生活。你作为班里的班长,应该怎样劝说他?(2分)二、阅读与鉴赏(共58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共6分)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8.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B.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抓住“绿池”“芳草”“晴波”等意象,用白描手法勾画出一幅暮春美景图。C.“春色都从雨里过”抓住春天的多雨的特征,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D.“知是人家花落尽”中“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表达了诗人的伤春、悲春之情。9.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出发,简要赏析诗歌的三、四句(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4分)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昊伏波将军秀之曾孙也。晷为儿童,未尝被呵怒。顾荣见而称之,谓其外祖薛兼曰:“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及长,恭孝表约,学识有理义。虽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父母愍其如此,欲加优饶,而夙兴夜寐,无暂懈也。父母起居尝馔,虽诸兄亲馈,而晷不离左右。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所诣之处,则于门树下藩屏之间隐息,初不令人知之。兄尝笃疾经年,晷躬自持侍,药石甘苦,必经心目,跋涉山水,祈求恳至。而闻人之善,欣若有得;闻人之恶,惨若有失。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有人偷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10.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欣”字是形声字,《说文》:“欣,笑喜也。从欠,斤声。”本义是指欢欣、喜悦,“欣敬逾甚”中的“欣”也是这个意思。B.“善”,其本义是像羊一样说话,有吉祥美好之义,《说文》:“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以此推断,“而闻人之善”中的“善”也可以解释为“美好”。C.“或解衣推被以恤之”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中的“以”含义一样,都是“因为”的意思。D.“并周赡之”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中的“之”都是做代词。11.下列对文中的划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B.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C.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D.此儿/神明清/审志气/贞立非/常童工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共6分)(1)虽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3分)有人偷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3分)13.结合原文说说孙晷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共8分)【材料一】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制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不仅疫灾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而且疫灾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相对频繁;温暖期气候较稳定,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720年间,我国至少有893年为疫灾流行之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疫灾频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材料二】“新冠肺炎”具有强大的人传人特性,从很大程度上说,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这场战“疫”的成败。关注普通民众在这场重大公共危机中的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在全能型政府背景下,民众的“等、靠、要”思想会比较严重,被动等待政府的“上门服务”,与国家、政府对应的社会能动性不强。但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发挥了各种正式、非正式社区组织的功能。为了防疫需要,封城、封路等隔离手段,客观上给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但城乡民众高度配合政府的统一指挥,没有出现大面积的物资哄抢、恐慌式的大量出逃,没有出现对管制政策的对抗。整个城市,运行井井有条。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疫病防控资源,而且为疫病防控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在这次疫情中,最初几天出现了一些谣言,但这些谣言很快就因政府特别是知情民众主动辟谣而消失,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除了政府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外,主要还是与广大民众知识的增长、判断力的提升有关。