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导学案附答案_第1页
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导学案附答案_第2页
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导学案附答案_第3页
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导学案附答案_第4页
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导学案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学习过程:【自学检测】了解作者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家和()家,当代著名的()家和()学家,中国近代()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词语竺.可桢()萌.发()翩.然()孕.育()销声匿.迹()风雪载.途()簌.簌.()草长莺.飞()周而复始.()衰.草连天()3.说明文知识大盘点:常见的说明方法明文说构明文的分类及结说点八、、明文的语言特【整体感悟】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合作探究】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根据前面的几个问题,找出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农谚。交流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整或互换及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拓展提升】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句,这段文字是按顺序解说事理的。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4.文中运用了、、等说明方法。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当堂检测】TOC\o"1-5"\h\z下列选项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孕(yun)育簌簌(su农颜数据B纬(wei)度连翘(qiao)经度差异C物候(hou)避免(midn)予报播种D萌(mQng发刺槐(kui)短促土壤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⑴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⑵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⑶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旧知巩固】学法提示:回忆复习上节课内容后请两个组的代表口头展示。要求:发言紧扣中心,面带微笑吐字清。昂首挺胸手舒展,大方得体不面壁。求助别人心要诚,注视对方稍欠身。主要展示字词的灵活运用,课文的整体把握及上堂课的收获、疑问、发现等。【自学检测】齐读赏析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自主完成下题: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学生赏读后,自由发言(示例)开篇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展现一幅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色。2.运用多媒体展示1、2段中涉及到的画面,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给画面加标题,抢答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熟读1、2段,争取背诵。“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生命。下面,我们再一起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注意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2)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10天左右,比I960年迟五六天。你从文中还发现有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找出来并赏析。第一段改写: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思考:改文与原文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具体词句,说说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合作探究】1、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文中的某个段落或者某个角度提出2-3个问题,考考其他小组;指导说明:请各小组快速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小组互换问题,快速讨论找到最佳答案!然后各小组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后者不要重复问题,但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重点积累:2、在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独特的大自然语言吗?为人类敲响了哪些警钟?我们应该怎么去做?3、除了农谚,古代的诗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当堂检测与反馈】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什么是智力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绉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1.本文的说明对象。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3•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4•第二段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6.本文对“智力”作了五种解释。请说出你最赞同其中的哪一种,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写下来。当堂检测(-)填空。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2、物候学就是利用来研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大自然的语言”为3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根、、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来安排农事。4、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选择(二)阅读,然后回答问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1)(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2)(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3)(A纷纷;B刷刷;C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O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1)()(2)()(3)()02.解释下列词语。销声匿迹:0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0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主要的说明方法是:0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06.作者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答案: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