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6.2网络流行文化的独特样式_第1页
(6.2.1)-6.2网络流行文化的独特样式_第2页
(6.2.1)-6.2网络流行文化的独特样式_第3页
(6.2.1)-6.2网络流行文化的独特样式_第4页
(6.2.1)-6.2网络流行文化的独特样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流行文化的独特样式(一)网络语言网络流行文化的独特样式“PK”“囧”“集美”网络流行语,可以“视为青年网上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传播符号、一种特殊传播方式、一种特殊社会过程。”

从分类上看:1.特定的网络使用语言:BBS、粉头、跟贴、潜水、热搜2.中文拼音缩写:xswl、bdjw、zqsg、awsl、cpdd3.英文缩写:Q、BTW4.简化数字:886、23333、918、596、5205.谐音或者方言:稀饭、童鞋6.动漫术语:正太、暴走、吐槽7.源于网络流行语:年轻人不讲武德、好嗨哟,感觉人生到达了巅峰8.热点新闻派生词:做头发(二)网络文艺网络流行文化的独特样式网络文艺的主要表现形式最早可以分为普通网民创作的网络作品和专业内容生产机构或者用户创作的文艺作品两类。

1998年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是较早地改编为影视作品的网络文艺作品。

2004年,网络歌手杨臣刚《老鼠爱大米》(三)网络恶搞网络流行文化的独特样式

“恶搞”一词源自日语“Kuso”,原意为“可恶”或者“粪便”的意思,用于发泄不爽情绪的口头语。后来,经过发展“恶搞”是指采用非常规形式完成诙谐、幽默或者是荒诞的作品,用背离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质疑社会的权威,充分体现出颠覆经典、解构传统、张扬个性、讽刺社会的反叛精神,将传统价值观中的“美好、正义、崇高”等概念置于喜剧、戏谑和暗示之中。(三)网络恶搞网络流行文化的独特样式(2006年,胡戈依据《无极》《中国法治报道》以及上海马戏城表演的视频资料剪辑改编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三)网络恶搞网络流行文化的独特样式(淮秀帮,创意配音团队)(四)网络模仿网络流行文化的独特样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