但民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显然不是提前储备的,而是海量的民间科普在短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舆情的内容上,建设性的批评逐渐取代了泄愤式的批判,客观的监督性行动取代了情绪性的破坏;在应对舆情的行动上,广大民众一改初期的狂躁,非常冷静、谨慎地接受、转发、发表相关信息与言论,以及基于冷静的反思。与此同时,在较多细节的披露和媒体的引导下,民众开始设身处地地思考一线工作人员的处境,不再盲目指责,社会包容度显著提升。【材料三】2022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次疫情可谓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此次疫情应对,广大医护人员、领导干部、基层人员和每一个中国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都展现出了巨大的集体意愿,使政府和全社会的防控策略得以奏效。但是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比如,湖北等地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乃至一问三不知现象,暴露出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治理能力的明显欠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使其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上能够适应国家治理的新需求。此次疫情大考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下了“快进”键,必将在各个方面加快国家治理转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1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A.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非常频繁;温暖期气候较稳定,疫灾也非常稀少。B.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广大民众主动建群、加群来交换信息,并动员自有资源、协调行动,自主解决了很多问题,普通民众的行动决定了这场战“疫”的成败。C.这次新冠肺炎各种谣言的消失,就是因为政府能及时披露相关信息的影响。D.此次疫情应对,广大领导干部都展现出了巨大的集体意愿,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材料一的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历史上经历的疫情数量多、频次高。B.材料二中的“后续几乎没有产生传播范围较大的谣言”中的“几乎”删掉,会影响文意。C.三则材料对疫病的主要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大民众的进步与转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评价进行了全面的阐述。D.综合三则材料说明,虽然中国一直深受疫病的困扰,但是随着国家治理能力和民众认知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疫情防控能力也在大幅提升。16.在新冠肺炎战“疫”中,普通民众的转变与进步起到了很大作用,请你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共6分)找到自己的“燃”点宋威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④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⑤“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满是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⑥哲人有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13日)1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第①段从“燃”成为流行词,引出什么是“燃”,第②段则提出了人们欣赏“燃”、点赞“燃”的原因。B.第=3\*GB3③段举出了生活中一些人颓靡的做法,是为了从反面告诉我们“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有理有据。C.第=4\*GB3④段主要运用举例和对比论证,论证了“状态的“燃”与否,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也能烛照一方。”的观点。D.全文开头提出“燃”、分析“燃”流行的原因,主体部分写如何找到自己的“燃”点,最后发出号召,逻辑严谨。18.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2分)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C.邓稼先心有祖国,为了祖国的强大,他从美国归来后甘守戈壁荒滩,隐姓埋名,至死不懈,默默地燃烧着自己,他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D.武汉打工者中的一对普通夫妻,虽然他们还只是刚刚在疫情中得到治愈,但是他们夫妻二人不顾身体的虚弱,毅然来到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爱心献血屋各自捐献了400毫升血浆。19.第=6\*GB3⑥段划线句子“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的含义是什么?(2分)(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共18分)锁住你的暖马德那一年,他10岁,和班里的同学打架,同学被打急了,一撒手,说我不和你打,你是个野种,你不是你爸你妈亲生的。他一愣,一慌,拽着对方领子的手顿时松了开来。然而,没等同学挣脱,他又重新拽住,一边拉扯,一边大声哭嚷,你才是野种呢,你才不是你爸你妈亲生的呢!他哭着跑回家,不吃饭,坐在炕上恶狠狠地盯着母亲。母亲不明端由,把碗筷往他跟前一推,说,吃饭吧,这是怎么啦?他看也不看,一扬手,碗筷便滚落到桌下,饭菜洒得到处都是。他拖着哭腔,厉声问母亲,你告诉我,你是不是我的亲妈?母亲一下子僵在那里,好半天才镇静了下来。母亲说,儿啊,别听别人胡咧咧,赶紧吃饭吧。一边说,一边收拾着满桌子的狼藉,却手脚慌乱,不知道从何下手。第二天下午,父亲便急匆匆地从矿上赶回来了。父亲的脸色黑黑的,严肃得让他有些害怕。以前,父亲回来,总是一把把他架到双肩上,然后把买回来的好吃的东西尽数摊在炕上,让他随便挑着吃。现在,他缩在炕角,怯生生地看着父亲,父亲一下子变得遥远了起来。父亲说,既然这样,孩子,这件事,爸爸必须得跟你说说。是的,我们不是你的亲生父母。10年前,一个老婆婆把你抱到矿上,交给了我。你来到咱家的时候,身上裹着一条小薄被子。而小薄被子里,除了你,还有一封用牛皮纸写的信,信的大意是,因为家里穷,无力抚养你,所以他们才把你送出来。将来,等你长大成人后,他们还会把你接回去的。当然了,老婆婆走的时候,顺带把爸爸的名字,以及咱们所住的这个小镇的地址,一并带走了。她说,这样,好让你的亲生父母找到你。那封信还在,就锁在墙角的那个米色的柜子里。等你长大了,爸爸会让你看的。爸爸今天回来,只想告诉你,孩子,挺直腰杆活着,你比任何一个孩子都幸福,因为你比他们,并不缺少什么。爸爸走的那一天,用矿工有力的双手,再次把他举到了肩膀上,他咯咯咯笑个不停。是的,这就是他的爸爸,一个很爱很爱他的人。之后,每天他都趾高气扬地去上学。是的,他什么都不少,为什么要比别人矮一截呢。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曾经和他打过架的同学,后来再没提起过关于他的身世的事情。“即使提起来,我也不怕,我有亲爸亲妈,我有养父养母,你们谁有?”他总在心里这样骄傲地想。他总是盯着那只米色的柜子出神。有一次,他问母亲,钥匙在哪里。母亲笑笑说,钥匙只有一把,在你爸爸那里。他便有些失望。那封信,会是怎样的呢?恐怕,已积了很多的尘土了吧。有时候,他盯着柜子,这样痴痴地发呆。上高中的时候,他家从平房搬进了楼房。那次,父亲打开了那只米色的柜子,他的心怦怦乱跳,以为父亲要做什么,但很快,父亲又把它锁上了。这一锁,他上完了大学,找到了工作,娶了妻,生了子,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从矿上退休后,父亲很老了。有时候,他会想,我的亲生父母呢,他们也该很老了吧。他们还记得曾经写下的那封信吗,还记得那个承诺吗?当了一辈子矿工的父亲,最后是得了肺癌去世的。料理完后事,他终于得到了父亲那把一直带在身边的钥匙。当他哆哆嗦嗦地打开柜子,他发现,除了那条薄被子,里边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在一旁看着他的母亲,浑浊的双眸里,早已蓄满了泪水。孩子,你是找那封信吧,母亲一边说,一边啜泣,哪有什么信啊,那是你爸爸怕你想不开,怕你被别人欺负而编下的一个谎言。这些年,俺俩守着这个秘密,不敢让你知道。其实,你的亲生父亲,也是一名矿工,在一次矿难中死了。那时,你刚刚出生不久,你的生母丢下你,就走了。于是,你爸爸把你带到了咱们家……“扑通”一声,他跪在父亲的遗像前,长哭不起。迷离的泪眼里,他仿佛看到了那封信。是的,那是养父饱蘸了所有的爱,为他写成的。他也要像父亲一样,把它锁起来,锁在自己的心窝里。他知道,这封信锁多久,他就会暖多久。(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20.阅读全文,从“他”的角度概括,填写下表。(2分,每空1分)时间情节心理十岁那年与同学打架被骂野种生气上高中时=1\*GB3①紧张处理完父亲后事后得知真相=2\*GB3②21.为什么第4段画横线句子说“父亲一下子变得遥远了起来”?(4分)22.请分析第3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母亲一下子僵在那里,好半天才镇静了下来。母亲说,儿啊,别听别人胡咧咧,赶紧吃饭吧。一边说,一边收拾着满桌子的狼藉,却手脚慌乱,不知道从何下手。23.试分析文章的标题有何作用。文中的父亲编了一个谎言,并骗了儿子几十年,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看法或感悟。(8分)【链接材料】曾经有一个村子偏远落后,村民们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孩子们也从未见过外面的世界。后来乡村支教教师李明瀚来到了这里,他撒了一个谎说自己可以给学生预测未来:“你将来可能成为数学家,你一定能成为科学家,他能当作家,那一个具有艺术天赋,将来肯定是个艺术家……”听了老师的话后,村里的孩子们变得自信懂事、勤奋刻苦。几年后,大批学生以优异成绩迈进大学的校门,小村也因此闻名遐迩。人们都以为这位李老师能掐会算,可以感知未来。名著阅读(共6分)阅读从《水浒传》中节选的四个片段,完成24-25题。【片段一】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跨口腰刀,提条朴刀,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袒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高声喝道:“你那泼贼,将俺行李财帛那里去了?”【片段二】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窜,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秀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条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颠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却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片段三】杨志当下就曹正家里住了一宿,借了些盘缠,拿了朴刀,相别曹正,拽开脚步,投二龙山来。行了一日,看看渐晚,却早望见一座高山。杨志道:“俺去林子里且歇一夜,明日却上山去。”转入林子里来,吃了一惊。只见一个胖大和尚,脱得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坐在松树根头乘凉,那和尚见了杨志,就树根头绰了禅杖,跳将起来,大喝道:“兀那撮鸟!你是那里来的!”【片段四】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人物A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下去了。人物A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人物A猛一扑。那人物A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掀再剪: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那大虫退不彀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地下。24.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片段一中的汉子是杨志,绰号青面兽。此次是他第一次出场,巧遇林冲被逼上梁山,他所喝道的“你那泼贼”,指的是林冲。B.片段二中的杨志在东京投靠无门,只好卖祖传宝刀,却遭遇泼皮牛二无理取闹,欲夺其宝刀,后杨志杀死了牛二,百姓替他向官府求情,因而免除了死罪,被发配大名府充军。C.选段三中的“胖大和尚”是指花和尚鲁智深,他最为人称道的事迹是拳打镇关西,也正是因为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于是去了五台山净发为僧。D.片段四中人物A是武松,写的是武松回家探亲,在景阳冈打死老虎,体现了武松的武艺高强;原著中与武松相关的情节还有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25.《水浒传》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梁山好汉的形象。施耐庵在写这些粗豪、狭义的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比如鲁智深和李逵,林冲和武松等。请选择一组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其共性和个性。(4分)表达与写作(共70分)26.当前,全球新冠肺炎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局部地区新冠疫情的情况令人担心。据有关专家介绍,在寒冷的环境中,新冠病毒可以维持感染性数天。进入秋冬季,明德中学为了做好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反弹,号召全校师生做好防疫工作。请你以明德中学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向全体师生发出呼吁。(10分)要求:(1)内容符合情境;(2)语言得体;(3)字数在150-200字之间。倡议书明德中学学生会2022年11月12日2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著名文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物小诗,名为《咏萤》。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注释】的历(dílì):小粒明珠的光点。飘飖:同“飘摇”,飘飘摇摇,很不稳定的样子。请你就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为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2)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

明德教育集团九年级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答案6.(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7.(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相近即可)④小明,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因为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家庭和学校这个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所以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刻苦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底蕴丰厚的传统文化,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称呼+观点1分劝说理由1分)9.“知是人家花落尽”,“知”字表明“花落尽”是推测,是虚写(1分);“菜畦今日蝶来多”描写“今日”蝶舞的景象,是实写(1分)。虚实相间,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12.(1)即使自己家业丰厚,但孙晷常常穿布衣吃素食,亲自在田间耕种,功读不辍,欣欣然独享其乐。(虽,即使;布衣蔬食,名词作动词;躬亲,亲自)当时收成不好谷物昂贵,有人偷割他家未成熟的稻子,孙晷看到后躲避起来,一定在人家离开后才出来,不久亲自割下稻子送给他。(去:离开。既而,不一会儿)①乐善好施:看见别人忍饥挨饿受冻,就周济供养他,乡人的馈赠,一点都不接受。有人偷割他家未成熟的稻子,孙晷看到后躲避起来,一定在人家离开后才出来,不久亲自割下稻子送给他。②节俭勤勉:即使自己家业丰厚,但孙晷常常穿布衣吃素食,亲自在田间耕种,功读不辍,欣欣然独享其乐。③为人孝顺:父亲不习惯水路,每出行乘坐舆,孙晷亲自扶侍,到达以后,就藏在门外树或能遮当身体的地方,不让主人知道。兄长曾长期卧病,孙晷亲自照顾,尝药送水,精心料理,远涉山水,祈求诚恳备至。④学习勤奋:功读不辍,欣欣然独享其乐。父母担心他(怕他用功过分),想让他轻松一些,但他早起晚睡,没有一点松懈之意。(结合原文,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参考译文: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是伏波将军孙秀的曾孙。孙晷很小时候,从未被呵斥过。顾荣看到后先赞扬他,对他的外祖父薛兼说:“这个孩子神色清明,有志气,不是一般的小孩。”等到长大后,(孙晷)恭敬孝顺,清廉节俭,学识符合公理道义。即使自己家业丰厚,但孙晷常常穿布衣吃素食,亲自在田间耕种,功读不辍,欣欣然独享其乐。父母担心他(怕他用功过分),想让他轻松一些,但他早起晚睡,没有一点松懈之意。父母日常的饮食,即使是兄弟们亲自送来,他也从不离半步(照顾父母起居)。富春一带通车的道路很少,动不动就要从江河间通过,父亲不习惯水路,每出行乘坐舆,孙晷亲自扶侍,到达以后,就藏在门外树或能遮当身体的地方,不让主人知道。兄长曾长期卧病,孙晷亲自照顾,尝药送水,精心料理,远涉山水,祈求诚恳备至。听说别人的优点,高兴得像是自己有所得;听说别人的缺点,难过得像是自己有所失。看见别人忍饥挨饿受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